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人物画,历史久远,品种繁多。特别是有了卷画和壁画之后,为画面提供了铺展的空间,不仅使肖像画更加细致精彩,群像故事图也有了发挥的余地。其间连环画的表现形式,已成为人物画卷的常见形式。它们有的是根据历史传说故事或现成作品编绘的,也有的则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充分显示了连环画可以直观叙述的优越性。虽然年代久远,丧失殆尽,但仍有不少珍品流传后世,成为中国美术史中辉煌的篇章。下面简要介绍古代人物画卷中四套优秀的连环画作品。
《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是东晋杰出的画家顾恺之(约公元344-405年)绘的一套连环画长卷。顾恺之一生中有许多绘画创作和论著,可惜留存下来的绘画真迹怕是没有了,只有若干后人的摹本。《洛神赋图》今存五种后人的摹本,尚可以从中领略其大致的风貌。
《洛神赋图》是现存最早的一套连环画长卷。它以三国时期有名的诗人曹植写的《洛神赋》为脚本,描绘诗人在洛水遇水神宓妃的爱情故事。据说曹植所钟爱的女子甄氏被他哥哥魏文帝曹丕夺去,黄初三年甄后已死,曹植途经洛水时因怀念甄氏作了这篇赋文。这话可能有些附会,不一定可靠。但这篇赋文表现了封建社会人们在礼教束缚与封建势力压迫之下,男女爱情受到压抑和苦闷的主题,充满了浪漫主义气息,的确是写得相当出色的。诗人的名篇给画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画家的高超表现力,又丰富了诗人的想象,使画卷成为文图相结合的艺术典范。它在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里介绍一下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帝乾隆定为[《洛神赋》第一卷]的宋人摹本。卷首描绘诗人离京东归,跋涉山川之后,已经人困马乏,正在休息,恍惚看见他理想的情人——洛神,立在山崖旁边。画家把诗人的想象艺术变为视觉艺术,凶面上出现了高飞的鸿雁,腾空的游龙,太阳初升,朝霞似锦,在水面荷花的掩映下,一位美丽的女仙展现在眼前。但我们却不感到这是图解,而是具体地再现了想象的世界,充溢着人、神交流的梦幻气氛。接着,画家把诗人在赋里跳跃式的比喻描绘和写景抒情,以生动连续的画面铺开:洛神和她的侍从在水中和空中游戏;诗人对神女产生了爱慕之情,心神动荡不宁;
诗人和神女互相接近,共叙爱恋的衷情。这时,诸神也齐来助兴,唱起赞歌,使故事达到高潮。这是诗人的灵感,也是画家的创造,通过人、神热烈欢快的交往,表达出美好的愿望和理想。但是,人神之道有别,两人的爱情终不能如愿以偿。神女驾着云龙,乘坐云车怅然离去,临行又反回首,举袖掩泣,悲断愁肠。神女去了,诗人又回到现实人间。他盼望神女再来,乘船追了一夜,毫无踪影。耿耿长夜,诗人难眠,更增加对神女的思念。天明面对洛水徘徊依恋,久久不忍离去。整个画卷自始至终紧紧地吸引着读者,使读者情不自禁地随着画面的进展而欢欣而怅惘,与画中人物起了共鸣。若非画家刻划精邃,描绘逼真,富有想象力,绝不会有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
此第一卷摹本,画面上未题录《洛神赋》原文。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第二卷摹本,是将赋文分段题录在画面上,更显示了连环画是文图相结合的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连环画,常以长卷的形式出现,把通篇故事情节在一幅画卷中分段描绘出来,中间以山石树木等景物相隔。总起来看,又前后相接,联成一气。这一方面说明长卷构图是中国连环画的一种传统表现形式;另一方面也说明,此时的连环画尚未完全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正处在孕育发展的阶段。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宫廷画家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曾做过中书舍人,后主李煜原想重用他,他预感国家将亡,不愿出山,就以放浪颓废的生活来掩盖自己,表示在政治上无所作为。李煜为了了解真相,就派顾闳中到韩家暗暗察访。画家归来后,凭着记忆创作了这部作品。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录当时生活的记实体连环画长卷。它开创了连环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范例,并充分发挥了连续画可以表现生活进程的优势,成为中国连环画艺术史上一部划时代的作品。
