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21300000002

第2章 伦理观伦理观伦理观

佛教认为孝可分为三种层次: 一般的甘旨奉养,使父母免于饥寒,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恶道,了生脱死,使宗亲得度,永断三途轮转之苦,才是上上大孝。

——《人间佛教系列·人生与社会·佛教的道德观》所谓“孝”,是爱心的表现。孝是对国家、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孝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孝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孝维持了长幼有序,是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对生命的挚诚感谢,更是无悔无怨的回馈报恩。一般说来,为自己所爱是小孝,为家族亲人为中孝,为国家民族是大孝。

——《人间佛教系列·人生与社会·佛教的道德观》亲友的关系应该做到“互相安慰鼓励,嘉勉惜福守财,帮助人格尊荣,彼此隐恶扬善,督促前往善道”,以道相交,以舍往还,不可只有金钱的往来。

——《人间佛教系列·人生与社会·佛教的忠孝观》朋友之间如果有隔阂误解,如何才能消除距离误会,促进良好的关系?根据佛陀开示,我仿无际大师,开了一帖“朋友十剂”的药:

1. 好心一片: 以正直、关爱、提携的心和朋友交往。

2. 爱语三句: 朋友见面,至少要有几句好话,“你现在看起来好年轻哦!”“你好有福报哦!”“你真好命呀!”

3. 忍耐一时: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正是这个意思。

4. 慈悲全用: 能以慈悲心对待朋友,如菩萨的慈愍众生,则无事不能忍,无事不能容。

5. 布施五钱: 对于钱财,要有“分一半也无妨”的气概。

6. 信用始终: 比方“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已经承诺的事,要尽力履行,切莫虎头蛇尾。

7. 感谢万分: 受朋友施助,无论身行、口说、意念,都应该至诚地感谢。

8. 体谅一点: 体谅可以润滑彼此间的磨擦,消弭不愉快的裂痕。

9. 恭敬十成: 恭敬可以升华友谊的境界,美化两者的交情。

10. 方便不拘多少: 为人处事,虽然要有原则,有时候不妨略作变通,开方便法门对待。

——《人间佛教系列·学佛与求法·佛陀的教育法》家庭有传灯的功能,不仅把生命延续下去,更将文化、慈悲、道德、信仰等传扬下去。人间佛教的家庭,便是依此菩萨精神而建立,夫妻不再是冤家,儿女也不是讨债鬼,以正知正见成就菩提眷属,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佛光教科书·实用佛教·佛教的家庭观》在生儿育女方面,佛教认为眷属都是有缘来相聚,身为父母者,平时就要有健康的心理及端正的行为,尤其在母亲怀孕后,更要培养善因良缘。因此,父母于平素礼佛诵经、听经闻法、乐善好施,长养慈悲善根,具足清净福慧的身心,将来子女出生,其肉体与精神必能受到父母良好性格遗传的影响,这就是最好的胎教。

——《佛光教科书·佛教与世学·佛教与礼俗规范》身为主管者,是领导的中心,除了爱护部属、员工以外,也要健全自己,例如: 包容的心胸、承担的勇气、决断的智慧、主动的精神、不看轻后学、不推卸责任、不疑心猜忌、不争相领导等。以此为行事准则,必能获得大众的拥护。

——《佛光教科书·实用佛教·佛教的伦理观》员工与主管相处之道:

1. 被怪不生气。2. 工作不拖延。

3. 指示不违逆。4. 凡事不隐瞒。

5. 处众不特权。6. 敬业不偷懒。

7. 积极不懈怠。8. 往来不投机。

9. 做人不孤僻。10. 做事不呆板。

11. 思想不陈旧。12. 处世不极端。

——《佛光教科书·实用佛教·佛教的伦理观》佛门自古有“三分师徒,七分道友”的见地。站在为师者的立场,心中时时以徒弟为道友,以开通开明的教育方式,令法徒在师者启发之下,有更多自我启悟与开创的空间;站在为徒者立场,不只奉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美德,尤其在禅门中,往往受到一句一字的点拨,则慧命重生,人生改观。

——《佛光教科书·实用佛教·佛教的师弟之道》子女如何孝顺父母?供养父母,不令缺乏;凡有所为,必先禀白;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正令,不敢违背;父母正业,不为中断。

