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韵
学习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一种成长的素材。
曾经被问道:“韵,你在大学里学些什么?”我打趣地说:“我学着生活,学着成长。”对于我,学习是探索自己好奇的领域的自由,是接触新鲜事物时的惊喜,是全力以赴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是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进步的享受,是困惑迷茫后的坚毅,更是周而复始的实践,挫败,成功后的成长。
学习需要大胆的质疑,严谨的思考。
学习是汲取,选择,创造的过程。“汲取”需要持之以恒的勤奋、积累和吸收前人的成果,恒心和毅力换来的是巨人的肩膀。“选择”需要贯穿始终的批判性思维,质疑和严谨的思考指引属于自己的探索方向。“创新”需要大胆挑战自我,反复的挫败和积极地尝试种下自己的知识结晶。
谦卑
摆脱了教科书的局限,离开了高中的象牙塔,剥去了父母呵护的外衣,当我拎着行李跨进大学的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这才真正踏上求学之路。
我斗志昂扬的来到中财——怀着满腔奋斗的热情和一点幼稚的自负。那种高中残留下来的清高和过度膨胀的自信,成了我融入周围环境的第一块绊脚石。学期伊始,我渴望和大家在新班级里融为一体,渴望感受到同龄人之间的热情交流。但希望还停留在刚刚离开家的时刻,现实却浇了我一头冷水,室友的冷淡,同学的疏远几乎让我再没有勇气去敞开心扉迎接这个新环境。一段在大学里新发展起来的友谊给了我最需要的支持。和朋友的几次促膝长谈,让我下定决心改变。学校的所有集体活动我都报名参加,并加入了学生会的外联部,给自己创造尽可能多的尝试机会。努力终于有了回报,这一年里,我接触了许多人,交到了许多朋友,成为奥运志愿者,经历了许多充满欢笑和感动的故事。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每个人又都是平凡的,融入大家的最简单的方式——谦卑和真诚。
乐趣
我们院给大一新生开设了一门高年级的专业课——投资学。老师在期末安排了分组的开题报告,每个组都需要给全班做presentation。对于这种从未接触过的学习方式,我充满了期待,也因此非常感兴趣。但是当期末临近,拿到老师发的70多页的全英文阅读材料时,大部分同学都有点叫苦。我们小组的成员也表现出了无奈,但我仍急切的想要去把这个报告尽量做得完美。废寝忘食,通宵一战,我把全部的资料仔细地分析了一遍并整理好结构。第二天,小组开会时大家很诧异我是怎么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的”时,我被选为了小组组长,接着我把材料给其他成员详细讲解了一遍,然后根据之前的提纲,把各个部分分配给大家去完成。经过一遍又一遍的修改和老师的指导,我们的报告做得很出色。老师还称赞我们讲解得很好,这让我欣喜若狂。我爱上了站在讲台上和大家分享自己用汗水换来的作品,展示我们团队成果的感觉。因为兴趣浓厚所以热情洋溢,因为我热爱它所以可以全身心的为之付出。
勤奋
现在的专业是我当初的第一选择,但我曾经的理想是当一名建筑设计师,因为想要用自己的设计去改善一群人的生活环境,高考失利,理想破灭,重新振作后,我选择了经济,因为我想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努力去改变一群人的生存状态。勤奋,是我一直以来的状态、毅力和决心,是我最大的优势。对于理想,我很执著,这种执著给予了我永不止步的精神力量。同学说我对自己要求过于严格,但是我只是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去追求,而且我一直执拗的迷恋于这种充实、规律却有些单调的生活。每天睁开眼,明确知道自己又可以战斗一天,这个念头使我精力充沛。每天定时的晨读、学习、阅读、长跑,让我真切地感觉到每一分每一秒在身边流淌,但不留下任何感叹和悔恨。记得大一上学期时,体育成绩和英语成绩让自己有些失望,于是决定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无论天气怎样,课业多少,每天坚持半小时锻炼,固定的英语学习时间,从不间断。从小最不擅长体育的我却成了排球班里成绩最好的,英语也稳稳地拿到了A ,3.97的学分绩点是对我的一种无声的鼓励。每次遇到让自己失望的事,我总是问自己“你真的尽全力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就会竭尽所能去改变它。
