淖齿杀了齐愍王之后,还派兵到处搜寻齐愍王的后人,想要斩草除根,不留后患。
齐国太子法章因未参加酒席,幸免于难,听说齐王已死,楚军到处搜查齐王之后,就改名换姓化成平民衣着,躲到一个叫太史缴的臣僚家逃过一劫。
齐国莒城有个少年叫王孙贾,年虽十五岁,却长得身高体壮,俨然一个二三十岁的壮汉。他从小跟随齐愍王,胆量过人,对齐王更是有深厚的感情。
齐愍王被楚将淖齿虐杀的消息传出,莒城百姓都乱了起来,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杀淖齿报仇。虽然齐愍王死有余辜,但楚军在齐国杀了他们的国主,这是整个齐国人的耻辱,齐国人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这天,王孙贾在莒城奔走相告,坦言:“楚军把我们的头(指齐愍王)砍了,如有不怕死的,都光着右臂跟我走!”
于是,农夫扛着农具从田里来,挑夫扛着扁担从大道来,屠夫提着尖刀从宰场来,樵夫背着斧头从山上来,渔夫带着绳索从河里来,家妇拿着针锥从闺房来,老汉提着烟锅来,小孩提着挽手(马鞭)来……
一时之间,士农工商,全城百姓放下了手中的活,都随身拿了能杀人放火的东西,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万,一时间都怒发冲冠,聚集了数万民众,如山洪暴发般汇聚成巨龙,跟着王孙贾,咬牙切齿,一言不发,朝着淖齿和楚军的驻地冲去。
等淖齿闻报说全城民众闹事,才大怒,想要把这些反民拿来问罪,可刚出得大门,只见排山倒海的百姓手里各自亮出武器,正像千万头暴怒的雄狮向楚军走来。
淖齿这下怕了,不要说杀了,就是一人一口吐沫也足可把楚军淹死。
楚军虽有千百万众,却见了这种阵势,早就吓得尿裤子了,双腿发软,四肢无力,虽仗着兵器却只会收缩成一团往后退。
王孙贾所率的民众不慌不忙像翻卷的大海一般朝楚军压过去,临近了,就将手中的武器包括石头、酒坛、火把、等乱七八遭的东西甩向楚军,楚军被杀死、被打死、被踩死、被烧死、被砸死、被勒死的不计其数,总之,洪水过去,楚军全军覆没,没一生还。
淖齿吓得魂飞魄散,只是往屋里退缩,被王孙贾抓住,就用他打杀齐愍王的手法来打他,不消多时功夫,就被活活打杀了。
莒城百姓报了大仇,才各自回家,各理各事。
据说,农历五月初五,是楚国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楚国的人们相信,只要是在这天采集的,百草皆可为药,而且有驱魔避凶,消除百病之效。
楚国民间多鬼神,什么山神,水神,无处不在,什么山鬼,水鬼也无处不行,神当然是求之不得的,鬼也当然是回避不了的,于是人们就想方设法地去敬神驱鬼。
于是楚国民间便留下了一个美丽的传说,只要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上山采集药草服食,这一年就会平安大吉,无灾无难。因为,据说这一天,神仙们会化法力为甘露来浇灌山上的百草,所以,只要是这一天采集的百草都是药,除了能治百病,更可延年益寿。
公元前283年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和往常一样,早早的就起来,将煮熟的稻米杵成糍粑,用棕叶包裹好,一家老小就携带着往山上去采百草了。
不仅楚国的寻常百姓如此,就是官宦人家也不例外。
楚国贵族昭雎也不例外,只是,他是独自上山来的,没有携同家小,更不是为了上山采集药草治百病,只是觉得心里烦闷,上山来散散闲心罢了。
这天的大山上非常热闹,漫山遍野都是人。
昭雎却不喜欢这种热闹,独自寻了一个清静去处。
这里是一片茂密松林,抱大的松树密密麻麻,又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昨夜才下过小雨,踩在软棉棉的松针上,抬头偶尔会看见蓝天,白云轻悠悠地飘着,空气清新无比。
身在其中,人的心灵顿时就平静了下来,尘世的烦恼,官场的诱惑,人世间的一切都在瞬间消逝,只有这一刻才是最真实的存在。
昭雎若有所思地想着什么,想想又直摇头,自己都觉得可笑。
正当他思虑得出神时,只听得一个声音传来:“看来昭兄今天心情不错!”
