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53900000002

第2章 脾胃胜衰论

人体胖瘦关乎脾胃

胃中元气旺盛的人,食量大,吃很多也不会伤胃,过了吃饭时间也不会感觉到饥饿。脾胃的气都旺盛的人,能吃,身体健硕而体格健壮。脾胃虚弱的人,食欲不振而身体瘦弱。也有的人,脾胃虚弱,吃得很少反而身体肥胖,身体虽然肥胖但四肢却软而无力,这是因为脾气壅阻、痰湿内盛所致。还有的人胃口很好却身体消瘦,这是因为胃火内炽,食物消化得快,食后不久即感饥饿,因而进食量大;却因为脾气亏虚而运化无力,这样即使吃得多也不能荣养肌肉,因而会出现瘦削、食后感到困倦的情况。王叔和说的“进食量虽然较多,身体却仍然消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胃病伤脾,脾病也会伤胃

饮食没有节制,就会引发胃病。胃得了病,无法受纳腐熟水谷,水谷之气就会下流,下焦阴火得以离位上行,助长心火。心火亢盛,灼肺,就会出现气短;心火伤脾,就会出现精神少;心火伤胃,就会出现全身发热,面赤而热,如同火烤一般。《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面热是足阳明胃经的病变”,因为面部是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的部位。胃一旦生病,受纳的饮食减少,就会导致脾难以禀受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发挥运化功能。脾为“死阴”,不独主春、夏、秋、冬四时,所以四季之中只要胃得了病,脾也时常随之得病。形体劳倦过度,会损及脾气,脾气亏虚,运化无力,则脾输送给肌肉的营养物质就会减少而不足以补偿其消耗,于是就会出现困倦无力、嗜睡、四肢散软无力、大便泄泻的情况。中焦脾胃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脾的运化,所以脾一旦得病,胃就不能独自正常运化津液,也会随之生病了。

脾胃虚引发“肾阳亏损”

脾胃虚弱通常都是阳气不能生发所致,正如自然界没有了春温夏热,万物得不到温煦便不能正常生长一样。脾胃阳气虚弱,水谷精微的化生与运化功能就会减退,五脏便会因得不到水谷精气的滋养而出现亏虚。脾在五行属土,肾属水,脾土克肾水,所以脾阳不足,运化无力,水湿内生,就会下流侵袭肾,导致肾中阳气亏损。“肾主骨生髓”,如果肾阳亏虚,肾就不能生髓,因此就会导致骨髓空虚而发生膝胫等骨骼疲乏无力、两足不能立地的“骨痿”病。脾属太阴,脾病,阳气不足,阴寒独盛,而脾土克肾水,脾病及肾,肾属少阴,脾与肾两脏阴气叠加,便会出现脾肾阳虚证,这就是脾胃阳气虚弱而引起的阴盛阳虚的症状。大法指出,如果用辛甘温阳的药使人微微汗出,疾病很快就会痊愈;如果用苦寒攻下的药来损伤阳气,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在治病的时候,如果用辛甘的药,如人参、黄芪、生姜、桂枝等滋养胃气,生发脾阳,使脾胃生长之气旺盛,阴寒水湿之邪便会自然解散,也就不能下行犯肾了;脾肾功能正常,肌肉得荣养,骨髓充实,骨痿病自然就会痊愈。这里所说的“汗之则愈”,并非用麻黄汤等发汗剂,而是用益气升阳之剂使脾胃都能旺盛健运、营卫和畅,人自然会微微汗出。汗是津液被升发的阳气蒸腾而致,所以汗出则说明阳气恢复了。但是如果阳气升发太过,人便会汗出过多或不止,这样反而会让阳气过多散出而不能内存了。

按压肚脐可知脾胃状况

胃病的脉象多为缓脉,脾病的脉象多为迟脉。脾胃病的病人时常会在按压肚脐时感觉到脐周的搏动,并且搏动的地方坚硬而有痛感。这是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减退,脾胃之气郁阻所致。如果阴火侵袭脾胃,脉象就会由迟缓变为洪缓,同时还会出现身热、心烦的症状。这是因为脾胃的阳气衰弱,不能升发,水谷精气下流,阴火上升所致。不应当考虑从五脏用药法施治,而应当根据《素问?脏气法时论》中提到的升降浮沉补泻的用药方,即升脾气、降胃气、泻胃火等用药方法,用补脾胃泻阴火汤(方剂组成见后)等方剂来治疗。

治脾胃病常用的五种方剂

如果脉缓,同时表现为疲倦、嗜睡、四肢无力、大便泄泻,这是湿邪偏盛,“湿淫于内”,脾的阳气受困,不能将水谷精微运化输送至四肢及全身所致,宜服用平胃散治疗,选用苍术燥湿运脾,陈皮、厚朴理气平胃,炙甘草、姜、枣调和脾胃。如果脉弦,中气亏虚、自汗出,手足发热,有的还出现大便泄泻,有的出现皮肤、毛发枯萎失去光泽,甚至毛发脱落,这是肝郁脾虚,津液、精、血枯竭所致,应当服用黄芪建中汤温中以补虚。如果脉象浮、中、沉都虚弱无力,这是血虚所致,应当针对最明显的症状从四物汤中选取一味或两味药加量运用,以补血。有的真气虚弱,出现气短、精神不好、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脉弱,则应当服用四君子汤来补益胃气。如果出现口渴,小便滞涩而或红、或黄、或多、或少,这是“水逆”,是热灼津液所致,应当服用去掉辛热桂枝的五苓散,加入与病证相对应的一味或两味药物,以渗湿利水,补脾胃,升阳气。

