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不是一个简单的家,而是由上千个小家庭和社区自我营造、定义并设计的一种环境。对大多数人来说,上网是为了寻求新的精神享受,找到适合自己的宽松自由的虚拟社会,但权利与义务总是相辅相成的,个人要为自己的行动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世界担负起更大的责任——这就是自由的代价。由此,一种“诚实、公开、有责任心,视名誉为生命的文化”应运而生。
我们那些进行网络资源开发的网站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学习,只能亦步亦趋地模仿国外的一些做法。因此,网络建设难免良莠不分。过分商业化的操作,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充斥其间,对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此外,有关网络建设过程出现的许多问题也都摆在面前,诸如网德、版权、人文关怀等,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网络文化问题。
网络的产生,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与人交流的方式,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生存状态。网络最具有的优势特征是即时互动,每个人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平等的交流,在互动中创造出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文化观念。
网络巨大的容量,可以容纳人类所有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巨大的信息量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是一个可以提供智慧火花的思想库,无数人同时的互动交织成社会的集体话语,构成了网络文化的特质。
我们需要以开放和进取的心态,借此拓展社会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文化的建设需要从单纯的技术和资金运作,过渡到一个综合的文化整体的建设,需要面向全球构建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不仅只是面向本土区域市民,而且是面向全球网民的。除了语言的障碍,那些拥有同样语言的网民,不论身处何地,在网络时代,他们就像住在隔壁邻居,都应该是网络文化传播的对象。
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在开展“华夏文化纽带工程”时曾指出:中华文化的“纽带”性质和作用,首先是指中华文化具有使中华各族儿女和海内外华人认同的内核与本质。由于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海内外华人能够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能够具有团结合作的文化基础。同时,中华文化的“纽带”性质和作用,也是指中华文明具有使海内外华人互相合作、共同奋斗的吸引力。在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海内外华人从本质上是能够有共同的文化语言的,是能够互相沟通、求同存异的。因此,中华文化的“纽带”性质和作用,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凝聚力的基础。
的确,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生活在共同的区域,有着共同的奋斗经历和共同的风俗习惯,就产生了共同的文化标志及其强烈的认同感。例如,海内外华人都会认同中华文化中龙与凤的文化标志。这些形象很容易唤起海内外华人共同的民族感情。
中华民族拥有共有的文字——汉字,作为自己主要的文化载体。汉字具有抽象性和形象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统一的重要特征,是最少争议的连接所有中国人的文化纽带和文化标志。
由于汉字的这种独有特征,使其一旦被学到,就难以被磨灭;从而使中华民族的主要文字成为世界上惟一几千年一直流传下来并经久不衰的文字。
中华民族具有一致认同的优良文化传统。江泽民同志在论述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重要理论文献《增进相互了解,加强友好合作——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指出,中华民族具有团结统一的优良历史文化传统,具有独立自主的优良历史文化传统,具有爱好和平的优良历史文化传统,具有自强不息的优良历史文化传统。这里概括的四种中华民族的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理论标志。
当然,中华文化的“纽带”性质和作用表现在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认同上,并不否认国内各民族有着文化差异,海内外华人有着文化差异,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更有着文化差异。
而中华民族文化的“纽带”性质和作用的最为伟大之处,就是她感召和吸引着国内各民族和海内外华人逾越差异,去求同存异。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由此成为我国各民族、各地区在各个历史阶段形成的优秀思想成果的贯通融合与综合总汇。而在推动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中,中华文化也以她独特的视角,发挥着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互补的“纽带”作用。
有中华民族文化这条“纽带”的维系,海内外的华人可以汇成一股巨大的文化浪潮,在网络传播时代进行广泛的交流,从而把这条“纽带”系得更紧,共同繁荣网络时代的中华民族文化。
关注网络文化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网络文化涉及的面很广,需要很好的统筹规划,既全面又要有重点地推进各方面的工作。
对于网络传播的主渠道——媒体网站而言,首要的任务就是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各媒体网站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社会各界多年的信息积累,有计划、有组织地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新闻单位的网站开发新闻信息资源要以即时新闻和背景材料为主,以其他信息服务为辅,处理好主次关系,使即时新闻具有更深广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便于国内外访问者对发布的新闻容易理解和认识。
各新闻网站在保证介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还要从自身的业务特点和优势出发,开办一些专题性的栏目,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信息内容增强吸引力。要特别注意政治的准确性,提高时效性和艺术性,增强传播效果。
针对现在互联网上存在的不少问题,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指出,对那些利用网络发布黄色信息,严重妨碍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我们要坚决反对,并支持有关部门坚决处理。各新闻单位建立网站和上网要按照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报批,以利于网络新闻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同时,我国应逐步建立健全网络新闻管理法规,把网络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从各个环节遏制不良信息的网上传播。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竞争的文化环境,我们必须有一流战略、一流智慧、一流科技、一流艺术,使一流文化创造的一流网站脱颖而出。只有这样才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网络文化水平,使网络文化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极推动社会的进步。
8.3创造全新的文化力
