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59200000006

第6章 启蒙和觉醒——莫扎特《魔笛》的人文内涵

仅比莫扎特年长七岁的德国大作家歌德终生崇敬莫扎特。在歌德看来,莫扎特是创造神力在人间最奇妙的化身。每当这位文豪在晚年谈论“天才”这个话题时,挂在他嘴边的例证总是莫扎特。“莫扎特应该为《浮士德》作曲。”歌德面对自己穷毕生精力写就的呕心沥血之作,曾发出如此感慨。显而易见,歌德本能地感到,只有莫扎特音乐在风格上海纳百川般的全面包容性,才能与《浮士德》精深的复杂内容相匹配。在说起公众对自己舞台作品的反应时,歌德提到,尽管一般的戏剧观众仅仅满足于舞台上的娱乐因素,但有经验的行家却不会错过剧中更深刻的含义,“就像观赏《魔笛》时一样。”

歌德针对《魔笛》的这番话,不免让人联想起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妙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约所有文艺经典都具有这种随环境、时代和欣赏者的改变而变化的特质。就歌剧作品而言,德奥歌剧由于偏好探索人生重大命题和哲学意念,尤其具有多种解释的可能。瓦格纳的乐剧是这种多解歌剧的集大成之体现,但始作俑者应该算莫扎特的这部《魔笛》。

从严格的艺术角度看,《魔笛》(首演于作曲家去世前两个月)是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尽管其后莫扎特还写了《狄多的仁慈》,但这部意大利正歌剧属于违心的“应景之作”,有不少敷衍之笔)。莫扎特自己非常看重《魔笛》,因为在此他实现了终生梦寐以求的“德语严肃歌剧”。当时的莫扎特已病入膏肓,经济拮据,常常依靠举债度日,生活陷入一片昏暗。困顿之中的莫扎特,却沉浸于《魔笛》晶莹透明的神话世界,在其中呼唤和向往理想的人类天国――博爱、宽容、平等和自由。届时,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已近终结,莫扎特的《魔笛》因此成为启蒙精神在音乐创作中的总结性表现。

在故事的层面上,《魔笛》并不复杂:年轻王子塔米诺钟情夜后之女帕米娜,以为意中人陷入大祭司萨拉斯特罗的魔掌,于是在魔笛的帮助下,由捕鸟人帕帕根诺陪伴,前往营救。后来才发现萨拉斯特罗是善良的智者,夜后才是邪恶之源。经过种种考验,塔米诺和帕米娜终成眷属,帕帕根诺也娶帕帕根娜为妻,而夜后最终得到公正的惩罚。

这个带有童话色彩的神秘故事究竟意味着什么?两百余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莫扎特留给后人一桩谜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解释是莫扎特和台本作者席卡内德均为共济会(一个强调道德、慈善和坚信灵魂不朽的秘密宗教组织)成员,因而他们有意将共济会的理想、象征和仪式(当然还有音乐)写入《魔笛》。共济会的活动在启蒙运动时期达到高潮,因为两者在世界观看法上有诸多共识:发现真理依赖科学和理性,表象与真谛之间并不吻合,人必须通过启蒙和考验才能认识世界和自己。

从“共济会”的视角观察《魔笛》固然能自圆其说,但这一家之言并不能穷尽《魔笛》的丰富人文意义。我们完全也可以将《魔笛》视为一个讲述性格成长和探索心路历程的隐喻故事:剧中人物其实是复杂个性、多重人格的象征,他们最后的和谐共处标志着人格的健全和成熟。有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在《魔笛》看出著名心理学大师容格理论中所谓的“原型人物”:如萨拉斯特罗代表智慧长者形象,而夜后则为险毒女性的原型。也有人发觉,《魔笛》是对当时奥地利政治的隐射(夜后隐射去世不久的马丽亚·特蕾西亚皇后,而塔米诺隐射刚刚登基的利奥波德二世)或是对法国大革命的隐喻(夜后代表旧王朝,帕米娜代表自由,祭司们代表国民议会,塔米诺代表人民,等等)。还有人以为,所有上述“挖空心思”的复杂诠释未免是“自找麻烦”,不妨简单地就将《魔笛》看作是一个美妙的爱情故事,或是干脆将其视为一个令孩童愉悦的童话歌剧。

但是最有效的理解途径,在我看来,依然是抛开所有这些先入之见,以观(听)者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心智去直接体察莫扎特。《魔笛》尽管戏剧内涵具有多解性,但奇妙的是并不晦涩而造成费解(与瓦格纳的乐剧形成对照),如同《魔笛》在音乐形式语言建构上所取得的不可思议的成就:组织元素极其多样,但经莫扎特妙手锤炼,最终结为类似水晶般的透明体――初看光洁如水,一经阳光折射,方显七彩本色。

莫扎特去世前在音乐上进入到一个难以用语言形容的“神界”:单簧管五重奏、单簧管协奏曲、最后一首钢琴协奏曲、最后三首交响曲等著名器乐杰作均是无与伦比的代表。但这种“晚期风格”在《魔笛》的音乐中达到了最完美透彻的体现:安祥明净、高洁单纯,旋律的纯粹与晶莹的配器交相辉映,温暖的和声以丰富的对位作为支持。《魔笛》的体裁渊源本是出身并不“高雅”的德奥民间歌唱剧,但莫扎特在此将其提升至令人目眩的审美高度,同时双脚仍不脱离民间的泥土――剧中占据相当份量的说白和帕帕根诺(娜)这样的“丑角”人物是为明证。所有人物,无论地位尊卑、智力高下,都有可能获得智慧和美德,并企及人性的觉醒――这种博爱和平等的启蒙精神不仅反映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刻画中,而且也用音乐的风格和语言予以直接展现。莫扎特在《魔笛》中敢于将当时所知的几乎一切音乐风格要素悉数纳入囊中,并以松弛自然而晶莹剔透的笔法让它们井然有序地和平共处。正歌剧的咏叹调(如夜后的著名花腔)和喜歌剧的重唱,排箫的音阶(帕帕根诺的音乐特征)和赋格式的主题(如序曲),共济会的庆典与巴赫式的路德教众赞歌,维也纳的街头小调和威严庄重的萨拉斯特罗音乐――这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大杂烩”,通过莫扎特个人化的语言加工和融汇,最终达到了奇迹般的色调统一。

