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也称欧阳文忠公。吉安永丰(今属山西)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这首诗是欧阳修被贬到峡州时所作,诗中“冻雷”是指惊蛰时的雷,“曾是洛阳花下客”一句道出了他还是怀念在洛阳做官的时期。
踏莎行
【北宋】欧阳修
雨霁风光,春分天气。
千花百卉争明媚。
画梁新燕一双双,玉笼鹦鹉愁孤睡。
薜荔依墙,莓苔满地。
青楼几处歌声丽。
蓦然旧事心上来,无言敛皱眉山翠。
春日田家
【清】宋琬
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
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
这是一首写春分前后农家生活的诗。诗人通过耳闻目睹,勾勒出一幅清新、素淡的春日田家图。朴直的语气中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欣羡之情。饭牛就是喂牛的意思。
2.春分民间谚语
春分无雨到清明。
春分阴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无雨划耕田。
春分有雨是丰年。
春分不暖,秋分不凉。
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春分西风多阴雨。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无路行。
春分大风夏至雨。
春分南风,先雨后旱。
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
春分刮大风,刮到四月中。
清明文化赏析
一提起清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清明节。在民间,清明节是备受人们重视的一个节日,所以有关清明的历史文化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其他节气之上。
1.清明诗词鉴赏
寒食日题杜鹃花
【唐】曹松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清明节插柳枝、赏杜鹃,经常受到诗人歌咏。这首诗的意思就是杜鹃花怒放枝头,给禁火的清明节带来了“火焰”。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清明》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野望吟
【唐】自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王”之称。
白居易在这首诗中用描写来渲染氛围,那随风而吹的纸钱,那一座座古墓,都给人肃杀之感,也让人顿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杨本是风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尽是生死离别处”,道出了人生之无常。
寒食城东即事
【唐】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唐代诗人王维的这首《寒食城东即事》,描绘了人们在清明节纷纷走出户外,踢球、荡秋千,十分热闹。王维还感慨说,年轻人应该每天出去游玩,何必要等到清明节呢?
寒食
【唐】韩翊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韩翃的这首诗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有所不同,它明显地被赋予了些许政治色彩。唐代于清明前在宫中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蜡烛之火燃起的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巧妙地讽刺了特权及权贵之多。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此诗精妙之句是“清明几处有新烟”,说明四处都在凭吊亡人,那燃烧纸钱的烟分明是去岁的,年年依旧,思念依旧。特别是“试上”
一词,把作者不敢窥望凄凉之景的心情生动地勾画出来了。
宫词
【五代】花蕊夫人
寒食清明小殿旁,彩楼双夹斗鸡场。
内人对御分明看,先赌红罗被十床。
花蕊夫人,五代十国时的女涛人,青城(今都江堰)人,为后蜀主孟昶的贵妃,幼能文,尤长于宫词。用语以浓艳为主,但也有清新朴实之作。
清明之际,皇宫里举行斗鸡比赛,还用十床被子当做赌注,可见玩兴极浓。千载之下,让今人感受到清明节的独特魅力。
抛球乐
【宋】柳永
晓来天气浓淡,微雨轻洒。
近清明,风絮巷陌,烟草池塘,尽堪图画。
艳杏暖、妆匀开,弱柳困、宫腰低亚。
是处丽质盈盈,巧笑嬉嬉,手簇秋千架。
戏彩球罗绶,金鸡芥羽,少年驰骋,芳郊绿野。
占断五陵游,奏脆管、繁弦声和雅。
向名园深处,争泥画轮,竞羁宝马。
取次罗列杯盘,就芳树、绿阴红影下。
舞婆娑,歌宛转,仿佛莺娇燕姹。
寸珠片玉,争似此、浓欢无价。
任他美酒,十千一斗,饮竭仍解金貂贳。
恣幕天席地,陶陶尽醉太平,且乐唐虞景化。
须信艳阳天,看未足、已觉莺花谢。
对绿蚁翠蛾,怎忍轻舍。
柳永(约987~l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进士,宦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创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和运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有词集《乐章集》。
柳永在这首词中描写了清明节的一幅情景,以写景物为中心,同时渲染出了浓厚的冶游气氛,营造出了欢乐协调而又生机无限的氛围:巷陌烟草,弱柳艳杏,宝马画轮,妙舞清歇,俨然是一幅活生生的《清明上河图》。
