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皮肤瘙痒症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从病人外表看不出病色,切诊不形于脉,化验无有异常,经久不愈,只有患者自己知道其中烦恼。这是一种常见的局限性瘙痒病。根据病因病理的不同,大致可分五类。现简要记述如下。
一、肛门干痒
中医认为系肾虚,兼外感风热所致;西医认为系真菌感染、滴虫、各种寄生虫感染、肛门部不洁等所致。轻者皮色正常,无所改变,瘙痒不甚严重。重者肛门皱折隆起成条,皮肤干燥,有细小皱裂,皮肤灰白,起屑,患者感觉干燥痒痛。初起皮色未变者易治,可用苍黄汤熏洗,外涂如圣膏或黑豆油,外敷中西合剂止痒散。
二、肛门湿痒
关于肛门湿痒的病因,《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云:“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相搏而成。”亦有人认为是肾经湿热下注及中气不足,肠道湿气下注而发。西医学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肠道寄生虫病,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等,肛肠局部疾患如痔、瘘、肛裂、脱肛等也是常见诱因;接触致敏物质如特异蛋白、刺激性食物、药物等。此外,某些化学物质如砒、汞、碘、油膏等也有刺激作用;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如疲劳、精神紧张、忧郁、失眠等。
临床大致可分为四种:急性湿疹脱皮、浸淫疮(即西医所谓湿疹)、阴湿顽癣(即西医所谓慢性湿疹)、肛门湿气。急性湿疹脱皮表现为肛门周围初感发痒,一二日内患部皮肤出现粟粒样疱疹,痒而兼痛,面积逐渐扩大,皮疹变为小水泡疹,浸淫潮湿,皮色潮红,粟泡密集,进而溃烂,渗出粘液,痒而兼痛,痒重于痛,稍触之即破,毒水浸处,绵延扩大。三五日内肛门会阴部成大小疱疹,皮肤烂脱,成无皮红色,这时痛重于痒,津水如汗珠下滴,行动不便,患者甚感痛苦。其治法按风热单用外治法即可治愈,而且收效迅速。可用荆防地骨皮汤熏洗,熏洗后外敷八宝生肌散或玉红膏。浸淫疮与黄水疮一类,西医所谓湿疹是也,开始发痒,继之形成皮炎,发展而成粟状丘疹,津水潮湿,又痒又痛,痒重于痛,水泡疹密集扩延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其治法初起者用炉甘石洗剂涂搽,无效者可擦四黄膏。如果系过敏所致,可服组织胺类药物,外敷四黄膏。阴湿顽癣的患者,其症状为患处皮色正常,增厚起苔,潮湿,瘙痒不甚,其范围只限于肛门和会阴部,缠绵难愈。其治法可外涂一抹金或如意金黄散。肛门湿气的症状多局限于肛门左右,不会发展到远处。肛门湿疹发痒且痛,并有摩擦样潮红,左右皮肤对称,糜烂不起疹。治疗可内服萆渗湿汤,外搽八宝生肌散。
三、肛门内痒
这一种痒症正如本病所名,除肛门内痒外别无他症。内痒之难受,非言可喻。正如《石室秘录》所云:“粪门生出,其痒万状,以人势之出进而后快者。”其痒外擦不着,真是奇痒钻心,痒时坐卧不安,夜不成眠。此症发生原因,尚未明确。《石室秘录》云:“此为幼时,为人玩耍,风乘而入之,故见此怪症也。”治疗可从肛门塞入蜜煎止痒丹。
四、肛门虚痒
此症肛门皮色不变,经常发痒,但不甚剧,忙时即忘,清闲时即觉瘙痒,按中医理论系由阴阳气虚所致,以补中益气汤或八珍汤加减治疗。
五、肛门蛲虫痒
此病与以上各症不同,大多数患者感觉晚上肛门发痒,其他时间很少发痒,儿童多于成人。痒时扒开肛门观看,常有一至数条如白线头样的小虫,约1cm长,便时可能亦可看见,或大便检验时可发现虫卵。痒时患者隔裤子揉搓,或用手纸搔抓,感染不洁,转变成干痒者有之。治疗主要以驱虫为主,内服驱虫散,每服6~9g,儿童3~6g,空腹服用。大便检验有虫卵可再服一次,并配合外搽黄绿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