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颖颖
学风是大学里读书、治学、做人的风气,是一所学校所有师生的行动准则和共同信念。它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气质,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在我看来,学风还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是个人学习行为的自然流露,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中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优良的学风通常表现为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远大理想,有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上进心;有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治学精神。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熏陶和感染着全校师生,陶冶着学生的道德情操,激励学生奋发努力。
我是以一名复读生的身份考入中央财经大学的,在高中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领略到了知识的魅力。中央财经大学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求知殿堂。学校规模虽小但求新,专业虽少但求精,尤其中央财经大学的优良学风在各大高校中有极好的口碑。我喜欢这样的学习氛围,喜欢在这样的大学渡过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所以当许多同学抱怨学校时,我心底总是对学校充满尊敬和自豪之情,是她给了我学习高等知识的机会,是她教给了我分析社会问题的技能,是她拓宽了我的视野,是她给了我发掘潜能的平台。
在学习方面,我始终坚持高中培养的“勤学苦练”法,不仅仅是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问题,而且要求自己真正理解老师的思想,能够举一反三;不仅仅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且要求自己至少做两本同类课外辅导书的习题。就大学一年级的微积分来说,在做完两本习题册后,我又借阅同学的习题册整整摘抄了三本习题。备考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时,我买了六本听力练习以提高薄弱的英语听力,并坚持每天做一份模拟题加强做题技巧。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天必须按时上自习,并要保证自习的质量和效率,即我自己的“四不”政策,不打电话,不发短信,不看小说,不胡思乱想。而且,为了拓宽我的知识面,我还辅修了金融双学位,在已学的三门课程中,我均以B 通过。此外,我以绩点第一和综合测评第一获得了中央财经大学2007~2008学年一等奖学金和校级“三好学生”,是学校和老师对我的鼓励和赞许。
在学术研究方面,我力求“积极参与,不问回报”。2007年12月,我与同班同学组成了实践小组,申报了学校的周末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近一个月的实践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与陌生人沟通的胆量和能力,而且让我对社会有了初步的了解。进入大学参加的第一次全校性的活动就小有收获,我们的实践报告获得校级三等奖,而我们也登上了学校的“精英榜”。这对我是极大地鼓励,激励着我继续走下去。2008年10月,我与同班四名同学申报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项目,在两个星期内我们研究了当时的社会热点,研读了大量国内外著作,精心制作的项目计划书,赢得了学校评委的青睐,通过了校级的审批(该项目正在火热进行中)。2008年11月,我主动加入了院辩论队,虽然我的思维不是最敏捷的,话语不是最犀利的,仪态不是最有风度的,但我是最有激情的,每晚开会之前我都会准备大量资料,给会议带来一些新鲜的观点。第二轮辩论比赛时,我以四辩的身份代表学院参加辩论会,最终获得了校级三等奖。2008年11月,与五名同学参加了校“挑战杯”商业方案设计大赛,虽然并未入围,但我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2008年12月,在校级“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真切地表达了我对改革开放三十年巨大变化的感慨;2009年4月,参加了“希望工程激励行动”申报活动,虽未通过审批,但它提醒着我应该关注弱势群体,贴近民生;2009年5月,我与同院的两名同学参加了校“挑战杯”课外论文大赛(结果尚未公布)。
在课外活动方面,刚入学时我就加入了中央财经大学红十字会,不间断地参加红十字会的手语培训和急救培训,并获得了北京市红十字会颁发的急救员证;加入了中央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既参与校内卫生清洁和治安维护,又参加了奥运宣讲活动和朝阳区盲人按摩院志愿活动。在值得国人骄傲的“奥运年”,我于2008年8月1~31日,作为北京奥运会社会志愿者团队的一员,在颐和园从事志愿服务,为奥运会贡献了一份小小的力量;本学期,我在北京市古钱币博物馆(德胜门)从事志愿服务,大致了解了我国古代钱币的发展历史和防御工事。
总之,学风是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的外在反映,它以自主认知为起点,以诚信自律为根本,造就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和勇于创造性学习的高素质学生群体。但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通过与同学、朋友的交流和自己的亲身体会,我发现目前大学生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重功利,轻实学。有一部分大学生在学习上功利性强,只注重考试过关。在对待自己的专业、处理基础课与专业课、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上,“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相当突出,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没有长远的打算和目标。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用人单位所着重的各种证书上,而对本专业的教学安排漠然处之,不注重扎扎实实打基础。这些错误观念滋长了浮夸虚妄的不正学风,不利于严谨踏实的学风的培养。我认为,大学生学习应指向一个长远目标,不能过于计较眼前各种点滴的名利得失,应力戒学习上的浮躁,要培养踏踏实实做学问的风气。第二,重评价,轻发展。有的学生只把优秀的成绩作为最重要的追求目标,希望通过获得他人的赞许来体现自身的价值。在他们看来,只有那些能够量化的评价指标才具有实际意义,才值得自己去努力追求。对他们而言,优异的成绩比学习能力的提高更有吸引力,为了获得“看得见”的好评,暂时放弃或完全放弃那些缺少确定性评价的课外活动。而这将成为他们不得不付出的沉重代价。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学习的机会,还失去了宝贵的发展空间。实际上,学生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远不是学习成绩所能涵盖的,因为“学习是获得意义和达到期望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系列的反应”。这种重评价的学习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头脑,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与创新开拓精神的培养。大学生要成才就要培养创造精神,应该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导还在我们耳边回荡,朱熹“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的教条还在脑海中重复,“晓月闲移三尺剑,孤灯苦读五更书”的场景还不时在眼前浮现。现代大学生仍要有“悬梁刺股”的好学意识,“凿壁借光”的图强精神;同时作为一名中财人,我们还要发扬我校“严谨、勤奋、乐观、向上”的优良校风,“坚持真理、大胆创新”的治学精神和“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治学态度。正处于意气风发、敢拼敢闯敢于创新年龄的我们,必须要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在大学里培养勤奋读书的风气,踏实研究的风气,艰苦勤俭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
作者系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级项目管理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