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满诗词鉴赏
缫丝行
【宋】范成大
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
姑嫂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
缫车嘈嘈如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
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
这首劳动诗篇写得很动人。苏州地区有“小满动三车”的民谣,所谓“三车”就是丝车、油车、田车。丝车如诗所描写,油车指压榨菜籽油的油榨,田车就是引水灌溉的脚踏车,这说明小满时是吴地农村最忙碌的季节。
故里行
佚名
小满晨风故里行,时有布谷两三声。
满坡麦苗盖地长,又是一年丰收景。
这首诗摘自互联网,作者不详。诗人主要写自己小满时在家乡所见所闻,体现了对家乡的赞美和祝福。布谷叫、麦苗长,正是“小满”节气的特征。
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宋】欧阳修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
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
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在描写小满时节农家生活情状的古诗中,这是最著名的一首。诗的大概意思是:夏季的南风吹动了原上的各种野草,就在草木丛深之处可见到小小的茅舍。在近处的麦田里,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时像小孩子那样摇头晃脑,娇憨可爱。而桑树上的叶子正长得肥壮,可供蚕吃饱。对于农家来说,他们仍盼望的是当年的收成如何,为能有个丰收年而高兴,至于田园美景和时节的美好他们是无暇顾及的。诗的最后四句,诗人以议论的方式发出了历尽沧桑的感慨:
我既然看到归隐田园是那么令人神往,然而我自己知道归隐得太晚了,当身体强健之时就应该隐退的,可是看看现在,岁月蹉跎,自己已经衰老了。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这首诗选自《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夏日”,景物描写清新优美。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几种农作物,充分运用色彩描写与情态刻画,准确地写出了乡间在春末夏初时草木茂盛、农作物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致。
三四句则写由于农民忙于耕种,连篱笆前都少有人经过,只有蜻蜓、蛱蝶等飞来飞去,完全是一派优美平和的田园风光,宁静安详。整首诗给人一种欣欣向荣、阳光明媚的感觉。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人。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明亮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2.小满民间谚语
小满三天望麦黄,小满麦满仓。
小满十日见白面。
小满十日遍地黄。
小满无青麦,芒种插秧忙。
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先黄不黄,后绿不绿。
小满不满,芒种不管;忙一忙,三两场。
小满不种花,种花不回家。
小满雨,肥米谷;芒种雨,无干土。
小满不种棉,芒种提稗子,夏至见谷面。
小满不栽秧,来年闹饥荒。
小满栽秧正当急,芒种栽秧颗粒稀;夏至栽秧穗头短,万般宜早不宜迟。
小满栽秧家把家,芒种栽秧普天下。
小满桑葚黑,芒种三麦收。
小满桑葚黑,芒种大麦割。
小满栽秧三道根,芒种栽秧两道根,夏至栽秧一道根,小暑栽秧不生根。
小满种胡麻,秋后还有花。
小满种胡麻,到老一朵花。
小满种高粱,不用再商量。
小满高梁芒种谷,寒露蚕豆霜降麦。
小满三天遍地黄,再过三天麦上场。
小满高粱芒种谷,再迟收不足。
小满谷,打满屋。
小满天难做,蚕要温和麦要寒。
小满高粱芒种谷,没牛没子守着哭。
小满芝麻芒种黍。
小满芝麻芒种谷,过了夏至种大黍。
芒种文化赏析
芒种期间正是各地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受此影响,此时的文化作品及民间谚语也多与农业生产有关。
1.芒种诗词鉴赏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江南农村夏日的典型风光,后两句写牧童的天真,寄托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芒种后积雨骤冷
【宋】范成大
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
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插秧寒。
梅霖:即梅雨,久下不停的雨为“霖”。百渎:很多条河流大川。
这首诗写的是芒种后,农民在梅雨中插秧的情景。
2.芒种民间谚语
民间流传的有关芒种的谚语,多是夏收、夏种以及春播作物的夏管内容。
由于流传地区有异,同是芒种谚语,表述方式和表述内容也有一定区别。
