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牧师和他的“两 个 中 国”计划
以李鸿章等人的话来说,近代历史中的中国面临着“五千年未有之变局”和“五千年未有之危局”。叱咤风云已久的天朝上国在内忧外患的折磨下已经是摇摇欲坠,只是数千年辉煌历史构筑的地基太过牢固,以至于列强组成的强制拆迁队暂时还没能得手,不过大清国这栋大厦却已成危房,眼看着早晚都得垮塌下来。
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国成为各国间谍的乐园。活跃在中国境内的间谍们素质良莠不齐,类型千差万别。既有已经嚣张起来的传教士间谍系统,更有各国流氓骗子冒险家等构成的乌合之众。这些杂七杂八的间谍中,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分外引人注目,他就是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牧师。这位在1850年便渗透到中国境内活动的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对中国社会了如指掌。为了能够融入中国社会之中,这位用心的传教士不光学会了中文,还努力学习各地的方言,了解各地中国人的不同风俗习惯。在长达62年的中国生涯中,丁韪良成为彻彻底底的“中国通”。
就在丁韪良刚来到中国这一年9月,在广西金田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早期的太平天国特别擅长使用间谍来克敌制胜或是脱离险境。1852年11月,在围攻长沙失利撤退时,年仅21岁的翼王石达开使出疑兵计,他派间谍冒充奸细,向长沙城内清军“告密”说太平军正要挖掘地道,把炸药送到天心阁下炸城。城内清军大为紧张,注意力皆集中于城内地下挖壕埋缸防地道,根本没发现城外太平军已经全军开溜,从而失去追击的大好机会。在清代的《金陵纪事》中对太平军有如下记载:“贼善为奸细,多办(扮)医卜星相小买卖者,且杂入官所募之乡勇中。贼性桀骜,与软语乞怜,多见杀,直与硬语,竟置之。贼亦有毒烟药,战稍却,即放毒烟,使人昏闷致溃败,贼或转败为胜。初到立营,亦遍烯毒火于长围外。此方以黑砒石、黄漆叶、人粪为最毒,如无解药,预于出战前以醋洗面则不受毒,或以某草泡醋薰棉絮塞鼻亦能解。”
丁韪良一直密切注意太平天国运动的进展情况。等到太平军定都天京后,这位能够以宁波话传教的牧师就认为“一个自称是耶稣兄弟的统治者”比北京城里那位“自封为天子的皇帝更有可能皈依圣父”,也更有可能被美国控制。而此时的清政府的情报系统还在怀疑洪秀全并无其人,天京城中百官跪拜的只是放在龙椅上的木像。丁韪良先是建议美国政府与洪秀全接触未果,后来打算自行偷渡到太平天国控制区也未能成功。这位不受本国政府重视的间谍后来干脆直接在英国政府支持的上海《北华捷报》上给美国司法部长顾盛连发了四封公开信,呼吁同时承认太平天国和清朝政府,利用双方对立来实现美国的利益。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丁韪良毛遂自荐担任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的使团翻译。他把自己在中国搜集多年的政治、军事、社会和经济等情报逐一介绍给美国政府,帮助他们制定种种不平等条款,还与传教士卫三畏一同直接充当美国政府的谈判代表,在逼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时立下了汗马功劳。卫三畏时任美国公使馆头等参赞兼翻译,在谈判时,他和丁韪良都主张把传教宽容的内容加进去。两位传教士用各种卑鄙下流的手段反复胁迫清朝代表桂良签订了有关条款,从此以后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就完全合法化了。
