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身为教师,也出身“科班”,但是在课堂之外的交际场合,却总觉得自己拙于言辞,表达不够准确、流畅,经常是说得不清不楚,搞得一团糟……
交际语言的魅力在于。同样一句话能传达出千差万别的信息,能表达出各种各样的情感。对于谈话而言,愉快的开头是谈话得以深入下去的关键所在。
交际是需要气氛的,愉快的气氛有的是在不经意中产生的,有的则出自刻意的营造,但无论属于哪一类,都必须做到自然,切忌生硬。聪明的谈话者往往在谈话之前就对谈话对象进行充分了解,从而,既有助于营造交谈的和谐气氛,也有助于自己很快进入角色。
在教师的日常交际中,一些谈话常常以不欢而散告终,其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创造谈话前的愉快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快的心境下交谈,易产生求同和包容心理,对对方观点的接受性增强,排斥力减弱。这一研究成果应该给言语交际提供有益的帮助。而值得一提的是,幽默可以算是取得这种效果的良药与捷径。
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表达感情,传递信息,把事情说清楚,把问题讲明白,就很重视说话技巧和谈话艺术。今天更要求人们能用精确的语言,来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这是衡量一个人交际能力强弱的标志之一。
★专家健康锦囊
作为交际人群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如何才能把话说得得体呢?
首先,说话要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任何交际都离不开特定的对象。与人说话,必须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如年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性格、彼此间的关系等,来决定哪些该谈,哪些不该谈。
其次,说话要注重目的,有的放矢。交际目的不同,说话的详略、重点的选定都应有所不同,否则,就会降低语言表达的效果。
最后,说话要理解对方的心境,这样才能说得恰如其分。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只有理解对方的心境,褒贬扬抑恰到好处,才能得到对方的信任与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