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翎急使持战报直奔长安。
薄太后近日正抱病卧床,文帝躬身跪于身旁。文帝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宫女送汤药入,汉文帝接过玉碗,亲尝汤药。
薄太后微弱的睁开眼睛,看到文帝跪在旁边,又爱惜又愠怒,道:“儿啊,娘这是年轻时落下的病根,时好时坏的,没大碍!”
汉文帝道:“母后,您身子不好,儿心里一直挂念。”
薄太后笑道:“呵...娘这一老啊,老是喜欢想想过去的事儿。当年在代国时,娘每次生病,你都每日守在娘的身边。奴婢们端来的饭食啊,苦药啊,都得你先尝尝温热,生怕把娘烫着。那时你还小,天下百姓争相传诵,高祖皇帝有个孝顺儿子。”
汉文帝吹了吹汤药,道:“娘,这不是当儿子的应该做的么。”
薄太后叹了口气,道:“唉,我的这病啊,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我听说近日国事繁琐,边关又不甚安宁,以后,娘不许你再来了。娘有奴婢们伺候着,还有后宫的娘娘们,她们争着抢着天天过来陪着娘,你就放心吧。”
汉文帝道:“娘不用操心,国事儿子一丝也不敢懈怠,娘只要好生养好身体儿就安心了。”
薄太后道:“儿啊,我虽年迈,但也不糊涂,儿为天子,其实是天下人之子,更须给天下人尽忠啊,昨夜,你又一夜未眠吧。这样下去,你自己身子垮了,如何料理国事啊。”
一旁的窦皇后听到这里,想起这几日文帝和衣侍奉母亲,不曾好生睡过一觉,便想让薄太后劝劝文帝,便插话道:“母后,皇上昨夜看着母后睡下之后,和衣在母后床头寐了片刻,想必是太累了,妾身乞求皇上回去安歇,由妾身代替皇上侍奉母后,可是皇上不肯,定要自己侍奉才安心,妾身看着也心疼,母后,您劝劝皇上吧。”
薄太后指了指文帝额头,道:“你呀,唉,让我说你什么好。你想气死我这死老太婆吗?听为娘的话,往后不必过来了。让皇后伺候老身就行了。”
汉文帝尝了汤药,道:“来,母后,药凉了,可以吃了,等您吃完了药,儿就去上朝了。”
丞相张苍挡住了要出去的宫女,问道:“陛下在里面吗?”
宫女道:“在的,大人。”
汉文帝听见外面人声,回头问道:“谁在外面?”
丞相张苍听到问话,赶紧碎步跑了进去,行礼道:“启奏陛下,边关急报。”
文帝示意张苍轻声,张苍会意退下。
皇帝上朝,文武百官齐声问安。
百官问安:“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汉文帝道:“平身!。”
张苍走出队列,躬身而立,道:“皇上,臣有事启奏。”
汉文帝看了一眼,道:“今日早朝前,丞相到太后寝宫找朕,朕就知道,必是要紧大事,今日文武百官都在,丞相不必遮掩,无论巨细但说无妨。”
张苍向后看了看,有点作难,道:“这……”文帝将手中的奏章扔到桌上,道:“让你说你就说,不必顾虑!”张苍道:“皇上,萧关…萧关…失守了,匈奴大举入侵边关诸郡,老将军孙卬死战不退,最后和一万将士一起阵亡了。”
百官大惊,朝堂之上耳语声纷起,汉文帝惊坐而起。
百官轻声感叹道:“啊!这可如何是好啊。”
“是啊,萧关一失,西北再无险关可守啊。”
“孙卬将军死了?”
“哎呀,这如何了得……萧关可是进入中原的重要关隘啊,关隘一开,一片坦途啊。”
张苍接着说道:“匈奴老上单于亲率14万大军入北地郡,进占朝那、萧关、彭阳,焚毁了回中宫,他们的先锋已经直抵雍县、甘泉,现已距长安城不及两百里了。”
朝堂又是一片混乱.
汉文帝大怒,拍案而起,道:“匈奴!”
朝堂安静了下来,百官垂首而立。
汉文帝道:“自高祖以来,我大汉与北边的匈奴战战和和、一直不得安宁。朕已将公主嫁给他们,订立盟约,约定和睦共处,互不侵犯,这才两三年,他们怎么又背约?”
朝堂之上寂静如夜,百官垂首聆听,无人敢言。
汉文帝道:“你们倒是说话呀,该当如何呀?”
