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气功,源远流长,是我国特有的医疗保健方法,千百年来在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我们在此介绍一些简单易行、切实有效的功法。这些功法平日练之能调神养性、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病者练之可助康复。
(一)坐卧养生功
是祛病练神,延年益寿极佳功法。须长期修练,练功时间在子午之时,睡觉之前,坐功须在15分钟以上,卧功在30分钟以上,以60分钟左右为宜,但要保留有余兴,以练功不觉疲劳为度。
(1)坐功:面向南方,坐在椅子上或自然盘坐,虚领顶劲,下颌微收,全身放松,大腿与小腿呈90.若椅子高脚下垫物,若椅子低则臀下垫物。两手手心向下,分别轻贴两膝,齿闭唇合,清心闭目,意想两手和两膝,当手上有热感意想两脚心,脚上有热感后,意想两肾,肾部有热感,意守丹田,归炉温养。
(2)卧功:仰卧时两腿平伸,自然分开,两手放身体两侧,手心向下,与床面保持似接非接,齿闭唇合,舌抵上腭,全身放松,清心闭目,意守两手和两脚,当手脚有气感后,意守小腹。
(3)侧卧:采右侧卧,右腿微屈在下,左腿弯屈放于右腿之上,右手虎口张开,掌心向上,放于头前,左臂自然弯曲,掌心向下,置于左腿上,齿闭唇合,清心闭目,意守小腹。
(二)强柱劝
为内养强身的好功法,由刘贵珍先生所创,在此介绍其简化的基本功法。
(1)姿势:单盘式、双盘式或自然盘膝。站式,立正,头正直,两腿分开,宽与肩齐,微曲,两手微曲,放于小腹部前,两手心相对,距离3~4寸或两手微曲,放在胸前,如抱球样或两脚站成内八字形,两腿微向前曲,两手在胸前或腹前,如端东西样。
(2)呼吸法:静呼吸法,如平时呼吸时那样自然。呼吸时要均匀、细、缓,对刚开始练功的人、年老体弱的较为适宜。深呼吸法,在自然的基础上,比平时呼吸深长些,逐渐调整到静细、深长、均匀,对便秘、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精神不集中的人较为适宜。逆呼吸法,腹壁配合运动,与平时相反,吸气时腹壁收缩,呼气时扩张。
(3)意守丹田:练功时思想集中想丹田,要似有似无的想,不能精神紧张的守丹田。
(三)内遣命门劝
坚持练此功法,可使命门之气得到充实,从而达到健身治病的目的。
(1)姿势: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上身正直,微向前倾,两手自然下垂,置于体前侧,稍离大腿,头颈稍向前低,含胸拔背。闭目静默3.-一5分钟,然后从头开始放松前身(包括目、耳、口、鼻等各个器官),逐渐放松到两肩、两手、胸部、腹部,两腿、两足,连续3~4遍;
然后又从后脑开始,逐步放松后身,到背、腰、臀部、大腿后侧,以及足底。周而复始,连续3~4遍,使全身肌肉放松,达到无紧张感觉为止。
(2)呼吸:在全身放松的同时,必须调整好呼吸,开始学习时可以采取缓慢的自然胸式呼吸,但必须要做到吸气时腹部鼓起来,呼气时则腹部瘪下去。腹部的鼓瘪要听其自然,不能勉强。每次一呼一吸都要使腹部有明显的涨缩之感。时间长后可以将胸式呼吸完全过渡为腹式呼吸,但需要细水长流,缓慢而行。
(3)意念:开始所守部位为丹田(脐下1寸5分处,即气海穴),守丹田不仅仅是只守一小点,而是要以气海穴为中心,逐步扩大开来,慢慢形成一个球形,包括命门在内。
(四)幕种动静功
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头平含胸,直腰收腹,沉肩坠肘,舒掌,十指微张,两膝微屈,两眼帘轻垂,舌抵上腭;排除杂念,凝神入静,呼吸自然,调息2分钟。
(1)震抖叩击:全身重心移至足跟,两膝微弯抖动,带动全身上下抖动,足跟时时受压。然后两手交替前后甩动,幅度由小到大,顺势轻击腹部、骶部,随着甩动幅度增大,依次轻叩腹、骶、腰背、肩背。操练3~5分钟。
