时代在进步,创新已经成了每个企业的管理者所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企业不得不创新,但是创新要记住一句话:只有20%的创新是成功的,80%都是失败的。由此可见,创新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一定要小心,不要一味强调“变”,结果最后血本无归。管理者不可以为了求新而求新,一定要合理地求新,进行必要的创新,这才是正确的,这就要求企业一定要降低风险。
21世纪的企业提倡的是管理合理化,这是全球发展的大环境所决定的。创新就是改变,企业要创新,那么这种改变就需要慢慢调整,而不是急转直下,否则会让他人无法适应。任何的调整都要随着时空改变,对企业来说,创新前一定要明确自己企业的特殊性,即自己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特殊氛围,不能说变就变,一旦变得失去了特性,大家就无法配合创新了。所以有的专家提出“避险第一,赢利第二”,这不失为经验之谈。
商鞅变法虽然到最后是成功的,但它却是以商鞅的牺牲为代价,对于企业来说,这样的创新是不值得的。
《韩非子》中曾记载: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太子藏匿一犯罪王族,依法应该同处死罪。商鞅接受妥协,以太子的老师及侍卫长顶罪,分别削鼻及刺青。孝公去世,太子继位,商鞅被捕处死。
所谓变法即为创新,商鞅变法是个非常著名的故事。任何创新一定要有人支持,商鞅变法的支持者是秦孝公。商鞅制定的法律是很严格的,任何人只要藏匿罪犯就同犯死罪,太子依法本应该被处死,可是因为犯法者是太子,所以即使是商鞅,也接受了妥协,以太子的老师和侍卫长来顶罪。结果等到秦孝公去世,太子继位,商鞅也因为这件事被处死,也就是所谓的做法自毙。
从客观上来讲,商鞅一心一意想把秦国治理好,他没有私心,但是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以管理学的眼光来看,商鞅的牺牲并不值得,因为这种牺牲很愚昧。领导创新要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才会降低风险;一个人为了变而变,就会很麻烦。要知道任何创新都要有资金、人才的支持,还要有市场的需要,最后还不能缺少上级的支持。
所以我们说:领导创新的最高智慧就是以不变应万变。这是全世界最高的管理智慧,但它所强调的实际上是变,而不是不变。中国人历来推崇《易经》,那里面有两个重要观念:一个叫不易,一个叫变易。后来又从中演变出第三个概念——简易。这三种观念深藏在中国人的脑海里:中国人做事情简单明了,不拖泥带水,这就体现了“简易”;不易不是不变,而是变得比较慢;变易则是变得比较快。
每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都应该具备创新的习惯,但更需要注重创新的安全性,避免风险的产生,充分发挥人员潜力,适当地应变,合理地创新。创新是必然,但并不一定要以“商鞅”的死来作为代价,只有合理的创新才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