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77500000018

第18章 表演技术训练(12)

明确行动的第一要素“做什么”,也就是演员在舞台上、镜头前,在剧本规定的情境中的任务是什么?行动性的动词就是我们要从剧作的规定情境中准确地找出的人物行动的任务。如求助、监视、斥责、挽留、掩护、掩饰、排除障碍、挽回面子、辞退、抗争、警告、劝诱、恳求、唆使、转移、暗示、等待、恭候、侦察、揭穿、安慰等等。

情绪、情感性的动词如愤怒、哀怨、痛苦、焦急、兴高采烈等属于人的情感状态、情绪状态,不属于行动的内容,不能成为行动的第一要素———做什么。因为这些情感的形态不受意志支配,它是通过真实的行动才能激发、诱发出来感情的结果。

(2)为什么做──目的和动机

行动是在剧作的规定情境并且是特定规定情境的制约下,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演员由自己的意志决定而产生的心理、形体、语言的活动。舞台行动的基本含义就是:演员在编剧与导演营造的虚构的规定情境中,从角色的思想立场、性格特点出发,并以自己身临其境的体验为基础,当众为完成角色的任务,达到其目的的心理形体统一的活动(行动)。当演员在执行做什么(任务)时,必然要明确“为什么做”的问题,也就是要明确所以要这样做的动机和目的。当人物与人物相互行动的时候,都是为了达到各自的目的而积极地行动。没有动机和目的的行动是不存在的也是徒劳无益的。动机和目的是演员行动的依据更是动力,也是激发演员欲望、愿望的一个支点。演员在创造人物时,是预先为人物确定任务,并给人找出行动的目的,同时也可预先确定执行行动的方式方法及手段,但是在执行行动任务时还要随时准确、真实地适应突如其来的情况。

人在自己决定做什么的时候,总是会有这样做或那样做的原因,也就是动因,它是愿望、欲望的构成。然而动机是决定于行动的目的而又受到行动目的的制约,这是不可分开的。当演员明确了舞台任务时,还应该懂得舞台任务是由一系列的符合逻辑顺序的舞台行动来完成的。例如夫妻吵了架,数天两人无话,谁也不愿打破僵局。丈夫思前想后,认为这样下去对原本不错的家庭生活没好处,而且本来就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决定与妻子和好如初。这“和好”就是丈夫的舞台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丈夫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行动:他主动“清扫房间”,“采购”妻子最爱吃的食物,“暗示”吵架后自己很后悔......

以上丈夫的“清扫”、“采购”、“暗示”等一系列的行动是为完成“和好”这一舞台任务,从而达到人物行动的目的。因此要想完成一个舞台任务,就需要众多与任务相适应的行动来实现。舞台行动既是完成舞台任务的手段,也是完成舞台任务的符合情理、逻辑顺序的各个环节。而舞台任务又决定着舞台行动的方向,并且给其制约。在完成这一系列的行动时演员必须真实体验,真诚对待。否则再好的动机,没了真诚与真实,不管其怎样做也难达目的。

在排练中必须要求演员带着任务和规定情境走上台,通过合情合理的、有逻辑顺序的、有动机目的的舞台行动,更自觉、更真实、更生动、更有个性化地进行表演创作。这样就更能激发、唤起演员的内心真实体验。

(3)怎样做──手段与方式

明确了行动的内容(任务),也确定好行动的动机和目的之后,就面临着为完成这一任务并达到目的行动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等问题。也就是我们要讲的行动的第三要素──怎样做。也可以说“怎样做”对演员塑造人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剧作人物的行动任务、动机和目的,可以通过研究剧本从中找到答案,“怎样做”是通过演员创作出来的,是根据演员的素质、技巧、灵性、悟性、阅历、表现力高低、形象感强弱等等因素体现出演员在“怎样做”中创造力的问题。

其中除了手段、方法之外,还有着适应的含义,特别是在影视表演创作中,尤为重要。因为演员根据剧本的提示预先确定角色行动的任务,也准确地挖掘出行动的目的,并且也理清了“怎样做”的手段与方式,然而在每次演出中或正式拍摄时,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变化、障碍。如对手戏、现场的环境等突变因素;如微妙的肢体语言;即兴产生的情感状态(手势、眼神、步态、转身等)意料之外的变化。因此在完成角色的“怎样做”时,更要有机地适应这一切并仍然真实生动、准确地完成角色性格的“怎样做”,角色在特定的环境下的“怎样做”。