以上列举的五个方剂,如平胃散、黄芪建中汤、四物汤、四君子汤和五苓散等,应当在饮食伤胃,劳倦伤脾,阳气下陷,阴火上升所致的“本证”中,随着同时出现的其他症状斟酌加减运用。

比如肌表空虚,腠理不密,自汗的,春季和夏季应当加黄芪以补卫固表。秋季和冬季是收藏的季节,仍然自汗的,是阳气不足,应当加桂枝以宣通卫阳、和营固卫。

如果腹内有紧束感,脉弦,这是肝气郁结,应当加防风以疏散肝气;假若腹中紧缩痉挛太甚,应当加甘草以缓急解痉止痛。如果腹中拘挛而肠腔狭窄,气流不畅,或者出现气短的,也可加甘草以补中益气。但是如果腹中胀满,大便不能排气的,不可以加甘草,因为甘草有助湿、使脾胃胀满的副作用。如果大便不能排气是因为脾胃亏虚、中气不调所导致的虚满,就不要去掉甘草,因为甘草有补益中气的功效,但是还应当加厚朴以行气破滞,使脾气恢复运转而胀满自消,当然也不可多用,只需加为甘草量五分之一的厚朴即可。如果腹中胀满不舒,如同重物挤压腹部一样,这并非腹胀,乃是脾气散而不收,可以加味酸的芍药以收敛散漫的脾气。

如果肺气虚,气短,少气不足以自然呼吸的,应当加人参以益肺气,加白芍以敛肺气。中焦脾胃病使用白芍以柔肝安脾,使肝气平和,脾胃升降适宜,则肝胆火邪不致横逆犯脾,而脾土生肺金,脾气旺可使肺气也旺。如果腹中气流不畅且有紧束感,则表明是寒湿内阻,应该去掉味酸的白芍药,其他各种酸涩药如五味子、山茱萸等也不要使用。

腹中疼痛,是肝气郁结所致的脾虚证引起的,可加甘草、白芍药。脾在五味中与甘相应,故味甘的甘草可入脾,缓急止痛;肝胆在五味中与酸相应,故味酸的白芍可入肝,柔肝抑肝,使肝气不侵犯脾,脾气通畅了,腹痛就会停止。脾与天干中的己相应,肝胆与甲相应,所以上述抑肝扶脾、肝脾同治的方法被称为“甲己化土”,这是张仲景治疗腹痛的妙方。腹痛并有发热症状的,是胃热内郁,应当加黄芩以清降胃火。腹痛伴有恶寒或腹内有冷感现象的,是脾阳不足,是寒湿内生所致的虚寒证,应当加肉桂以温补脾阳,散寒止痛。

困倦嗜睡,是因为湿困脾阳、脾失健运,同时还会出现吃不下东西,又兼有四肢倦怠无力、泄泻等症,应当加苍术以燥湿运脾。因为苍术具有发汗的功效,如果脾肺气虚,表虚自汗,便应将苍术换成白术以健脾燥湿、益气固表,又可避免汗出过度之弊。

小便不利,加茯苓以利水消肿、健脾渗湿;如果还有口渴的症状,则是由于水湿之气内停,气化阻滞,津液不能上输所致,这也可以加茯苓来渗湿健脾,加强津液的气化功能。

如果中气虚弱,应当加白茯苓、人参,二者合用能补益中气。如果湿邪壅盛,脾阳被阻,则表现为腹部气胀,小便短少,应当加赤茯苓以渗湿利水,缩砂仁以渗湿醒脾、通畅脾阳。如果仍然腹胀不能排气的,是心胃有热的缘故,应当加黄连少许以清胃热、泻心火;心中烦乱也是因为心胃有热,热扰心神,亦可以加黄连以清心泻胃。

湿热内阻、小便短少,加猪苓、泽泻以淡渗利尿;如果汗多、津液外泄所致小便短少,则不宜再加猪苓、泽泻这些通利小便的药物,以防止津液枯竭。待汗水止往后,津液返还入胃,再经过脾的运化,上输于肺,肺气肃降下输至膀胱,这样小便自然就会通畅。如果口不渴而小便闭塞不通的,是湿热郁阻下焦所致,应当加炒黄柏、知母以清利下焦湿热。

小便短涩不畅的,应加炒滑石利窍,以通利水道;如果排尿时淋漓涩痛的,是湿热交结,应该再加泽泻以泻肾与膀胱的湿热。在运用五苓散治疗口渴而小便不利的时候,倘若没有怕冷的症状,就不要用桂枝。

口不渴而小便正常,但是病人出现幻觉幻听,并且表现出狂躁的症状,这是热邪随着足太阳膀胱经侵入膀胱与肾中,煎熬血液,使血液凝滞不畅成淤血,淤血又阻滞下焦形成淤血证,应该用炒黄柏、知母以清除下焦肾中的燥热,除去淤血产生的根源,热邪得除,症状自然就会缓解。

