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大暑节,我要回家了!”思乡之情毫无讳饰遮拦。每节中插人两句较为整齐的韵语,增添民谣风味,使全诗的韵律、节奏显得丰富活泼、多彩多姿。
2.大暑民间谚语
大暑时令谚语以表示天气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居多,如:
大暑连阴,遍地黄金。
大暑前后,衣裳湿透。
大暑小暑,遍地开锄。
大暑大雨,百日见霜。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大暑种蔬菜,生活巧安排。
大暑到立秋,割草沤肥正时候。
大暑热,田头歇;大暑凉,水满塘。
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
小暑大暑七月间,追肥授粉种菜园。
大暑前,小暑后,两暑之间种绿豆。
大暑早,处暑迟,三秋养麦正当时。
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
大暑前后,晒死泥鳅。
大暑后插秧,立冬谷满仓。
大暑不浇苗,到老无好稻。
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
大暑大落大死,无落无死。
大暑天,三天不下干一砖。
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
大暑展秋风,秋后热到狂。
大暑热不透,大热在秋后。
大暑热,秋后凉。
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
大暑不雨秋边旱。
禾到大暑日夜黄。
大暑老鸭胜补药。
早稻不见大暑脸。
大暑到,暑气冒。
大暑深锄草。
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
立秋文化赏析
立秋一过,紧接着就是秋高气爽的秋天。在古代,没有现代的空调和电扇,秋日的凉爽给人带来的喜悦心情是现代人很难理解的,这从当时的诗词中就可见一斑。
1.立秋诗词鉴赏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往今来历代诗人每当秋天来临,便因寂寞空虚而感伤,刘禹锡却说秋天更胜过春天。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推开白云展翅飞翔,把他的诗兴情感也带到了碧蓝色的天空。本诗热情地赞颂了美好的秋天。
立秋日曲江忆元九
【唐】白居易
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
故人千万里,新蝉三两声。
城中曲江水,江上江陵城。
两地新秋思,应同此日情。
元九:元稹,白居易的好友,著名诗人。这是诗人立秋日游曲江,忆念好友元稹的一首诗。立秋之日,诗人骑马出郊,在江堤上踽踽独行。这时候诗人想到了千里之外的朋友,思念之情油然而起。一个在曲江池畔,一个在汀陵(湖北江陵)城中。于是诗人想象着,此刻元稹也一定在思念着自己,两地秋思同样深切。这首诗明白如话,语言上很有特点。诗人用了众多的重复字,“下马柳阴下,独上堤上行”、“江上江陵城”,似乎是在刻意打破陈规,自创新格。
立秋
【宋】方回
暑赦如闻降德音,一凉欢喜万人心。
虽然未便梧桐落,终是相将蟋蟀吟。
初夜银河正牛女,诘朝红日尾觜参。
朝廷欲觅玄真子,蟹舍渔蓑烟雨深。
方回(1227~1305),元代文学家。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南宋理宗时登第。这首《立秋》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来临之际的喜悦心情,虽然天气依然很热,但终于可以看到希望了。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刘翰,字武子,长沙(今属湖南)人。曾为高宗宪圣吴皇后侄吴益子琚门客,有诗词投呈张孝祥、范成大。久客临安,迄以布衣终身。今存《小山集》一卷。事见《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五、《沅湘耆旧集》前编卷二三小传。
这首诗写诗人在夏秋季节交替时的细微感受。仿佛立秋一到,大自然就换了一副面孑L。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小乌鸦的呜叫鸹耳,待乳鸦声散去时,只有玉色屏风空虚寂寞地立着。突然问起风了,秋风习习,顿觉枕边清新凉爽,就像有人在床边用绢扇在扇一样。睡眠中朦朦胧胧地听见外面秋风萧萧,可是醒来去找,却什么也找不到,只见落满台阶的梧桐叶,沐浴在朗朗的月光中。全诗意境时令感极强,境况紧扣题意,构思很巧妙。
癸巳夏旁郡多苦早惟汉嘉数得雨然未足也立秋
【宋】陆游
画檐呜雨早秋天,不喜新凉喜有年。
眼里香粳三万顷,寄声父老共欣然。
读者朋友可能还记得,在上一章大暑节气诗词鉴赏中,曾有一首陆游的《六月十七日大暑殆不可过然去伏尽秋初皆不过》,说的是在炎热的季节诗人急切盼望秋天快快来临的心情。而如今立秋了,秋天终于来了,诗人的心情自是欢欣不已,于是就写下了这首《癸巳夏旁郡多苦旱惟汉嘉数得雨然未足也立秋》,以期与父老乡亲“共欣然”。
2.立秋民间谚语
立秋晴,一秋晴;立秋雨,一秋雨。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
六月立秋紧丢丢,七月立秋秋里游。
立秋无雨秋千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十天遍地黄。
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于河底。