必须明确,行动三要素在表演创作中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决不能将其割裂误解成阶段和流程。现实生活中当一个人“做什么”的时候,“为什么做”、“怎样做”早已融化在“做什么”之中了。当一个人正在“怎样做”着某一件事的时候,“做什么”、“为什么做”同样融化在“怎样做”的手段方式中了。由此可见“做什么”、“为什么做”更显示出心理活动的特征,“怎样做”更趋于心理活动外化形态。因此,内外结合、相互依存,才是舞台行动三大要素的完整概念。

(4)组织人物行为与形体动作

形体动作的产生来源于人物的心理。人物的心理活动会通过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体现出来,形体动作归属为无声语言范畴。

当形体动作构成肢体语言的时候,也就说明形体动作有了明确的动机和目的。有了动机和目的的形体动作就构成了人物行动的组成部分,自然就成了演员创造人物、体现人物内心活动以及组织人物行动的重要手段。生活里没有离开具体环境、具体人发生的抽象动作,表演中也是如此。一切动作的产生都必须符合剧本规定情境的要求,是角色在此时、此地对规定情境和思维的相应反应过程。因此,深入挖掘剧本中的规定情境,是展开表演动作的重要前提。

个性寓于形体之中。演员的身体肌肉组织在他思想、情绪或动作的脉络中的无穷变化,为个性创造了一个形体之家。

一个生病的人“看上去不像他本人”。为什么呢?使我们识别他个性的肌肉活动已经由于病痛而发生了变化。他动作异样,不再以与过去相同的方式呈现自己注意别人,他不是“他自己”了。

个性由于形体的展示而具有了特征。

它是形体的,这是因为,人的所有动作,包括精神的或形体的活动,由于心理形体的关系都是形体动作。游离于形体之外的动作是不存在的。任何决定都是一种内部动作、冲突或斗争的结果。即使处于一种休息或静止的状态,我们还是或是从一种动作中退出来,或是进入另一种动作。我们的内心活动总是由身体反映出来。静止不动与整个生命停止活动,不是同一个意义。内部力量、动力或努力的运动是持续进行的,虽然它们变化多端。它逐渐形成、发展,完善自身,并在运动中把身体作为动力仓库来使用以将自身释放出来。哪怕是固定的姿势或姿态都从来不是静态的,它是内部运动的一种反映。

表演教学中的“形体”课就是要训练演员更加生动、自如、鲜明、准确地运用肢体语言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征以及组织人物行动的能力。人物思想活动、情感态度构成了人物的极其丰富的“内心视象”和”内心独白”。而“内心视象”和“内心独白”又决定着形体动作的形式和内涵。人物的形体动作和思想活动是相互作用、相互伴随的。没有人物心理任务和思想活动的肢体语言是不存在的。“动于内形于外”就是这个道理。

创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是所有演员的追求。要想如愿以偿就必须接受严格的形体训练,强化与丰富自己形体的表现力,用最生动、最准确、最富有人物性格特征的形体动作和肢体语言去创造艺术形象。

或许是习惯的原因,许多表演教材中把人们在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理想、愿望、要求的感官、思维和肌体活动统称为“动作”,亦称“行动”。在有关理论书和翻译的著作中,有的使用“行动”,有的翻译成“动作”。

动作、行动、行为这三个概念在表演艺术的理论上是各异的,特别是在剧本分析和人物分析上是各有其用的,但在表演的训练与实践中,特别是在导演与演员的现场交流中,这三个词往往是混用的。

动作、行动、行为这三个词准确地讲是不同的。

动作:指最表层直接的可见的动作,是为表达内心所想所求形之于外的肢体与面部的动作,如:追、打、伸手、转身及面部的表情等。

行动:指一个有目的的为完成目的而采取的,由形体与语言动作完成的活动过程。行动是由一系列动作完成的,例如:等待、掩饰、搜查、请求等。

行为:概念化的行动,是对于一个人的行动所作出的评价。

如果从导演的创作角度讲,动作———一般是作用在人物动作的设计、画面的直接表现、表演的人物塑造的最终结果上。“动作错了”,“动作不对”,这是一个导演经常说的话。那么“给动作”就是指导演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就是将导演在表演上所需要的最佳结果直接告诉演员,而由演员来活化动作的过程。

行动———一般是作用在剧作的情节设置和导演处理上。一个情节、一场戏,人物关系的发展及其变化,人物在情节中的表现及行动过程是导演必须留意表现的。

行为———评判意义层面的东西,在导演的心目中它是和人物的整体形象与主题完全联系在一起的。

“动作”是“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的活动”,更侧重于具体的外部形体的动作。如举手抬足、张嘴闭眼等,指看得见的视觉形象、人体四肢五官等的外部活动。这些外部活动当然也有心理依据,但是主要是指外部、具体的肢体活动。