如果尿道不畅而淋痛的,应当加泽泻、炒滑石以泻肾与膀胱的湿热。若没有疼痛,只有尿道不畅,在六一散中加木通利小便也可以。心火亢盛下移小肠引起尿黄、小便不畅的,可用钱乙所制导赤散以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腹中胀满或只觉腹胀的,加厚朴燥湿行气化滞;脘腹气机郁滞而不畅的,加橘皮理气调中;脘腹气滞痞闷、胁肋胀痛的,加一份青皮、三份橘皮以疏肝理气、消积化滞。

气短、小便通利的,是因为肺气虚弱,可用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培土生金,但要去掉渗利的茯苓以防渗湿太过伤津耗气,增加补气固表的黄芪以强化益肺补气的功效;如果脾肺气虚,运化无力,气行不畅,腹部气滞不通的,应该用四君子汤,但其中甘草的用量要增加一半以加大其补益脾胃之力。

腹中刺痛,或全身肌肉刺痛,或腹痛急欲大便而不通畅,或欲解大便又解不出来的,都是血虚所致。阴血亏虚不能濡养肝,肝气过亢,会横逆犯脾,肝脾不调,就时常出现腹痛急欲大便的现象。血虚气弱不能养肝,也可能引起眼睛胀痛。以上症状都可以加当归以滋补血液。

头痛,可以加川芎止痛;头痛得厉害,是手少阴心经血虚而感寒,循足太阳膀胱经上攻于头所致,应加细辛,因细辛可内通手少阴心经,外达足太阳膀胱经,所以可以祛风散寒止痛。

头发脱落、肚脐下疼痛,都是足少阴肾经血虚不能容养所致,应该加熟地黄滋肾养血。

我平常调理脾胃虚弱,都是以平胃散、黄芪建中汤、四物汤、四君子汤、五苓散等五个方剂为基础进行加减变化,如果有表现出肝、心、肺、肾、脾五脏的一个或两个证候,就根据这些证候,在以上方药的基础上加减用药对症治疗,没有不奏效的。但是,虽然能使病情有所减轻,可往往不能使人完全康复,以后如果因为饮食、寒热失调,疲劳过度或者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所伤仍然会导致疾病再度复发;也有因督、任、冲三条经脉受邪而复发的,这都是胃气虚弱所致。脾胃元气亏虚,受纳运化水谷的功能减退,不能正常产生精微物质而荣养机体,就会使正气不足,邪气内侵,引发各种疾病。

治疗时虽然是依照症状表现而加减用药,但是若拘执一种方法治病,而不按《素问?藏气法时论》所提出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病仍然难以根治。因此,探求《素问》、《难经》和《灵枢》里对脾胃虚弱根源的论述,概括而言,便是脾胃虚弱是因为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所致,所以治疗以培补脾胃元气为主,运用升、降、浮、沉的法则,并根据证候的变化加减用药。因为脾与其他四脏不同,脾属土,可资生他脏。所以脾胃元气不足,没有固定的体现,脾的问题常常反映在肝、心、肺、肾四脏的病机变化中。所以在治疗肝、心、肺、肾的有余或不足的证候时,无论用补法还是用泻法,都应当使用有益于脾胃的药才恰当。

心火妄行损脾胃

《素问?六节藏象论》说:推求脏气到来的时间,都以立春前为标准。如果时令已到而相应的脏气不到,就称为“不及”。不及则自己所胜之气因无制约就要妄行,所生之气也因无所养而要受病,所不胜之气也会来逼迫自己。如春属肝,春不及温就导致肝不及,肝木胜脾土,肝木不及则可使脾土妄行;肝木生心火,肝木不及则可使心受病;肺金克肝木,肝不及则会使肝更受肺的克制;其余的依此类推。应至之气该至而不至的,认为是“母来乘子”的意思。例如,冬寒气候在应当到来的时候没有到来,就会出现肾水不及,心与小肠的火热妄行,不但会反侮肾水,而且影响其所生的脾胃,使其受病。于是,右手关脉脾胃脉表现为浮大而弦,同时会出现烦躁、胸中闷乱、四肢发热,以及口干、舌干、咽干等症。其原因是心主火,小肠主热,心与小肠的火热之邪侵袭脾胃,使湿热相合,便出现烦躁、胸中闷乱的症状。同时,脾胃又主人体四肢,脾胃受心与小肠火热的侵害,便会出现四肢发热的现象。饮食没有节制,劳役过度损伤了脾胃,导致脾胃虚弱。脾胃一虚,其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便会不足,水谷精微不足则阴血津液也会出现不足。阴血津液不足而生病,表现为津液不能上行滋养,会出现口干和咽干。病人自己感觉口渴,医家用五苓散治疗,以为可以止渴和止烦,但是服药后反而会加重口渴和烦躁,这是因为茯苓、泽泻等药淡渗利水,具有伤津的弊病,白术、桂枝辛燥也耗伤津液,因此也会加重病情。《难经》说:“生我者能令我生者虚弱”,“我生者虚弱就补益生我者”。所以应当在清泻心与小肠之火的基础上,调补脾胃这个根本。应该用甘温的药,如人参、黄芪、炙甘草为主;用苦寒的药,如黄连、黄柏、知母为辅;用酸味的药,如芍药、五味子为佐助。因为心气苦于散漫,急需马上服食酸味药以收敛。心火克肺金,心火旺盛,必然灼伤肺阴、耗伤肺气,致肺气、肺阴两虚,这时就应该用酸味药如五味子以收敛肺气、益气生津,并配合使用人参、黄芪、甘草等甘温药物和麦门冬等甘寒药物,这样在补益脾胃中泻其亢盛的心火,才是治本的方法。