为了帮助美国进一步控制中国,两位传教士后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卫三畏选择留在外交领域,并成为一名研究中国文化的汉学家。卫三畏写出了研究中国文化的巨著《中国总论》,这部著作是后来西洋野心家的必读课本。1876年,他由于身体等原因辞职回国。1877年,他被耶鲁大学聘为该校第一位中国语言与文学教授,也是美国的第一位汉学教授。1884年2月16日,卫三畏在自己家中病故。而丁韪良继续留在中国进行他的文化渗透工作,他认定在表面化吸取中国传统文化因素的条件下可以更有效地对中国人进行洗脑,所以他到北京创办了教会高等学校崇文馆,还兼任京师同文馆和京师大学堂的负责人。为了让中国的知识分子更好地接受自己的思想,他向孔子塑像鞠躬致敬,为此不惜同长老会闹翻并辞去传教士职务。在义和团运动爆发后,热忱的美国间谍丁韪良在躲到英国使馆避难的同时,还不忘发表《告基督教世界各国书》。在书中这位道貌岸然的绅士破口大骂义和团爱国运动,并且宣称在华外国人是“异教徒狂暴下的牺牲者”。业余的政治评论员丁韪良老先生于此刻再度提出了以华制华方案:驱逐西太后,恢复光绪皇帝载湉的权利;取消清政府戊戌政变后颁布的一切法令和人事任命,恢复百日维新时期的各项改革方案;各国成立联合委员会监督清政府,各国划定在华势力范围并且派员监督本国势力范围内的清朝政府官员;等等。
这是一份赤裸裸的瓜分中国计划书,在以后的列强瓜分中国过程中他们差不多就是这么做的。丁韪良老先生彻底露出自己丑恶的嘴脸,把宗教的伪善完全抛之脑后。只有在晚清这个特殊时期才会有如此猖狂的间谍活动和如此丑恶的间谍存在。1902年,清廷颁令恢复京师大学堂,丁韪良又被重新任命为总教习。但西洋教习们因向清廷要求补偿薪金引起纠纷,新任管学大臣张百熙借经费紧张为由,集体辞退了丁韪良等西洋教习。1906年,77岁的老丁再度申请成为长老会传教士——人总得混饭吃不是?正所谓老而不死是为贼,第二年80岁高龄的丁韪良在上海出席基督教来华传教百年纪念大会时,又公开鼓吹中国是个愚昧落后的半开化国家,只有接收列强用大炮送来的基督教文明才能成为文明国家。1916年,89岁的丁韪良病死于北京。此时的大清已经在1912年先他而去,留在他身后的是更加混乱的民国军阀混战。
二、东瀛特产的黑社会间谍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的舰队抵达东京,从此揭开了日本幕府闭关锁国政策倒台的序幕。经过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快速踏入新兴帝国主义国家的行列。日本首先师从德国和英国的模式,按照德国陆军和英国海军的建军思想分别创建了自己的陆军和海军,并且组建了相应的间谍机构:陆军宪兵队和海军特警队,它们分别由各自的上级情报机关陆军参谋本部和海军司令部指挥。其中的宪兵队在反间谍工作中卓有成效,日本宪兵这个名词日后成为被日本侵略国家最惨痛的记忆之一。
对于这个贫瘠的岛国而言,放眼环球可以插足的地方已经不多了。因此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自己的文化母国中国,还在苟延残喘的清朝是日本人眼中理想的猎物,他们的理想汇聚成一句口号:八弘一宇,天下布道。这句话来自日本传说中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所发的诏令,意思是“以四海为家并统一之”。日本人的设想是首先征服朝鲜,以此为踏板征服中国,再以中国为殖民地进而征服全世界。早在战国时代的枭雄丰臣秀吉就曾经提出过这种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军国主义构思,为此引发了明朝援朝战争。
新时代的日本政客们再度将这个口号提出来作为国策,以当时的局势来看,似乎是可能实现的。为此,日本采取了非常奇特的对华情报战手段——黑社会间谍。明治维新之后,依附幕府制度生存的武士阶层失去了饭碗。新成立的日本军队以平民为招募对象,这就让武士们成为被社会淘汰的对象。这帮家伙还被取消了随身携带刀剑的权利,纷纷变成浪人在各个城镇游荡。由于除了打仗什么都不会干,所以他们迅速发展成为黑帮势力,其中的黑老大是头山满,他被当时的日本人称之为“黑天皇”和“影子幕府将军”。
黑社会组织得到日本政府和财团的纵容和扶持,他们配合官方间谍对东亚地区进行大规模渗透。黑社会组织以结社和宗教团体等形式在朝鲜、中国和沙俄的远东地盘进行渗透,与之配合的还有来自日本的军事、政治、工商业、文化界等诸多领域的间谍。