——《佛教丛书·仪制·佛化家庭》母亲在怀孕时,性情能慈悲、温和、尊重,常行善事,将来儿女出生,必定能受到母亲性格遗传的影响,这就是胎教。《杂阿含经》卷三十六云:“我见众生主怀妊之时,我即教彼,为其子故,归佛、归法、归比丘僧;及其生已,复教三归;及生知见,复教持戒。”可见人生的教育并非始自出生,更非进入学校才开始,在孕育中的每一刻。有良好的因缘,都可以给子女美好的未来。

——《佛教丛书·仪制·人生礼仪》一个好丈夫,必须是勇敢护妻的丈夫,负责家计的主人,诚信服务的君子,工作热忱的勇士,欢喜乐观的家人,幽默风趣的伴侣。

——《佛教丛书·仪制·佛化家庭》一个好妻子,必须是勤于家务的贤妻,长于赞美的友人,敦亲睦邻的邻居,慈悲应世的信徒,爱语笑声的家人,热心公益的善人。

——《佛教丛书·仪制·佛化家庭》妻子对待丈夫有五事: 体贴敬爱,家务整洁,诚实毋欺,温柔亲切,赞叹恭维。

——《佛教丛书·仪制·佛化家庭》老师对待学生,有下列五种方法: 顺法调御,以爱教导;诲其未闻,增广见识;随其所闻,令解善义;示其善友,乐于交游;尽己所知,教授不舍。

——《佛教丛书·仪制·佛化家庭》生活要美满幸福,社会、国家要安和乐利,都必须植基于健全的家庭之上。如何才能有一个健全的家庭呢?生活佛教化。就是说家庭生活要用佛法来净化、美化、弘化、佛化。“佛化家庭”的内容包括: 家庭教育、职业选择、人我关系、养生之道、养老之道、修行之道、佛堂布置、居家图书馆等,一切生活行事都以佛法为依归,如此必能建设一个幸福美满的佛化家庭。

——《佛教丛书·仪制·佛化家庭篇》为人学生或弟子者,应以五事恭敬供养师长:

1. 善恭顺: 为人学生弟子者,应恭敬顺从于师。

2. 善承事: 所谓“有事弟子服其劳”,以财力或劳力供事于师。

3. 速起: 见师应速起,以示尊重。

4. 所作善业: 能依师之所教而实行之。

5. 奉敬师: 若师有教命,敬奉无违。

——《佛教丛书·仪制·佛化家庭》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着劳资问题,在佛教经典《善生经》中,佛陀早已教导资方如何对待员工的方法:

1. 每呼使役,莫令过分。

2. 饮食以时,彼饥如己。

3. 劳动定时,有暇令息。

4. 病时与药,速令康复。

5. 多余财物,常应赐予。

佛陀慈悲,早就注意对待员工的问题,他的主张与现代的劳基法非常吻合。

——《佛教丛书·仪制·佛化家庭》每个人都有亲人、朋友,善待亲友,在我们的人生当中是非常重要的。有五种善待亲友的方法: 若有布施,先给亲友;温和爱语,恭敬礼遇;利益均分,有我有他;困难之事,助他解决;诚实相待,不可欺骗。

——《佛教丛书·仪制·佛化家庭》丈夫对待妻子有五事: 要帮忙家务,经常礼物慰赠,关心妻子的亲友,要让妻子家居自在,与妻子一起户外活动。

——《佛教丛书·仪制·佛化家庭》为人父母者,除了教育子女以外,还要对子女未来前途有一番帮助。如何对待子女呢?有五个方法: 教育子女,不可为恶;指其善处,使有品格;慈爱关怀,教其学问;善为婚嫁,尊重为要;适时供给,助其事业。

——《佛教丛书·仪制·佛化家庭》佛教并不排斥感情,但主张以慈悲来运作感情,以理智来净化感情,以礼法来规范感情,以般若来化导感情。佛教鼓励夫妻之间要相亲相爱,亲子之间要互敬互谅,朋友之间要相互惜缘,进而做到“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亦即将一己的私爱,升华为对一切众生的慈悲。