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来就要涝。
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
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
蚊从立秋死。
立秋之日凉风至。
立秋响雷,百日见霜。
交秋末伏,鸡蛋晒熟。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
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
立秋后三场雨,夏布衣裳高搁起。
中午立秋,早晨夜晚凉幽幽。
立秋不立秋,六月二十六。
立秋顺秋,绵绵不休。
秋前南风雨潭潭。
有钱难买秋后热。
立秋早晚凉。
处暑文化赏析
处暑过后,秋意越来越浓。萧条的景象也渐渐让人心生“悲秋”
之感。所以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多多少少有些凄凉之意。
1.处暑诗词鉴赏
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
【宋】王之道
大旱弥千里,群心迫望霓。
檐声闻夜溜,山气见朝隮。
处暑余三日,高原满一犁。
我来何所喜,焦槁免无泥。
王之道(1093~1169),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祜八年,卒于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
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这首《秋日喜雨题周材老壁》描写了处暑期问“大旱弥千里”的情况下,人们期盼已久的一场大雨姗姗而来,真可谓“久旱逢甘霖”。
这场雨不仅解了大旱之围,更带来了秋日的清凉。作者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仇远(1247~1326),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在《处暑后风雨》这首诗中,诗人描写了处暑节气之后,不期而至的一场大雨把夏日的暑气一扫而去。诗人从天气的无常联想到了人生的无常,多少有些无奈之情。
2.处暑民间谚语
有关处暑的谚语内容多与农业生产相关。虽然不同的地区会有所差异,但区别不是非常明显。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禀仓。
处暑花红枣,秋分打尽了。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一声雷,干到白露底。
处暑三日稻有孕,寒露到来稻人囤。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
处暑长薯。
处暑出大日,秋旱暴死鲫。
处暑东北风,大路做河通。
处暑不觉热,水果免想结。
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
处暑种荞,白露看苗。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处暑处暑,处处要水。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
处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处暑白露节,夜凉白天热。
处暑十日忙割谷。
处暑萝卜白露菜。
处暑见新花。
白露文化赏析
白露一到,在秋日的早晨就可以闻到甘露的气味了。此时的文学作品和民间谚语也多围绕“露水”而展开。
1.白露诗词鉴赏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舍弟:家弟。这是杜甫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秋作于秦州(今甘肃天水)的一首怀念胞弟的诗歌。从“露从今夜白”一句看,此诗应写于白露这一天。
堞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在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境界寥廓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明月皎夜光
佚名
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
这首诗通过描述昔日的朋友“高举”后断交的事例,抒发对世态炎凉的怨愤之情。全文十六句,分三段。前八句写景状物,中间四句叙述事例,结尾四句感伤寄情。作者从目见、耳闻到怀想,从节序之变说到友情之变,由友情之变说到“虚名复何益”,中间语句的转换清新自然,一气呵成,没有丝毫的生硬之感。
2.白露民间谚语
白露白茫茫,寒露添衣裳。
白露天气晴,谷子如白银。
过了白露节,屠夫硬似铁。
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
过了白露节,一天死片叶。
白露刮北风,越刮越干旱。
过了白露节,早寒夜冷中时热。
白露晴,有米无仓盛;白露雨,有谷无好米。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的麦子正当时。
白露身不露,着凉易泻肚。
白露在仲秋,早晚凉悠悠。
白露有雨连秋分,麦种豆种不出门。
白露有雨,寒露有风。
九月白露又秋分,秋收秋种闹纷纷。
白露无雨,百日无霜。