昭雎闻得声音,突然惊了一跳,回头寻声看去,只见一个年龄与自己相仿的男子,有些穷困潦倒的模样,笑呵呵地向他作揖。
昭雎看了半天,才要问什么,又没有开口,只见那男子走近说:“昭兄不认得我了?”
昭雎这才迟疑地问:“你,你莫非是三闾大夫屈原?”
屈原点头:“正是屈平也!”
昭雎大惊,看周围没一个人,才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你都变成这副模样了!我差点认不出来了。”
屈原叹了气,只说道:“平,贱命一条,不足一提。”
昭雎心疼地问:“这些年你都是怎么过来的?”
屈原回答说:“大王把我流放江南,我从郢都出发,先往东南顺江而下经过夏首,遥望龙门,经由洞庭湖进入长江,然后又离开了夏浦,最后到了陵阳。可我放不下楚国,漂泊了一年,又悄悄地回郢都来了。
我天天像叫化子一样在郢都门外窥探,天天盼着大王会回心转意,派人去寻我回来,好让我继续为祖国效劳。
可等了一天又天,望了一月又一月,盼了一年又一年,还是没有盼到大王派出的使者。眼见楚国一天天地衰弱下去,齐国又被燕国打得一败涂地,我却如行尸走肉般游荡在外,不能为心爱的祖国尽心尽力,你叫我如何能够安心啊!”
昭雎为屈原所感动,叹息道:“你还是没有变,哪怕朝不保夕,心里也还是一心装着祖国!”
屈原接着说:“如今齐国将灭,秦国更加无法无天,联齐抗秦的路是不能走了,我思去想来,想到一个可保楚国周全的法子。”
昭雎这才明白,屈原是要找他帮忙,就说道:“我明白了,你跟踪我上山来,是要我帮你救楚国!”
屈原点头,又说:“当年怀王一心要入秦,只有你和我力阻,可惜奸臣当道,害得怀王客死他乡,想来莫不让人惋惜啊!”
昭雎也感慨道:“当年怀王赞成你出使齐国,联齐抗秦,我却暗中与张仪一道,百般阻挠,陷你于不义。后来,怀王要我出兵击秦,我却按兵不动,致使大将唐昧战败身死,这事想来,仍历历在目,后悔莫及啊!难得你还能相信我。”
屈原道:“也许张仪说的对,我能保楚国一时,保不了楚国一世,这道理,我们都明白,你会相信张仪的话,我可以理解。但是,我屈原只要一天还活着,就要为楚国尽一天的力,哪怕只保得楚国一天的周全,我也要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昭雎为其忠义所感,就说道:“好吧!你需要我做什么?”
屈原道:“观今天下形势,将来能与秦国抗衡者,唯有赵国的赵惠文王,其人雄才大略,任人唯贤,大有作为!”
昭雎不解,问:“燕国一举灭齐,燕昭王更是千古明君,燕国岂比赵国弱?”
屈原摇头道:“我虽在外,久不谋政,可天下形势却了如指掌。燕昭王年迈,将不久于人世,他一死,乐毅必定或死或去,如此,燕国将自身难保,何来抗秦之力。我敢断定,如果乐毅不死,必定奔走赵国。如今的赵国文有良臣,武有死将,更有强大的军队和经济实力,足可与秦逐鹿中原,一决雌雄。”
昭雎似乎明白了,问:“你不会是要我劝说大王,出使赵国,联赵抗秦吧!”
屈原喜道:“是,也不是!”
昭雎问:“楚国和赵国一南一北,中间被韩、魏隔开,且不说地理位置上本身就不适合联盟,更难的是,赵国凭什么会与楚国联盟?”
屈原说:“能不能成功,我不敢说,但我有一计,既可打动赵王,又能保楚国一时的平安!”
昭雎忙问何计,屈原说:“你可知道楚国的传世之宝——和氏璧?”
昭雎笑道:“楚国人谁不知道!就是天下人,也知之者甚多!”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楚地)里得到一块璞玉(未打磨的玉石)。
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丑陋无比的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去了卞和的左脚。
后来,楚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那块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这只不过是一块丑陋无比的石头。武王大怒,又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这块璞玉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他的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的是血。
楚文王得知,派人去询问何故,卞和说:“我不是因为双脚被砍而哭,而是因为人们把宝玉当成石头,把忠贞之人当成欺君之徒而伤心!”于是,文王命人将璞玉剖开,果然是稀世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