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55700000002

第2章 构建“太空堡垒”——让亲子关系牢不可破

所谓“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子女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来到世间的第一重关系,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决定孩子今后的成长是否幸福。

所以,掌握一些基本原则,把家庭打造成牢不可破、能够抵御一切外界风雨的“太空堡垒”,让亲子关系牢不可破,是我们每一位做父母者的追求。

一、乐观的孩子源自温暖有爱的家庭

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有源于生命本能的“爱与温暖”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做过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他把刚刚出生的小猴子和妈妈分开,关在笼子里用奶瓶喂养。观察结果表明,奶瓶喂养的小猴子虽然更强壮,却总是吮手指头、发呆、神情漠然。他分析是缺少母爱的缘故,于是为小猴子制作了两种假的猴妈妈。一种是用冰冷坚硬的铁丝编成的“铁丝妈妈”,另一种是用松软的海绵和绒布做成的“绒布妈妈”。“铁丝妈妈”身上有奶瓶,而“绒布妈妈”身上没有。哈洛惊奇地发现,小猴子只有在饥饿时才去“铁丝妈妈”那里吃奶,绝大多数时间,它们都依偎在“绒布妈妈”怀里。

这个实验说明,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的物质供应者,更应是心灵和精神的供养者,父母温暖的拥抱和爱是孩子活泼、热情、快乐、自信的保证。

在孩子眼中,家庭就好像一个小社会。父母的相处之道,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如何接人待物。家庭关系是否和睦,父母感情是否和谐,家庭氛围是否轻松,父母与孩子之间是否亲密无间、相互尊重,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与人格的塑造。

在父母关系恩爱和谐的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大多彬彬有礼、富有爱心,较少攻击性。在父母孩子相互尊重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大多有稳定的安全感、归属感,性格多乐观、自信、诚实,遇到困难多会采用积极的方式应对。

相反,如果夫妻关系不好,经常在孩子面前冷战、争吵,孩子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归属感,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如果父母对孩子常常疏远、呵斥,孩子“爱与温暖”的基本要求不能满足,则易导致性格冷漠、偏激,甚至反社会。

若想要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还请为孩子营造这样的家庭氛围:

彼此关爱。每位家庭成员都把相互理解、关爱、信任当作最基本的原则去执行。

互相尊重。每位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弱点、不足、隐私,都需要独处的空间和时间。尊重彼此的选择,父母尤其不要强行窥探孩子隐私。

乐观积极。父母若能坚持每天挖掘生活中的细微美好,孩子自然可以成为乐观积极、懂得欣赏的人。

求同存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看法,不要固执己见,即使你是正确的,也要尊重和允许别人的做法乃至错误。

分享分担。无论是快乐还是悲伤,无论是苦恼还是幸福,都可以拿出来与大家共享。让孩子看到家长的苦恼与悲伤,会激发孩子对家长的爱与照顾。

拥抱亲吻。无须做传统的情感克制型家长,多对其他家庭成员说“我爱你”,多拥抱、亲吻其他家庭成员。

现代社会,很多父母想方设法给孩子创造美好生活,却往往用错误方法,带给孩子抹不去的心理阴影。

曾经有一对夫妇带着孩子来找心理医生做心理辅导。夫妻俩都是精明能干的事业型强人,性格外向、言辞犀利、收入不菲,然而10岁的独生女却性格胆小懦弱、畏畏缩缩,完全没有一般小孩子的活泼烂漫。

在聊天中心理医生了解到,这对夫妇性格同样强硬,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执,在孩子面前吵得面红耳赤,甚至摔砸东西。争吵之后,或者陷入冷战,一家人几天不说话;或者闹离婚,双方争着问女儿愿意跟谁。

小女孩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长大,常年胆战心惊,逐渐变得敏感、胆怯,见到人不敢抬头直视,说话声音细弱无力,听到别人说话声音稍大就会显得惊恐无助,时刻怀着父母一方会离开她的忧郁,安全感严重缺乏。

可见,人若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就很难展开一个正常的生命。

然而,一个家庭不可能没有矛盾,夫妻之间也很难一辈子不吵架。随着离婚率的逐渐上升,单亲家庭的比例越来越高。那么,如何把家庭纠纷对孩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呢?