(2)放松顺气:以意引气,吸气时想部位,呼气时默念“松”字。
按头一颈一肩一臂一胸背一腰腹一尾骶-一大腿一膝一小腿一脚底的顺序,从上至下放松3遍。最后意守涌泉穴3~5分钟。
(3)点叩穴位:两手缓缓抬起,示指、中指、无名指微弯屈,以中指为主叩击头部的角孙、听宫、太阳、攒竹、睛明等穴,再移至枕后,叩击玉枕、风池穴。
(4)结束式:两手搓热,浴面,缓缓睁眼,舌离上腭,散步数分钟。
(互)阴阳回春功(第一套)
(1)姿势:站立,面朝东方,闭目静心,收敛心神,全身放松,头正颈直,两手自然下垂,脚尖向前,不可内外八字,与肩同宽,两拇指向掌心处弯曲按住劳宫穴。
(2)呼吸要领:胸式呼吸,吸多呼少。吸气时要做到静、深、长、匀;呼气时要做到细、缓、绵、悠(此呼吸方法要慢慢体会,在练功时不要过分追求)。
(3)行功:舌尖环绕摩擦上下内齿龈,左右各3次,有津液后心平气和的顺前正中线咽人丹田。两手臂自然放松抬起,左手掌心朝上与东方的太阳互应,右手掌心向下与地下泉水互应。意念先在左手劳宫穴采集太阳放射精华之气,后意念在右手掌心劳宫穴与地下泉水沟通,同时采集天地阴阳之精气,练12息。然后左手掌心朝心前区部位,劳宫穴与心脏内外沟通互应,右手掌心朝右肋下,劳宫穴与肝脏沟通互应。意守左右手,把采集阳阴精气贯人心、肝两脏(切勿掌心接触胸前区和肝脏部位),练12息。接着左手离开心前区,掌心向下,右手离开肝脏部位掌心向下,两手掌心相对,互应沟通做抱球动作;意守两手之间,柔成一个真气球,球形成后,应收腹提肛,抱球贯进丹田,两手重叠放在丹田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守意200息。
(4)收功:双手轻轻顺时针环摩丹田9周,同时舌尖环绕摩擦齿龈(二者频率速度方向应相同),所生津液漱9下分3次咽人丹田。放腹松肛,全身放松,双手相对摩擦生热后,干洗脸9次。轻轻睁开双眼,目视远方理想之物片刻。
本套功法主要是练心练肝,心肝两脏都与神志活动有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而心藏神,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肝两脏相配合,血液旺盛,共同维持了神志活动正常。肝藏血、血液旺盛则滋养肌肤,肌肤润滑则不衰,保持青春常在。心其华在面,心气血旺盛面部肌肤得到滋养,面色红润而有光泽,所以本功法不但可以治疗疾病,也可缓衰延寿,使人保持旺盛的精力,可早、晚各练1次。
(六)松静养心功
松指全身肌肉、筋脉、手脚和精神放松;静指机体内外,特别是大脑皮质,处于安静状态。
(1)姿势放松:无论坐、卧或站姿势,都必须使全身肌肉处于最大限度地放松,自觉舒适,轻松,自然。
(2)头部放松:两眼轻闭,眼周、面部肌肉放松,意笑面不笑,微合口,嘴周肌肉放松,颈微前倾,下颌内收,头部居中,颈部两侧肌肉放松。
(3)躯干放松:含胸拔背,收腹敛臀,松胯直腰,重心在小腹。
(4)四肢放松:直立时,松肩垂肘,两腕放松,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仰卧时,两臂自然伸直置于躯干两侧,掌心朝下或朝内,两腿自然伸直,足跟相距1~2厘米,足尖向外30.正坐时,两脚分开同肩宽,髋,膝关节呈90.两手放于膝上,掌心朝下。
(5)呼吸放松:用鼻自然呼吸,要悠然细缓,顺畅自如。
(6)意念放松:消除杂念,悠然自得,以意领气。先自然呼吸3分钟,然后在呼气时,从头放松到腹部丹田,沿脊柱放松到命门,再从肩胛放松到肘部;在下一次呼气时,从丹田,命门放松到尾骶部,从两肘放松到两手;再一次呼气时,从尾骶部经大腿放松到涌泉穴。如此由上向下放松3遍,引气下行,涤荡脏腑,将心脏之病气从脚心而出。
收功时意想全身各部气息缓缓向腹部丹田集中,用左手按脐部,右掌贴于其上,两手同时由脐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由小至大,绕环按摩24周,直到心窝和耻骨部,再逆时针方向由外向内,由大至小,绕环按摩24周,转至脐部,随后两手搓热,浴面数次,两眼慢慢睁开。
