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200000005

第5章 社会批判与人性和解——《费加罗的婚姻》的人文/音乐解读

一般公认,能够在歌剧演出中始终保证演出票房和观众热情的核心人物是歌剧大师“五巨头”:以莫扎特打头,威尔第和瓦格纳为中坚,普契尼与理查·施特劳斯殿后。这是个心照不宣的定律,虽未见诸明确的文字法规,但早已得到很多歌剧专家和歌剧迷的首肯。之所以形成“五巨头”鹤立鸡群的局面,可能是由于这五位大师的歌剧创作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明显高于其他歌剧作家。而在这其中,莫扎特又显得尤为特殊--他也许是音乐历史上唯一一位在各个领域中均能应付自如,而且在所有体裁中均有极品佳作贡献的全才“通人”。要理解莫扎特的歌剧成就,其前提之一即是认识莫扎特音乐才能的多面性和全面性。关于这一点,应该说不存在什么异议。

而在莫扎特的所有歌剧中,《费加罗的婚姻》又是最少争议的杰作。究其原因,显然是由于《费》剧具有优秀歌剧应该具备的主要综合素质,诸如良好的脚本基础,出色的戏剧结构,以及(最重要的)上乘的音乐质量。自1786年首演以来,这部歌剧在世界各大、中、小歌剧院的保留剧目中,地位稳固,上演率有增无减。相形之下,对莫扎特其他歌剧作品的评论和看法不仅在历史流变中发生很大变化,而且远远谈不上意见统一。例如《魔笛》,尽管其构思意念高洁,音乐写作灵感四射,但情节转变有突兀之嫌,加之脚本文字质量平平,令很多莫扎特迷心生遗憾。又如《唐乔瓦尼》,因表现了愤世嫉俗的个体精神,许多十九世纪人为之倾倒,丹麦著名哲人克尔恺郭尔甚至写有深层解读的专著。但到二十世纪,很多人发现,克氏的文字属于“过度诠释”的个人臆想,与莫扎特原剧并无多少干系。说到《女人心》,其命运似乎刚好和《唐乔瓦尼》相反,在十九世纪被众人鄙视,特别如贝多芬和瓦格纳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不明白为何莫扎特会在这种看似“无聊”和“庸俗”的题材上浪费才思。直至二十世纪,批评舆论才掉转风头,承认这部非写实的“搞笑闹剧”包含诸多人性真谛的微言大义。

《费加罗的婚姻》于是成为走进莫扎特歌剧世界的最佳入口。要在艺术传统中获取和占据这样的极品地位,不仅依赖艺术家个人的才能发挥,而且也得益于古训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创作《费》剧时,正逢法国大革命前夕的敏感时段,古典音乐风格恰巧全面走向成熟,歌剧体裁内部的演化正好达至“化境”,而莫扎特也有幸结识当时最能干的脚本合作者达·蓬特。环境、机会、运气佐以艺术家的灵感催化,《费》剧可谓“应运而生”。

莫扎特自己意识到了《费》剧已达“前无古人”的艺术高度。有一部相当出名的电影《阿马迪乌斯》(1985年曾获奥斯卡八项大奖,国内常译作《莫扎特传》)中有个细节,说莫扎特得意地请约瑟夫皇帝猜测,《费》剧中有一幕的终场,时间长度究竟几分钟。皇帝按照惯例推测:“八分钟?”“十分钟?”莫扎特最后骄傲的回答令皇帝惊叹不已:“二十多分钟!”历史后来证明,这里所说的第二幕终场,不仅是到当时为止时间跨度最长、戏剧情节最复杂、音乐配置最完美的歌剧终场,而且也是用音乐妥帖、迅速而准确地匹配戏剧动作的最高范例,后人几乎无法超越。

电影《阿马迪乌斯》对莫扎特的刻画极尽夸张歪曲,让很多音乐人愤愤不已,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在此按下不表。不过编剧谢弗曾夸下海口,说自己曾翻遍所有已知资料,莫扎特说的每一句话都查有实据,因而不妨暂且相信上述故事的真实性。就我们所关心的话题而言,这个故事所透露的关键信息在于,莫扎特知道《费》剧不同于前此的所有歌剧剧作,而在音乐写作中作曲家几乎是兴高采烈地展露着自己的足智多谋和别出心裁。

