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里湖范庄客厅。
勾践:寡人这次顺道而来,是想请爱卿谈谈北进的事。一者呢,我们不能有了东伯的名号却无所作为;二者呢,寡人一直想带着禹越重新融入华夏大家庭;三者呢,会稽都城距离中原太远,姑苏城是吴国旧都,也不好;寡人一直在想,是否能把都城往北迁,迁往紧挨着齐鲁的地方。今天寡人特意到你这里来,想听听你的意见。
范蠡:之事体大,容我想想。先吃饭吧。吃过饭再说。
勾践:好。爱卿今天请我吃什么好吃的?
范蠡:我最近从北方买来不少牛羊,还有麋鹿。今天就请大王和几位大夫品尝北方式的烤鹿肉、白切羊肉。
勾践:听说你从齐相田常那里换来好几百匹马?
范蠡:是的,围湖垦田、工坊劳作都需要畜力,大司寇也托我弄一些军马。
勾践:你又发财了。
范蠡:我就是想把各种生财的办法都尝试一下。我这里还尝试着酿造了一种新酒——糯米黄酒,一会儿请大王尝尝。
勾践:好,先拿来尝尝。
百里夷香捧出一个酒坛,掀开口上的红布,一股又香又甜又熏的酒味扑鼻而来。
夏若诚:哇,这么好闻,肯定好喝。
大家各自忙不迭的端碗品起来。
窦皋如:比寻常米酒好多啦,味道醇厚香冽,入口绵软,好。
勾践:范爱卿真是干什么像什么,什么都能干得出色出彩。赶快把这种酒普及开来,也让我们的臣民快活快活。
酒宴过后,众人重新在客厅里坐下。
范蠡:大王的意思,总体上来讲就是要北进,把国家的重心往北移,把东方霸主实实在在的做好。这也是当年阴符所示开门的方向。
勾践:正是此意。
范蠡:我们的北面从东到西,依次是郯国、莒国、鲁国的滕邰邾薛、楚国徐州,再往西是宋国和郑国。北方边境众国林立,列强环伺。要想在齐鲁边建都,没有重兵是不行的。
勾践:是呀。前几日朝堂上讨论了一下,大约需要新组建十万军队。现在朝廷一是兵源不够,二是缺乏钱粮。事情不好办。
范蠡:大王不急,让我们围绕着霸主一事捋一捋思路。当年,齐桓公、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口号都是尊王攘夷,具体做法是会盟诸侯,扶助弱小,征讨不义,抵御戎狄。现在跟百年前不同了——周王室更加衰微,诸侯兼并更甚,各诸侯国内强臣压主甚至篡位之事层出不穷。世事扰攘繁杂,很难再依靠尊王攘夷称霸。
勾践:这也正是寡人担忧的。现在天下犹如乱麻,根本无法理解。前两年鲁哀公前来,要求寡人帮他制约季、叔、孟三家。这是他鲁国内部的家事,寡人怎么管呢?清官难断家务事呀。
范蠡:乱麻从内部理解,自然困难;若换一种思路,从外部着手,从根本处着手,可能要有效一些。当好霸主,不一定全部都靠自己的力量,还要善于借助别人的力量。
勾践:你的意思是什么?
范蠡:徐国的徐偃王,大王还记得吗?
勾践:知道呀,他的名字应该叫徐诞,周穆王时被封为东伯,统管东方诸侯。最后一位徐王章羽逃到了楚国,一部分亲族逃到了我们这里,就住在诸暨山下。他们的首领希望我们能为他们复国呢。
范蠡:解决办法可能就在这里。淮泗夷人不是怀念徐国、郯国吗?大王若是帮助他们恢复宗祀,他们一定会欢呼雀跃;藉此,我们就可以借助徐夷淮夷的人力物力,把国家的重心北移。接近中原,移风易俗,融入华夏,这是历史趋势,我范蠡一定协助。
夏若诚:范大将军的意思我懂了。是让我们借助徐夷复国的力量来实现霸业、恢复大夏王朝,对吗?
范蠡:大司马理解的对,我的意思就在这里。不过,融入华夏,我赞成,也能够做到;恢复大夏,过于牵强。天下乃天下人的天下,非任何一家一族的天下;时过境迁,如今天下大一统虽然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单凭好勇斗狠、兵强马壮,是得不到大一统的。
夏若诚:是是是,圣人云,天下维德不维力嘛。
范蠡叫人取来一张牛皮地图,张挂在墙上。
勾践:徐国原有地盘多数在淮泗地区,恢复徐国宗祀不难。但楚国势力已经到达彭城,淮水以北也大多都被楚国占领。若恢复诸徐,必将跟楚国发生冲突。郯国、莒国已经被齐国国姓占了一半,若我们向那里进军,势必要跟国氏家族甚至是齐国翻脸。我们现在总兵力只有十万,能拿到北方作战的顶多只能有五万。用区区五万去对抗楚、齐、鲁三个大国,想想都头疼。
范蠡:既然是这样,大王不在家老老实实地喝喝酒打打猎,非要跑到北方边境去触霉头干嘛?