(七)强心健肺功
(1)准备:在空气新鲜的房间,直腿靠坐(脚放的位置与臀部水平)或仰卧,心想“静”字,空腹松腰,力求排除杂念,意守丹田。右中示指按摸准左前臂寸口脉(仰卧时双中指、示指摸准同侧腹股沟动脉),记脉搏次数。
(2)腹吸屏气法:开始舌尖舐上腭,鼓腹用鼻慢慢吸气(胸部尽量放松),当吸到相当量,屏住气息开始计算脉搏次数,约计20~40下,将舌收回,口呈筒型,腹肌收缩,使气从口中送出(此时心想“松”字),将气尽量呼出后再吸人新鲜空气,重新计脉搏次数。这样深吸、屏气、计数、呼气为1下,每日早、晚各做1次,每次做3~5下。一般坚持做3~6个月(如果身体虚弱,可做1~1.5年),必见功效,并开始练习下法。
(3)强屏暴吐法:练一段腹吸屏气法后,自感呼吸匀称,重体力劳动也不气喘嘘嘘了,改为练强屏暴吐法。准备动作同腹式吸气法,开始也是舌尖舐上腭,鼓腹用鼻尽量吸气后,再鼓胸用鼻尽量再吸进一部分空气(腹式吸气加胸式吸气),当吸到最大量时,屏住气息,计算脉搏次数,记住屏息达到最大限度的脉搏次数(以后次数会逐日增加,可达到120~140次);当再屏不住时,将舌收回,张开口呈发“哈”的口型,暴吐浊气,此时感到全身轻松,特别两下肢有浴后之感。这时上下牙齿轻叩10下(有防牙脱牙痛之功效)。将气尽量吐后再吸入新鲜空气,双式吸足后重新计算脉波次数,这样深吸、屏气、计数、暴吐、叩齿为1下。每天早、晚各练2~3下。
(4)深吸慢呼法:体弱的老人,不宜开始就练以上两法,可先练深吸慢呼法。在练之前做到眼不旁视,耳不外听,宁神静气,意守丹田。开始默数呼吸次数,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由每分钟本人的呼吸次数(一般人每分钟18~20次)逐渐的深吸慢呼(以腹式呼吸为主),压缩到每分钟12~8~6次。同时逐渐做到意守丹田,意想以肚脐呼吸。每日早、晚各练1次,每次深吸慢呼3~5分钟、练一段时间可逐渐适当加上较短时间的屏气,3——6个月后开始练腹吸屏气法。
(5)送津人丹田:练以上三法一个阶段后,每当早、晚练时,口中多生津液,当津液满口时,即可像咽下较硬的东西一样,把口中的津液慢慢咽下去,津液向下犹如气推入胃,胃积气液而自然膨起,这时意推气液注入丹田,此时会自然腹动肠鸣,似响铃滚动,鸣动过后胸腹坦然舒展,下肢似温流串动,元气倍增。
坚持做前三法可以增强胸腹呼吸肌的力量,适应体力劳动时的需要。实验证实练以上三法可使横膈上下移动度增加5~7厘米,使肺和心脏相对的上下运动,从而增强心肺功能。特别深吸暴呼时,使肺最大限度扩张和收缩,从而使机体大量摄氧和加快乳酸的代谢,快速消除工作的疲劳。肺主一身之气,司皮毛,同大肠相表里,久练可强身润肤,利大肠之功效,预防伤风和便秘。同时由于腹肌用力加压,使下半身静脉中的血液回流增强,相对的增加心脏的输出量,可防治老年性的腿胀、腿肿。
(八)自然辏乞劝
每天早晨到公园或有花草树木的地方,自然散步,周身放松,迈第一步吸气,迈第二步再深吸一口气,迈第三步时呼气。两臂自然摆动,每次练20~30分钟。此功法可使病人能更多的呼吸新鲜空气,扩大肺活量,增强内脏功能,消除疾病。
(九)健牌养肓劝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左手抬至胸前,距离胸部约10厘米,手心向内,指尖向右,虎口张开放平,右手无名指、小指、拇指回曲,示指中指伸直成剑指,指尖朝下,沿拇指尖、合谷、示指划弧,指尖距左手合谷5厘米,划108圈。然后再将右手抬至胸前,距离胸部约10厘米,手心向内,指尖向左,虎口张开放平,左手成剑指,指尖朝下,沿右手拇指尖、合谷、示指划弧,划108圈。每天划2~3次,或在胃不舒服时划,即可止痛和减轻症状。
(十)廷脾迳肠劢
(1)搓胁咽气