“行动”是“为实现某种意图而具体的进行活动、行为”。显然,行动包含着行为动机、行为目的,也包含了人复杂的心理活动、欲望、需求等。行为是行动的概括与抽象。

我们说:“刘翔的跨栏动作太精彩了!”不说:“刘翔的跨栏行动太精彩了!”通过总结,明确了方向,找到了方法,向老师表示:“今后看我的行动吧!”不会说:“今后看我的动作吧!”在形体动作训练时,老师说:“某某,你踢左腿的动作力量不够”,绝不会说“你踢左腿的行动力量不够”。“随地吐痰的行为是可耻的”,不说“随地吐痰的行动是可耻的”等等。

行动包含了动机、目的、欲望、需求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是通过形体动作、肢体语言(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的外部形态来完成的。然后按照行动的逻辑,自然地转化成新的行动。例如,从“跟踪”这个行动,转化成“抓捕”行动;从“暗示”转化成“挑明”。由此可以确认,“行动”是通过形体动作和语言动作来完成的。

有人说表演艺术是舞台行动的艺术,这是有道理的。在舞台上只有通过行动去表现才有力量、令人信服。行动是舞台表现力的主要手段,通过积极的、有目的的、有机的行动,可以体现人物内心的活动。也就是说,行动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生动的有机过程。

演员在舞台上应当和生活中一样,做到真听、真看、真的思考判断,然后再行动,而不是装出思考、感觉、行动的样子。演员应该学会在艺术虚构的条件下,对舞台生活中他周围的对象正确地认识判断,然后作出决定。

比如今天约好了下午4点钟要去找朋友,一起去看一场电影,到了他家门口我敲敲门,这时发现门并未关,我就进去了。一看没有人感到奇怪,他说好了等我,怎么没有人呢?他哪儿去了,正想着要给他留个条或打个电话,这时突然发现地上有一摊血,旁边还有一把刀。我立刻紧张起来,一定出事了。于是我立即行动,往外跑去报告派出所或找他们家人。这个练习要做好,必须首先要相信规定情境,做到真听、真看、真判断,然后行动。过程要做到家,否则就交代不清楚,表演不真实。

动作的规律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指导行动的发展过程:

①感性阶段:碰到一件事情或是在干一件事,首先要在真听、真看的基础上。无数外界客观现象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来,人便产生感觉,如看见有人急急忙忙往楼里走来,听见有人叫邻居的门,外面有很多人围着一辆车在看等等。这些都进入了你的头脑(看见了这些情况)。

②判断阶段:你对外边看见的事情有了感觉,大脑就要进行思考。那个人急叫邻居的门,你听见了他说的话:“你孩子被车撞倒了,你快去。”这时你也听见这话,也就随着思考,哦!原来是这么回事,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也应该去看看。于是你也急促地走了。思考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判断的过程。

③行动阶段:大脑判断之后,立刻行动———跑出去了,这就是在判断之后产生的动作。由真听、真看到感觉—判断—行动,这个过程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

动作三要素:

做什么?(任务)

为什么?(目的)

怎么做?(具体行动)

演员上台前必须明白这几项,想得越细、越具体越好。

例如:我今天要到河边去钓鱼,这是任务,也就是做什么?因为母亲病了,家里很穷,需要有一条鱼给她熬鱼汤喝,也许她的病好得快些,这就是动作的目的性。到底怎么做?那要根据演员的特点来定,各人有各人的做法,不强求一致。演员在上舞台前,必须想清楚这动作的三要素,这是在表演中很重要的环节。

(5)动作种类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动作有心理动作、语言动作、形体动作。外部动作是以心理动作为依据,而心理动作必须通过外部动作来体现,没有思想的动作以及没有动作的思想都是不存在的。演员的表演要让观众看得见、听得见、感觉到。如你站在码头边与亲人告别,看见亲人乘坐的船开远了,你向他招手、喊话,依依惜别,招手的动作以及喊话的语言都是根据你心里很难受而产生的,心里十分难受不能站在那儿不动,脸色毫无表情,而是通过你的行动、语言动作来体现。心里一定要有强烈的感受,通过动作体现出来,自己必须动心才能打动观众的心。