张苍上前一步,道:“陛下息怒,正如陛下所言,我大汉自高祖皇帝开国以来,传承黄老无为之道法、实行与民休息之国策,国力日渐增强,陛下登基以来,更是偃武兴文,休兵屯田,使得天下和洽,四夷定伏,唯有北边的匈奴时有骚扰,但最终都能安抚和平。故我朝现有的将士也都几十年没有真真正正的打过大仗了,将士疲沓,士气低迷。为卒者疏于训练,为将者疏于兵法,这都是用兵之大忌啊。”
汉文帝接言道:“三年前,匈奴南下,你们皆言根基未稳,百废待兴,要与民休息,与匈奴割地和亲,暂缓战争。和亲、和亲!他们匈奴人娶了公主,哪次又真正的和了?朕即位十四年了,匈奴人屡次南下,攻我城池,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你们以为朕是瞎了吗?“
皇帝大怒,百官颤抖、汗如雨下。
汉文帝怒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丞相张苍毕竟是老丞相,他不顾皇帝怒气未消,自顾自说道:“陛下,所谓圣明之君应当审时、度势、思德、量力。臣以为,以我大汉现在之国力,还不宜开大的战事。眼下最急的,是战端已开,不如先派人出使匈奴,选一位公主与新上任的老上单于和亲,再送之于金帛玉器、割让几个城池,与匈奴划疆而治……”
汉文帝叹口气道:“和亲,宗室还有多少公主可和亲啊......”
申屠嘉快人快语,向前一步插话道:“丞相之言当斩!”
朝堂大惊,百官皆看着申屠嘉,不知其为何意,竟敢藐视丞相。
汉文帝打了圆场,道:“朕说过,今日百官广开言路,所说之言皆无罪,申屠大夫,你说说吧!”
申屠嘉面无表情,正声说道:”陛下,臣以为和亲之计不妥,匈奴本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茹毛饮血、不读圣贤之书、不受礼法约束,与野兽无异,岂有信义可言?他们是野兽,哪里有肉他们就往哪里扑,所以才会屡次背弃盟约,臣以为,我大汉须以其之法还治其身,否则,即使我们再割地、再和亲,他们依然会南下,势必形成恶性循环。如是这样,我大汉有多少城池可以拱手相让,陛下又有多少公主可以用去和亲呢?”
汉文帝轻声道:“和、和,总是和,这要和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百官道:“这……”没有说出什么来。
汉文帝忽然想起了曾经给他建议《治安策》的贾谊,便闭上眼睛,叹了口气道:“你们让朕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自己心里想着,若当年真按贾谊所言去做,此时还用为匈奴劳心吗?
众大臣面面相觑,不知皇上所云。
汉文帝怒道:“朕难道要做亡国之君了吗?朕后悔当年没有听贾谊的进言哪。”
申屠嘉道:“陛下息怒。臣以为,目前最大的顾虑是兵丁不足且疏于战事。请陛下下旨在各地募兵,参军者可以免除三至五年税负,立下战功者可分与田地,功勋卓著者,还可以拜将封侯。”
张苍道:“陛下!自陛下登基以来,轻徭薄赋,曾两次除田租之半,国力虽有所好转,但也并不充盈啊,何况近年来平济北王、淮南王的叛乱已将积蓄用去数度。今南方又水患四起,国库大部钱粮都用来兴修水利了,没有多余的钱粮扩充军备啊。”
汉文帝道:“这倒好办,冯敬大夫来了吗?”
冯敬走出来,行礼道:“臣在。”
汉文帝道:“即刻拟道两道圣旨,第一道,传令各诸侯王,给各郡县、诸侯国按封疆大小分派募兵任务,数量完成后送赴前线。未完成征兵数目的,可以以钱粮相抵。第二道,未央宫内由朕开始所有皇亲贵族紧衣缩食,一切从简,节省开支充当军饷。还停留在京城没有回到属地的诸侯王们,需捐出属国税负年之十一,充作军饷,直至将匈奴赶出我大汉疆土。”
冯敬劝道:“陛下,如果这样,臣担心……贾谊之《治安策》已引起诸侯王的不满,贾谊虽已死,但遗祸未泯,诸侯王们本就心怀怨忿,矛盾已见端睨,若再一石激起千层浪,臣担心外患未除、内忧再起……”
汉文帝怒道:“他们既然可以从属地运来钱粮,如此劳民伤财,奢靡无度,那捐出十一来又有何妨?军情紧急,若不如此,大汉就要亡了,朕都要沦为匈奴人的阶下囚了。”
张苍下跪,苦苦哀求道:“陛下,三思啊,兵一动海裂天崩,动摇国之根本啊陛下。”
汉文帝道:“还是做两手准备吧。张丞相,你再写一封信给匈奴的大单于,告诉他朕愿将公主嫁给他,并许以重利,记住,陈词要恳切,给他示弱,以傲其心。申屠嘉,令你召集所有将军,朕明日辰时到点将台拜将军,朕要御驾亲征、出战匈奴。”
张苍痛哭道:“不可啊,申屠嘉小儿,你妖言惑众,迷惑陛下啊你,你罪该万死!陛下,您乃一国之君,身系国家兴亡,岂可轻易身动?”
汉文帝道:“丞相,您快起来,朕说了,今日广开言路。言者无罪,匈奴欺我太甚,杀我臣民,烧我宫殿,是可忍孰不可忍!战端一开,朕要亲赴沙场,为将士擂鼓壮威。退朝!”
太监喊:“百官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