——《普门学报·人间佛教的蓝图》家庭是每个人的生活重心,孝顺则是人伦之始,是伦理道德实践的根本,所以在家庭的人伦眷属关系当中,佛教首重孝道的提倡。佛教认为,孝顺父母,报答亲恩,这是上报“四重恩”之一。反之,弑父弑母,则是不通忏悔的“五逆大罪”。《观无量寿经》更将孝顺父母列为往生净土的重要资粮。

——《普门学报·人间佛教的蓝图》爱维护了伦理,爱制定了秩序。父母、夫妻、子女、朋友之间,是靠爱来维系关系,是靠爱来制定层次。一个人如果连父母、夫妻、儿女都不要,如何爱所有众生?甚至有的人自杀轻生,自己毁身灭体,一己之不爱,如何爱他人!因此《华严经》告诉我们,要“爱人如爱己,率己以随人”。

——《普门学报·人间佛教的蓝图》《心地观经》说:“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悲母在时,名为日中;悲母死时,名为日没。”堂上双亲健在,是人间最幸福的事,因此为人子女,当父母健在时就应该好好孝顺,千万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徒留遗憾。

——《普门学报·人间佛教的蓝图》菩萨愍念众生,不分亲疏,因此我们应该学习诸佛菩萨,把爱从狭义中超脱出来,不只是爱自己、爱家人,更要爱社会大众、爱国家世界。我们要用慈悲去扩大所爱,用智慧去净化所爱,用尊重去对待所爱,用牺牲去成就所爱。

——《普门学报·人间佛教的蓝图》忠是信仰,是追随,是学习;孝是恭敬,是爱护,是孝养。谈到孝顺,一般人以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事实上,乌鸟禽畜尚且知道反哺,奉养父母只是孝顺最基本的一环,除了对父母尽孝之外,更要扩而充之,对宗族尽孝,甚至进一步扩大为对整个民族尽孝,对一切众生尽孝。

——《普门学报·人间佛教的蓝图》今日人间佛教的居家之道,应该用智慧来处理人伦之间的感情,用佛法来净化、美化、佛化家庭生活。对于老中青幼等分子,彼此之间要互相爱敬、慈孝、教育、规劝,因为家人之间是一种连锁关系,父母子女等眷属就像锁链一样环环相扣,不可分割。人人尽其在我,相敬相爱,个个身心健全,融洽和谐,家庭才有欢笑,家庭伦理也必然和乐美满。

——《普门学报·人间佛教的蓝图》当太太发现丈夫有了婚外情,应该如何处理?吵架是没有用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用爱再去把爱赢回来”,这才是明智之举。我们常说夫妻的关系是“另外一半”,你嫁的另外一半,他要的是什么?无非是要你爱他,要你对他好,你都不会赞美,怎么好得起来?因此不会笑的要学习笑,不会说话的要学习说话,没有表情的要学习有表情。如果能让对方感觉“家庭如乐园”,每天生活里充满了欢乐、笑声,又哪会有婚外情的发生呢?

——《普门学报·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一个家庭如果夫妻双方个性不合,无法一起生活,甚至演变成为家庭暴力,到底可不可以离婚?站在人间佛教的立场来看,当然希望大家能组织幸福美满的家庭,基本上佛教并不赞成离婚。但是如果到了水火难容的地步,也要好聚好散,毕竟人和人之间,适性者同居。如果人心、人情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还是让它水归水,火归火,勉强在一起,不如彼此好聚好散。

——《普门学报·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如何才能化解家庭暴力?正本清源之道,就是家庭里的每一个分子,对家人的爱要永恒、宽容、体谅、升华,要互相尊重与包容,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与美好。

——《普门学报·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我认为婆媳间,应该先学会认知、体谅与同情,并且要有方法、要交流、要沟通。比方说,为人媳妇要懂得尊重婆婆,了解婆婆的心理,并鼓励丈夫对婆婆多些照顾,让婆婆不致于有失落感,如此,丈夫便不会夹在两个女人之间难做人,他自然就会更加爱老婆。假如婆婆也把媳妇当女儿看待,教导儿子要爱老婆,媳妇看到婆婆这么开明,也会恭敬这个长者。总之,婆媳之间互相体谅,问题就容易解决。代沟是双方的责任,并不是单方面的问题,如果有一方肯让步,就会天下太平。

——《普门学报·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四等婆媳:

