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个颈椎病患者,他是一个有着30多年慢性鼻炎史的人。我给他诊疗的时候,我说:“你这个不是鼻炎,是颈椎出了问题。”他说:“我这个颈椎是有问题,可是我都30多年的鼻炎了,到哪儿人家都说我这个是鼻炎,你凭什么就说我不是呢?”我说:“我当然有我的诊断依据,你这个颈椎哪个哪个部位是疼的。”他说:“平时不疼。”我过去一捏,他却疼得受不了,问:“这个鼻炎跟颈椎有什么关系?”其实,颈椎跟这个鼻子是有内在关联的,我先用手法帮他调整颈椎,完了再用一些中成药慢慢调理。等他的颈椎病好了,鼻炎也就迎刃而解了。
另外,我让他把休息时用的枕头做了下变动。他来我这之前光枕头就买了十几套,专门用来治疗颈椎病,什么人体功能的、结构的、预防的、治疗的、改善的、调节的,他见到就买。我让他把那些枕头都换掉,就回到原来没钱的时候,用的那个最普通的荞麦皮的枕头。
除了枕头的材质,估计枕头的高度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枕头过高容易造成颈部肌肉紧张,出现“落枕”的现象;枕头过低则会使得血液分布不均匀,尤其是使得鼻部的血液分布过多,不但造成呼吸困难,还很可能晚上打呼噜。
那么,枕头究竟多高才合适呢?我国古代医书里曾指出“:高下尺寸,令侧卧恰与肩平,即仰卧亦觉安舒。”也就是说,枕头的高度以仰卧时头与躯干保持水平为宜,即仰卧时枕高一拳,侧卧时枕高一拳半。一般来说,枕高以10~15厘米较为合适,具体尺寸因每个人的生理弧度而异。
挑选枕头,按照上面的要求基本上就可以了。但是,生活中总有不顺心,也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存在,若是您的健康已经有了一些小问题,比如高血压、肠胃不好等,那么在枕头的选择方面可以做得更细致一些。下面,我有几个小绝招教给大家,您有兴趣的话不妨试试。
比如有头晕、高血压的情况时,30岁以上的人可以在枕头里面放点蚕矢,如果您觉得蚕矢不太容易接受的话,也可以用喝过的旧茶叶,不过一定给它晒暄了再放在枕头里面。您还可以在茶叶里面放点决明子、菊花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填充物。至于放多少进去,您可以根据枕头的大小来灵活掌握。一般说来,大一点的枕头放上30~50克决明子,20克菊花就可以了。这样做成的枕头,您枕上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有一种清醒的感觉。再比如,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可以将陈皮、焦三仙(山楂、麦芽、神曲)等放进去,辅助您调理脾胃。
清代有一个叫吴师机的人,写了一本书叫《理瀹骈文》,里面专门讲到中药可用于内病外治,也就是说通过药物的性味、归经等一些特性,将其研制成膏药,通过外敷的办法达到治里的目的。同样,我们睡觉时所用的枕头与我们身体的重要穴位风府、风池、风门等容易接触,如果在里面放上一些合适的药物,那么药气就可通过这些穴位对人的身体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这些小处方都是相对的,并不复杂,不过,功效可不小。同样是睡眠,它可以帮助您调理身体,悄悄祛除那些扰心的疾病,岂不快哉?
枕头可以说是我们睡觉时最亲密的伙伴了。用心挑选一位适合自己的“知心朋友”吧,它不仅可以帮您祛除一身的疲倦,还会时常守护您的健康,让您的睡眠无烦无忧!