搓胁:两脚左右分开,松静站立,呼吸自然。以两手掌指,分别按于腋窝前缘,经乳向下,过腹侧,作缓和协调的环旋揉摩,至髂嵴时,两手移向身后,微握拳,用手背向上经腰背侧,环旋揉摩至腋窝后缘,再回归腋窝前缘。从上而下,从前而后,轮回揉摩两胁,共7遍。
咽气:两手放下,自然垂于体侧,用口吸气,闭口温养气息咽下,然后用鼻将气缓缓呼出,重复20~30次。
(2)疏通任督:两脚左右开立,调顺呼吸。
提肘:周身放松,意守会阴。两手在身后交叉互捉肘,采用匀、细、深、长的吸停呼的呼吸方式。吸气时,两肘上抬,轻轻提缩肛门,呼气时,肘臂放松,轻轻松弛肛门,重复20~30次。
叉腰:两手叉于腰部,四指朝前,拇指朝后。吸气时,头身向后仰伸,轻轻提缩肛门,呼气时,头身缓缓向前俯伸,轻轻松弛肛门,重复9次。
(3)顺理带脉:两脚左右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两手叉腰,拇指朝后,四指朝前,上身保持正直,微微下蹲,两膝不超过脚尖,两肩与两膝不动,以腰腹为主转动,先顺时针转3圈,再逆时针转3圈,重复3次。
(4)健牌和胃,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掌相叠置于小腹前,掌心朝里,全身放松,凝神立志,意守腹部丹田。
提手屈膝:吸气时,左手叉腰,四指朝前,拇指朝后,右手经体前上举至右额前,掌心朝上,两腿屈膝下蹲。
推手直膝:呼气时,两腿伸直,右臂向上推举至肘,掌心朝上,眼视掌背,同时用口吐气,并默念“呼”字。
勾爪下坠:气呼尽,右手五指撮拢变勾爪形,往下坠拉至腹部丹田处,两腿屈膝下蹲,眼视勾尖。
复归丹田:身体慢慢起立,两手变掌,复归腹部丹田。
(5)调和气机:两脚左右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吸气时,两臂同时向前摆动,挺腹,后跟随之提起,呼气时,两臂同时下落后摆,收腹,脚跟着地。操练7遍,摆动要轻松柔和。
(十一)疏肝理气功
(1)预备式:两脚平行站立,与肩同宽,膝胯放松,沉肩坠肘,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虚领顶劲,百会上领,含胸拔背,收腹放腰,两眼轻轻闭合,舌抵上腭,心安神静,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2)气聚丹田:双手轻轻地、缓慢地由体侧向腹前聚拢。开始时两掌心相对,待移至腹前,两掌心转向腹部,左手将虎口放在肚脐处,使掌心劳宫穴对气海穴,右掌叠于左手背,然后采用鼻吸口呼的腹式逆呼吸法,吸气时肚脐自然向内向后收,呼气时肚脐自然向上鼓,意守肚脐3~5分钟。
(3)丹田开合:呼气时,双手向两侧缓慢分开,开时手背相对,手指并拢,当开至身体两侧稍外时,转为吸气,并两臂外旋,使掌心相对,双手缓慢向腹前丹田处合拢。待双手将接触时,翻手外分,操练30次,呼吸方法同上。
(4)漫步行走:两眼慢慢睁开,两臂自然下垂,散步样行走。先右脚放松向前迈半步,脚跟先着地,脚掌竖起,左手上提至腹部丹田前,右手落在右胯侧部;随着身体重心的右移,右脚放平后,再开始迈左脚,右手上摆至腹部丹田前,左手摆至左胯旁。如此一步一步缓缓向前,动作要自然柔和,步伐轻盈,悠然自得,似在云中走,雾中行。排除杂念,意守前脚的大敦穴。配用鼻吸口呼的自然呼吸法,右脚向前落步时吸气,左脚向前落步时呼气,每分钟约50步左右,行走16分钟左右。
(5)收功:停步后,先做丹田开合3次,然后两掌心转朝上,由腹部丹田上抬至膻中穴,两指尖相对,做3次嘘息,鼻吸口呼。随后,转掌心朝下,由膻中穴下落至腹部丹田,再左右分开,两手放回胯旁,慢慢睁开双眼,收功。
(十二)疏肝利胆劝
(1)吐故纳新: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身体中正,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侧,全身放松。用鼻徐徐吸气,使腹部渐渐鼓起,胸部渐渐后缩;待气满后,用鼻缓缓吐气,尽量将废气排出体外,腹部渐渐瘪凹,胸部渐渐前挺,重复10~20次。操练时体会膈肌的升降将胆道自我按摩,内视胆囊的挤压和舒松。