在动作进行中也必须有一个过程,正如前面举的例子:你按约定好的时间到同学家去找他有事,首先进到他屋一看人不在,往里屋找人也不在,心里觉得奇怪,他怎么不守约,去哪儿了?产生思维活动。突然你一低头(非常有机)发现地上有一摊血,旁边还有一把刀,你马上意识到肯定出事了,于是产生行动,打电话报告或赶快跑出去......把这个表演练习做好,你必须身临其境,做到真听、真看,意识—判断—行动,这是动作的链条。要想做得真实可信,必须按照这个行动规律来做。否则就不真实、不到家。

动作在表演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把表演的艺术说成是动作的艺术,因为它传达出灵魂,常通过动作来看演员的内心世界。任何动作都在一定的规定情境中进行,规定情境变了,动作也随之改变。

①身体和动态练习

听伴奏音乐行走,或跑步,或跳跃。并要求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相应改变自己行进的速度节奏。

一般造型练习:听击掌号令,每拍一掌做一个造型。再听见掌声立即变姿势,反应要快,令行禁止。造型姿态不能重复也不能近似。

想像造型练习:在行进中听口令,马上停下模拟“动物园”中某种动物。不用语言说明,用造型告诉大家是什么动物。

模仿动作练习:老师做上肢、下肢、头部、腰部等单项或组合动作,初学者模仿。

同类推荐
  •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西方电影理论”概念。过去人们以为,所谓“当代电影理论”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在符号学、结构主义、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等等影响下的电影研究。而作者在对历史的追溯中令人信服地指出,事实上,西方电影理论有两个传统。我们所熟知的只是欧陆传统下的电影理论,而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美电影学术圈中,影响更深远、且在目前更具有生命力的,是另一个传统——分析哲学的传统。
  • 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元曲杂剧(中华传世藏书)

    元曲又称夹心。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为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无论是取材立意,还是构图用笔,都有鲜明的个性。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当时画坛上的创新潮流和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扬州八怪的绘画艺术。
  •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刘旭编著的《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先秦、秦汉时代的戏曲,宋金杂剧、宋元南戏、恢弘元曲、明代戏曲、清代戏曲等曲艺艺术。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 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铜鼓鉴赏及收藏

    铜鼓鉴赏及收藏

    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热门推荐
  • 疯人愿

    疯人愿

    ——安望,我们终究要错过,不是吗?——齐柒,再见........再见吧,请记得这个时代有过一个叫做齐柒的女孩来过,并与一名叫安望的人相恋过........只不过,分道扬镳罢了........所以,我还是选择最愚蠢的方法——死!
  • 外科大成

    外科大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李青山

    李青山

    穿越一场,怎么能不发点光和热世上有仙还是无仙?一个程序员穿越后的一生。有悔,有恨,有喜,有悲,有爱,有怒。我不相信我一辈子只能平凡的过一生,我可是穿越的!!!!!
  • 中外名家性格教育格言与故事

    中外名家性格教育格言与故事

    作为人生的追求者,茫茫人海,关键在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名家导师,关键在于找到鼓舞自己的名言警句,当然,最关键的是在这些金玉良言的指导下付诸切实的行动。将教育与格言、故事结合起来,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能够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特别编辑了《中外名家教育格言与故事全集》,包括美德、修养、爱国、性格、心理、处世、理想、习惯、言行、成功等方面的教育格言与故事。
  • 恶魔校草赖上女汉子

    恶魔校草赖上女汉子

    女主是女汉子是孤儿,是“平民”,男主是个恶魔。开始去他家给他补习,女主很不情愿。男主也是处处刁难他。他俩水火不容,后来怎么又走到一起了呢,请敬请期待。
  • 鹿晗:伴我走过的那些时光

    鹿晗:伴我走过的那些时光

    高二,对于一个贵族学院来说,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高二一班来了个完美(?)的校草,他的到来,会给女主的人生带来多大的转变呢?一切都还是个未知数
  • 残念之回忆的殇

    残念之回忆的殇

    “哥哥,我想去上学”“好,去最好的学校,让校长教你”“哥哥,我想去旅游”“好,我们现在就出发”“哥哥,我想减肥”“不行,看你瘦的,对身体不好,得多补”开启无限妹控之路,突然有一天她听到爹地说他们不是亲兄妹,两兄妹默默的看了一下对方其实他们早就知道了,他确实有个妹妹,但是却因为他死去,她确实有个哥哥,却因为她下落不明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父母居然知道了这件事更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父母从一开始就知道了
  • 医学纲目

    医学纲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盗墓笔记—盗墓世家

    盗墓笔记—盗墓世家

    这是一篇具有独特想象力的盗墓小说,从一张古代帛书说起,把主人公拉近了一个神奇、危险、恐怖的盗墓世界...
  • 兵王出击

    兵王出击

    使命召唤,兵王出击。为国为民,铁血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