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化瘀解毒汤败酱草20—30克,三棱、莪术、赤芍、牡丹皮、红藤、木香、槟榔、昆布、大黄各10—15克。上药浓缩100—150毫升,温度39℃—41℃,14—16号导尿管插入肛门15厘米,缓慢灌肠,保留40分钟以上。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经期暂停。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湿瘀互结证。
3.三棱、莪术、延胡索、五灵脂各20克,金银花、桃仁、红花、连翘各20克,荔枝核、皂角刺、丹参、赤芍各10克。加水浓缩至100毫升,晾至37—40℃,每日1次,保留灌肠。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
外敷疗法
1.外熨消癥散血竭5克,乳香、没药、白芥子、莱菔子各30克,桃仁、红花、麻黄、小茴香各15克,附子、吴茱萸各45克,冰片10克,炒食盐60克。上方除冰片外,其余药物均捣为粗末,取醋1000毫升于铁锅内煎沸后加入食盐煮10分钟,加入药末,煎炒至半干后取出,晾一天,加入冰片和匀,装入30厘米×20厘米布袋内。晚睡前或午休时把药袋放置于小腹部,上压热水袋热敷,每日1—2次,每次热熨30分钟,1个月为一疗程,一袋药可热熨3个月。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
2.盆腔炎膏当归、白芍、红花各500克,生地黄、益母草各240克,川芎、牛膝、牡丹皮、桂枝、黄柏、刘寄奴、蒲黄、桃仁各120克,郁金、艾叶、乳香、没药、血竭各90克,香油5000克,广丹3500克。除乳、没、竭、冰、广丹外,其余药物放入香油内泡2小时,置火上煎熬,炸枯后,滤渣,再加入乳香、没药,血竭冰片,溶化再滤,在锅内煎熬,滴水成珠时加入广丹。令患者平卧,温水擦净小腹部,先涂香油,把加热化开之药膏趁热敷上(以不烫伤皮肤为度,凉后再换上热药膏,反复4次(约1小时),热敷后再用1张药膏留贴腹部。1日贴1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各证型。
3.妇炎散大黄、姜黄、败酱草、丹参、赤芍、乳香、延胡素、羌活、独活、千年健、透骨草,切细末温水加酒调成糊状敷下腹,每日1—2次,10次为一疗程,可连续应用,月经期暂停用。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证。
4.肉桂外敷清宫散乌头、艾叶、肉桂、鸡血藤、红花、川芎、延胡索、五灵脂、当归、皂角刺各20克。切成细末,入布袋内,蒸后热敷下腹部,每日1—2次。适用于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证。
离子透入疗法
1.丹参注射液10毫升稀释至50毫升,直流电透入小腹皮肤,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各证型。
2.没药、三棱、莪术、生蒲黄、五灵脂、制香附各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川芎6克。浓煎120毫升,直流电透入小腹皮肤,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湿瘀互结证。
3.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各30克,当归20克,白芍、川芎、紫花地丁、黄柏、丹皮、白芷、黄芪各10克。用电离子导入机常规治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2次为一疗程,两疗程之间间隔4天。适用于慢性盆腔炎湿热阻滞证。
推拿疗法
取穴气海、中极、关元、天枢、中脘、归来、三阴交、阴陵泉、肾俞、脾俞。
操作:取半卧位,掌摩腹部,至皮肤透热,用指振法在气海、中极等腹部穴位进行治疗。提拿足三阴,点按三阴交、阴陵泉至酸胀。
物理疗法
可采用下腹部短波、超短波、红外光、激光、音频等治疗,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以利炎症的消退和炎性产物的吸收。有报道采用低功率氦氖激光照射气海、中极、子宫、肾俞、三阴交等穴位,输出功率4mW,光斑直径1—2毫米,照射距离0.5厘米,每穴照射5分钟,每周照射4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前后观察免疫球蛋白含量,1克M在治疗后有明显提高。
蒸气疗法
石菖蒲、紫苏梗,香樟木、陈皮、威灵仙、柚子壳、藿香等量混合,入木箱内(夏日每天更换一次,冬日隔日更换一次)。
方法:患者取坐位,脐窝至耻骨联合上缘为喷射治疗点(相当于气海、任脉、关元,冲脉部位),每日气疗1次,每次20—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各证型。
预防与调护
1.急性盆腔炎
(1)作好产前检查,注重孕期卫生,积极治疗产前慢性疾病或全身感染性疾病。
(2)正确处理分娩及宫腔手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凡有感染之可能者,应及时进行预防性治疗。
(3)产后恶露未净时,宜取半卧位,以利恶露外泄,保持外阴清洁。
(4)注意摄生调护,经期、产后严禁房事以防外邪乘虚内犯。
2.慢性盆腔炎
(1)积极彻底地治疗急性盆腔炎,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2)慢性盆腔炎患者应树立信心,坚持治疗,以防病情迁延,变生他疾。
(3)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4)调情志,适寒温,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性生活有节,慎勿为外邪重伤。
(第三节)阴吹