什么是所胜妄行呢?就是说肾水不及,不能制约心火,因而心火偏旺。心属火,肝属木,木生火,心为肝之子,所以心火旺盛势必累及其母――肝木,使肝热郁实,心肝火热俱旺。脾属土,木克土,肝热郁实,挟亢盛的心火无所畏惧而妄行,横逆侵犯脾土,致使脾胃首先受病。肝胜克脾,脾运化失职,不能助胃以行津液,津液就会聚而为湿,湿邪内困阳气,阳气不展就会身重,湿浊流注于关节,就会有游走性的关节酸痛。这是脾湿与肝热相互搏击,又兼挟外感风热之邪痹阻于关节部位,使得关节不能伸展所致。湿性重浊,所以全身关节沉重疼痛而不能伸展。风热和肝火扰动又使得湿浊走窜,所以会出现游走性酸痛的症状。有的会出现易怒,这是风热侵袭引动抑郁在下焦的肝火,而使肝火上冲所致。如果血虚,肝火上逆冲犯于目就会引发白内障。因为脾主生血统血,胃为血海主血,心主血脉,脉又为血的府库。无论是心主血,还是肝主血,还是脾胃主血,它们都会相互影响,最终形成心肝精血亏虚。而肝开窍于目,心肝血虚不能养目,再加肝火上冲犯于目,所以就出现了白内障。有的表现为幻视、幻听和幻觉,夜晚梦到已死的人,这是心肝火旺侵犯血分、扰乱神志的原因;有的四肢肌肉酸胀,筋脉牵掣拘挛,这是肝火太盛、脾胃受侵、湿热搏击所致。有的人得了四肢无力不能随意运动的痿证,有的人得了风湿性关节疼痛的痹证,有的人突然气逆昏厥,有的人得了口眼斜、半身不遂的中风,有的人生痈疽恶疮,有的人发生下肢瘫痪的骨痿,有的人患有上身热下身冷的症状。所有这些症状虽然病机证候各有不同,但其原因都是心肝火热亢盛,阻于有形的血脉之中,不能升散所致。治疗应当泻心肝之火,使附着于血分的风热升发而解。

脾胃虚则损肺

所生之气也会因为无所养而受病,就是“母病及子”。例如,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所以肺为脾之子,脾病会及肺。脾胃虚弱,运化失常,聚湿生痰,水谷不能化为精微,气血生化不足,脾土亏虚,便不能生肺金,使得肺气也会变虚。肺气亏虚,使肝木妄行反侮其所不胜的肺金,而心火又会趁机侵侮其所克的肺金,因此肺金受脾土、肝木、心火这三个方面的影响,就会造成肺气不能清肃下行,痰火上壅,出现胸部胀满、喘促、气短、咳嗽。肺主气而司呼吸,心火克肺金,肺失清肃,会使肺供给五脏的清气不足,卫外的阳气便不能畅行,抵抗外邪的力量就会弱小,人便容易受到风邪侵袭,再加上肝脾所内生的湿热痰浊病邪郁结于内,外内合邪,肺气不宣,因此就发生了怕冷、发热和咳嗽等症。

所不胜之气也会来逼迫自己。例如,土本克水,但脾土不足,不制约肾水,导致肾水妄行。木克土,若脾土不足,则易受肝木侵侮。肝主升发,妄行的肾水反挟肝气上升之势侵侮脾土。肾主水、主津液,水液入心为汗,入肝为泪,入脾为涎,入肺为痰。如果肾的气化功能出现障碍,水液代谢失调,化湿生痰停聚于肺,肺气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就会出现咳嗽、鼻流清水或浊涕、打喷嚏等症状。还有一种说法,下焦肾火偏旺,会助长脾土之气,而脾土旺盛,则会制约肾水。同时,肾火偏旺,也会煎熬肾水,肾水沸腾,便会随着同起于下焦会阴的督、任、冲三脉升腾上侵于脾、肺。侵于脾,就会口中多涎唾;侵于肺,就会咳嗽痰多;如果水湿下行入肾,就会出现阴囊出汗,睾丸冰冷,两足痿软无力不能支持身躯,脚下隐隐作痛等症状。如果水湿随着肝热上升侵犯眼睛,就会表现出两眼干涩、眼屎增多或眼出冷泪等症。这些都是由于脾气亏虚,不能养肺,使肺气虚弱,肺所克的肝气因无所畏惧而妄行的病变。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

