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后,我赶紧问老姨她的腿是怎么回事。她说:“最近半年来,只要一变天,膝盖就开始酸疼,吃药、贴膏药都不管用。”我看了看她的膝盖,不红,不肿,但有点儿发青。这很明显是寒邪进入身体里了。于是,我就去买了几根艾条,在她膝盖的周围灸了十几分钟,灸完以后,老姨说感觉明显好多了。我让她坚持每天吃过饭,都灸一会儿。一个月后,老姨告诉我,膝盖再也没有疼过。
其实,腿疼、腰疼,基本上都是风、寒、湿邪造成的。风邪来去迅速,无孔不入,并且“善行”,就是说,感受风邪的病多数病位不固定,疼痛会走窜。人身气血津液的运行,全依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一旦感受阴寒之邪,阳气就会受到损害。失去了温煦的作用,经脉气血就会运行不畅,甚至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有风湿性关节炎的人都知道,疼痛很难忍受,而且,天一变凉,疼得会更厉害,这就是寒邪在作怪。湿性重浊,容易使人感到酸楚困重,并且使病情反复发作。而艾灸能够祛风、除寒、祛湿,还可以温壮阳气。如此,既祛除了病邪,又调整了体内脏腑的阴阳,从而达到了治病防病的目的。
还有,在用艾灸的时候,可以配合着灸一灸肚脐和背上肚脐所对应的地方,也就是中医上所说的“命门”。《难经》说:“命门者,元气之所系也。”元气也就是先天之气,元气充盛了就可以调动全身之气来抵抗外界邪气。
大家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艾蒿,它的妙用还有很多呢,在此,我就再传大家几招吧。
1.治失眠:将洗干净的艾叶装入枕头制成药枕,不仅柔软舒服,而且它的香味能帮助人入睡。
2.小孩儿三伏天起了痱子,用艾蒿煮水,每天擦洗几次,痱子很快就下去了。这个方子可是非常有效。有一次我到山区义诊的时候,有个女士带着她的孩子来找我给孩子看痱子,我就告诉她用这个法子。后来,她专门写信给我,说用过之后,痱子都消了,而且孩子没以前那么哭闹了,吃得好,睡得香。
3.夏天贪吃生冷瓜果引起肚子疼,可以用艾叶、生姜煎汤喝。说到风、寒、湿邪,我还是想说一说我们的居家风水。我见过很多人,住北卧一住就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这样不好,北卧相对阴暗,长期见不到太阳,如果通风再不好的话,很容易造成寒邪和湿邪,对身体造成伤害。有时候,小小的改动,就可以避免大病的产生。
风伤表皮,服“玉屏风散”补肺
人体五脏也有“衰位”,比如,如果一个人肺气虚,就容易受风邪的侵袭。那就要好好补补肺气,此时肺就是他的衰位。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所以这类人的特点可能是头发比较枯黄,发质干而易断。
女人都希望有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因为秀发飘逸意味着青春。我也是女人,我可知道,女人们在这上面花费了不少心思。但是,不是每位女人“有投入都会有回报”。很多人用了几百块上千块钱的名牌洗发水、护发素,可效果都不是很好,头发依然是枯黄枯黄的,发质很干,还很容易断。但是,如果您留心的话,会发现这些人大多经常容易感冒、咳嗽。说到这里您可能会纳闷了,这头发的颜色怎么会跟容易感冒有关系呢?别着急,听我慢慢跟您讲。
中医上说“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就是说皮肤是否光滑、毛发是否有光泽,都是肺的外在表现,而肺系统如果出现异常,又会引起感冒、咳嗽等。其实,这都是肺气虚的表现。肺气虚、肺津不足,既可以使卫表不固而经常出汗,容易感冒,又可以使皮毛失去濡养而枯槁无光泽。
容易肺气虚的人往往有表虚,因此,常常会受到风邪的侵袭。不知道大家记不记得看古代电视剧的时候,官宦之家的屋里会放有屏风,目的就是防止风的入侵,在此,我想送大家一道“屏风”。
取防风15克,黄芪30克,白术30克。先用水泡半小时,然后把水倒掉,加入600毫升清水,放在大火上煎至沸腾,然后换成小火再煎20分钟左右。这时候,药汁基本上就剩下一半儿了。把这300毫升药汁倒出来,再加入600毫升水,用同样的方法煎至300毫升。把两次煎好的药混在一起,每天早晚各服300毫升。这个方子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的,是体质虚弱的人预防感冒的良方,它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玉屏风散”,有中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可以助你养好肺系统。
当然,要想肺脏好,还有一个不花钱的方,那就是经常笑一笑。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经常微笑,不仅可以使你心情舒畅,还有助于养肺。中医讲,“喜、怒、思、悲、恐”五志,分别对应心、肝、脾、肺、肾五脏。“五行”之说指出,心属火,肺属金,火克金,故火盛对肺脏不利,心脏有病自然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经常微笑,能保持心火不旺,肺气充足。
当然,从现代医学上讲,经常笑一笑,还能使胸部扩张,肺活量增大。特别是清晨锻炼时,若能开怀大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达到脏腑气血调和、情绪稳定的目的。无论风水学还是中医学,都讲究阴阳五行的平衡。我们平常自己也要琢磨一下,看看自己的哪个脏器经常出问题。这跟风水里讲的“衰位”是一样的。如果您居住的环境里某个方位的气候、家居摆设总是影响到您的健康,那就是衰位。把这个衰位好好调一调,您的身体就好了,做什么事都有动力了,人也就会幸福起来。