中医将妇女阴道中时时出气,或气出有声,状如矢气者,称为阴吹。患者首先应通过妇科检查,明确是否有前庭、肛门、直肠阴道瘘及III度会阴裂伤(因此类阴吹非药物所能医治)。如病人自觉阴道出气,但无声且不易被别人察觉者,应考虑有神经官能症的可能。阴吹如伴外阴瘙痒及带下,则须检验阴道分泌物以排除真菌、滴虫等引起的症状。患者应注意劳逸适度,保持情绪愉快,经常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适量清淡,少食辛辣,养成大便习惯,保证大便通畅。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清洗外阴。因前庭、肛门、直肠阴道瘘及会阴裂伤引起的阴吹,应进行手术修补。因真菌或滴虫性阴道炎引起的阴吹,应治疗原发病。
中医验方
方一
【组成】蛇床子、白鲜皮、野菊花各15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坐浴。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阴吹。
方二
【组成】柴胡、枳壳各10克,白芍8克,瓜蒌仁15克,桃仁12克,生甘草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理气解郁。适用于阴吹。
方三
【组成】麻子仁15克,白芍药25克,枳实15克,大黄75克,厚朴15克,杏仁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功效】清热润燥,理气导滞。适用于阴吹。
方四
【组成】苦参、黄柏、白鲜皮、桂枝、黄芪各30克。
【用法】上药水煎取汁坐浴,每日洗2次,7日为1疗程。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阴吹。
方五
【组成】橘皮15克,半夏15克,陈皮15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枳壳15克,白术15克,薏苡仁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2次,早晚分服。
【功效】燥湿化痰,健脾和胃。适用于阴吹。
方六
【组成】橘皮、半夏、白术各9克,茯苓、炒扁豆各12克,桂枝、枳实各4—5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健脾化痰燥湿。适用于阴吹。
方七
【组成】胡椒粉、茴香粉各15克,葱白8根(去皮带须)。
【用法】上药共捣成糊状,寅酉二时敷于气冲穴,覆盖固定,避免着凉,禁服寒凉之品。
【功效】疏肝理气解郁。适用于阴吹。
方八
【组成】党参20克,白术15克,升麻15克,黄芪30克,陈皮15克,当归20克,柴胡10克,白芍20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每日2次,早晚分服。
【功效】益气升清,调理脾胃。适用于阴吹。
方九
【组成】苦参、土茯苓、百部各10克,花椒20克,苦楝根皮、地肤子各30克。
【用法】煎水熏洗坐浴,每日睡前1次。
【功效】清热解毒。适用于阴吹。
预防与调护
1.预防
平时应调节饮食,少嗜辛辣灸煿之品,多吃新鲜蔬菜与瓜果,保持大便调畅,养成定时排便的生活习惯。注重调畅情绪,应正确对待偶发的而又不影响正常社交活动的生理性阴道少量排气。对有明显症状的阴吹病患者,应注重心理调节,避免或减少因阴吹而诱发或加重精神负担和心理损害。
2.调护
多数患者因羞于启齿而难言阴吹之隐,应注重病人的心理安慰和治疗,以减缓病人对阴吹证不必要的讳忌与恐惧,配合治疗。
注意对本病患者,尤其是反复不愈患者必要的妇科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以施治。用药不可过于苦寒攻下以损伤胃气,行气勿过于辛温以耗伤阴津。
(第四节)白塞综合征
白塞综合征又名眼—口—生殖器综合征。是以反复发作的口腔粘膜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和其他皮肤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还可伴见心血管、关节,甚至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其主症有类于中医文献所称之狐惑病。
狐惑最早见于《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脉证并治》:“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闲,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并提出了具体治法:“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晋代王叔和认为本病病邪是从呼吸道或从下焦而入损害于咽、肛、阴所致,如《脉经》云:“病人或从呼吸道蚀于咽,或从下焦蚀于肛阴”。
本病见于内科、眼科、口腔科、妇科、肛肠科及皮肤科等,西医学原曾称为眼—口—生殖器三联综合征,现称白塞综合征。大约在1937年被土耳其皮肤科医生Behcet首次报道。此病与多发性口腔溃疡关系密切,90%—100%的病人均可发生复发性口疮,但其不仅侵入眼、口及生殖器,而且可使全身各系统受累的血管发生炎性病变,只不过各系统及器官病损发生的时间先后不同,有些病人先出现1—2种器官的病损,以后才有其他器官的病损。
因本病临床比较少见,中医对此病的报道基本为个例或数例报道,系统研究报道较少。但中医治疗效果较好,能通过全身整体调节自身免疫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祛除病邪,达到治愈目的。
外治疗法
漱洗坐浴法
1.苦参汤苦参50毫克。水煎成500毫升,取100毫升漱口,每日3—4次;取汁400毫升,每日2次熏洗坐浴外阴。
2.妇科II号洗药生艾叶、白芷、莲房、苦参、蛇床子、枳壳、黄柏。
煎成500毫升,取100毫升漱口,每日3—4次,取汁400毫升,熏洗坐浴,每日2次。