正确的坐姿和坐具能让大脑保持灵光俗话说,要“挺起腰杆,堂堂正正做人”,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的脊柱挺起来的时候,上下的气息通畅,供应大脑的血液就可以轻松到达,人的脑子也就聪明灵光了。
还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告诉孩子们说,上课要专心听讲,全身放松,两只手放在膝盖上,眼睛要盯着老师,耳朵要听老师讲,不能弯腰,要挺胸抬头,腰杆挺直。如果还有小动作,比如有的手搁在膝盖上闲不下来的,老师就让他身体坐直,双手背后。如果全班同学都这样,你看,一个个真的都跟大钟一般,做到了“坐如钟”。
当时看起来,觉得这些要求有些缺乏人性,规矩也太多,然而现在回想起来,最起码它还保留了一些传统的东西在里面。俗话说,要“挺起腰杆,堂堂正正做人”,为什么呢?因为当我们的脊柱挺起来的时候,上下的气息通畅,供应大脑的血液就可以轻松到达,人的脑子也就聪明灵光了。
然而,现在对这些东西的要求不多了,还有一些孩子,到家以后玩起游戏来更是不亦乐乎。于是,在这样的一个网络时代,被称为“大虾”的人士越来越多(“大虾”是网络上的专有名词,是对长期泡网络的人一种特有的称呼)。其实,这个人玩游戏也好,在电脑上工作也罢,时间一长,脊柱就弯曲成大虾的状态了。从外形上看,还真的是很贴切、很形象呢!
或许,有些年轻人满不在乎,以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您是这样想的话,那可真是大错特错了。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种错误的坐姿,时间久了,它会导致各种疾病,例如颈椎病、腰椎病、坐骨神经痛等。这种不良的姿势一旦形成习惯,那么头晕脑涨、腰酸背痛、心慌胸闷、神疲乏力等等状况也就离这个人不远了。
不要仗着自己年轻,就把这些话当成了耳边风,那只会使自己提前步入老年。君不见,人上了岁数以后,很多老爷子、老太太都有点驼背吗?他们是因为年龄大了,中气不足,所以驼背了。可是我们呢?难道不能学着提前预防吗?让自己的老年因为良好的坐姿习惯而推迟一些到来,也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身体无病无痛的,这样多好!
那么具体到坐具上,我们选择坐什么最好呢?在古时候,很多人在家中都选择坐太师椅,这个太师椅就相当于山环水抱的山根基座,人体作为一个活动的住宅,也追求稳当,坐在这儿是最稳当、最安全的。
现如今的家庭,人们大多数会选择沙发。其实,像中国古人的这种高度发达的智慧,不可能发明不出类似沙发的东西,可是古人为什么喜欢坐太师椅呢?就是因为沙发坐的时间长了,会导致气血不畅,容易患上颈腰椎病。因此,生活中我们最好选择两边有扶手、后边有靠背且靠背不太软的坐具。
学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受益终身正确的写字姿势能够让人的任脉和督脉保持畅通,自然能够沉下气,静下心了。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孩子是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孩子身上的语句。然而,仔细看一看我们的“花朵”,怎么会有那么多人显得蔫蔫的,无精打采?小小的年纪配着厚厚的镜片、弯弯的身躯,看了真的让人心疼。
原来,繁重的学业、外界的诱惑、各方的压力,早已使得我们的这些花朵不堪重负,再加上错误的习惯,那就更是雪上加霜了。不光孩子,即便是成人也难以避开这些。在这里,我们就从一个执笔之误谈起吧。
竖行书暗藏的养生之道
我是一个喜欢收藏图书的人,没事的时候喜欢逛书市,淘一些很难买到的旧书。这个习惯一坚持就是十几年,淘着淘着就淘出了经验,同时也发现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旧书当中凡是竖行排版的,批注往往自始至终风格一致,不会出现前面批注详细而后面简略的现象。可是,若为横行排版的,那问题可就大了,要么是没有批注完全,要么是后面的批注越来越简单,甚至是草草应付。看到这种现象,难道大家不觉得很奇怪吗?