第一等婆媳,如母女亲密;第二等婆媳,如朋友尊重;第三等婆媳,如宾主客气;第四等婆媳,如冤家相聚。婆媳之间的关系如同跳探戈,你进我退,我进你退。人际之间,只要我待人好,他人也会把我当成亲人一样。人家嫌我、怪我,就是我待人不够周到,所以要待人好才能增加人我之间的空间,婆媳之道,更是如此。

——《普门学报·佛教对“女性问题”的看法》青少年交朋友应当要“以德相交”,拿出慈悲、真心、义气来交往,在紧要关头时才会互相扶持,患难与共。要“以诚相交”,朋友之间讲究诚信,摈除利害关系,才能成为知交。要“以知相交”,一个人懂得吸收新知,也会引来许多见多识广的人,兴趣相投,则能成为好朋友。最重要的是“以道相交”,一个有道德的人,无论远近,人人都乐于和他亲近。君子以信誉为信,朋友以道德为信,以道所交的朋友,才堪称作道友、法侣、善知识。

——《普门学报·佛教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与人交朋友,不要处处想到要别人帮忙我、有利于我,这种自私的心态,交不到知心的好朋友。交朋友,要想到我怎样给人快乐、给人欢喜、给人利益。如果一味要求朋友有利于自己,就会亏损道义,所以交友不求益我。

——《普门学报·佛教对“青少年教育”的看法》怎样的传家之宝,才能让家庭和乐、家族兴盛绵延呢?

1. “勤俭”是传家之宝: 社会上许多成功的企业家,他们之所以能成功,绝不是从安逸享受中得来,而是从勤俭奋斗中获得的。

2. “孝道”是传家之宝: 亲子之间有着“上代以来,从己而出”的血缘关系。藉着世代相传的伦理,人类的纲常秩序才能稳固和延续。

3. “慈悲”是传家之宝: 培养孩子有慈悲心、有善念,他就能与人为善,不会到处树立敌人,而拥有平安顺遂的人生了。

4. “信仰”是传家之宝: 人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心中就没有力量。但是要选择正信的宗教,如天主教、基督教、佛教。

除此,其他如儒家的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佛教的五戒十善、四摄六度、八种正道等,以及书香、教育、知识、明理、忠信、诚实、欢喜……都是值得代代相传的珍宝。

——《普门学报·佛教对“家庭问题”的看法》宴客时,上等的主妇能和客人同时用餐;中等的主妇,来不及和客人一起用餐,拜托大家先用,表明有一道汤还没煮好、一道水果还要切;下等的主妇,让客人老是呼唤吃饭,却仍不得办法出来吃;劣等的主妇,客人喊到最后,饭都吃饱了,还来不及出来。

——《普门学报·佛教对“素食问题”的看法》夫妻是五伦之一,也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开始,如何建立美满和谐的夫妻生活?先生要做到: 身边少带钱、晚饭要回家、应酬成双对、幽默加慰言。太太要做到: 家庭是乐园、饮食有妙味、勤俭为五妇①、赞美无秘密。

——《星云日记》人间佛教,讲究的是生活要过得幸福,夫妻要相亲相爱,人际关系要和谐,家庭要美满,故颇能与一般社会人士相应。有很多父母到寺院礼佛时,都会把小孩带来,虽然孩子在佛殿里乱跑、吵闹,但我们仍很欢喜,因为这是一种家庭信仰的传承。

——《星云日记》夫妇之道有以下六点:

1. 上等的丈夫,回家帮助太太料理家务。

2. 中等的丈夫,回家喝茶看报赞美太太。

3. 下等的丈夫,回家气势凌人嫌东嫌西。

4. 上等的太太,治家整洁贤慧有礼。

5. 中等的太太,慰问丈夫赞美辛劳。

6. 下等的太太,唠叨不休刻薄自私。

——《星云法语·夫妇之道》治家之道:

1. 妻女无妒则家和: 家庭里的妻、女、姑、嫂,相处之道要彼此和平礼让,恭敬淳谨,不要嫉妒、多生是非,这样家庭自然会和谐。

2. 兄弟无偏则家兴: 兄弟姐妹的思想、意见、看法,要合于中道,不要太过偏颇、执著。兄弟团结无偏,家庭才能兴隆。

3. 上下无纵则家尊: 家庭中,无论长辈、晚辈,不可纵情纵欲,要依理遵法,这一个家庭才会有尊严。

4. 嫁娶无奢则家足: 婚姻嫁娶是家庭的大事,难免慎重其事。但良好端正的人品,才是最重要,不可太过奢华、浪费,如此,家庭自然会富足。

5. 农工无休则家温: 也不一定指农工之家,现今的工商社会,只要从事正当事业,勤劳勉力,都能够让家里的大小衣食温饱。

6. 祭祖无忘则家良: 一个家庭,不忘记祭祖之诚、不忘失丧祭之礼,必定是一个良善的家庭。

——《星云法语·治家之道》中华文化主张三纲五常,主要在孝道的阐明。孝,是对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孝,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孝,是人伦之间的一种密切关系。扩而充之,对兄弟的孝就是悌,对朋友的孝就是义,对国家的孝就是忠,乃至对众生的孝就是仁。要重整伦理道德,应从发扬孝道精神做起。

——《星云法语·用六心培福慧》夫妻相处,最重要的是“沟通”,有沟通才能让对方了解彼此的感受,说出问题点,彼此才能有改进成长的机会。所谓“微小转广大”,一件小事情闷在心里,闷久了,彼此不说话、不关心,最后形成冷战,隔阂就会愈来愈深,终究变成不可挽回的憾事。

——《星云法语·夫妻相处》三等媳妇:

第一等媳妇: 不但要让公婆尊重你、丈夫爱护你,尤其要善理家务,把婆家视如娘家,每日洒扫庭院,供应三餐,委屈忍耐,不可以有情绪化的语言、动作出现,这是最重要的。

第二等媳妇: 至少要顾念大局,要为亲爱的丈夫做人,要设法对婆婆表示臣服,不可意气用事,做晚辈的本来注定就是理亏,如果能够认清自己的身份,后面就会有改善的空间。

第三等媳妇: 一到婆家,立刻摆出对立的态势,开口“你们这一家”,闭口“你的爸爸妈妈”,就是藐视公婆,存心向伦理挑战。甚至平日生活斤斤计较,一点委屈都不能忍受,整天诅咒、怨恨、哭闹、投诉,这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婆媳关系,也没有办法成为一个正常的家庭了。

——《人间万事·三等媳妇》

同类推荐
  •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内心的丰盈富足会成为一种能量,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本书以佛门智慧为指引,引领人们从做人、做事、行善、经营财富和名利、经营情感等方面平衡身心,迎接富足,并在富足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财富观和爱情观的引导下,用智慧处理生活,让内心达到健康、充实的状态,让幸福不请自来。
  • 中国信仰

    中国信仰

    什么是国学和现代文明民族文化传统?国学就是国家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就中国历史而言,国学可分为古代国学,和现代国学。古代国学是古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现代国学是现代时期关于立国的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等的意识形态体系。
  • 佛家人生智慧

    佛家人生智慧

    本书不仅介绍了佛教的源起与发展,揭示正信的佛教与迷信之间的本质不同,更重点运用佛教经典中的教诲,结合图解的形式,对佛法进行生活化解读,剖析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与死、苦与乐、智与愚、有与无、祸与福,告诉我们离苦得乐,获得自在、安详与成功的生活智慧。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热门推荐
  • 造化游

    造化游

    少年郎初承功法,天资直追家族先祖。可一跃化龙的同时,静宅的一部古札却是将少年郎引入未知的轮回。恐惧、迷茫、各种情绪交织相错。将线索指向了阴森祖墓。人性万千,到底是与人世大浪随波逐流,还是守得此生心中一方净土?物欲纵流,色乱迷眼。少年人可否解开心中困惑,换得一个大自在?我欲乘风,与造化同游·········
  • 重生商女之医手风华

    重生商女之医手风华

    夏末,一朝重生,回到那牵手都会脸红的年代。正值花季的年龄,重来一次,怎么可能循规蹈矩!拜师学医,以医问道,以道入医,开启今生的奇遇。异能觉醒,一双灵瞳,看透世间,从此赌石,创业一个不少,崛起商途,那可谓是潇潇洒洒,看她如何一步步建立起属于她的商业帝国!思前想后,不行不行~所谓树大招风,得有地下势力为她保驾护航才行!极品亲戚势利眼怎么办?好办!只要不是越挫越勇,她不介意多挫几次!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个妖孽男人是什么鬼!怎么总能遇到他!不记得前世和自己有瓜葛呀!若是弄不走、甩不掉,那就收了吧!一生一世一双人,白首不相离可是自己一直所向往的呢!
  • 蝴蝶神探