3.蛇床子散蛇床子、花椒、明矾、百部、苦参。煎汤外洗坐浴或漱口。阴部红肿热痛,洗方中可加野菊花、紫花地丁、蒲公英以清热解毒。
外敷疗法
1.球黄散漱口后外涂口腔溃疡面,或坐浴后涂敷外阴破损处,日2次。
2.锡类散漱口或坐浴后涂搽口腔和外阴溃疡处,日2次。
3.青黛散涂搽口腔或外阴溃疡处,日2次。
4.黄柏散黄柏15克,青黛15克,玄明粉2克,冰片6克,共研细末,局部漱口坐浴后将此散涂撒在疡面上,每日2—3次。
5.外阴粉青黛30克,滑石30克,冰片3克,研末搽于外阴或口腔溃疡上,每日2次。适用于外阴红肿,分泌物较多者。
6.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涂于口腔或外阴溃疡处,日2—3次。
7.目赤肿痛,双目如鸠眼,可滴珍珠明目液,每次2—3滴,每日3—4次。
中西医结合疗法
1.黄芪注射液,20—4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10—14天为一疗程。黄芪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力,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改善免疫异常,促进免疫性疾病的恢复。
2.鱼腥草注射液,20—60毫升,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以清热解毒。或用双黄连针剂3—4克,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10天为一疗程,以清热解毒,抑制细菌和病毒的感染,减轻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
3.徐金液(徐长卿、金雀根),每日2次,每次2毫升,肌注。
4.抗炎I号注射液,40—50毫升加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静滴,每日1次。
5.若出现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可中西医结合治疗,口服双嘧达莫(潘生丁)、阿司匹林、丹参片等,或静滴丹参注射液10—20毫升,或用脉络宁注射液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一般10—14天为一疗程,以活血化瘀,疏通脉络,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
6.若出现关节疼痛、结节性红斑,可配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保泰松,或雷公藤片,或肌注雪莲注射液2毫升,每日2次。
7.当眼、血管、神经系统损害严重时,可酌情选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或选用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和免疫增强剂转移因子等。
药膳疗法
1.马齿苋车前子汤马齿苋60克,车前草30克。共煮汤代茶饮。
2.槐花苡米粥槐花10克,苡米30克,冬瓜仁20克,大米适量。将槐花、冬瓜仁水煎成浓汤,去渣后再放苡米和大米,同煮成粥服食。以上适用于湿热蕴蒸证。
3.玉米须赤小豆糖水鲜玉米须100克,赤小豆30克。用纱布包好洗净的玉米须,与赤小豆同煮,至赤小豆煮熟后去药包,加入适量红糖,食豆喝汤,每日1次。
4.苡米山楂粥苡米30克,炒扁豆15克,山楂15克,红糖适量。同煮成粥服食。
5.参芪粥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15克。将三味药用布包好煎汤,去渣后放入60克大米,煮粥食用。以上适用于脾虚湿盛证。
6.地黄粥生地黄50克,煎汤取汁500毫升,放大米适量,煮成粥,放入冰糖服食。适用于阴虚内热证。
物理疗法
1.TDP理疗每次理疗会阴部半小时,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可加强会阴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疡面愈合。
2.周林频谱议理疗曲骨、阴廉、会阴等穴,促进疡面分泌物吸收和愈合。
预防与调护
1.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做好经期、孕期及产褥期卫生宣传,使女性注意各期的自身保健,以预防外邪乘虚而入。
(3)做好口腔保健,饭后刷牙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调护
(1)一般调护
(1)向患者做卫生宣传及预防教育,特别应做好妇女五期的生理卫生宣传。
(2)向患者宣传口腔卫生常识,做好口腔保健,避免发生复发性口腔炎。
(3)应向患者说明白塞综合征虽然病程长,但不是不治之症,以树立信心,配合治疗。
(4)嘱患者保持外阴清洁,穿宽松、纯棉、通气、吸水性较好的内裤,勤洗勤换,洗后在空气流通,阳光下晒干。
(5)经期发病者,注意勤换纸垫,勿用不清洁的卫生垫,勿用易过敏卫生垫。
(6)关于会阴坐浴,注意向患者说明药汤的浓度、温度及坐浴的方法、时间等。
(2)饮食宜忌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蒜、咖啡及醇酒厚味。忌食鱼虾海腥之品,忌食油煎火烤之食物。
(3)心理调护
(1)关心病人,同情体贴患者,语言亲切和蔼。
(2)加强情志疏导,消除患者羞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加强体力锻炼,提高抵抗力,建立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减少心理性因素引起的不良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