就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费加罗的婚姻》在题材选择上的冒险是一目了然的。其中心情节是仆人费加罗和恋人苏珊娜(女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巧计挫败阿尔玛维瓦伯爵企图占有苏珊娜的不轨图谋。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原话剧刚刚在巴黎遭国王路易十六的禁演,因其矛头直指传统体制下的等级秩序,明目张胆地为“第三等级”的“革命”鸣锣开道。1789年法国大革命终于爆发,拿破仑曾发感慨说,博马舍的《费》剧是大革命的“剧院彩排”。论证文艺作品的政治暗示和政治影响,《费》剧可谓是最好的个案之一。路易十六后来在大革命的腥风血雨中被推上断头台斩首,不知临刑前他的脑海里是否回闪过《费》剧的警告。

根据脚本作家达·蓬特的回忆,把《费》剧改编成喜歌剧,那是莫扎特首先提出的主意。之所以会冒出这种几近“胆大妄为”的念头,当然是由于维也纳的政治空气比巴黎更为宽松,约瑟夫皇帝是个比路易十六更为开明的君主。达·蓬特和莫扎特向皇帝进言,改编后的歌剧会删减过分敏感的段落,以保证“政治上正确”。皇帝于是欣然恩准。现在看来,约瑟夫皇帝与这两位艺术家有良好的私交,又是懂行的音乐鉴赏家,因而在催生该歌剧诞生的功劳簿上也须记上一笔。

达·蓬特和莫扎特没有(当然也不敢)欺骗皇帝。对博马舍原剧的改编确实减少了许多政治上的潜在危险,而且通过莫扎特音乐的转化,整个戏剧的重心甚至偏离费加罗和苏珊娜捉弄伯爵的机关设计,导向伯爵夫人无私爱心的拯救力量和伯爵与夫人之间的和解。对封建等级制度的社会批判内涵依然保留,但增加了博马舍原剧中缺乏的普遍人性的温暖和同情。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意识观念其实均源自启蒙运动的根本思想预设。可能也正是由于歌剧中增加的更丰满的人性维度,使得歌剧比原话剧更能赢得各个时代观众的喜爱。对处于二十一世纪当下的观众而言,原话剧着力于对当时政治-社会体制的针砭,可能反而不如歌剧中展现不同性别间、不同阶层间达成体谅和原宥的主旨更有吸引力。毕竟,两百多年来,政治机制和社会体制的改善已经今非昔比,但人性的顽劣和软弱依然如故。

作为一部地道的意大利(语)喜歌剧,《费》剧丰富的喜剧情境为观众提供了众多“捧腹大笑”或“会心微笑”的机会:第一幕中凯鲁比诺藏在座椅后被伯爵发现时的窘迫,第二幕终场中众人搪塞伯爵询问时慌乱与机智的交融,第三幕中费加罗突然找到自己双亲时的欢欣,以及第四幕中夜幕下的混乱和紧张。在这里,几乎每一个上场人物都有可笑的时候,每一个角色都带有喜剧的色彩。令人发笑的不仅包括音乐教师巴西利奥和半老徐娘马切琳娜这样纯粹小丑性的角色,而且甚至也“传染”了伯爵和伯爵夫人这样具有“正歌剧”性质的人物。

然而,在欢声笑语中,《费》剧传达着深刻的人性洞察和严肃的和解主题。费加罗和苏珊娜尽管就社会等级而言,处于比伯爵和伯爵夫人远为卑微的地位。但是观众可以感到,他们在心智能力上比贵族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在第四幕,莫扎特让费加罗高歌一曲诅咒所有女性缺乏贞洁的咏叹调,暴露出这个“正面人物”身上原来也有男权思想在作怪,为最后的和解与道歉打好伏笔。伯爵夫人和苏珊娜交换服装,主人和女仆彼此假扮对方,这不仅暗示着对社会等级秩序的否认,也体现出女性的自觉和宽宏。纵观全剧,苏珊娜是比费加罗更加主动、更加警觉的一个人物(全剧一开场即是苏珊娜提醒费加罗要提防伯爵的阴谋,费加罗此时尚后知后觉!),而伯爵是通过伯爵夫人发自内心的爱情力量的拯救才有所觉悟(当然,伯爵是否自此以后就不再沾花惹草,那是大可怀疑的)。在《费》剧中,尽管和解是暂时的,但却覆盖所有人物,弥合所有社会阶层。带有强烈怀疑主义的现代人或许视这种世界走向大同的启蒙思想为愚妄和臆想,但也正是这种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理想才分外让现代人流连忘返。