白露有雨霜冻早,秋分有雨收成好。
白露前后看,莜麦荞麦收一半。
蚕豆不要粪,只要白露种。
白露过秋分,农事忙纷纷。
一场秋风一场凉,一场白露一场霜。
白露种高山,寒露种平地。
秋分文化赏析
中秋节与秋分临近,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不免让人有相思的惆怅。这分惆怅在一些诗词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1.秋分诗词鉴赞秋夜
【南朝梁】沈约
月落宵向分,紫烟郁氛氲。
噎噎萤入雾,离离雁出云。
巴童暗理瑟。汉女夜缝裙。
新知乐如是,久要讵相闻。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
噎:天阴沉。讵:表示反问。“秋分”和“春分”一样,昼夜平分,诗的第一句就点明了写作时节。由于秋分已是深秋,秋高气爽,所以全诗表现出一种从容的心情。
秋分日忆用济
【清】紫静仪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又是一年的秋分,诗人想起了远方的儿子。思念之情无处寄托,只得在夕阳下吟咏诗歌。回首自己穷困潦倒的一生,诗人感慨万千。
既然前途渺茫,还不如早日回家。全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动人心弦。
道中秋分
【清】黄景仁万态深秋去不穷,客程常背伯劳东。
残星水冷鱼龙夜,独雁天高阊阖风。
瘦马赢童行得得,高原古木听空空。
欲知道路看人意,五度清霜压断蓬。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后裔。黄景仁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所作诗歌,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这首《道中秋分》同样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伤。
闾阖:神话传说中的天门;宫门。这是一首行旅诗,因在道中逢秋分而作。
2.秋分民间谚语
流传于民间的有关秋分的谚语非常多,有关于天气变化的,有关于风俗习惯的,有关于农业生产的,等等。
秋分冷雨来春早。
秋分以后雪连天。
秋分有雨寒露凉。
秋分有雨天不干。
秋分秋分,雨水纷纷。
秋分出雾,三九前有雪。
秋分冷得怪,三伏天气坏。
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雪雨不会多。
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应时。
秋分天气白云多,处处欢歌好晚禾。
秋分北风多寒冷。
秋分种麦,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迟。
秋分种山岭,寒露种平川。
秋分四忙,割打晒藏。
秋分梨子甜。
秋分过后必有风。
秋分露重,冬季多霜。
秋分北风,热到脱壳。
秋分前后有风霜。
淤种秋分,沙种寒露。
秋分瞑,一暝寒过一瞑。
秋分西北风,来年早春多阴雨。
秋分西北风,冬天多雨雪。
秋分有雨来年丰。
秋分无雨春分补。
秋分前十天不早,秋分后十天不晚。
秋分放大田。
秋分见麦苗,寒露麦针倒。
秋分日晴,万物不生。
秋分有雨,寒露有冷。
秋分麦粒圆溜溜,寒露麦粒一道沟。
秋分不割,霜打风磨。
热至秋分,冷至春分。
秋分已来临,种麦要抓紧。
秋分谷子割不得,寒露谷子养不得。
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油。
寒露文化赏析
寒露一到,天气渐渐由凉转寒。与此有关的文学作品中,肃杀的气氛也渐渐浓烈。
1.寒露诗词鉴赏
秋兴(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作者把巫山巫峡作为整首诗的背景,眼界开阔,气势宏大。白露风摧残了枫树,巫山巫峡冷漠阴森。峡底江水咆哮回旋,白浪滔天,深谷水雾迷蒙,云愁风惨。通过对这些景致的描写,深秋的肃杀景象便跃然纸上。今日看到菊花又开,竞把菊花上的露珠看做是饱含已久的泪水,登上孤舟却魂牵故乡,心系长安。家家户户都在为外出服役的人赶裁裁寒衣,傍晚地处高山上的白帝城也能听到捣衣的声音(古时赶制寒衣先把布帛放在砧上捶捣)。全诗从景物着笔,渲染了深秋的肃杀之气,抒发了心系故园的漂泊之感。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
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
莫厌窥临倦,将唏聚更难。
寒露时节的一个月明之夜,梧桐树叶上的露水引起了诗人浓烈的兴趣。通过一滴寒露,诗人描绘出了一幅深秋时节令人神往的美妙画卷。
嘉定巳巳立秋得膈上疾近寒露乃小愈
【宋】陆游
小诗闲淡如秋水,病后殊胜未病时。
自翦矮笺誊断稿,不嫌墨浅字倾欹。
陆游的这首诗很有意思,说的是在立秋的时候胸膈得了疾病,到了寒露的时候好得差不多了,感觉比没得病之前还好,心情不由得畅快不已,于是就做了这首诗。
2.寒露民间谚语
寒露不摘棉,霜打莫怨天。
要得苗儿壮,寒露到霜降。
寒露不摘烟,霜打甭怨天。
寒露柿红皮,摘下去赶集。
八月寒露抢着种,九月寒露想着种。
过了寒露节,黄土硬似铁。
寒露到霜降,种麦日夜忙。
寒露不刨葱,必定心里空。
寒露前,六七天,催熟剂,快喷棉。
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时到寒露天,捕成鱼,采藕芡。
豆子寒露使镰钩,地瓜待到霜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