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下血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致病原因及种类很多。文献所载有“肠风”、“脏毒”、“结阴”等名。有因胃肠道溃伤者,有肝胁痛者,有肠道感染而下血者,有跌打损伤败血瘀积而出血者,有直肠癌与红痢的,有肛门破裂的,症状均极相似。其余除肠风、脏毒、结阴而外,症候各具特点,显然不同,临床不难辨别,详见各种病下,这里不欲赘述。
在临床中最常见的大便下血,也许就是通常所说的肠风、脏毒、结阴等症。由于血对于人体非常重要,大便下血失血久而且多,影响健康。诊断上有必要辨明便血症,使治疗上有所遵循。古人对此尚未清楚,一直到如今,很多医者对它认识模糊,不明所以。究竟大便下血是何原因?若谓肠风,何为肠风?风何以入肠?脏毒究系何毒?毒从何来?都是令人有怀疑的说法。仲景书无“肠风”之名,亦无“脏毒”之论。《伤寒论》云:“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又论“太阳症下之,脉浮滑者必下血。”两条皆谓太阳外邪内陷而下血,不是什么风邪直中所致。又云:“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又《金匮要略》云:“先便后血,此远血也”。后世所谓肠风者,概为附会其说,太阳风邪传入阳明,挟热而下血,不然肠居下部,风从何而袭之哉。所谓结阴者,《内经》云:“阴络伤则血内溢而便血。”又云:“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此言阴气内结不得外行,渗入肠间,因致便血。以上所言之便血皆非长久之便血。
冯鲁瞻曰:内证中有脏毒者,乃肠风日久,气血俱虚,下陷日甚,大肠湿热积久,遂生巢穴,为积血之器,其腹则痛。血浊而色暗者,名曰脏毒,内伤蕴积,久而始发者也,谓之挟热下血,虽有毒名,实非毒也。……肠风者风邪淫乎肠胃也,血射如线者虫痔也。肠风脏毒之血自肠脏而来,五痔之血,自肛门蚀孔处出也。又《医宗金鉴》谓:“远血即今之所谓便血,近血即今之所谓脏毒,肠风下血。”以上皆非确论。惟陆渊雷氏对便血颇具见地:“夫大便下血,以症位得名尚不可。非金鉴与徐氏远近之说,脏毒肠风则模糊不清,不可以为训,而况诸书之定义互相乖异,名愈多则实愈乱,宜一切废除。”
从上面各说来看,内证便血,都是一时性的,不能长期存在,有的未经治疗,过一时期也会自止。在长时期的临床观察中,人之所以长期间歇性地便血,多数系因患内痔之故。在内痔发生的初期,往往是大便干燥带血,因不觉疼痛,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及至年深日久,愈犯愈重,痔核渐大,形如枣栗,每当排便脱出下坠,鲜血滴沥成滩,这才决意求医,不知此时已不易根治,要除根就非将内痔治愈不可。
便血者只注意了大便出血,求医服药,医者不察实情,即断为肠风、脏毒而用清热除风之剂以治之,或以血色之鲜暗而别寒热,或以血出便之先后论血路之远近,而别源出何脏。又谓血射如线者,虫痔也。以上等等,吾谓其皆为臆测,并无根据。下血固然与内情有关,如无痔疮,血中虽有变化,亦不致下血。是以便血者,大都痔疮所致也。
夫人身之血循环,不外动静二脉,充布整体。经曰:“气和小便利,血运大便通。”当排便时,直肠血管充满血液,粘膜表面血管丰富。大便干时不易排出,因而努挣太甚,充血过度,里外受着压迫,以致浅表血管有所破裂。初则血随粪下,继而点滴,甚则如线状喷射不止,并非有虫,多为小动脉管破裂而出。色之鲜暗,乃动脉静脉之异,非肝肾心肺之分。血出粪之前后,乃排便之难易,非来路之远近也。
故古人所述,均不足作治本的根据。治法撮要,倘若不治痔,但求止血维持其常者,不外久暂虚实四字而已。其新染而暂者,多实、多热,用药如槐花煎、凉血地黄汤之类。久而不止,失血过多者,脉芤身虚,唇白色黄,显然贫血,治以黄土、归脾、补中之类,兼服秘制止血散更佳,可奏良效。但是这些办法,虽然效果均好,但终非根治之法。惟有将痔根治,则便血之症,始可得除根。人的生命依赖气血以存,气断立死,血尽则亡。失血之症,既殆且危,治疗之方,不可不究其根本也。
今根据病情,应用辨证施治,略举数例以资证明,以供同道参考。
白某,女,27岁,居民,西安市人。主诉:大便时出血八年。屡治屡犯,总不去根。近两天,因大便较干,下血较多,伴头昏无力,四肢困痛,食少,周身不适,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检查:肛门外部正常,肛门内痔核一个,大如杏仁,位于前中。治疗:给服黄连止血汤:黄连10g,槐实15g,炒枳壳15g,黑地榆7g,公英9g,黄芩9g,归身12g,藕节炭12g,甘草12g。2剂,下血大减,每次只滴几点。嘱其再服六味地黄丸两周。后经检查,精神好转,气色均见好转,患者自觉近来饮食、气力都有增加而病愈。
杨某,男,41岁,农民。自25岁患痔便血,时好时犯,无碍健康。惟近来入秋,因过劳便血发作,行将一月不见停止,大便不干,亦不觉痛,但感下坠。曾经他医给服凉血之剂不应。检查患者面色白,微带虚胀,精神欠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肛镜下示有三个痔核,粘膜糜烂,系内痔出血所致,服升提止血加味汤2剂,血止,又继服2剂以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