(2)左右抟球:两腿屈膝下蹲,身体左转,左臂屈肘提至左胸前,掌心朝下,右臂屈肘移至左腹前,掌心朝上,两掌心相对呈抱球状。吸气时,身体右转,两手随之移向身体右侧,两掌如抱一球,逆时针滚动,变右掌在上,左掌在下,掌心相对,呼气时,两掌如抱一球,顺时针滚动,变左掌在上,右掌在下。操练10~20次。练时必须保持身体正直,动作柔和,以腰为轴,带动抟球。
(3)抡击背肋:两腿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两手松握拳,以腰背为轴左右扭转,利用腰转动的惯性,带动两臂摆动叩击背肋腰部。叩击次数与程度以微汗且有舒适感为宜。
(4)两力相争:两腿微屈,右臂经体前抓住左腰侧间,左臂经体后抓住右腰侧间,身体用力向左拧转,右胸倾向左斜下方,同时右手向右前扯拉;左手向左后扯拉,形成合力,阻止身体左转,腰臂两力相争。左右交替争力各8~10次。
(5)指压胸穴:用一手拇指先后按压右侧胸部锁骨中线第九肋下和腰腹部腋前线第六肋间,每穴持续指压6秒,略放松后再指压,共6次。指压强度以患者体质、肌肉厚薄和耐受力而定。
(6)排浊收功:吸气时,两臂经体侧划弧举至头顶上方,腹部渐渐凸起,意想吸入外界清气,呼气时,沉肩屈肘,两手绕体前下落,掌心朝下,腹部渐渐凹下,意想将肝胆之浊气逼出体外,涤荡肝胆,操练8~10次。
(十三)健目劝
(1)松跟:闭目,先将两手搓热,轻敷于两目之上。深呼气三口,吐出浊气。吸气时心中默念“静”字,呼气时心中默念“松”字,同时意念想象眼部的肌肉逐渐放松。5分钟后,两手自然下垂于身侧,睁开双眼。经过一段时间的练功,眼睛可有胀、热的感觉,这是肌肉松弛和气血充盈的表现。
(2)调睛:吸气时,眼睛由观近物逐渐过渡到最远的物体。呼气时,眼睛由观最远物逐渐过渡到观近物。最远和最近的物体的选择,可因练功者所处环境地点的不同而异。
(3)摩眼:两目轻轻闭上,用两个大拇指轻轻地柔按摩攒竹、睛明、太阳、四白、风池等穴位,次序不限,每个穴位正反各8次,共16次。按时吸气,停时呼气,一按一停反复进行。
(4)养目:闭目静养5分钟后收功。
注意事项:姿势不限,可坐可站,但要端正,全身放松;目标的光线不可太强或太弱;每节5分钟左右,鼻吸鼻呼,呼吸要均匀深长;在观察近、远两个目标中设立几个过渡性目标,移视中要注意中间的过渡性目标。
(十四)保耳功
(1)心定,匀息,端坐,闭嘴。上下齿咬紧。吸一口气后屏住呼吸,同时用一只手的拇指和示指紧捏住鼻孔,睁着双眼,令内气串通耳目相连的空窍,练功者自己就会感到耳内有“哄哄”的声响。
(2)双掌掌心相对搓50次。趁热轻捂于双耳上,作轻微震动,令耳内“嗡嗡”有声,至掌心凉为止,如此连做6次。
(3)用手中指放入耳窍往下轻按,随按随松,连续数次。再用手中指插入耳窍,横向轻轻摇动多次。再用手掌重按于耳门之上片刻,然后突然松开,亦做数次。
(4)时常用手按揉摩擦耳朵,不拘次数,以舒适为度。可预防耳聋。
(十互)昕志卧功
临睡前,先安定思想,排除杂念,使身心感到坦然舒适,心平气和,随后在床上静坐片刻,全身放松,右侧卧,枕高以舒适为度,右臂屈肘,拇指指腹抵触右耳垂背面的凹处,指前侧抵住安眠穴,示指和中指并拢伸直,两指指腹紧贴太阳穴,指腹分别抵触右额角头维穴和本神穴,无名指顺其自然,伸直放置右额部,小指指腹抵触印堂穴,右侧面部压住右手置枕上;右腿屈膝,左腿自然伸直放于右腿上,左手放松,置于左大腿上;眼垂帘或微闭,舌抵上腭。
开始以自然呼吸为主,待呼吸平静后,改为深呼吸,做到均匀、缓慢、细长。开始时,意念集中倾听自己的呼吸声,当听到脉搏跳动声后,即把意念集中静听呼吸和脉管搏动声,几分钟后,意念开始放松,似听非听,久之便会渐渐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