这套连环画画段之间紧密相连,体现连环画艺术创作的根本特点。全卷共分五段:听乐、观舞、宴会间休息、清吹、送别。各段互相连续而又相对独立,展现出夜宴的豪华场面和主要进程。它巧妙地以屏风相隔,把各段的地点分开,又以屏风之间人物的穿插和呼应,把段落间的情节连接起来。各段的构图又注重变化,[听乐]和[清吹]都是欣赏音乐,构图却大不相同。前四段描绘的是一个地点的场景和情节,最后一段则是三个地点、三组人物的活动。在送别的主题下,作者描绘了三个小场景:中间突出部分,是韩熙载扬手向人们告别。两边描绘的是背着旁人的两个惜别的小插曲:右边一位宾客坐在椅子上与一少妇亲呢地握手相对;左边一位宾客正拥着一个少妇在喁喁私语。这种一幅多面的构图,既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内容,又显示出连环画艺术构思独具的特点。
这套画的艺术性也很强,无论在人物刻划和构图着色等方面,都达到很高的水平。因为是记实体的连环画,画中的人物都是真实的,首先必须形象逼真。作者在每段都对韩熙载有所描绘,突出地塑造了这个主人公表面欢乐、内心苦闷的艺术形象。此外,对于配角人物,不管是擅长舞蹈的韩熙载的宠姬王屋山、教坊副使李家明和弹琵琶的李家明的妹妹、德明和尚等,都能使人一眼就认出来,足见其刻划的成功了。其次,人物反复出场,形象的刻划既要前后一贯,又要随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动态和心理表现有所不同,这一点,长卷描绘得也很出色。由于作者精湛的技艺,使这套优秀的连环画长卷,很好地表达出封建大官僚豪华、淫乐生活的主题,成为中国连环画艺术的瑰宝。
《晋文公复国图》
李唐是宋代杰出的画家,原是北宋画院的待诏,经过战争离乱,转到临安,已是近80岁的老翁了。初时,在临安街头卖画为生,后被人发现,又重入画院。他不仅是山水画中兴桢应图家,亦擅长描绘人物。他富有爱国思想,来临安后,绘有歌颂抗金战士的《雪天运粮图》。还绘有《采薇图》,借历史上伯夷、叔齐的故事,表示对不与金人妥协者的崇拜,并讽刺那些在异民族面前投降为官的人。他早年绘有一套连环画长卷《晋文公复国图》,描绘春秋时晋国的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在外,历经宋、郑、楚、秦等国,备受艰辛和冷遇,最后终于回到自己的国家,做了晋侯。这套画虽是历史故事,却寄托着画家对当时朝廷抗金复国的殷切期望。长卷共分六段,每段都有文字说明和图画相结合。各段之间,以人物车马的行进,来显示故事的进展和图画的连续性,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连环画。
《中兴祯应图》
据说,李唐在太行山逃难时,曾遭强盗劫掠;强盗检索他的行囊,并无财物,只有颜料和画笔。强盗十分惊讶,一问才知是个画家。此强盗名叫萧照,亦知书善画,素慕李唐的大名,当即拜李唐为师,随他南渡,成为李唐的得意门生,后亦得补画院待诏。
萧照擅长山水画,能画大幅壁画,也曾画过连环画长卷《中兴祯应图》。这一画卷长达12段,为绢本,着色,描绘南宋皇帝赵构的事迹。文字为当时的昭信军节度使曹勋所编,每段有曹勋的赞引。第六段描绘赵构奉钦宗赵桓之命去金国求和,行至临州谒崖庙时,被磁州郡民数万人拦阻。民众提出反对议和,并杀死强要北去的副使王云。第八段描绘金兵到磁州追索赵构,当地群众骗走金兵,故未被生俘,后来作了南宋的皇帝。画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对赵构的歌颂未必得当,因为他是在和与战上动摇不定的人,但是,画家在这套画里却从侧面表达了当时广大人民反对求和、主张抗战的意志,是难能可贵的,显示出萧照和他的老师一样,也是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画家。相传此图有多种。还有一卷共六段,是萧照与李嵩合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