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目标对于执行到位是非常重要的,根据所处形势与自身实际,把具体目标定量化,从而明确到每个人身上。这样,就具有了可操作性,便于执行到位。
《海尔的故事与哲理》一书中有一个著名案例——“妙用‘资源存折’ ”。
它通过将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以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
在海尔集团事业部信息塑胶分厂喷涂车间,喷漆工刘忠计的工位上挂着一张每天都要更新数据的“资源存折”,上面的数据显示:
2002年 12月 29日,刘忠计给 25英寸电视机前壳喷漆时,油漆的“额定用量”是 11.87千克,而他的“实际用量”却是 11.96千克,折合成金额,亏损 6.75元,按 10%兑现,当天他欠企业 0.675元。
2003年 1月 5日,油漆的“额定用量”是 18.78千克,而他的“实际用量”是 13.91千克,到当年已经累计挣到了 45.55元。
原来,这个“资源存折”和“银行存折”是一个道理,也有“贷方”和“借方”。贷方是企业,上面记录着企业按操作标准应该为员工提供多少资源;借方是员工,上面记录着员工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了企业多少资源。借贷相抵得出的数,便是这个员工收入的盈亏数。
量化工作,将工作定量到每一个细节,以便在执行过程中各个击破,从而实现最终目标。在落实工作任务,尤其是复杂艰巨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这种方法可以让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有益于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具有可操作性是量化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将目标细化,具体到执行的过程是量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
特别是在一些规章制度方面,简单的管理规章一般强调达成的总体目标要求,这固然是所有企业一直在追求的,但是如果是一看就比较明了的内容,对于员工来说,缺乏了可操作性。
因此,在制定目标计划的时候,应尽量定量到细节。下面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第一,尽可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单句文字尽量控制在 8个字以内。
第二,在面对原则性的条款时,要有解释,对原则性的范围进行相应的阐释。有歧义的语言坚决不用,若非用不可,则将自己要表达的意义解释清楚;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用口语解释。
第三,方案的篇幅尽可能长些。这个长并非为了长而长,而是对于一些细节,以及可能出现的危机,出现危机的解决方法,理解偏差造成的损失,对于各条例使用的范围和期限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第四,在成熟型企业的管理中,最大问题是风险控制。降低内部效率损失,降低歧义和解释不清带来的经济效益损失,避免成为日后风险的集中地。
第五,对于下发的每一个命令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必要的阐述。对于新进员工,可花些时间进行公司条款的详细培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仅仅告知原则性问题,而忽略概念阐释,否则就增加了执行出现偏差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