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49900000017

第17章 崇明山歌与民间传说(3)

饶有兴味的是,崇明的成岛时间决定了这一处沙洲不可能是宗教的发生之地,但它的环境却又洋溢着神化的氛围,它离水——江海之水太近了,它的天空太蔚蓝、太深邃了,而且它曾经是荒野,却从不缺少似乎是神明派遣的神圣野种。因此崇明人很容易成为自然的或者是某一宗教的信徒,有天生的宗教情结。总是保持着好奇心,对曾经发生的和岛外的一切都有新鲜感,容易惊讶和激动,好猜天、猜海、猜风、猜雨。崇明岛人的此种性格使他们很难满足于对一件事物的直白的表达,因而创造歇后语、民谣、山歌与故事,他们追求这块土地的荣耀感,并从中得到个人的愉悦和满足。因此崇明岛的传说不仅涉及地名、集镇,就连水仙与一种可以做菜用的食物——黄金瓜都有动人的故事了。

崇明水仙花的栽种有四百年的历史,清末明初时曾与漳州水仙齐名,人称“金盏银台玉玲珑”。水仙的传说甚多,录二则于后:大约几百年前,有一艘木船行至崇明东滩附近时,因为水底下的暗沙挡道而翻船沉没,十几年后,暗沙成为新涨出水面的滩涂,是年冬天,滩涂上遍开水仙花。因为崇明的土壤洁净,水仙花香溢出几里之外,从此崇明人开始种水仙,崇明水仙也由是扬名。

另一则传说谓:清朝康熙年间,崇明岛上有一个叫海生的渔民,在港口附近看见一艘已经侧翻的帆船,船舱里还躺着一位气息奄奄的老翁。海生把老翁背回家中,延医施药,三天后老人醒来,告诉海生自己是福建漳州人,送水仙进京,翻船遇险,再三谢过后气绝而亡。海生将老翁葬在东滩海边,并立石碑于坟前,碑上书“福建漳州水仙老翁之墓”,还将从翻船滩头捞得的二十颗水仙头植于坟周。三年后的一个冬日,一位福建姑娘来到崇明,她到处打听,在东滩的一个孤坟旁只见一丛丛水仙花俯仰飘摇,姑娘扑倒在坟头放声大哭。原来,她是漳州水仙老翁的独生女,三年前与父同时遭受不测,姑娘被风浪卷走后由别处的渔民救起,自此便开始打听、寻找失散的父亲而来到崇明,待找见时却已经天人两隔。姑娘拜海生为义兄,并在父亲坟边搭棚守孝,垦出荒地培植了大片水仙。又三年,海生与福建姑娘结为夫妇,漳州水仙从此在崇明安家落户。

水仙的传说告诉我们,崇明水仙的原产地是漳州,但是崇明的水土、气温格外适宜于水仙的生长,因得盛名。在我的记忆中,崇明水仙在乡下不是泡在水中置于室内,而是种植于宅前屋后的泥土中。虽茅屋一间而有水仙环绕,清芬远溢,何陋之有?

水仙为什么在寒冬中开放?崇明岛上又有传说道:天下有花山,花山有一位名叫水仙的姑娘,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之貌,且心地善良。一日,水仙去溪边洗衣,却看见地上有一七八岁的孩子满脸是血,行将气绝。水仙把他背回家中灌以米汤,孩子苏醒过来,言说身世,不胜凄凉。男孩父母双亡以乞讨为生,名牵牛。这一天刚到花山小路上,恰恰碰见花王牡丹巡山,看见牵牛衣衫褴褛,命手下人将其一顿毒打,并不准牵牛上花山乞讨。水仙也是父母双亡的苦命人,便留下牵牛以姐弟相称苦熬时光。十年过去了,牵牛成了漂亮的大小伙子,这一天上山打柴时又被花王撞见,便将牵牛收为门下做差役。水仙没有想到人是会变的,心中不悦。牵牛成为花王的差役后,恰逢武则天得势,牵牛向花王献计道:待武则天登基时,何不下令百花开放使武则天喜出望外,然后再求女皇正式册封呢?花王一听乐不可支,说牵牛忠心可嘉,又叫他传令花山上下各种各类各色花草随时听命同时开放,不得有误。牵牛来到水仙处时,水仙说“花开花落有四时八序”,抗命不从,并把牵牛逐出家门。牵牛回到牡丹处,告了水仙一状,花王勃然大怒,重罚水仙只能在春、夏、秋三季之外风雪交加的苦寒中开放,并流放到一个荒岛上。

这个荒岛就是长江入海口刚露出水面,还没有人烟的崇明岛。

偶尔,我会想起这个故事是不是崇明岛的流放犯编撰的,如此清远、凄美啊!