分享
从初中开始,我似乎就扮演起了答疑的角色,这似乎造成了我给同学讲题的嗜好。还记得高中时,一下课座位旁被围得水泄不通的情景,物理老师还总是在不远处望着我这边的一群人开心地笑。到了大学,我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总是找着去给同学讲题,可能是因为这种分享能给我和朋友带来快乐,同时又让我能够小小的运用一下自己长期积累的知识。因为平时的积累,考试前我一般比较轻松,比平时时间要多一些,所以能够腾出时间给同学讲题。期末时,总是在楼道里跟同学讨论题目,争得面红耳赤;或是在宿舍里给整屋的人做集体答疑,和他们一起复习,或是大半夜被同学叫醒去走廊里给他们做题。有时候也会不耐烦,耍赖似地瘫倒在桌子上,但看着同学期待的眼神,我又傻傻的笑笑,继续。
合作
因为知识信息量过大,研究的复杂性,很多大学里的比赛和项目都需要团队来完成。挑战杯论文大赛,国家创新性实验项目申报,社会实践,数学建模大赛……众多的学术实践活动我们都组队参加。每一次都是不同的难忘经历,短短的几天,我们学到的却是终身受益的东西——团队合作和坚持。寒假时我参加了全美数学建模大赛,三个人的建模小组,在一起渡过了整个暑假,辛苦,想家,却快乐着。比赛持续整整四天,90多个小时,我们反复的查阅收集资料、讨论模型、实验、修正。因为建模没有任何经验,学习的知识又有限,其间遇到了很多瓶颈,好几次陷入困境,甚至想过放弃。可是在彼此的激励下,我们还是一起坚持到了最后。连续的熬夜之后,大家本应疲惫不堪,可是在交论文的那一刻,都异常的亢奋和清醒,因为我们终于胜利了。我们拿到了二等奖,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是不错的成绩,我们相约明年再战。
视野
一直以来,课程都很多,所以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学习数学、英语和专业课程。可是,在与几位论文做得很好的学姐、学长接触之后,我渐渐意识到,单纯学习课本知识,会让一个人变成一个死板的知识的载体,而学习的目标是成为一位知识的生产者。创新不仅仅需要扎实的基础和技巧,还需要宽广的知识面、活跃的头脑和独特的视野。所以我坚持每天早晨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的读报,周末看最新的学术方面的最新消息,都是为了多去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多锻炼自己的思维,形成自己独立的看法,并努力去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作为一个大学生,对于社会问题应该有自己比较成熟的看法和独到的见地,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引用网络上的繁杂的评论。
爱好
刚到大学我总抱怨:“到了大学,原来的兴趣爱好都荒废了,实在没有时间。”学姐告诉我“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那么上帝会动用一切力量来帮助你。”其实意思是,如果我们真爱好一件事,那么我们总能克服各种条件限制来实现它。我的三个最爱——绘画、阅读、古筝。寝室的空间很小,我总是尽量把东西和书籍减到最少,可是我的床边的墙上永远会挂着我的画板,书架上也总会有一摞诗集和画册。每天我都会在睡前抽出时间去读我喜欢的文学书或是哲学书,每个月也会抽出几次时间,来练习素描。因为喜欢西方美术和摄影,中华世纪坛的每一场展览我都没有错过。每次放假回家,抓紧一切时间练习古筝,听到琴声,隔壁的阿姨就知道我回来了。这些爱好虽然占用了些时间,却是最廉价的放松的方式。
刚走过求学之路的起始阶段,收获颇丰,希望这些能支持我越走越远,我相信自己,也期待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作者系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2007级数理金融与数理经济实验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