想一想从前,我们的先人是怎么写字的呢?首先是身体保持中正,右手执笔,常用的是五指执笔法。当然,宋代大书法家苏东坡采用的是三指执笔。当时有人指出他执笔方法不对,他却说“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就是说,执笔没有一定的标准方法,只要手心虚空,用着灵便就行。
在古代,人们从上到下、从右向左依次铺开来书写。为什么要如此麻烦呢?瞧西方的书写,都是从左向右,横着一行一行来写,多方便简捷!我们的老祖宗为什么要搞得这么复杂呢?难道是自讨苦吃吗?当然不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种书写方式,它里面有着深刻的阴阳五行之道,对健康大有帮助。
当一个人自上向下书写时,一抬笔,眼也随之往上。此时,人体的气被提起,然后慢慢竖着向下写,人体的气也跟着越来越下沉,这样就能把这个气给沉住。越往下走,这个气需要越沉,沉到一定程度,一竖行刚好写完。这时,他又要抬头,眼睛、头颈、脊柱以及人体之气也随之重新起来,开始了另一个过程。
当他保持中正,自上而下这么书写的时候,这个气是一阴一阳的,有一个起伏的过程,动的是人体的任脉和督脉。所以说,您要是用竖版的方式来写作的话,不会因为写了两个小时就心浮气躁,因为您那个气始终是从上到下这么走,很沉很静。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从右向左呢?原来,写字的时候,我们基本上是用右手来写的,几个竖行写完之后,若是想要继续往左写,就不得不把手下的纸张向右移,或者人体向左移,否则写起来会觉得很别扭,这就在无形中强制性地帮您保持了一个中正之姿,使得手、笔、脊柱等保持在一个纵的平面,不会因为执笔之手左移而让身体变得侧弯。古人之所以会创造出大量优美的诗、词、戏剧,就是因为他能够沉下气,将自己内心对宇宙万事万物的那种感触一点点地抒发出来,同时不急不躁。当然,这与一个人先天的智慧和后天的修养也是不可分的。
执笔姿势不对,孩子一生受罪再回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不但对坐姿没那么讲究了,更大的误区还在于执笔方法很不科学。现在的学生写字的时候,都是从左到右,横着一行一行来写,为了书写得漂亮并且没有错误,经常用眼睛从左到右地追着笔尖走,不仅使得身体不自觉地侧弯,同时头也会微微左晃右动。久而久之,不但造成了轻度的脊柱侧弯,还把一双明亮的眼睛变成了斜视和近视。
除此之外,因为头微微地左右晃动,将人体的阴阳之气,任督二脉的上下走行之气扰得很乱,这也就助长了现在人的浮躁。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竖行排版的书批注多,可以从头到尾尽善尽美,而横行排版的书往往是虎头蛇尾了。
古人在印刷排版上同样考虑到了这些,将阴阳五行之道放在了里面,并结合人体的生理、心理、形体等,整体谋篇布局,绝不会说仅仅图个简单方便。比如,我们看文章,实际上也是有意无意地在摇头,尽管幅度很小,但那也是在摇。看一行,我们得摇一回头,从左摇一回,从右摇一回。
一般情况下,一面纸有20多行,两面翻过来最起码是40多行,也就是说看一页文章的工夫,脑袋有意无意地已经摇晃了40多次,看10页就摇晃了400多次。书看得越多,摇晃的次数也就越多,一方面把脑袋都摇晕了,另一方面,整个人的气机也被晃乱了,心变得越来越浮躁,静不下来。
执笔的姿势、写字的姿势不当,会导致斜视和脊柱侧弯。我觉得,现在孩子的执笔方法是不当的,拇指、食指、中指捏住笔杆,笔杆靠在虎口处,执笔困难,写出的字也有好多是倾斜的,还弄得手出趼子。