崇明金瓜有金色瓜皮,似瓜而非瓜,需在水中煮熟,然后取出剖开,瓜肉成丝有千丝万缕状,浇以小葱、香油,香油需加热,佐酒之美味也。金瓜传说中的主角是个秀才,进京赶考前妻子给了他一个金瓜,嘱他早去早回家中有老母妻儿日夜盼望。秀才进京应考完毕,和朋友们饮酒作诗,有点乐不思归了。一日,推杯换盏,酒过三巡至深夜,桌子上杯盘狼藉,下酒菜吃光了。忽然想起还有一个金瓜,便让书童做一个小菜。谁知切开一看,金瓜里面已不是原先的饱满瓜肉,而是丝缕相接欲断还续,秀才思忖一番后吟出一首诗:“曾记当初离别时,妻捧金瓜难自持,莫恋京城多繁华,记得亲人心有思。”第二天,秀才别京南下昼夜兼程,回家一看,老母卧病在床,妻儿奉伺在侧,母亲看一眼挂在窗前的金瓜自语道:“金瓜何日能成丝,盼儿回归意恐迟!”

崇明岛上还有两个家喻户晓、有的至今还经常挂在嘴边的传说中的人物:一个叫王二麻子,一个叫杨瑟岩。这两个传说中的人物又有很大区别。前者《崇明县志》有记载,是个真实的人物后来被传扬,成为口头禅,即我们日常生活中对较为怪异、离谱、莫名其妙的人的感叹:王二麻子!县志中称,“王二麻者明季人,自没其名,寒暑皆露项发,毵毵然,人又呼为王蓬头,敞衣不湔,出必以扇障其面,人问之曰:天若此,我何忍视?有时或泣而不答。有田五百亩,人占之,二麻恶见吏,置勿较曰:大地更主,何论片壤?后耕白茆,莫知所终。或曰:二麻黄姓铭丹弟。”(民国版《崇明县志》卷十一)史料中关于王二麻的记述仅此不足一百二十字。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但形象、性格极为鲜明,经历了明朝的灭亡,内心有无限的悲痛,还可以肯定是个读书人,否则怎么会说得出“天若此,我何忍视?”“大地易主,何论片壤”之句?在更多的人眼里,此公是怪人、另类,不可思议、不可理喻者。也有人说,他是黄铭丹的弟弟,县志载:黄铭丹,字丹侯,县学生,崇祯八年,凤阳陵被毁,铭丹诀别妻子誓死为明朝而战,“署兵备道史可法参谋”。崇祯十七年京师陷落,黄铭丹又投奔崇明人,光禄寺卿沈廷扬,“弘光元年,南都不守,吴中瓦解”(《崇明县志》语),黄铭丹“南向恸哭,蹈海死”。

崇明岛上多慷慨悲歌之士,信夫?

黄铭丹与王二麻,若非兄弟亦为同志也!

“哎,王二麻子!”我不知道崇明流传至今的“王二麻子”之说,与王二麻有没有确凿的传承关系?这真是待考而又极其难考的了。但,我内心里的感觉告诉我,王二麻无疑是一个被传颂的却又是时人无法理解的人物。

崇明岛上老少皆知影响更为广泛,而且有众多故事的另一个传说人物杨瑟岩,却不见记载于任何典籍和史料。由此可以推论,这是一个完全由崇明岛上的老百姓,尤其是农人口头创作,又经过迭代相传而被增删、丰富了的一个人物形象。他有没有生活的原型?如果有,其原型是谁?均无可考。传说中杨瑟岩是崇明人,生活年代有二说,一说为明朝万历年间人,出身贫寒,在族中人的资助下读过私塾。二说为清朝乾隆年间人,机智过人,伶牙俐齿,好为穷人抱不平、打官司。根据记载,历史上的崇明人好打官司、好讼,有时甚至被称为恶讼,有明显的贬意。但我们不妨细察一下讼由何起?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民间纠纷、讼诉?在古代,崇明岛上最成功的制度莫过于“田制”,即元至元十三年升崇明镇为崇明州时奏准的十六字令:三年一丈,坍则除粮,涨则拨民,流水为界。崇明的土地问题极为复杂,首先是地悬江海,然后是涨坍无定;又极为宝贵,宝贵到厘、毫、丝、忽均不放弃。县志称:“迨几经坍涨,奸豪欺占,积弊乃滋。”崇明历史上的民间纠纷主要是土地的纠纷,如果明白了这一点,其讼诉之频繁、激烈也就可想而知了。

