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尚在渭水河边因垂钓而知遇于周文王,为后世留下了一则典故,那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历史上关于周文王出猎前卜卦要得贤人而果真在渭水遇到姜尚的记载,也不一定就完全真实。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姜尚呆在渭水边钓鱼等待周文王的事情传到了周文王耳朵里,周文王决定借一个梦境去考察一番,就像当年的商王武丁寻找傅说一样,假如遇到的果真是个贤人,那就正好隆重地邀请他回来,顺便借梦境这一上天的昭示使众人无法反对。相反,如果姜尚只是个徒有其名的人,那就说明真正的贤人没有找到,还要继续寻找。而幸运的是,他们都是对方期待已久的人。
当然,也有人说,姜尚是个隐士,隐居在海滨。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之后,散宜生、闳夭等人知道他非常有智谋,于是就去聘请他。于是姜尚出主意让散宜生等人四处搜求美女珍奇,献给殷纣以赎回西伯。传说中姜尚归周的情况虽然略有不同,但最终的结局却无一例外,都是他受到了重用,做了周文王、周武王的国师。
周文王从羑里脱身回国后,与姜尚暗中谋划谨修善德以颠覆商朝政权,这些事情大多是用兵的权谋与奇计,所以后世在谈到用兵作战以及周王朝暗中运用权谋之时,都对姜尚非常推崇,认为他是最主要的谋划者。周文王政治清明,在合理判决虞、芮两国的争端后,一些诗人就据此称赞姬昌是承受天命的文王。周文王能够伐犬戎、伐密须、伐崇侯虎每战皆胜,夺取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仁声遍布天下让诸候信服,靠的也是姜尚的奇计。至于武王伐纣的所有军事行动,那就更不用说了。
姜尚还被尊为兵家的始祖,因为在那个时候,他就能够把音乐、五行、地理位置等要素跟用兵作战结合起来,形成无穷无尽的变化。有一次周武王问他,凭军中传出的那些号角,能不能知道军中的消息,姜尚恭维说大王您居然了解这么深刻的问题,当然能了!中国古代的音乐正音叫五声或者是五音,分别是宫、商、角、徵(音纸)、羽,对应现今的简谱1、2、3、5、6(哆来米索拉),4和7(发、西)是两个半音,不在其中。举个简单的例子,姜尚说,如果军号吹个哆音,规定让哪部分军队去进攻出击,军号吹个来音,规定让哪部分军队去骚扰偷袭,吹个索,让哪部分军队接应撤退等等,这就是乐调与用兵的关系,所以说,听军中号角,完全可以知道军队打了胜仗还是打了败仗。后世的诸如闻鼓则进,鸣金则退,以及突击时吹冲锋号、打胜了奏得胜乐等等,都或多或少是姜尚军事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姜尚的军事理论未能形成著作流传于世,后世有《太公望兵法》,但经考证系后人伪作。《太公望兵法》此后在传说中曾隆重登场一次,那就是圯桥进履的故事。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遇到黄石公,给黄石公拣了鞋并穿上,黄石公认为孺子可教,就把这部兵书传给了他,张良凭着这部兵书,辅助刘邦打下了400多年的汉家江山。还有据称是他作的《阴符经》(另有说法是黄帝所作),也是非常深刻的理论,主要讲怎样观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如何依此把握成功的机遇等等。700多年后的苏秦刻苦研读《阴符经》之后,游说齐、楚、燕、赵、魏、******六国的君主,成功建立了合纵盟约,担任纵约长并同时佩戴六国相印,致使秦国长达15年不敢向东方六国进攻,可见其威力非同凡响。
周武王灭商后大封功臣,建立了赫赫战功的姜尚被封在齐地的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受封之后,姜尚带着自己的亲属和随员,前往齐地就国。一路上,姜尚他们走得很慢。某天晚上在一家旅舍住宿的时候,旅舍中的一个客人对姜尚说:“我听说机会非常难得,并且非常容易失去。您睡得这么安稳,根本不像是一个将要前往封国的人。”姜尚听了这个客人的话之后,立时如梦初醒。是啊,自己辛苦半生,好不容易才得到一个机会建立了一番功业,受到君主的赏赐,如果稍不留神,封地被别人夺了去,那还不成为天下人的笑柄。于是姜尚赶快起身穿衣,带领随从们星夜启程,快马加鞭赶往封国。
姜尚等人刚刚赶到封国国都营丘,正碰上莱国国君带兵前来攻打营丘。营丘靠近莱国边界,莱国属于东夷的一支,他们想趁商朝刚刚灭亡而周朝刚刚建立还来不及平定远方的混乱之际,争夺原属中原控制的营丘。
姜尚带人打退莱人,然后进驻营丘。作为齐国的第一任国君,他勤于政事,根据齐地的风俗简化礼仪,发布了一系列便于黎民百姓生产生活的政令。开通商业、手工业,以方便百姓发展渔猎、海盐等业。由于齐国的政策非常有利于百姓,所以周边的百姓都来归附齐国,齐国渐渐强盛了起来。等到周武王死后,年幼的周成王即位,国内管叔、蔡叔发动叛乱,徐州的淮夷也背叛了周朝,周成王于是派召公姬奭前去授命姜尚说:“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在这个区域内,五等诸侯,九州之伯,都授权你征伐他们的罪恶。”齐国由此得到了征伐周边各国的大权,逐渐成为了一个大国。
姜尚后来一直活到115岁去世,这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其寿数之高,实在是令人惊叹。不过姜尚的封国传到一半时被人改了姓,齐国在春秋末期被大族田氏所取代,虽然国号仍称齐国,但国君却已经不是姜尚的后人了,这是后话,后文会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