勾践:嗐,寡人眼看着老之将至,无所作为,实在是心有不甘呐。
范蠡:其实,北上融入华夏,关键是一个“融”字,是融入华夏,而不是打入华夏,诸位说对不对?
夏若诚:有道理有道理,“融”就是范大将军过去所讲的“和”字诀,对不对?
范蠡:谢大司马的理解正确。既然是“和”,事情就好办多了。比如楚国,我们可以向楚国说明,我们不是在跟楚国争地盘,只是想帮徐国复国。楚国不是接纳徐王章羽了吗?这就是说,在帮助徐国恢复宗祀这件事上,楚国理应跟我们一致。我们出钱出力,为诸夷存亡续断,是一件得道多助的大义之举;如果楚国硬要反对,势必会激起淮泗诸夷的不满。淮泗诸夷不满楚国,自然只有倾向我们。无论怎样,都将有利于我们团结淮上诸夷。有了淮泗诸夷的支持,大王所要的兵源,还缺吗?
勾践:你说的是有道理,但寡人凭借什么去号召诸夷呢?单是恢复徐国宗祀能行吗?华夏东夷世代为仇,诸夷怎会听我姒姓调遣?
范蠡:只要大王能坚持执行“奉天道、行仁义、救危困”的政策,一定行。
勾践:请讲具体一点儿。
范蠡:我们禹越国现在祭祀的近祖是夏后先王娰无余,祭祀的远祖是夏后大禹帝。夏后大禹帝的母亲是东夷少昊族涂山氏之女;夏后大禹帝的妻子——大启帝的母亲亦是少昊族涂山氏之女;夏后氏有东夷少昊涂山氏一半以上的血统。对不对?也可以说,夏后氏的母系祖先是东夷。直到现在,东夷各族都尊少昊帝为始祖。也可以说,少昊帝应是夏后、东夷的共同神祖。若我们承认少昊天帝为共同神祖,邀请淮泗濉汴诸夷,邀请徐、邳、郯、莒,薛、滕、邾、邰等东夷诸族共同进行隆重的少昊祭祀,是不是可以获得他们的认同?这就是奉天道。
勾践:好,好一个“奉天道”。不过,齐鲁可能会有问题。齐是姜姓,鲁是姬姓,他们都是夏族,跟少昊帝扯不上关系——远不如秦国、赵国,好歹其远祖也是东夷人。若齐鲁不同意我们的做法,不是很麻烦吗?不要烧香引鬼呀。
范蠡:不要紧,我要说的行仁义、救危困,就是要解决齐鲁问题。田氏代姜执掌齐国,到目前最盼望的就是国际间的声援支持。我们公开表明支持田氏,帮助田氏铲除国氏、鲍氏两大家族,必将获得田氏的感激。田氏之所以能够逐步取姜氏而代之,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几代人一直行仁义恤百姓爱国人,我们帮助行仁义的人,自己也就是在行仁义。所以,帮助田襄子掌齐,就是“行仁义”。对于鲁国,若我们出面压制季叔孟三家强臣,扶持子贡等儒家士子的执政地位,保护鲁国公室,这就等同于是我们救了鲁国。这就是救危难。
勾践:好哇,以奉天道团结诸夷,以行仁义亲和齐田,以救危难扶持鲁国,为诸夷存亡续断,给齐鲁梦寐以求。好,真不愧是寡人的智多星。
夏若诚:听了范大夫的一番宏论,真若醍醐灌顶一般,老哥佩服得很。范大夫以一个小小的亡国为契机,把北方诸族紧紧地团结在了我们周围,让我们凭空得了偌大的助力。真是了不起呀。我愿意出使鲁国,先商谈在曲阜穷桑祭祀少昊天帝的事。范大夫的整个大计就从穷桑祭祀开始吧。
范蠡:大司马去鲁国筹备穷桑大祭,很好。不过,联络诸夷的事,最好不要动静太大。动静大了很容易引起各国警惕,搞不好未等事成,楚齐鲁宋各国已出面干涉。几年前子贡出使各国获得巨大成功,就是因为当时子贡还只是孔子的高徒,一个商人,没引起相关敌国的注意,出其不意间达成了目的;若是换成鲁国的重臣,尚未出门,诸侯即以知晓,是否还能获得那样好的效果,就不好说了。
勾践:那就只有劳累范子去一趟齐鲁啦。大司马、大司空,你俩听明白了吗?就照范子所说的办,回去就办。
三人一齐道: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