脾胃虚弱,都是阴血受病,这是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如果脾胃阳气不足并下陷,阴火便会有余并上冲,于是九窍就不得通利。这是因为阳气依存于阴血,而阴血又不断地为阳气的化生提供营养。如果阴血受到火热侵袭,就会导致阴虚火旺,火旺灼伤阴血,则阳气就会失去其所依存的阴血。如果脾胃元气不足,谷气下流,阴火上冲,更会损伤脾胃,使上焦心肺的阳道不行,脾胃阳气不能生发升腾,精气就不能输布于全身,于是全身的生理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如果脾胃阳气输布于心肺,上注于眼、耳、口、鼻等空窍,则能使得五色分明、声音洪亮。阴气是依附于形体的,如果阴精能够上奉,随着阳气的上行滋养上焦心肺,便能使它们发挥各自正常的生理功能。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这里订立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的方剂中,有黄芪、人参、炙甘草、苍术等辛甘性温的补益药,但不要单独运用;还有石膏、黄芩、黄连之类甘苦大寒之药,也不要单独运用。其中黄芩、黄连二药要用酒炒,酒既可制其过于苦寒,又有活血的作用,能引药性上行至脑,下行至肝肾。因此,应两组药物配合,补泻兼施,以补为主。上述辛甘性温的补益药是属阴的偶方(阴分偶),主升;甘苦大寒之药是属阳的奇方(阳分奇),主降。因此本方运用的升降浮沉治疗方法是升中有降(从阴的偶方到阳的奇方),降中有升(从阳的奇方到阴的偶方),并且升降相因,以升为主。方中在泻阴火的同时,运用风药如羌活、升麻、柴胡升浮阳气,可以促使肝胆郁抑之气得以条达,其目的是促进阳气的升发,最后用辛甘性温的补益之药提供升浮之动力,助益风药,使阳气大大发散而升浮于阳分,以行运气血、通利九窍。

饮食不当最伤身

《素问?经脉别论》说:食物进入胃中,消化之后,一部分精微被输散到肝脏,然后其精气传送到周身的筋络;另一部分精微经过脾的转输上注入心,再浸淫到血脉里去。气血在经络里运行,并上归于肺,肺在会合百脉以后,再把精气输送到皮毛。气血相合,又流归膻中。而胃所摄取的营养物质,首先输布于心肺所主的上焦属阳的通道。阳气升浮,浮则使卫外的阳气布散于皮毛,升则使轻清的阳气上达于头顶,阳气升浮就使得胃中营养物质输布于全身和头面,因而九窍便会通利。如果饮食没有节制,损伤了胃气,食物就不能被消化,就不能产生充足的精气布散于肝,汇聚于心,充溢于肺。饮食进入胃中不能消化,就会停滞于胃中,阻碍清阳之气上升,头部不能得到清阳之气的荣养,就会出现头昏、眼花、疲乏欲睡等。睡眠时,感觉食物停留在左边的胃中而饱胀,如果嗳气则暂时得以舒缓一下,根据这些症状我们也可知道脾胃升发之气不能向上行。《素问?经脉别论》又说:水液进入胃里,散布精气,上行输送到脾脏;脾脏散布水液精气,又向上输送到肺。若病人水液进入胃中,顿觉水下行至肚脐下,就想小便,这是由于水谷的精气不能上输于脾,更不能散布于肺。津液不能上滋,肺阴不足,心火上攻,人就会感到口燥咽干,这是由于下焦阴火太旺,致使心火旺盛,火热伤津所致。这个道理是很容易明白的。况且脾胃受病,有一种症状特征,就是病人时常会在按压肚脐时感觉到脐周的搏动,并且搏动的地方坚硬又有痛感。有这种症状就是脾胃已虚,没有这种症状就不是脾胃虚,这也可在诊断时作为辨证的参考。

五脏病伤脾胃治疗方

长夏属土,当长夏湿胜的节气当至而不至,心火不能生脾土,便会出现脾胃元气不足,不能制约肾水,肾水反而侵侮脾土的情况。这就是当至而不至,表现为亏虚不及的病理。因此,用白术、人参、炙甘草以补益脾胃中的元气。脾土虚则受肝木的克制更严重,故用芍药以制肝安脾。肺金乃脾土之子,脾胃虚则肺气亦虚,于是辅以黄芪补肺气,助以桑白皮泻肺火;下焦阴火独盛,故用黄连引经,以泻除上凌的阴火,使阴火下降,脾胃因此便会受益而元气滋生。

之所以运用各种风药,如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中的柴胡、升麻、羌活,是因为肝木主风,脾土主湿,木能克土,故而风能胜湿。而各种甘温药,如人参、黄芪、白术可健脾益气,以助运化,还可以胜湿。

火本生土,然而心火亢盛,侵侮脾土,会使得脾胃火热旺盛;火热伤气,也会使得脾胃虚弱,这也是脾胃湿胜之气当至不至表现为亏虚不及的病理反映。由于本证候以实热为主,治疗以黄连为主,黄柏、黄芩以泻心火之亢盛,火热耗伤脾阴津液,故用生地、芍药益阴安脾,并佐以石膏、知母、甘草,直清胃中的火邪,脾胃元气便自然得以恢复。