风吹汗出,灵芝煮水预防心肌炎
春天要防心肌炎,因为春天气候多变,风邪强盛,而且风邪是外感病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所以《黄帝内经》说:“风者,百病之长也。”风邪常常和其他邪气一同伤人,是外邪致病的先导,而且风邪侵袭人体致病最多。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老朋友一块儿去爬嵩山,刚到半山腰的时候,一个朋友怎么也不肯爬了,她说自己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了,而且头发晕、心发慌,连呼吸都困难。
下山后,她跟我说,五年前自己曾得过一次重感冒,扛了一个星期,后来感冒好了,但从那以后,总是爱犯困、出汗,老是心发慌、发晕,胸口发闷、发痛,平时连逛街都不敢时间太长,要不是我们好几年没见,她恐怕都不会和我们一起爬山了。
我看了看她的手指,发现食指指甲上有一道红色的竖线,另外,她嘴唇淡白。我告诉她说,你可能有心肌炎。
听到我这样说,她第二天就到医院去做了心脏检查,果然是患了心肌炎。
如何调治呢?首先让她用灵芝煮水喝,然后把冬虫夏草、黄芪、西洋参打成粉,煲汤的时候放到里面。并让她平日里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和菌类食物,例如,奶制品、豆制品、香菇、蘑菇等。在急性期时要注意卧床休息,在症状、体征好转时期,可逐步增加活动,增强营养。
其实,灵芝属于安神药,味甘、性平,归心、肺、肾经。可以养心安神,止咳平喘,补益气血,为治气血亏虚的常用药,而且还有降血脂、抗心肌缺血等作用。通常可以煎水代茶服用,也可以研成粉末冲服。冬虫夏草是补阳药,可补肺益肾,止血化痰。西洋参与黄芪都属于补气药,两药常合用,专治虚损。我那同学由于久病体虚,伤了正气,正气不足,外邪才容易入侵。以上诸药同服,补益气血效用突出,再加上蛋白类和菌类食物都可以扶阳益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所以她的病自然很快就好了。
当然,中医常说“以心补心,以脏补脏”,也可以吃些动物的心脏,特别是鸡心,效果最好。
一个人有一个好的心脏就好像一辆车有一个好的发动机一样,发动机好,车子的使用寿命就会更长。人的心脏也是如此,心脏好,就能长寿。
风扫膝盖,艾灸膝部、肚脐防治关节病
风水学里的风是缓和的风,当清新的微风徐徐吹来,是最有利于身体了。如果风势过疾的话,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中医风邪还夹杂着寒、湿而来。女孩子春天千万不要过早露膝,否则会得慢性关节炎。
近些年,女人穿裙装越来越流行了,很多女孩子大冬天还那么穿。看到这些,我真替她们担心,20来岁的年龄,膝盖就经常冻得发青发紫,等到老了该怎么办啊?别看她们现在不痛不痒,我可以很肯定地说,如果一直这样子下去,不到35岁,肯定个个都是关节炎。
其实,慢性关节炎,往往就是风邪、寒邪、湿邪长期侵袭身体引起的。在外感六淫中,风邪来去“疾速”,并且“善行”,无孔不入,就是说,感受风邪的病多位于四肢,而且多数病位不固定,疼痛往往会走窜。
“寒则凝,凝则痛。”人身气血津液的运行,全依赖一身阳和之气的温煦推动,一旦感受阴寒之邪,阳气就会受到损害,失去了应有的温煦作用,经脉气血就会运行不畅,甚至阻滞不通,“不通则痛”。有风湿性关节炎的人都知道,疼痛很难忍受,而且,天一变凉,疼得会更厉害,这些往往就是寒邪在作怪。湿性重浊,容易使人感到酸楚困重,并且使病情反复发作。而风热、风湿、风寒的病通常都很慢,所以在开始的时候一般没有任何的不适,这就欺骗了那些爱美丽的年轻女孩子们,以为自己身体很棒,关节很好,“冻冻更健康”。
不过,稍微留心一下,还是可以发现它的行踪的。在开始的时候,往往表现为膝盖发凉,大拇指外侧靠近大鱼际的地方发青,或者有青筋突起。如果您时常有这样的现象出现,可要当心了,小心关节炎会恋上您。
虽然慢性关节炎听起来很可怕,但是只要在没有形成疾病前,提早地注意预防,除去病根还是没有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用艾条灸。艾灸能够祛风、除寒、祛湿,还可以温壮阳气。如此以来,既祛除了风寒湿等病邪,又调整了体内脏腑的阴阳,从而达到了治病防病的目的。
还有,在用艾条灸的时候,除了要灸一灸两膝之外,还不能忘了肚脐和背上肚脐所对应的地方,也就是肾所在的地方。肾在五行中属水,为人体的先天之本,内寄有命门之火,故为水火之脏。肾中水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秘。这样,人体就会健康强壮。
元气也是人体的先天之气,元气如果充盛了,就可以调动全身之气来抵抗外界邪气。经常灸一灸上面的地方,不仅可以预防慢性风湿病,还可以让我们更加强健。
我说了,水火相抱,阴平阳秘,阴阳平衡,就是好风水。我们的身体也是如此,受寒过多或受热过多都不好。有种说法叫“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本来是《易经》上的一句话,但是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当寒(热)邪过盛的时候,就会影响到寿命。所以,身体偶尔受点寒没什么,但是如果长久受寒的话,那就要出问题了。
相对于青春来讲,生命才是长久的。所以,请大家再也不要做那些“美丽冻人”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