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形态的最主要力量,文化力在信息网络时代也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力量,在改变社会方面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作用。因此,在面向21世纪的网络时代,我们需要创造全新的文化力,全面促进社会的发展,繁荣网络文化,为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把握前进的方向。
1.文化力与生产力
文化力与生产力,在内涵结构上,相互交叉,在运动运行上,相互作用,在发展对策上,亦应相互协调。
文化力,是指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力。文化中存着力量。一种文化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像任何一种有机整体一样,是靠自身固有的力结合起来的,又是依据一定的规律按自身固有的势展现出来,发展下去。在形成、建构的过程中,各种文化要素和方面等自然地产生了一种合力。这样的力构成一定的态势。世界各种发展趋势归结到一点,就是高度重视文化力的增长,我们应该以强烈的紧迫感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来认识发展文化力的极端重要性。
文化力表现在四个方面:从总体功能上看,表现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向作用力;从外向功能上看,表现为对政治和经济的相互作用力;从内向功能上看,表现为内部结合的作用力;在继承功能上看,表现为自身延续和发展的作用力。这种文化力的强弱,是由它的内在因素、结构功能、系统特征为环境因素决定的。对文化力的深刻认识,是以对文化的深刻认识为前提的。文化力的内涵,既包括科技、教育在内的智力因素,也包括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在内的种种精神力量,还包括社会文化网络,以及作用于现实生活的传统文化的力量。生产力则是指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调节自然和保护自然而获得物质资料的现实力量的总和。它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开放的、可控的有机整体。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形态的主要力量。生产力包含着实体性、智能性、运筹性等因素,综合成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力量。文化力和生产力在内涵构成中,科学技术、现代教育等既是生产力因素,也是文化力因素,并具文化力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而文化力的其他因素则是生产力系统的环境因素。因此,文化力和生产力在结构上互有交叉,互有包含,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文化力,文化力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文化力与生产力都在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真理正闪耀出灿烂的光芒。文化力与生产力关系日益密切,联系日益广泛,结合日渐深入,呈现彼此依存、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态势。
生产力对文化力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思想根源作用和发展基础作用两个方面。
一是思想根源作用,即生产力是文化力的思想根源。生产力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这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指出的那样:物质生产的状况是所有一切思想和各种趋向的根源,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进程。
二是发展基础作用。即生产力的发展是文化力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为人类生存提供物质基础,也可以为文化力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文化力对于生产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精神支撑作用和智力牵动作用两个方面。
一是精神支撑作用,即文化力是生产力的精神支柱。无论是文化力还是生产力,都需要有人去参与。人和劳动者是最活跃的因素。人从本质上说是文化的动物,人既是文化的主动者,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文化;人又是文化的受动者,时时处处受自己所创造的文化制约。无论东西文化,都与它们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相联系,文化首先是一个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它与理想性和超越性等人类精神、实践的特性相关联。
二是智力牵动作用。即文化的智力内涵牵动现代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现代教育,既是文化力的重要因素,又是生产力的关键因素,更是文化力作用于生产力的首要的中介因素。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教育发展水平和国民精神文化素质的竞争。
在文化力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还有一个反向作用和负面效应的问题。从总体上说,就是反文化力与反生产力的关系。一般来说,反文化力带来反生产力。反文化力是指糟粕文化及其环境所造成的反向作用和负面效应。反文化力不仅可以对主文化力和亚文化力产生反向作用和负面效应,而且会对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反向作用和负面效应。
反生产力形成原因既有生产力发展的自我原因,又有生产力发展的经济环境原因,也有文化方面的反文化力连带原因。这些不良现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精神毒害和政治破坏,有的直接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有的间接滞缓着生产力的提高,有的甚至对社会生产力造成巨大的破坏。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协调发展文化力与生产力,不能认为因为社会文化既有物质文化力,又有精神文化力,发展文化力就等于或可以替代发展生产力了;或者认为发展生产力是根本任务,生产力包含了一部分文化力的因素,生产力发展了,文化力就可以自然发展了。
其实,发展文化力和生产力需要并重发展,两者不能顾此失彼,在文化力与生产力发展关系的总体对策上,理应协调发展,着重发展科学技术是促进两者进步的最佳途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愈来愈显现出其巨大的力量。科学文化知识是社会文明的基础,人类进步的阶梯。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我们就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也不能攀登思想道德的高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我们缺乏紧迫感、使命感、危机感,不及时吸收和拥有最新成果,不占领科学文化的制高点,就不可能走在时代的前列,就会失去自己的先进性,文化力和生产力都很难发挥作用。
2.文化力创造新神话
文化力在网络时代创造的辉煌,就是在网络传播领域不断出现的一个个新神话。
从1993年美国开始实施信息高速公路的计划之后,因特网开始了造神运动。尽管很多人对网络神话视为泡沫,但不少网络赢得暴利的消息,同样强烈地撞击着人们的神经,刺激着很多人义无反顾地投入网络,去开拓网络“西部”。
网络是否真正有泡沫,还有待时间进一步检验,但一些网络赢得暴利却是实实在在的新闻。
最早投资YAHOO的日本SOFTBANK公司,1995年11月第一次向YAHOO注入200万美金时,当时的YAHOO只有一间杂物房当办公室。仅过了几个月,也就是到1996年3月,他们又注入1.05亿美元取得YAHOO股份的33%。此后两个月,YAHOO在NASDAQ挂牌,他们再投入2.5亿美元,前后总投入3.55亿美元。而YAHOO也没有辜负投资者的一番美意,挂牌之后股价狂升。这时,SOFTBANK只卖出2%的股票,就收回4.55亿美元,连本带利收回还赚一个亿,而他们手中还持有27%的YAHOO股权及51%的日本YAHOO股权,算一算赚了多少?最简单的算法是:最初每股十多元涨到了现在的四百多美元,也就是说,最早的本金已经翻了三四十个筋斗。所以,SOFTBANK的创始人孙正义认为,INTERNET公司的股票价格从长期来看只有一个走向,那就是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