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4月13日4时30分,由日本奈良起飞的带着唐招提寺鉴真大师坐像的飞机降落在上海虹桥机场。唐招提寺森本长老和迎接他的赵朴初居士欢喜见面,然后一起护送鉴真大师坐像到扬州大明寺。
上海机场至扬州大明寺三百多公里,为了确保运送鉴真像的安全,上海专门设计了运送的专车,并在此前进行了开车试行。为了迎接鉴真大师坐像,扬州市政府拨款修缮了大明寺和鉴真纪念堂,专门开辟了运送鉴真像的汽车上山通道。
早在1978年4月,赵朴初到日本访问时,招提寺住持森本孝顺长老就提出了让鉴真坐像回国探亲的愿望,赵朴初表示将尽力使此事早日实现。当年10月28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邀访问日本,次日在参观唐招提寺时,森本长老当面向邓小平副总理说:“希望(鉴真)和尚回国。”邓小平表示:“此是好事,将促成此事。”“欢迎森本长老同鉴真塑像一起访问中国。”森本长老过去曾多次受到中方邀请,但长老一直坚持“不能先于(鉴真)和尚踏上中国土地”的心愿,故自己到中国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现在,在邓小平和赵朴初的关心下,森本长老让鉴真坐像回中国故乡探亲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鉴真像乘飞机运至上海后,改乘汽车至扬州。当天,赵朴初吟诗《题鉴真像专用座车》云:
今朝像驾彩云归,当年身入惊涛去。
大车迎得友情多,春风稳上扬州路。
4月19日上午,赵朴初、日本驻华大使吉田健三和中外三百多名记者出席了鉴真和尚像在扬州展览开幕式。
这天,《人民日报》发表了邓小平的《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的文章,其中说:“这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盛事,它必将鼓舞人们发扬鉴真及其弟子容睿、普照的献身精神,为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事业作出不懈努力。”
鉴真像到扬州后,在扬州展览了7天。参观者人山人海,盛况空前。当地18万人次瞻仰了鉴真像,此外,有3万多来自国内其他省份的观众;国外有来自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华侨组成的参观团。
5月6日,邓小平在北京接见了森本孝顺长老,赵朴初陪同接见。
邓小平任全国政协主席后,十分关心宗教工作。
在“文化大革命”“左”的阴影还有残余的情况下,邓小平公开发表赞扬鉴真的文章,赞扬佛教界为中日友好所作出的努力,并接见日本佛教界友人,这对赵朴初等佛教界人士是莫大的欣慰和鼓舞。
创立汉俳
中国的汉徘,是赵朴初发明的。
1980年5月30日,赵朴初接待了以大野林火为团长的日本俳人协会访华团一行。这天,赵朴初在北海仿膳宴席上,即席赋俳句三首:
上忆土岐翁,
囊书相赠许相从。
遗爱绿阴浓。
幽谷发兰香,
上有黄鹂深树鸣。
喜气迓俳人。
绿阴今雨来,
山花枝接海花开。
和风起汉俳。
“上忆土岐翁,囊书相赠许相从”,1978年,在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招待会上,日本俳句名作家土岐先生送给赵朴初一本书,并赠诗“此书合赠君”句;初夏时节,阵雨正多,花红叶绿,有朋自海外来,故有“绿阴今雨来”句;“山花枝接海花开”含义更多,中国古诗词可谓“山花”,在海外开放的俳诗可谓“海花”,而在月季牡丹等中国名贵花丛中,又寓意和日本的樱花一齐开放;“和风”既指初夏的熏风,更指和平之风和中日友好之风;“和风起汉俳”一句,标志着一种新的诗体——汉俳正式诞生了。
汉俳,五-七-五句式,17字,呈梯字结构,要求前两句含有季节或时间的暗示。和日本的俳句不同的是,朴老发明的汉徘,句句押韵,而日本的俳句,第一和第三句押韵。
1981年《诗刊》第6期发表了赵朴初等人的汉俳。1982年5月9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赵朴初等人的汉俳,从此,汉俳在中国大江南北流传起来。
十几年后,朴老谈起自己创作汉俳的经过,说:
那事之前,我常有一种绵邈之思:总觉得,舍筏登岸,流自源出,万事都有个根源。先是我们汉诗东传日本,催生了日本的本土文学,譬如俳句、短歌、物语,但日本文人还是代代写汉诗,历时1300年之久,两国的文化情缘不断啊。现在中日文化交流频繁,日本俳人歌人又把俳句短歌带到中国,我们中国诗人也写汉俳、汉歌,同他们友好交往,不就是“诗无国界”、梅樱共放了吗?
“梅樱共放”,指梅花樱花共放。梅花代表了中国,樱花代表了日本,二花有国别的区域区别;此外,梅开冬季,樱花开在春季,时间上前后相接,但迟梅也可能与早樱一起,共同开放一段时间。
夏天,赵朴初和全国政协同仁一起去了一趟避暑山庄。
承德的须弥福寿庙,是1780年乾隆为六世班禅所建,至今已200年。碰巧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副主席同游,在去烟雨楼的路上,赵朴初吟词《临江仙》一首送他。下阕云:“二百年间无限事,重来已隔三生。漫嗟虚殿冷龙鳞。众生齐大觉,日照万山明。”
朴老的家乡人、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方苞,自1713年起,每年扈从康熙到热河避暑,直到康熙驾崩。十几年间,方苞目睹了热河由荒凉到丛林逐渐茂密的过程。倘若朴老知道这个故事,说不定诗词中要带上一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