杨瑟岩这个人物及其故事,应是在此种特定的土地纠纷的背景下渐渐形成的。

我们不妨假设,崇明岛上曾经有过读书人为乡下的农人打官司,并且夺回了被奸豪强占的土地,其影响之广大,在当时之世可想而知。然后这传事情被颂扬,在颂扬的过程中又广为流传,并日渐丰满,便成了一个由人民大众口头创造并在不经意间代代相传的人物。其中的智慧以及幽默,有鲜明的崇明特色;豪侠、仗义,专为平民百姓打抱不平,又为普通大众向往、喜爱。因而,杨瑟岩的故事与中国很多地方的同类民间文学一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生活气息浓厚,爱憎分明贯穿其故事的全部。能不能说,这一故事和人物本身,是崇明岛上崇明人创造的本土文化之一端?它是现实生活中面对不平排遣义愤的需要,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理想化的体现,其中甚至还有一点阿Q的影子,是杨瑟岩这个人物让人大呼痛快之余的一点辛酸,而这一点辛酸其实余味无穷。

创造传说,津津有味地讲述传说包括杨瑟岩故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没有传说的时代只剩下传言,文化因为物质的挤压而落荒,我们能不能较为完好地保存以前的传说呢?说不定将来的某一天,子孙会抱怨我们,留下的水泥太多了!

同类推荐
  • 春之声

    春之声

    本书是一本诗集。从诗集中看到了他心中的祖国中的党,同时也看到了他的心路历程。这本书既有山药蛋派的质朴美,又有“阳春白雪”的高雅美。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清新,典雅。如其笔下的《家》,书中写了不少吟诵花草的诗如《牡丹》,等通读诗集觉得既有浪漫主义的夸张和气势,同时又有写实风格的简洁凝炼惠语连篇淡泊隽永。
  • 听面包唱歌

    听面包唱歌

    收录了尤今20则在袅袅炊烟里完成的美食散文,与读者一起分享蕴藏在袅袅炊烟里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学,让我们大家感受——烹饪,是艺术的创造、也是快乐的源泉。 尤今把书名定为《听面包唱歌》,是希望人人都能听到发自食物那宛如天籁的美妙声响,感受它、享受它;珍惜它、爱惜它。最重要的是,让这种圆融的幸福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

    《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收录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代表作《葡萄牙女子赠十四行诗集》和罗伯特·勃朗宁关于爱情主题的戏剧抒情诗歌18首以及两人情书选段。勃朗宁夫人写的是抒发爱情的诗,而勃朗宁写的是思考爱情的诗。一位堪称浪漫主义美丽的回声,另一位是浪漫主义的名副其实的终结者。《勃朗宁夫妇爱情诗选》堪称天真与成熟的对话,古典与现代的对话。
  • 哲人的灵感(上册)

    哲人的灵感(上册)

    当今之人骨子里是有那么一点永远也挤不出去的奴隶的血,在心理和性格中占上风的是一种乐道人善的庸俗气质,是一种公允执中的老好心境,是一种习惯于“服从”的奴性人格,明哲保身和妥协折中成为一种不少人遵行的人生哲学,在领导面前逢迎拍马,遏抑言说冲动,克制真率表达,成为他们最基本的人生规训,并且在当今生活中具有主宰的意义。
  • 度假岛探奇

    度假岛探奇

    2012年—2013年,长岛县委宣传部为征集“长岛精神表述语”,以电视屏幕为平台,向全县人民广泛征求意见。其间,并访问专家,请教贤能。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海岛文化人,理应积极参与,献计谋策。经过半年多的广泛考证,综合提炼,精确筛选,提出“岛美为荣,民生为重,优化生态,科学牧渔”的16字表述语,旨在推进生态旅游度假岛建设。
热门推荐
  • 战神天师