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粤)芒种夏至是水节,如若无雨是旱天。(粤)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桂)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皖)芒种夏至,芒果落蒂。(桂)五月龙船北。(桂)芒种疯鲨。(桂)芒种落雨,端午涨水。(湘)芒种热得很,八月冷得早。(湘)芒种火烧鸡,夏至烂草鞋。(闽)芒种栽薯重十斤,夏至栽薯光根根。(豫)芒种夏至,水浸禾田。(粤)芒种夏至常雨,台风迟来;芒种夏至少雨,台风早来。(闽)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苏、皖、川、鄂、黔)芒种晴天,夏至有雨。(豫)芒种日晴热,夏天多大水。(浙)芒种忙忙栽,夏至谷怀胎。(南方)四月芒种雨,五月无干土,六月火烧埔。(桂)芒种不下雨,夏至十八河。(黔)芒种闻雷美自然。(陕)夏至文化赏桥。
夏至是四季变化当中一个重要的分界线,所以这时期的诗词歌赋、民间谚语也多与节令、气象有关。
1.夏至诗词鉴赏
夏至日作
【唐】权德舆
璇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
从标题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此诗作于夏至日。在诗中,诗人用颇具哲理的话语提示人们,虽然此刻正值夏日炎炎,但“璇枢无停运”,秋天亦将转瞬到来。璇:璇玑,北斗星中四颗成斗的星叫做璇玑。
枢:北斗第一颗星。璇枢在这里泛指北斗星。古人观天象以北斗星转动的方位定时间的运行。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一阴生:古人认为大自然中阴阳相互倚伏。阳盛之时,阴气萌生。夏至日后,白天渐短,以为是阴气初动,所以也称夏至为“一阴生”。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其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有“诗豪”之称。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到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阵雨范围小,人们称之为“夏雨隔田坎”。在这种善变的天气中,刘禹锡有感而发,写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作。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这天,昼晷所测白天的时问已经到了极限,从此以后,夜晚漏壶所计的时间渐渐加长。还没来得及实施自己的计划,就已经忧虑气候的变化、冷暖的交替了。衙门每日空闲的时候居多,而这个月的农事却是比较忙。老百姓在地里劳作,酷热也不知是怎么抵挡的。正午时分那些人和物都在歇息,静悄悄的,唯独我自己在池塘里坐船游来游去好不惬意。城墙高耸,城门紧闭,树木葱翠,绿荫静寂。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在这里可以抛却烦恼,忘掉忧愁,终日对影举着华丽的酒杯畅饮。
诗人自己闲居消夏,心里念着赤日炎炎下忙于农事的老百姓,体现出关心民瘼的民本思想。
2.夏至民间谚语
自古以来,夏至都是人们十分重视的一个节气,特别是农民们,因为这时期的天气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在千百年的生产实践中,他们总结出许许多多具有实用价值的谚语。
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
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夏至大烂,梅雨当饭。
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
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不到夏至不热,不到冬至不寒。
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长到夏至短到冬。
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夏至有雨应秋早。
夏至狗,无处走。
夏至三庚便入伏。
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
过了夏至节,夫妻各自歇。
爱玩夏至日,爱眠冬至夜。
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
夏至闷热汛来早。
3.夏至九九歌
《豹隐纪谈》载有《夏至九九歌》,与我们熟悉的《冬至九九歌》
如出一辙。歌日:
夏至后,一九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吃茶如蜜汁;四九三十六,争向街头宿;五九四十五,树头秋叶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人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被单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打炭壑。
小暑文化赏析
小暑一过,真正酷热的盛夏来临了。在炎热的季节中,人们情绪也总会透出无奈和感伤,这在一些诗词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1.小暑诗词鉴赏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这首诗写的是闺中女子的相思。前四句写她在小暑节气的所见所感,后四句则宕开笔墨,写女子的孤独寂寞。情与景的结合,突出主人公自怜自惜、哀怨忧愁的情绪。
端午三殿侍宴应制探得鱼字
【唐】张说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愿赍长命缕,来续大恩馀。
j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阳尝麦彘,顺节进龟鱼。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书。
合丹同堰蜒,灰骨共蟾蜍。
今日伤蛇意,衔珠遂阙如。