而所有这一切最终是通过莫扎特无与伦比的音乐达到的。此时的莫扎特,正值“而立之年”的创作盛期,音乐风格的圆满纯熟和写作技艺的高度发达,与他对人类情感的透彻理解和对人物心理的敏锐体验同步并行。面对脚本提供的复杂剧情和众多迥然不同的人物造型,莫扎特的音乐能力不仅游刃有余,而且简直胜任愉快。欣赏诸如第二幕终场这样的歌剧场景,观众几乎可以感觉到一丝莫扎特在写作时走笔如飞但却有条不紊的气韵和快意。泼辣伶俐的苏珊娜,聪明机智的费加罗,刚愎自傲的伯爵,乃至少年怀春的凯鲁比诺,狡猾怯懦的巴西利奥,以及其他一些虽然出场很少但仍然鲜活可信的次要角色,莫扎特均能够通过旋律的曲折与音响的暗示,让他(她)们在听觉上“呼之欲出”,并且“过耳不忘”(往往是通过两人以上的“立体”重唱,而不是依靠传统样式中的“平面”独唱)。然而,莫扎特在《费》剧中所创造的超越一切人物之上的中心角色当推伯爵夫人。第二幕和第三幕中她婉转、优美的两个咏叹调,体现出“永恒女性”的成熟、温馨、内省和贞洁,其音乐画像的信服力之强在歌剧音乐中前所未闻。而在全剧的末尾,是伯爵夫人的高洁音调引导着众人摆脱庸俗的日常喧闹,在这个谈不上完美的人世中,让我们“听”到人心向善的可能性。

《费》剧结尾之前赞美诗般的表现意念和音乐处理直接预示了莫扎特日后另一部表达启蒙思想的歌剧杰作《魔笛》。甚至不妨斗胆说,《费加罗的婚姻》是《魔笛》的“写实性”预演,而《魔笛》是《费加罗的婚姻》的“超验版”改写。有趣的是,莫扎特在处理《魔笛》沉重的象征寓意时,具体的音乐语言有意“举重若轻”,晶莹剔透。反观《费加罗的婚姻》,这里的剧情和人物像现实生活中一样栩栩如生,但音乐配置却避免“头脑简单”,几乎接近交响曲般的复杂与雕琢。这两部启蒙思想的歌剧“姊妹篇”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了莫扎特的深邃和伟大,并昭示出经典艺术作品超越时空的永恒魅力。

同类推荐
  • 南方音乐

    南方音乐

    洪烛:原名王军,1967年生于南京,1979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
  • 流行音乐之旅

    流行音乐之旅

    音乐与流行、欧美流行音乐之旅、中国流行音乐之旅三大编。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音乐、流行音乐、经典音乐等,其中还有一些经典的音乐赏析,供读者赏析参考。
  • 设计造型基础(一)

    设计造型基础(一)

    本书介绍了设计造型基础的基本原理及设计造型基础的造型原则。以案例的形式,分步骤地、深入浅出地讲解,图文结合,生动有趣。该书为设计专业素描教学的参考教材,此书可以帮助设计专业师生更好的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 本书可供广大绘画爱好者阅读学习。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技术:艺术思维

    技术:艺术思维

    本书介绍了技术-艺术思维分析、技术-艺术思维操作、技术-艺术思维生产、技术-艺术思维训练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妃要在上:王爷乖乖宠

    妃要在上:王爷乖乖宠

    “这位爷,看你似乎中了药,解吗?一次998!”说完,柳叶直接扒了人裤子,手中绣花针手起针落,扎进他的穴位,只见他裆部那物萎下,“怎么样,我厉害吧?这么快就焉了。”话音刚落,那物又迅速膨起,他一个翻身将她压在身下,“换个法子解,爷给你双倍的价!”她在21世纪是个小小外科医生,穿越过来却每日斗姨娘虐人渣,一路树敌不少,人不怕,王爷说了,她负责生娃虐渣,爷负责耕耘收场。可是王爷,你都半身不遂了还那么卖力耕耘,也不怕被人看出破绽嘛?
  • 三教九流传奇