    战神天师

    叶林不知是机缘还是巧合,从现代世界穿越到了远古修真世界。这是一个强者称尊,弱肉强食的世界。幸运的是,被称为天生鬼魂,修炼毫无潜力的叶林却得到了神秘传承。自此,他踏上了一条通天大道,向着这个世界的最顶层迈进。朝花夕拾,日月转动,是人,是佛,是妖,是魔,是主宰,只为红颜一倾城。
  • 定风谋

    定风谋

    牵扯着年少的记忆,半真半假的情义,追逐厮杀的游戏。一支珠花为聘,以万里河山为赌局,昔日导致一切事起的温和少年,如今就站在了染风面前。定风谋,谋天下,谋卿心。
  • 毁灭火种

    毁灭火种

    当一个新的文明的开始不光象征着一段辉煌的传奇同样代表着一段文明的毁灭。。当一段文明毁灭时又该如何的面对。。是反抗,是面对,是争取拿渺茫的一丝生机。。。也许他们会留下一点东西来证明他们存在过、、、、欢迎喜欢《毁灭火种》的书友们加入137911853QQ群。。希望大家能够在群内给我更多的启发和需要修改的地方和建议。。
  • 世魂录

    世魂录

    宅男赵大宝平淡穿越,却发现网文中的穿越知识,竟无用武之地。悲呼哀哉之余,意外的选择了正确的打开方式,成功的开启了主角光环,也开启了一段他必须要去了却的因果……紧贴在屏幕上,赵大宝冲着所有读者嘶吼道:原来这个世界,小孩子也是要上学的……原来这个世界,学霸也是无处不在的……原来这个世界,人类也知道星球是圆的……原来这个世界,猪肉也是会涨价的……告诉你们!穿越者,不是那么好当的,啊……
  • 九世轮回:漫袅青歌

    九世轮回:漫袅青歌

    她历经了就是轮回,只为与他相逢,到头来只不过是她的一厢情愿罢了。“为什么人与妖不能相爱,我苦苦等待了九世,为了你,我放弃了一切,可是你呢?……”她从那一刻起,不顾一切,步步为营,变得心狠手辣,麻木不仁,只为报仇。快来看看一位狐妖是怎样潜伏宫中报仇的吧!求推荐呦~~~
  • 绝世人皇

    绝世人皇

    大荒莽莽,江水滔滔。古林莽莽绵延不知何几万里,漓江滔滔贯穿古往今来。这片富饶、无垠的大地,养育了无数的生命、蕴育了辉煌的文明、留下了无尽的传奇。这点点滴滴,汇聚成一首赞歌,一首绝伦的大荒歌!莽莽大荒,炎黄为歌。惶惶天威,莫可奈何。吾族血脉,一脉相传。不灭薪火,血染青天……
  • 洒脱绝脉之路

    洒脱绝脉之路

    二十三世纪的科学至尊,一场阴谋使他离奇穿越到异世大陆少无痕身上,少无痕从小备受欺辱,十六岁竟被各路人追杀,不为什么,只因他觉醒了万年不现的罪恶之源---绝脉之体,且看他又将卷起怎样的血雨腥风,又将如何阻止那场罪恶的成仙之路.....
  •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把玩艺术

    书房文玩,是书房用具的一个统称,也就是行内常说的“文房”。提起文房,大多数人第一个想起的通常都是所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其实,书房文玩的范围已经远远超越了这个范畴,其种类之繁多、材质之多样、造型之别致、情趣之迥异,如果真要一一加以列举,可谓是蔚为壮观。在本书中,读者不仅能够了解到书房文玩收藏的相关知识,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些具体器物背后所蕴藏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 欧阳世家之剑冢

    欧阳世家之剑冢

    一个平凡的普通小伙,再一次意想不到的奇遇中,他走进到了自己的那一片奇妙世界!用行动开出了一片天……
  • 想你365天

    想你365天

    当爱情来时,因为怕分手的痛,曾竭力抵抗,可在后来,才发现,原来爱情早已到来,既然如此,就算再怎么抵抗都没用。和你之间,一个是水,内向温柔,一个是火,外向灼热,从一开始,似乎一切都已注定,正因为彼此有很多不同,所以相互吸引,相互伤害,相互折磨,可是爱,我不知道能否胜过一切,但是现在,我很想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