正确的执笔姿势
当然,我们也不能像古代用毛笔那样写,那是软笔。我在这里推荐一个执笔姿势供大家参考:拇指、食指、中指捏住笔杆,笔杆靠在第三个指关节上,但离第二个指关节近一些。注意,这时的食指关节应该是往外凸的,而我们平常写字时往往是往里凹的。大家不妨试一下,执笔是不是容易了?字也写得正了?时间长了,习惯了,还不容易累。
常见的错误握笔姿势正确的握笔姿势有感于此,我觉得学校应该开设书法课,让孩子学习中国传统的书法。最好从上一年级开始,学写第一个字时就用毛笔来写,从上到下、一行一行地慢慢适应。虽说不太容易,但是这个开口奶不能吃错,等渐渐养成了习惯,定会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产生很大的有益影响。如果现在的学校还没有开办这样的书法课,那么我们家长不妨与孩子一起,每天抽出一段时间,一起练习书法。
这不仅可以帮助您的孩子塑造好的身姿,不再成为“四只眼”,还能学到传统文化,可谓一举双得。
病老好不了,都是穿高跟鞋惹的祸我想向那些时常穿高跟鞋的女士提个醒:若是经常觉得咽喉不爽,有慢性咽炎,或者有关节炎、脊椎移位、盆腔炎、尿失禁等疾病,您还是少穿高跟鞋为妙,因为高跟鞋会引起下肢经络不通,气血凝滞,生活中很多莫名其妙的怪病可能就是高跟鞋惹的祸。
女人如能生得楚楚动人、弱柳扶风,常常会引起男士的疼惜与怜爱。即使先天没此条件,后天也会用心良苦,期望着自己能够引君回眸。南唐后主李煜的爱妃、舞妓--娘便别出心裁,用三尺长绫缠裹自己的脚,以至于脚骨扭曲变成了畸形,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有如蜻蜒点水,跳起舞来飘飘逸逸,又如弱柳扶风。这深得李煜喜爱,那双小巧的双足也被赐予“三寸金莲”的美名。于是乎,妇女缠足之习俗由此开始。
然而,这样的习俗对于女性的伤害毕竟是巨大的,世人渐渐醒悟,缠足之风也就成了旧事。可是,世人谁不爱美?虽说不再缠足,但走起路来那种“点水”的感觉却是女人一生不能割舍的情结,舶来的高跟鞋也因此悄然变成了这种情结的延续。
对于追求美的心理,我十分理解,在这里也不想过多地评价什么。只是,我想向那些时常穿高跟鞋的女士提个醒:若是经常觉得咽喉不爽,有慢性咽炎,或者有关节炎、脊椎移位、盆腔炎、尿失禁等疾病,您还是少穿高跟鞋为妙,因为高跟鞋会引起下肢经络不通,气血凝滞,生活中很多莫名其妙的怪病可能就是高跟鞋惹的祸。
我有一个慢性咽喉炎病人,就是长期穿高跟鞋惹的祸。当时她来看病,我让她把鞋脱了,发现前脚掌的部位上,有两个跟硬掌似的老茧子。那个部位正好是在足部反射区的喉咙这个位置。所以我让她改穿平底鞋一段时间后,再把那个老茧修下去,她嗓子慢慢地就舒服了。
其实,高跟鞋在某种程度上跟过去的裹小脚没有什么不同,长期穿高跟鞋会改变人体的结构力学。在临床上,足病的患者是非常多的,有的人穿高跟鞋,脚丫子都成三角形了。如果得了拇囊炎就更麻烦了。不仅仅是女士会遇到这个问题,男的比如个子不高,穿上增高鞋后,对自己的前列腺和腰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女性穿上高跟鞋后,身体会因为脚跟提高,挺胸、收腹、提臀,从而令体态更加优美。但是,优美的背后是要以失去健康为代价的。因为穿高跟鞋的时候,身体60%重量需要前脚掌支撑,久而久之,压力集中在脚趾,就会出现脚趾起水疱、疼痛等问题,还可能导致前脚掌起茧、长“鸡眼”、大脚趾关节肿大及慢性发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