肝木为脾土“所不胜”,如果肝木妄行,横克脾胃,就会出现胸痛、胁痛、口苦、舌干、时冷时热、呕吐、易怒、四肢酸胀、小溲淋漓、大便燥结、肢体筋脉牵掣拘挛、腹中急缩疼痛的症状,这都是肝木乘脾土的病理表现。因为肝气横郁,郁必生火,且肝主筋,所以会出现口苦舌干、小溲淋漓、大便结燥、易生忿怒、四肢酸胀、肢体筋脉牵掣拘挛的症状;肝与胆相表里,胆为少阳之枢,故肝郁会使胆气不能生发,所以会出现时冷时热、呕吐、腹中急缩疼痛等症状。因此,应该用苦平的柴胡为主以疏肝利胆,辅以防风、芍药以及少量肉桂以遏制肝木的妄行;佐以羌活、独活之升,泽泻、黄柏之降,升清降浊,和表达里,再加升麻以升脾胃的阳气,这便是扶脾抑肝法。根据新出现的症状,如头痛、口渴、烦热、尿赤等,在方剂中加减运用藁本、川芎、细辛、蔓荆子、白芷、石膏、知母、猪苓、滑石等药物。

肺金是脾土所生,如果脾胃虚弱,不能散精归肺而导致肺气也虚;加上肺金虚,则心火易上灼而克肺金,肺受火刑,即为脾土所生受病。肺为病,便会出现咳嗽,气短,上气喘息,肌肤不能抗御风寒,畏风怕冷,精神不足,疲乏嗜睡,口渴思饮,表情憔悴忧郁,这都是阳气不足、阴邪有余的表现,也就是形体有余而精神不足的表现。

因此,治疗的时候应以人参为君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黄芪补气固表,橘皮理气运脾、燥湿化痰,二者同为臣药;佐以白术健脾除湿,木香、青皮、槟榔疏肝理气化滞,桂枝、白芍顾护营卫,桑白皮清泻肺火,五味子固敛肺阴;再以桔梗作为引经药引药入肺,甘草补益中气,兼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以补中益气为主。总之,脾胃虚弱致使所生的肺金受病,治疗的关键在于补中益气。

脾土克制肾水,如果脾土虚弱,肾水反侮脾土,必然会出现肾水妄行而泛溢的情况。侵入脾,则有口涎流出;侵入肺,则有清鼻涕流下;侵入肾,则表现出唾液多、尿多,而且怕冷。这些都是肾水妄行、真阳衰微的病理特征。如果阴火偏旺,侵侮脾土,煎熬同起于下焦会阴的冲、任二脉,势必会损伤肾精,而出现肾亏骨痿之证,表现为两足骨软无力、不能支持身躯,脚底痛不能着地,精神困倦嗜睡,两睾丸发冷,腹中隐隐作痛,幻听,幻视,腰脊、背胛都感觉疼痛。这是肾阳亏乏不能资助脾土,而肾水上泛反侮脾土的结果。因此,用干姜为君药,白术为辅药,以温脾阳;其次用川乌头为辅,附子和肉桂少许为助,以温肾阳;再佐以苍术、茯苓、猪苓以健运脾土、制肾水泛逆,泽泻则用以导水下行,这些都是为了发挥温阳利水的功效。

脾胃亏虚必须标本兼治

饮食纳入胃中,脾胃阳气运行以助消化,产生津液和精微之气,注入心脏,贯输肺部,充实肌肤皮毛,散布于百脉之中。这是因为脾是受气于胃而灌溉津液于四肢,营养全身气血的。如果饮食损伤了胃,劳倦过度伤害到脾,脾胃亏虚,阴火就会上干脾胃,而发生大热证侯。治疗的时候就应当先补心阴,制止阴火干扰心阳,强固心气,才能达到补益脾土的功效,这是因为心火生脾土的原因。如果阴火上冲,在补脾胃中兼泻亢盛的阴火,才能使脾胃生化之源不受侵害,这是先治标、后治本的治疗方法。而且气与火是势不两立的,脾湿与火热相合,会耗伤脾胃阳气,使阳气日渐虚衰。阳气虚便不能上升,所以脾胃水湿之气下陷于肾与肝,就使得人体好像只有秋冬的收藏而无春夏的升发一样。春季阳气升发,夏季阳气上浮,在人体与心肝的功能相应。如果阳气虚弱就会出现阴气旺盛,阳气就不能正常运行。经文中说,阳气依附于阴血之中,只有清泻阴中之火才能保存阳气,所以用味薄的风药,如柴胡、升麻等药来升发伸展脾胃阳气、肝胆之气,这样阴血就不会受病,阳气就有了生发的源泉。《春秋传》说:按时序,春季是一年的开始,如果从春天开始一切都井然有序,那么全年的生长收藏就会顺畅而不错乱。这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劳倦伤脾,饮食伤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说:天气是清净光明的,它那促进万物生化的力量含而不露,正因为含而不露,所以才能长生不灭,万古不衰。若它的力量显露于外,则日月不分,阴霾晦暗,邪气将乘虚而入,酿成灾害、从而出现阳气不通、阴气遮蔽光明,云雾不升、雨露不正常下降的情景。在人体则会因脾胃亏虚,导致阴火乘虚侵害脾土。劳倦会耗伤元气,脾为劳倦所伤就会导致元气损伤,元气耗伤就会使心火炽盛,心火煎熬血液,使血脉沸腾,而出现血分受病。因此,脾胃元气亏虚得不到调理,阴火就会上炎侵袭人体的孔窍,出现口干、咽燥等症,甚至阴火蔓延周身而出现身热等症。治疗的时候应当用泻心火补脾胃的药物治疗,如果误用热药燥脾,那便是错上加错了。