    蝴蝶神探

    六月的相遇,六月的离别,六月的茉莉花未开……
  • 盛宠卧底小萌妻:捕获总裁老公

    盛宠卧底小萌妻:捕获总裁老公

    她的第一次任务,就被这个危险的男人拉进房间。原来她还是第一次,为了体现总裁大人的责任感,竟然答应娶她为妻。“你到底为什么要娶我?”“我做事,从来不解释。”霸道总裁果然任性。“今晚想吃什么?最近菜钱不便宜,多给点生活费吧。”“这张黑卡拿去刷,小事不要烦我。”五前年的匆匆一面,换来他们的缘定终身。她在心中默默祈祷:“快点让我抓到你,好让我升职加薪。”他了然于胸,感叹道:“我该拿你怎么办?”危险步步逼近,暗潮汹涌,小三,小四,陆续登场,两人各自的特殊身份,直接引发他们的婚姻危机。。。
  • 恐梦之都

    恐梦之都

    来到大学,生活和学业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偶尔释放自己的压力。骑自行车便成了我悠闲的活动。而梦就是结合现实而产生。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弗洛伊德学说中,梦则会跟现实有关,在梦里,我们可以寻找自己发生的秘密,自己的心智,潜意识在梦里无处可藏。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存在着一种能力,在我的梦中,我能完整的存在梦里,清晰得记录事件全过程,更特别的是我在梦中身份一直是一名记者,在一家特殊的杂志社工作,专门报道一些奇异的事件。就这样故事进行……
  • 重生之夫君别过来

    重生之夫君别过来

    “为……为什么……”她的眼睛猛然的睁大,死死的盯着一脸冷酷的男人,还有他身边站着的女人。“妹妹……”她又是望向那个女人。“我是你妹妹啊,你怎么能这样对我。”李灵儿娇笑出声,她走上前,“林婉伊,你不要给自己脸上贴金了,妹妹,谁是你妹妹?你不过就是我的踏脚石哥哥从头到尾都只爱着我娶你不过是为了这权利和富贵。李灵儿继续说到好妹妹夫君哥是忍够了你那刁蛮样了,哈哈……你也不看看你自己什么样儿!怡儿别和她废话,嗯~夫君~妹妹还在呢~讨厌啦!怕什么来人把酒拿上来。你们敢这样对我,你们不得好死,夫君这样对妹妹好好吗?不如不如什么???走回房去。
  • 十一纵世

    十一纵世

    21世纪的云天之颠的最遥远,纯洁乳白的纵世宫殿,十位纵世王皇宝座流光辗转不息,玛格丽特老夫人站在厅宫中,百余森森白骨中尽是骇人尖叫,寂静过后,废墟中依次站立起十位少年少女,传承记忆使他们浑浊又动人的瞳孔渐渐清晰。远在十方世界的另一边,昏暗的控界殿中,尤金神父缓慢地睁开双眼,冷冽一笑,“又死性不改地品尝失败么?”纵世殿的玉雕神隐光芒万丈,仿佛预兆着一场庞大又不曾落幕的阴谋。隔在汹涌火光外安逸梦中的你,准备好了么……
  •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马云:我的世界永不言败

    本书全面讲述马云从出生至今五十年间的奋斗历程,展现一个商业传奇人物的精彩故事。首批披露马云创业前默默跋涉的艰难岁月、鲜为人知的家庭生活,他的喜好、性格,甚至直面其心境。马云的一生充满曲折与励志色彩,又极富传奇,50年间,跌宕沉浮,起起落落,一直贯穿其间的是他永不言败的坚韧理念。从两次高考失利到进入大学校园,从四处求职无门到终于当上老师,从创业初始无人相助到公司逐步走上正轨,从力排众议创建中国黄页到经营阿里巴巴帝国,从淘宝危机到赴美上市……
  • 自然勇士

    自然勇士

    万物都为大自然所创造,而万物中人类是最具有感情的动物;保护环境,关爱野生动物,相信亲情和爱情的力量,正义的光芒终将黑暗吞并。
  • 七十二候考

    七十二候考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