“此曲只应天上有”――对于音乐的最高评价也许莫过于此。莫扎特的《魔笛》以神话隐喻人生,又将观众带至一个超越人间的理想世界。他的歌剧和音乐为芸芸众生而作,但缭绕余音直接飘向神的天国。根扎在泥土中,但参天树干高耸入云――《魔笛》因此不仅属于“上天”,而且同时更属于“人间”。

同类推荐
  •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

    《泥人与面塑》书中介绍了我国传统文化申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的泥人与面塑,从二者的区别说起,详细介绍了泥人与面塑的材料、产地、手工制作等几个方面,还时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地区和代表人物加以介绍,让读者领略这些杰出者的风采
  •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广播影视剧本创作教程

    剧本乃一剧之本。本书论述了有关广播影视剧创作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全书分为内篇、外篇。内篇从激发创作想象力角度探讨剧本创作;外篇通过具体的剧本范例完成实战操作,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写作现场。本书不仅适用于艺术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从事广播影视剧和专题片创作的人员,同时对广大的影视艺术爱好者也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收藏指南(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书主要讲以下几方面东西的收藏方法、价值等:玉器、铜器、古币、杂项、常识。
  •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

    《色彩写生基础与实践》以培养色彩思维为目的,从色彩理论基础出发,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操作中提高学生对颜色的感知和兴趣。通过理论的融入,使学生认识到色彩造型规律的来源和过程;通过技法和训练,增强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和用色能力。
  • 影视导演基础

    影视导演基础

    本书介绍了电影的历史轨迹、电视的崛起、导演与剧作、导演与演员、空间设计、场面调度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异世茶师

    异世茶师

    叶子说:自身的命理不可违,但也不意味着认命!一边是暗界荼城王族,一边是在人界暗生的情意。身负维护空间和平的使命,究竟能不能强大到使命与情意双收?
  • 口技

    口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独道九霄

    独道九霄

    一剑苍穹亘古伤,天涯沦落任沧桑。这是起始于沧海界的故事,讲述的是兄弟二人踏入他乡,在乱世之中残存,随后哥哥的离去使得他更是无依无靠,开始只身一人修仙法,夺机缘,踏苍穹的故事。
  • 天神葬

    天神葬

    历经磨难,九世轮回,以绝世之姿傲世整个大陆!!!
  • 血葬:与鬼同行

    血葬:与鬼同行

    生下来时阴阳眼,查看了众多房子最终住进了一栋鬼屋,莫名其妙怀了个孩子居然还是个鬼孩子!掀桌!跟着小棉花捉鬼走起!
  • 盲人婚恋曲

    盲人婚恋曲

    一对盲人情侣,一个现实社会,一时别离情不古,一世重修爱犹长。看明盲纠葛,如何去向?观破镜重圆?裂痕怎缝?一年的婚姻生活,当陈朵和明眼人丈夫郑泰产生了隔阂,渐渐寻回了属于自己的爱情方向,当余浩然执迷不悟,坚持了别人眼中的错误选择,最终,他们重归于好,开心了谁?幸福了谁?哭泣了谁?伤心了谁?盲人圈的复杂婚恋,犹如一支永不休止的舞曲,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 我是女神大人

    我是女神大人

    反物质的本质竟然就是神话传说中的神力?我,林枫一个反物质研究者,我已经不知道我研究的到底是科学,还是神话了。想变漂亮吗?我有漂漂果。想由A变D吗?告诉你,变G都行。……掌握反物质,土地便可以生长我需要的一切。哼!本女神大人要让你们知道知道,什么才叫农民翻身把歌唱!这是平行世界的故事,这是一个农民的时代。
  • TYPEE

    TYPE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个村庄的记忆

    一个村庄的记忆

    本书稿记录了山西省山阴县北周庄镇安岸庄村的历史,这个村和世上所有的村庄一样,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承载了一段又一段厚重的人文历史。从古至今这个村庄的人们以务农为生,兼以养畜。他们有自己的节日、节令和风俗习惯,有自己的饮食特色和建造风格。这既是一部村史,更像一幅生动的民俗画。
  • 吸血鬼大战丧尸

    吸血鬼大战丧尸

    一切都发生得太快,2012年12月21日,这个玛雅预言兑现。不知道从哪里忽然出现了大群的丧尸,仅仅3个月过后99%以上的人类被转化为丧尸,剩下人类四处逃亡几乎已经陷入绝望。但就在此时一个曾经被人类唾弃的种族忽然奋起反抗,他们保护了剩下的人类免受丧尸的攻击,将人类当作宝物一样保护起来。因为这个种族也是以人类为食,但他们要的不多,仅仅是血……在黑暗之日降临之后,吸血鬼们起初非常开心,曾经自己痛恨的人类终于要走向灭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渐渐的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如果人类灭亡,那么吸血鬼也将不复存在。对血的渴望让吸血鬼们拿起了武器反抗丧尸,保护剩下所有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