足阳明胃经是足太阴脾经的刚脏,足太阴脾经是足阳明胃经的柔脏,脾与胃互为表里。如果饮食不节,就会出现胃受伤而先病,胃先病,则脾得不到水谷精微的濡养而后病;劳倦伤脾,脾受伤而先病,脾便不能为胃输送水谷精微而胃就会随之受病。脾与胃生病的先后虽有可能不一样,但受邪的病机都是一样的。胃为十二经脉之海,十二经脉都要接受来自于胃的气血津液而营养全身。脾经也只有接受了胃的水谷精微后才能发挥其行气血的功用。脾胃都虚弱的话,就会导致十二经脉都受邪,而不是只出现一条经脉的病证。假若病人不能进食而肌肉消瘦,这是脾脏的本脏病,若右手关部的脉迟缓而松懈,这是脾病的脉象。如果脾病,而关部脉象兼有弦脉,或者兼有四肢酸胀,小便淋漓,大便燥结,肢体筋脉牵掣拘挛等症状中的一或二个,都是肝气郁滞横克脾胃的证候,治疗时应当运用抑肝扶脾法,在健脾药中加入风药,以泻肝益脾。如果脾病本脏的脉象兼有洪大的脉象,或兼有肌肤灼热,胸中烦躁发热,面赤而不想进食,肌肉消瘦等症状中的一或二个,这是心火过盛侵凌脾土所发生的脾胃病,治疗时应当在补脾胃药中加入泻心火的药。若脾病,而关部脉象兼有浮涩的脉象,或者出现气短、气逆、气喘咳嗽、痰涎壅盛、皮毛涩滞而无光泽等症状中的一或二个,这是脾肺同病,是脾胃虚弱,脾土不生肺金所致,治疗时应当在补脾胃药中加泻肺热和补肺气的药物。如果脾病,而关部脉中兼有沉细的脉象,或者兼有心中慌恐、畏怯不安的善恐证及打呵欠等,这是肾阳亏虚,不能资助脾土的脾胃病,应当在补脾胃药中加抑制肾气上浮和泻火的药物。

调理脾胃,以阴阳平衡为要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说:病情的发展有顺有逆,所以治法也应有有正治法和反治法。除“以热治热,服药宜凉;以寒治寒,服药宜温”,以及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四种反治法外,其余的就不需要另外论述了。《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还说:只有阳明经、厥阴经不从标本论治,而从“中”治疗。后世医家在注释《内经》经文时说,阳明的上面是燥气所司,所以中气是太阴;厥阴的上面是风气所司,所以中气是少阳。我自己认为不是这样的。所谓的“中”,并不是“中外”的“中”,也不是“上中下”之“中”,是不确定的含义。这大概是希望医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斟酌用药。

手足阳明和厥阴为气候变化中的临界点,厥阴的地支为卯,时令是二月的春分,春分以前为阳,春分以后为阴;阳明的地支为酉,其时令在八月的秋分,秋分以前为寒水,秋分以后为燥火。所以手足阳明和厥阴在地支上分别与卯、酉相应,反映了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而且它们所代表的春分、秋分是区别自然界阴、阳和水、火的分界线。况且手厥阴心包经为十二经脉的总领,是气血生化之源;足阳明胃经为十二经脉之海,是经脉运行的源头,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都要接受胃的水谷精微的营养。这样说来,无论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与任何经脉相互影响而发病,都应斟酌用药物使病人机体恢复阴阳平衡,犹如用秤称物,用来称两的锤就放在两的秤星之中,用来称斤的锤就放在斤的秤星之中,使两边保持平衡。之所以这样说,是因阐明脾胃病并不是千篇一律的,也不可按一种方法或一个案例去推求有效的治法。知道百病都是脾胃衰弱所致,诊治的时候就该力求没有毫厘的差错,否则就会伤害病人。假如脾胃病发生在长夏,就应该考虑长夏湿热对脾气的影响,订立方剂首先要考虑到,现在正是长夏主时之气虚弱,而时令客气旺盛的时候。在处方上,应该用扶益脾土加泻火的时令药,把它定名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补脾胃,饮泻阴火升阳汤

“组成”柴胡45克,甘草(炙)、黄芪、苍术(淘米水浸,去黑皮,切片,晒干,锉碎后炒)、羌活各30克,升麻24克,人参、黄芩各21克,黄连(去须,酒制,炒)15克,石膏(长夏时稍用,长夏过去就去掉,权衡使用)少许。

“方义”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以柴胡为主药,分量最重,以升阳益气举陷,辅以人参、黄芪、苍术、炙甘草益气除湿以补脾胃,佐以石膏、黄连、黄芩凉心清胃以泻阴火,再加羌活、升麻助阳益胃以升清气。诸药合用,共奏补脾胃、泻阴火、升清气之功。