江城子
【宋】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一首写于清明时节悼念亡妻的爱情诗。苏轼19岁与王弗结婚,夫妻琴瑟调和,恩恩爱爱。没想到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妻故十年后,在密州做官的苏轼在清明时节梦见了亡妻。生者与死者虽然幽冥永隔,却“不思量,自难忘”。特别是梦中夫妻相顾无言的情景,令人感动。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这是杨万里清明上坟祭奠时的感受。重点渲染了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桥,都给人无依无靠的感觉。所以“只愁余”。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黄庭坚,字山谷,号山谷道人。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其诗、书、画号称“三绝”,与当时苏东坡齐名,人称“苏黄”。曾与秦观、张耒、晁补之游苏轼之门,号称“苏门四学士”。著有《山谷集》。
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虽然不论智愚高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一样。作者这首清明诗,立意深刻,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此诗看似写景,其实处处写心境。“半出城”“收拾去”、“属流莺”等语句,说明清明时节,天旷地野,尽管春色宜人,却哪有好的心情12.清明民间谚语因为清明前后是一年一度的春耕大忙时节,因此清明谚语除少数与气象有关外,其余多以农事耕作为内容。
清明前,去种棉。
憨到死,清明不插插谷雨。
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首。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
清明出现大头鲑,白带鱼跟在后面追。
清明秧子谷雨花,立夏苞谷顶呱呱。
二月清明你莫赶,三月清明你莫懒。
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续三个月。
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
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
清明雨星星,一棵高梁打一升。
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
清明不怕晴,谷雨不怕雨。
清明无雨旱黄梅,清明有雨水黄梅。
麦怕清明霜,谷要秋来旱。
清明宜晴,谷雨宜雨。
清明有霜梅雨少。
清明刮动土,要刮四十五。
清明有雾,夏秋有雨。
清明起尘,黄土埋人。
清明暖,寒露寒。
清明响雷头个梅。
清明雾浓,一日天晴。
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
清明一吹西北风,当年天旱黄风多。
清明南风,夏水较多;清明北风,夏水较少。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清明冷,好年景。
清明淋,果果吃不成;清明晴,果果吃不赢。
清明晒干柳,撑死老黄狗。
清明谷雨风,冻死老家公。
清明晴,斗笠蓑衣跟背行;清明落,斗笠蓑衣挂屋角。
谷雨文化赏析
谷雨时节的诗词歌赋多以写景为主。由于春天马上就要过去了,所以很多诗还夹杂了诗人感伤的情怀。
1.谷雨诗词鉴赏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全华(今浙江京华)人。唐朝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贬官。自号烟波钓叟。著有《玄真子》集。
西塞山:位于浙江省吴兴县西南,是一座突起在苕溪边的大岩山。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春汛时期的钓鱼山水画。全诗色彩鲜明柔和,动静结合,江水、青山、绿水、白鹭、桃花,一切都处于春天的迷蒙烟雨中,意境优美,用词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韦庄(836~910),字端己,杜陵(今长安市)人,是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存。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台城,旧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这首诗从头到尾采取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
“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诗写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诗人出任滁州刺史期间。滁州就是今天的安徽滁州市,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春游西涧赏景和晚雨野渡所见,表露出其恬淡的胸襟。
题壁诗
【宋】史微
谷雨初晴绿涨沟,落花流水共浮浮。
东风莫扫榆钱去,为买残春更少留。
这首诗说的是谷雨一过夏天就来了,希望生机盎然的春天多停留一会儿。
吴歌
【清】蔡云
神祠别馆聚游人,谷雨看花局一新。
不信相逢无国色,锦棚只护玉楼春。
吴歌,就是吴地的民谣,内容涉及苏州地区各个方面的风土人情。这里选录的这一首是说苏州地区有谷雨看花的习俗。看什么花?
