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二月,揭竿而起的李闯王(李自成的号)自西安发兵,经过山西大同,直逼居庸关。其目标很明确:“今大兵既兴,志在与朱明共争天下,若破北京,则国皆为我有矣。”过关斩将之后,于3月16日围困了岌岌可危的北京城。3月18日傍晚,又攻克广宁门(今广安门),导致山穷水尽的崇祯皇帝吊死在一棵树上,他自尽前还在推卸责任:“君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第二天早晨,李自成率领大部队通过大明门(即天安门),像梦游一样进入紫禁城。据说他张弓搭箭,轻而易举地射中了城楼上的门匾,以这礼仪性的动作来象征一个农民对一个王朝的致命一击!这一箭戥穿了泱泱大朝的脊梁骨,以及那曾经不可一世的神话。
明朝的开国元勋,肯定预料不到自己的末代皇帝会死在一个农民的手里,而且是在兵临城下时上吊的(有点像是“畏罪”的意思)。有什么办法呢,这个王朝终将遇见自己的天敌:一位敢于在皇宫里放马的西北农民,他用自己的缰绳打了个死结,居然把皇帝给勒死了。
李自成认为十个燕京也比不上一个西安,可见他并不情愿在北京安家落户。北京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中途遇见的一座最大的客栈,饮马、歇脚、饱餐一顿之后,还是要打道回府一当然,最好是把此地的宝贝全搬运回去。所以他特设“比饷镇抚司”,向明王朝的皇亲国戚、遗老遗少们追索赃银助饷,处决了一大批前朝的贪官污吏,将其私产罚没充公(共获白银七千多万两)。然后论功行赏,散发给将士们做工资,皆大欢喜。
李自成过于看重银两,却忽略了长城。他把几万名太监哄出紫禁城,就感到天空地广,可以高枕无忧了,却一点没把山海关外的边患当回事。他未慎重对待远处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态势。其实,长城的城砖比他孜孜以求的那些金银玉器重要得多。一旦大墙颓塌,则玉碎宫倾,玉石俱焚。
李自成仅在北京城里做了42天皇帝(用俗话说就是“吃了42天饺子”,一说18天),长城就出现了新的缺口。垂涎已久的清兵由投降的吴三桂引路,自山海关涌入,就像滚滚洪流一样,淹没了北京城,淹没了中原以及江南,淹没了整个明王朝的版图。
李自成初举义旗时,为突破敌人围剿,甚至带头杀掉自己的妻妾,以示轻装前进之决心。可自打占据北京城之外,他彻底放弃了游击队员的精神,心甘情愿地为财色二字所束缚。
后人回避了李闯王为钱所累的一面,将其失败归因到一个女子的头上。陈圆圆也就像历史上的诸多“红颜祸水”一样,成了替罪羊。因而给人们造成了这样的错觉:仿佛大顺政权是因李自成、陈圆圆、吴三桂之间的“三角恋爱”而垮台的。
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在明末有田畹府。田畹是崇祯的老丈人,他的女儿是皇上最宠幸的田贵妃,崇祯死后就草葬在田妃墓中。而陈圆圆,则是田畹家收养的歌伎。戌边的军阀吴三桂去田府玩,一眼就看上了美若天仙的陈圆圆,厚着脸皮向田畹老头讨要,田畹虽心疼,也只好故作大方地促成这两位年轻人的好事。李自成打进北京城,将吴三桂的亲属全劫作人质,以勒令其投降。审讯的时候,他觉得吴三桂的“小蜜”确实光彩照人,于是将其充做自己的嫔妃。屯兵山海关的吴三桂原本已臣服了,在回北京城“报到”的路上,听说爱妾被李闯王占有,忍无可忍,索性投靠关外的清兵,而且甘当急先锋,与李自成决一死战。此即“三军恸哭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之典故。吴、李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政敌兼情敌。
吴三桂围城时,李自成将其父母全绑上城头,企望以此举退兵。吴不屈服,眼睁睁地瞧着父母被斩首。
李自成突围,陈圆圆谎称:“大王若放我,三桂必不追也。”李依从其计。聪明的陈圆圆,就这样回到情人的怀抱。
闯王进京,陈圆圆算是一件特殊的战利品,也正是这件战利品,导致他最终兵败,使唾手可得的江山美人全化为泡影。小小的一个女子,居然有这天大的本领?她甚至还改变了一座城市的命运:北京被八旗子弟所占据,成了大清帝国的都城。
假如闯王与陈圆圆擦肩而过,那么吴三桂是否就不会因戴上“绿帽子”而恼羞成怒?不会借刀杀人了?那么,历史是否就要改写了?
其实不然。清军垂涎大明江山已久,取而代之是迟早的事。吴三桂求援,不过为其提供了一个借口而已。因为多尔衮最初听见李闯王逼死明帝的消息,即起趁火打劫之心,八旗兵马早就整装待发。入侵中原,根本不需要什么理由、不需要什么通行证的。
如此看来,即使没有吴三桂开门迎敌的原因,闯王的江山也不见得坐得牢。他的起义具备破坏性,却缺乏建设性给风雨飘摇的明王朝添乱了,并施以致命一击,却没有收拾残局的本领。从客观的效果上来说,他无意识地推动了清兵入关、执掌天下的步伐。
然而吴三桂与陈圆圆的艳情,确实转移了人们的注意力,或者说,混淆了历史的视野。喧宾夺主的儿女情仇,遮掩了国家兴亡的真实内幕。过多地关注那被夸大了的吴三桂与陈圆圆对改朝换代的影响,必将使吾辈顾不上总结李自成的教训。在居庸关通往北京城的途中,有一尊李自成快马加鞭的纪念塑像(后人树立的)。他正如探囊取物般直奔紫禁城的金銮殿而去,渴望在古老的龙床上歇歇脚。可是他为什么忽然勒住了马,永远地停留在过程之中,成了一尊令人慨叹不已的雕塑?应该铭记住闯王的教训。马还是那匹乌骓马,人还是那个人,可人物头上的光环,已经被摘去了。虽然他依旧戴着那顶宽边毡帽。
成者为王败者寇。曾经辉煌也曾经失败过的李闯王,像历史上无数悲剧英雄一样,让人感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