“方法”以上药物切碎,每次服用三钱,加水二盏,煎至一盏,去药渣,大温热服下,服药时间以早饭后、午饭前为佳,隔天服用一次。服药期间,应当减少食量,多食甘美的食物。服药之后,应休息一两个小时不要讲话;酒、黏腻不消化的食物和八角茴香、花椒、桂皮等也应禁食,因为这些食物会助长湿热之邪而损伤元气;也要忌喝冷水,忌食生冷、寒凉的瓜果和淡渗利尿的药物,以免这些阴寒食物阻遏阳气使其不能生长增旺。应该吃点温性及清淡的食物以资助阳气。这种治疗的方法和方药,就是要使得阳气升浮,而淡渗的药物和食物都有助阴损阳的作用,都是尤其需要禁止的。虽然如此,也有根据病情的缓急服食这类药物和食物的,如果出现肾经火旺及督、任、冲三脉受邪偏盛,就应当用黄柏、知母二味药用酒洗后炒制,以清泻肾和三脉的火邪。至于分量就应该在临床运用的时候根据病情斟酌加减,但是这些苦寒之品不能久服,以免助阴伤阳。湿热下注,小便赤黄、淋漓涩滞不爽,就当通利小便;火结大肠、大便结燥,就应当通导大便,这些也是随症加减的权宜之法。大小便通畅之后,就不应该再服这些清利通便的药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这里虽然确立了饮食禁忌的法则,但是该吃的食物还是要吃。如果一切事物都一并禁止,那么胃气就失去了营养来源。因此,应当根据需要进食,以滋养胃气。

同类推荐
  • 家庭实用保健方法手册

    家庭实用保健方法手册

    本手册共分为现代人保健篇、起居行保健篇、人体保健篇以及日常按摩保健篇等四个部分,介绍近200种实用的家庭保健方法。
  • 360度女性私人健康管理手册

    360度女性私人健康管理手册

    本书介绍关于女性营养健康方面的1001个问题,经精心挑选,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普遍参考价值。作者通过将问题细致分类,划分为五大部分,分别为:平衡膳食、身体防护、合理营养、特殊人群与女性营养、四季交替与女性营养。每个部分选取紧密贴近生活和女性实际需要的问题逐一进行解答。为方便读者阅读,本书以每个章节内容为依据,分别列举出相应的关键词作为主题,更使得全书具有清晰的脉络和主线,读者查找和阅读更轻松。
  • 情绪与健康

    情绪与健康

    人类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类善于思维和创造,在每天的紧张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不免给我们带来情绪的波动,带来焦虑,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了危害。正确保持身体健康、心里健康,调节、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情绪与健康》这本书中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的阳光,可以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 茶饮养生宜忌

    茶饮养生宜忌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保生、寿世等,所谓养,就是人们常说的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
  • 降压降糖菜

    降压降糖菜

    素菜,菜肴流派之一。通常指用植物油,蔬菜,豆制品,面筋,竹笋,菌类,藻类和干鲜果品等植物性原料烹制得菜肴。素菜以其食用对象分为寺院素菜,宫廷素菜,民间素菜。素菜得特征主要有:时鲜为主,清爽素净;花色繁多,制作考究;富含营养,健身疗疾。
热门推荐
  • 洪氏集验方

    洪氏集验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若雪飞

    若雪飞

    一生有多远?一生一世可以牵着手走下去的人又有多远?雪儿飞,云儿追的日子里,可以把一生锁在两个人的手指里,虽然短暂,却也怀念……
  • 相恋以沫

    相恋以沫

    小美人鱼的结局,是化为泡沫,破碎在大海的怀抱之中。我的结局,是不是……也逃脱不了,破碎的命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五行遁术

    五行遁术

    大和,继承初代火影木遁血继限界的忍者,宁蓝,一位修炼五行遁术的法师,在霎那间宁蓝和大和的灵魂融合,从而继承了大和的身体,大和将会让五行遁术发扬光大。
  • 藏剑无锋

    藏剑无锋

    上古神魔重现人间,繁衍亿万年的人族修真者又岂能将家园拱手相让?可是实力差距摆在眼前。凌风本一介凡人,机缘巧合走上修真之路。一份能力一份责任,凌风一步一步走上武道巅峰,对抗共同的敌人便义不容辞!
  • 齐皇传

    齐皇传

    你没有把皇位给我,可我还是争取到了,我会用我的行动证明我才是这个帝国的主人。帝国将会在我的手中变得更强,我的光辉会掩盖你的光辉,我的威名会覆盖你的威名。天下苍生都将仰视我,仰视这个帝国!大齐!
  • 花与画喻

    花与画喻

    从出生到九岁那年,一直都有一个人陪伴着我度过,他很开朗也很天真,可是,我要离开他了,那一天,我哭了,一向孤僻的我、不喜欢说话的我,那是第一次哭,永别了!我没有告诉他我要离开,他也不知道,可是我不知道都怪我,八年来每天都在想他,当有一天我看到了他,长得好像他,可是他却不认识我,我可能认错人了吧……
  • 都市有妖气

    都市有妖气

    (刁蛮女相师,废柴灵媒与一群萌妖的喷饭故事)她,是麻衣神相女弟子。他,是张氏灵媒接班人。一个学艺不精,一个似懂非懂。当两人结伴去探险,却发现都市中竟然妖气冲天。聂小暖:“咦?这位小哥,我见你印堂发黑,两眼无神,乃是凶兆!不日怕有血光之灾!”张源:“无语了!肩膀上被妖怪抓了个窟窿,还滋滋冒血,能不是血光之灾吗?你瞎啊!”妖怪:“麻蛋,说多少次了,老子不是妖怪!偶是只小蝌蚪,来找妈妈的......”
  • 都市之不二和尚

    都市之不二和尚

    不二佛因六根不净,自罚下界,重修心性,尝遍人生百味,顿悟空门,踏上自己的修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