谷雨时节开的是牡丹花。到什么地方去看?神祠别馆。苏州以园林闻名全球,因此谷雨时节大家都到园林里去看牡丹,同时品尝新鲜的碧螺春茶,“明前”太贵,“雨前”也很好。到苏杭一带游览,这个季节正是“天堂”时日。
2.谷雨民间谚语
谷雨时节的民间谚语,内容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谷雨前后的气象预测,二是谷雨前后的田间管理。相比之下,有关气象预测的谚语要少一些。
谷雨鸟儿做母。
谷雨下秧,立夏栽。
过了谷雨,不怕风雨。
谷雨麦挑旗,立夏麦头齐。
谷雨麦怀胎,立夏长胡须。
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
谷雨补老母。
谷雨下雨,四十五日无干土。
谷雨前,清明后,种花正是好时候。
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谷雨到,布谷叫;前三天叫干,后三天叫淹。
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谷雨三日满海红,百日活海一时兴。
春田播到谷雨兜,晚田播到大暑后。
棉花种在谷雨前,开得利索苗儿全。
谷雨前后栽地瓜,最好不要过立夏。
谷雨前应种棉,谷雨后应种豆。
谷雨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回家。
早稻播谷雨,收成没够饲老鼠。
谷雨种棉花,不用问人家。
谷雨在月头,秧多不要愁。
谷雨在月尾,寻秧不知归。
谷雨种棉花,能长好疙瘩。
谷雨雨,蓑衣笠麻高挂起。
谷雨在月中,寻秧乱筑冲。
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
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
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谷雨无雨,交回田主。
谷雨前后,安瓜点豆。
谷雨有雨好种棉。
谷雨有雨棉苗肥。
谷雨三朝看牡丹。
爷雨三朝蚕白头。
谷雨有雨棉花肥。
谷雨种棉家家忙。
谷雨南风好收成。
过了谷雨种花生。
谷雨打苞,立夏龇牙,小满半截仁,芒种见麦茬。
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谷雨前,好种棉。
立夏文化赏析
立夏一过,夏天就来了。初夏时节,仍然有春天的迹象,而真正的酷热还没到来,文人雅士们心情舒畅,其诗词作品的风格也因此欢快清新。
1.立夏诗词鉴赏
山亭夏日
【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意境清新,构思精巧。读完全诗,犹如在眼前展出一幅夏日山居图。
饮湖上初睛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诗人在诗中对西湖美景作了由衷的赞美和全面评价,为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描写了立夏时节小池塘优美的风光。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枝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蜒,构成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本诗用笔清新活泼,语言平易,通俗易懂,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2.立夏民间谚语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权。
立夏雷,六月旱。
立夏雨,涨大水。
立夏种绿豆。
立夏晴,雨淋淋。
立夏日晴,必有旱情。
立夏不热,五谷不结。
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风生火龙雾生疸。
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麦拔节,蛾子来,麦怀胎,虫出来(指黏虫)。
小表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立夏芝麻小满谷。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立夏前后种络麻。
立夏种麻,七股八权。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立夏下雨,了场大水。
立夏下雨,夏至少雨。
立夏小满,江河水满。
立夏小满,河满江满。
立夏见夏,立秋见秋。
立夏汗湿身,当日大雨淋。
立夏日鸣雷,早稻害虫多。
立夏蛇出洞,准备快防洪。
上午立了夏,下午把扇拿。
立夏起北风,十口鱼塘九口空。
立夏小满青蛙叫,雨水也将到。
一年四季东风雨,立夏东风昼夜晴。
立夏无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睛。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立夏东风麦面多。
立夏北风当日雨。
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
小满文化赏析
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名字本身就蕴含着浓浓的诗情画意。与这一节气有关的诗词歌赋多是描写田园风光的,风格欢快而又不失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