1881年,头山满和平岗幸太郎一同创立了民间特务组织玄洋社,并且对中国派遣了100余名间谍。玄洋社的目标是推翻清朝政府,并占据朝鲜作为侵略大陆的跳板。它最大的特点是依靠妓院开展情报活动,它在汉口、上海、天津和釜山都开设了连锁妓院。其中汉口的“乐善堂”规模最大,基本上模仿了德国情报机关的妓院“绿屋”。玄洋社依靠妓院来藏匿间谍并赚取巨额特务经费,还对客人进行各种形式的敲诈勒索,并从不断壮大的革命党力量中寻找合作对象。
1893年,玄洋社的领袖内田良平派遣了15名精干特务组建了“天佑教”。这帮披着传教外衣的日本特务们渗透到朝鲜境内,迅速与极端宗教组织东学党勾结在一起,发动了东学党起义。当这些日特朝奸联手在朝鲜境内到处制造暴动之后,清朝政府应邀派遣军队镇压暴乱。于是日本人等待已久的机会来到了,他们先是指责中国侵略朝鲜,接着便在朝鲜内奸的配合下派兵登陆朝鲜进行“保护”。于是中日甲午战争揭开了序幕,就在此前不久中日政府间的第一次情报战也拉开了序幕。
三、甲午悲歌
1893年4月9日,时任陆军参谋次长的日本间谍首领川上操六,潜入朝鲜釜山、仁川、汉城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达一个月之久。5月11日,他窜至山东烟台。12日到达天津,受到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殷切接待”。李鸿章邀请这位不速之客参观了武备学堂、天津机器局,还观看了炮兵操演技艺及步兵操练。5月14日,川上操六还在被称为日本陆军“三大中国通”之一的驻华陆军武官神尾光臣少佐的陪同下,悄悄察看了天津周围的地形,从而判定“天津西面展望自由,利于进攻;北面有水洼,不利于进攻”。
6月中旬,川上操六再赴中国,到上海、南京等地,仍是在一班清朝文武官员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上海江南制造局、南京金陵机器局等军火工厂,以及吴淞炮台等重要军事设施。还在荒尾津陪同下,视察了日清贸易研究所,直到7月初才返回日本。据日本有关记载,川上操六经过这两次实际调查,“不仅看穿了中国的极端腐败,而且对其陆军的强弱如何,甚至对其地形、风俗人情之微,均得到详尽观察,从而确信中国之不足畏,增强了必胜的信念。”
川上回到日本后,立即密令驻华公使馆武官井上敏夫、泷川具和,分头侦察渤海湾航道及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天津、塘沽等地的设防情况。1894年夏初,日军参谋总长、陆军大将栖川宫炽仁亲王亲自召见根津一,令他迅速指挥部下,侦察北洋舰队的动向与实力。根津一返回中国,立即将此时在汉口的宗方小太郎召回上海,命他潜入烟台、威海,侦察北洋舰队的军情。
8月1日,中日两国正式宣战,双方军队在朝鲜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激烈较量。8月中旬后,由于平壤战事紧急,清政府决定向朝鲜再派援兵。由招商局的五艘轮船运送总兵刘盛休的铭军12营,约6000人入朝。为防止日本舰队袭击,李鸿章电令北洋舰队主力护航。停泊于威海附近的镇远号等14艘中国军舰,投入出征准备。
宗方小太郎在威海通过收买汉奸等手段探知北洋舰队的出发日期,立即电告在上海望眼欲穿的根津一,后者马上发电日军大本营。大本营即派联合舰队出发,9月17日中午,黄海海战爆发,北洋舰队损失“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广甲”五舰,包括邓世昌、林永升在内,死伤800余人。在东方的这片海上,断送了大清复兴海军的梦想。
战后,宗方小太郎以英雄的姿态回到日本,他穿着一身中国服装接受天皇召见。他在华搜集的情报和调查报告等材料,也汇集成《宗方小太郎文书》在日本正式出版。