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武后策贤良方正,张说年才弱冠,授太子校书。累官至凤阁舍人。因忤旨流配钦州,中宗朝召还。曾前后三次为相,掌文学之任凡三十年,为开元前朝一代文宗。有《张说之集》
二十五卷。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小暑的时候上宫廷恃酒时的场景。当时的文人们在饮酒的时候都要唱和一些诗句,以助酒兴。当时诗人要用“鱼”字的韵脚做一首诗,纯属临场发挥,即兴而发。这就是此诗的由来。
2.小暑民间谚语
小暑打雷,大暑打堤。
小暑东北风,大水淹地头。
小暑东风早,大雨落到饱。
小暑黄鳝赛人参。
小暑不热,五谷不结。
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小暑无雨十八风,大暑无雨一场空。
小暑北风水流柴,大暑北风天红霞。
小暑西南淹小桥,大暑西南踏入腰。
小暑无青稻,大暑连头无。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无雨,饿死老鼠。小暑怕东风,大暑怕红霞。
小暑后,大暑前,二暑之间种绿豆。
小暑过后十八天,庄稼不收土里钻。
小暑见个儿,大暑见垛儿。
小暑收大麦,大署收小麦。
雨搭小暑头,二十四天不断头。
小暑一声雷,倒转作黄梅。
小暑一只鼎,陈年宿债还干净。
大暑前小暑后,庄稼老头种绿豆。
羊盼清明牛盼夏,人过小暑说大话。
小暑头上一点漏,拔掉黄秧种绿豆。
犬暑文化赏桥
大暑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节,这一时期的诗词歌赋、民问谚语自然也多以“热”为主题。
1.大暑诗词鉴赏
大暑赋
【东汉】曹植
炎帝掌节,祝融司方;羲和按辔,南雀舞衡。【映扶桑之高炽,燎九日之重光。大暑赫其遂蒸,玄服革而尚黄。】蛇折鳞于灵窟,龙解角于皓苍。遂乃温风赫(戏)(曦),草木垂干。山(折)【拆】海沸,沙融砾烂;飞鱼跃渚,潜鼋浮岸。鸟张翼而近栖,****游而云散。于时黎庶徙倚,棋布叶分。机女绝综,农夫释耘。背暑者不群而齐迹,向阴者不会而成群。于是大人迁居宅幽。绥神育灵。云屋重构,闲房肃清。寒泉涌流,玄木奋荣。积素冰于幽馆,气飞结而为霜。
奏白雪于琴瑟,朔风感而增凉。
这篇赋在曹植的所有著作中并不算太出名,但其短小华美,文学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其一从开头到“玄服革而尚黄”,讲暑热的由来。作者将上古神话中与炎热有关的神祗罗列在一起,运用神话传说,渲染炎热之酷烈。
。第二部分从“蛇折鳞”到“****游而云散”,讲自然界中动物的情态。为了承上启下,从神话中的有灵的龙蛇写起,到普通的鸟兽,各具姿态,无一雷同。其问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自然界草木沙石的融化焦烂,增强了艺术渲染效果。
以上写的是大暑的原因以及对自然界的影响。
(第三部分)是从“于时”到“不会而成群”,写百姓在大暑中的行为。以“避暑”为中心,运用棋子和叶子的比喻,和不约而同的举止,写人们寻求凉爽的迫切心情。
(第四部分)是从“于是大人”到最后,写“大人”是如何避暑的,也是全文的重心所在。
首先作者认为“安神”“养灵”可以助凉,这是“心静自然凉”
的另一个说法。其次对一个物质上的清凉世界展开了不遗余力地描绘,列举了泉水、树木、冰块、白雪歌、云屋等清冷意象。
全文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二,一是侧面叙述,即少正面写如何炎热,而是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告诉读者有多么热;二是反衬,后文的冷和前文的热形成了互相衬托的作用,看到结尾获得了加倍清凉的效果,回顾前文则觉得越发炎热。
大暑
【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曾几(1085~1166),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祖籍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后迁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
在这首《大暑》中,曾几把大暑时节的炎热描述得淋漓尽致,可谓人木三分,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六月十七日大暑殆不可过然去伏尽秋初皆不过
【宋】陆游
赫日炎威岂易摧,火云压屋正崔嵬。
嗜眠但喜蕲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
人望息肩亭午过,天方悔祸素秋来。
细思残暑能多少,夜夜常占斗柄回。
在炎热的大暑节气,烈日火云烤得人喘不过气来。“细思残暑能多少,夜夜常占斗柄回。”这流火的天气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熬过去呢?不由得使人每天夜里都要用斗柄细细算。诗人盼望凉爽的秋天早日到来的心情可见一斑。
大暑
闻一多
今天是大暑节,我要回家了!
今天的日历他劝我回家了。
他说家乡的大暑节,是斑鸠唤雨的时候。
大暑到了,湖上飘满紫鸡头。
大暑正是我回家的时候。
我要回家了,今天是大暑;我们园里的丝瓜爬上了树,几多银丝的小葫芦,吊在藤须上巍巍颤,初结实的黄瓜儿小得像橄榄,呵!今年不回家,更待哪一年?
今天是大暑,我要回家了!
燕儿坐在桁梁上头讲话了;斜头赤脚的村家女,门前叫道卖莲蓬。
青蛙闹在画堂西,闹在画堂东,今天不回家辜负了稻香风。
今天是大署,我要回家去!
家乡的黄昏里尽是盐老鼠,月下乘凉听打稻,卧看星斗坐吹箫;鹭鹚偷着踏上海船来睡觉,我也要回家了,我要回家了!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呈现了口语化风格,感情表达明白质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