    三教九流传奇

    大千世界,滚滚红尘;看我中华,自古至今;三教九流,地显位分;道佛儒家,三教封存;小成九流,细细祥真;流传故事,说谈曰云……传道,教化古今,三教者是……红尘万缕,乃化成九流……九流之高低,分为上、中、下……且看不入流的仁心,如何贯通三教……如何创下天下第一大帮——丐帮,转变上、中、下九流……留下何等传奇………………机遇巧合,得到“九转如意”之中藏有《九转如意道佛圣诀》,深奥无比……乃天地至法,三教合真之诀……看仁心如何去修……如何去战邪门歪道……战败佛道圣魔…………
  • 最后一次擦肩而过

    最后一次擦肩而过

    凌菲每天都在煎受相爱却不能相恋的折磨,在懵懂的青春期喜欢上了一直守护着自己的吴明宇,对方却因家庭条件,敢爱不敢说的守护着自己心爱的女孩。一天明宇对凌菲说:“我给不了你想要的幸福”,对于凌菲而言的幸福就是吴明宇一直的守护。等到吴明宇事业有成的站在凌菲面前是:“我现在可以给你一个承诺,一生幸福”,凌菲给他的答案是:“我要结婚了”。
  • 冬梅之童年虐心

    冬梅之童年虐心

    1989年的寒夜,一个婴孩伴随着梅香出生了,她的父亲给她取名为:冬梅。父亲希望她:迎“寒”不怕冷;迎“苦”不惧炼;迎“忧”不落泪;迎“悲”不伤心。一个名字就给予了她过多的期望,那些期望被换作一切实际的磨炼,让小小的她,整个童年都布满了虐心的挣扎!“梅儿我们要离婚了,你选谁?”
  • 妃色撩人:爆笑宠妃萌萌哒

    妃色撩人:爆笑宠妃萌萌哒

    穿越?好吧,可是为毛别人不是公主就是小姐偏偏给她个丫环,为什么她又要猪吃老虎的撩拨某色狼王爷……“唔,放开我。”“怎么许你三番五次的撩拨勾引本王,就不许本王偶尔偷香窃玉?”“……”“说好的高冷呢?说好的男神呢?说好的不近女色,坐怀不乱呢?”某女终于发飙。“高冷?男神?恩在你面前不需要,而且谁对自己的王妃不近女色,坐怀不乱啊?再说是谁先扑倒谁的啊!”某男反扑倒。
  •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Other Things Being Equa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女神的极品公子

    女神的极品公子

    从部队休假后,生活节奏瞬间加快,刚当上保镖就有人送房子,只要感觉对,美女随我追——我的理想是,夺完天下少女心,探遍世上美女情。而我这第一目标,就是号称京城第一美女的苏黛儿!§么?她的未婚夫,是京城第一大少?§而那又如何,一掌拍死就好了!
  • 听见地狱声音的人

    听见地狱声音的人

    死亡挽救师——这是我是职业。我跟别的人是不太一样的,因我的耳朵能听到地狱的声音,听到死亡的旋律。有次,那个可爱的女孩冲我笑,我知道十分钟后会有场车祸,只要我肯提醒,她就不会死了。可我耳朵听到的东西,是绝不允许说出去的。亲眼目睹那些鲜活的生命就要死去,人会崩溃的。于是我变成了死亡挽救师,我小心的干涉,让他们错过“命中注定”的死亡结点。死亡挽救,这是个恐怖的举动。挽救了别人,却毁掉自己了。我亲手毁掉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血祭村。
  • 同是异类,相煎何太急

    同是异类,相煎何太急

    她,是半天使半恶魔;他,是纯天然天使美男子一枚。行星饭进来吧!··································懒癌犯了,自己看吧~(づ ̄3 ̄)づ
  • 盛花堪谢:爱尽烟火恨如霜

    盛花堪谢:爱尽烟火恨如霜

    一场意外顾羽熙的妈妈离开了她,而导致这场意外的发生却是她的爸爸,在她最无助时遇见了他,可他却悄无声息,不留痕迹的离开。“我”走下楼梯,看见一个人影很像你,却突然想起---在我的城市里没有你。当她陷入险境,病魔缠着她痛苦不堪,他回到她身边为她撑起一切。谁在为谁无望的守候,谁又将谁抛之于脑后?谁在为谁执着的孤独,谁又将谁归位于虚无?心碎的尺子无法恒量相思的距离,微动的嘴角,点缀在我思念你的星空。一眸一笑,念着莫如此:三生三世,只为与你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