黄海海战并不是战争的全部,日本间谍也绝不只有宗方小太郎一个。1893年,玄洋社间谍石川伍一来到天津,以洋行职员为掩护进行情报活动。他以送钱和免费嫖妓的方式收买了天津护卫营的一个弁目汪开甲,进而又以同样手段收买了负责北洋军队军火制造采办的天津军械局书吏刘树芬。军械局总办张士恒是李鸿章的外甥,此人早已被日本领事收买,所以对军械局里充斥里通外国的卖国贼视而不见。日本间谍组织能够清楚地了解到军械储存数量、位置和生产能力,刘树芬抄写每日汇总文件时一式两份,一份留档一份交给自己的日本主子。
丰岛海战前几天,刘树芬将清军海运援军的出发日期和航线交给石川。7月25日,清军运兵船在丰岛海面遭日本联合舰队突然袭击,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人素来没有道义可言,连最起码的宣战都没有表示过,这一传统一直持续到珍珠港事变。丰岛海战中护航的北洋舰队“广乙”舰被毁,“操江”舰被掳。运兵船“高升”上的清军步兵坚贞不屈拒绝投降倭寇,他们用步枪还击日寇的炮弹直至船沉,最后丧心病狂的日军用机枪扫射漂浮在海面上的清军士兵,全部清军陆军将士无一生还。
丰岛海战之后,清朝才惊觉内部是否有泄密行为。与日本人来往密切的汪开甲,引起了天津城守营千总任如升的注意。任如升吩咐手下把汪开甲吊起来臭揍一顿,这个软骨头汉奸立即招供。任如升上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听到风声的石川伍一连夜逃到刘树芬家,想依靠刘的主人张士恒保护自己。结果第二天天津衙门的捕快便破门而入,日本间谍和汉奸全都落网,这是清政府破获的第一起间谍案。同年9月20日,石川伍一被押赴刑场,“按公法用洋枪击毙”。刘树芬则“绑赴市曹”处决。由于有了这个案例,清政府各级官员对日本情报战才开始有所重视。清廷电令各地:“倭人狡诈,是其惯技,所有沿海沿江及内地各省倭人足迹能到之地,均应一体访缉,以重防务”,并破获了几起大案。
与此同时,在伦敦的中国使馆中也酝酿着一场秘密战争。甲午战争期间,清廷驻英参赞宋育仁提出了一个奇袭日本本土的计划。他认为“倭兵少财乏,持久足以困之”,于是在与使馆参议杨宜治和翻译王丰镐等密谋后,打算临时购买英国兵舰5艘,鱼雷快艇10艘,并招募澳大利亚水兵2000人。以澳大利亚武装商团的名义,自菲律宾北上直攻日本长崎和东京。宋育仁等一面报请朝廷批准,一面又与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等人联系,以取得这些封疆大吏的支持。同时,宋育仁与美国退役海军少将夹甫士、英国康敌克特银行经理格林密尔等商定:由中国与康敌克特银行立约借款200万英镑,另战款100万英镑,以支付兵船购买费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其所购船舰备齐了枪弹武器,各级战斗人员也已经募集妥善,组成了一支有力的海军,准备交由曾任北洋水师的英国教官琅威里率领。
这事进展顺利,不久便“炮械毕集”整装待发。但此时驻英公使龚照瑗以妄为生事的罪名电告清廷。一味主和的李鸿章坚决反对宋育仁等人的做法,而西太后慈禧也认为宋育仁“妄生事端”,立即下旨将购船募兵等事一概作废,同时电召宋育仁速速回国。不久后《马关条约》签订,大势已去。宋育仁因“潜师谋废”,败局已定,只能“抚膺私泣,望洋而叹”,着实伤心了很久。虽然他的计划很天真,但至少为挽救祖国尽力了。
1894年10月24日拂晓,日军舰队逼近辽东的庄河花园口。六名从上海日清贸易研究所毕业生中精心挑选出来的间谍从军舰上用舢板偷渡上岸。此前,金州清军已开始严加盘查缉捕日军间谍。六名间谍中钟崎三郎因无通行证在渡口被捕,山崎羔三郎因使用本地人很少使用的白手纸而被揭发落网,藤崎秀在混入逃难人群向金州奔去途中,因两手空空且毫无慌张神色而被清军巡逻队拘捕。这样一来,登陆的六名间谍中有三人落网,这些倭寇随即被清军砍头。可是这并不能挽救战局,25日3万多日军顺利登陆,金州沦陷。1895年4月17日,清朝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中特别规定清朝立即释放日本间谍,并不得惩处里通外国的汉奸。甲午战争以清朝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近代史上中日两国间的第一次情报战较量也以大清的惨败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