我们不妨记住一些基本原则:

夫妻间若有矛盾,尽量避开孩子自行解决,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否则孩子容易敏感、畏缩,或者暴躁、易怒。

不要在孩子面前责怪、抱怨另一半,这会让孩子眼中的父母形象坍塌,从而导致对父母的不信任。

学会主动沟通。主动与另一半沟通,努力让隔阂消除。如果实在无法消除隔阂,请向孩子坦承父母之间出了一点儿问题,让孩子有接受父母分手的准备。

当夫妻感情实在无法延续,请体面、和平地分手,不要在孩子面前撕破脸,更不要把对另一半的仇恨转移到孩子身上,用指责、打骂孩子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告诉孩子,无论他选择跟谁,爸爸妈妈都会永远爱他、照顾他。父母之间的任何事都与孩子无关,父母的分开也绝不是孩子的责任。

分手之后,不要限制孩子与另一半联系,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利。千万不要剥夺孩子已经缺少的父母之爱。

乐观的孩子源自温暖有爱的家庭,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家庭生活中,每个人都要努力展现出积极健康的一面,少抱怨对生活和他人的不满,多看到生活中的闪光点。

肢体和语言的亲密对心灵的亲密有极大帮助。

即使分手,也要体面地分手,并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的分开与他无关,爸爸妈妈永远爱他。力求把父母分手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二、改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

关于孩子的一生该怎样度过,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一几千年来中国父母的传统观念,在现代更被演绎得无以复加。

这些父母眼中的“成功”,常常具体化为:努力读书,进一流名校,读金融、法律等专业,毕业后进入政府部门或世界500强企业工作,成为高收入人群。又或是,学一门才艺比如音乐、绘画,通过刻苦训练,成为知名画家、音乐家,享誉世界。

还有些家长,喜欢把自己当初的遗憾加于孩子身上,口头禅是“爸妈当初没条件做到,现在我们给你创造了条件,所以你一定要做到”,逼迫孩子成为父母想要成为却无法成为的那些人。

在这种观点之下,“虎妈”、“狼爸”不断涌现,带起一波又一波热议。

但是,这种传统观念真的正确吗?

家长抱着“孩子现在辛苦点,但将来会明白我的苦心”的想法,完全不顾孩子意愿,急切地逼迫孩子努力再努力,只会让孩子丢失他在这个年龄段应该得到的快乐。

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曾不止一次遇到被父母逼着读书,读到最终抑郁症的孩子;也见过为了家长的期望去学钢琴、古筝,在考完所有级、能够中高考加分之后,再也不肯碰乐器,甚至一听到别人弹琴就反胃的孩子;还见过明明喜欢文学,却在父母强烈要求下读了金融专业,几年后抛弃学业、离家出走的孩子。

其中最令人惋惜的例子是,一位男生在高考成绩出来后跳楼自杀,遗书上写着:“爸妈对不起,我从来没有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太累了。”而他的高考成绩,足够上一所很好的重点大学。

在这样的高压逼迫下,确实有些孩子最终成为家长眼中的“成功者”,有了稳定的工作和高收入。但是,他们的内心常常是不完整、不快乐的。

父母们,还记得孩子刚刚出生时,你们的希望吗?是希望孩子未来快乐健康,还是希望他一生郁郁寡欢?

更多的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快乐,一方面又担心不逼迫孩子学习,会导致孩子不思进取、一事无成。

事实正好相反。

心理学研究证明,每个孩子都有特殊的“潜能窗口”。一旦这个窗口被打开,与之相关的神经元就会格外活跃,孩子会表现得格外专注、好学,在这方面的特长会充分展现,学习起来事半功倍、突飞猛进。在自由发展的状态下,这个窗口很容易被打开,这些潜能常常爆发出惊人的力量,使他们成为某一领域的“天才”。

而当父母把“成龙成凤”的愿望强加于孩子身上时,孩子不能自由快乐成长,潜能就会被最大限度压制住,到最后非但不能成功,反而会越来越痛苦。

不逼迫孩子学习,不等于不帮助孩子学习。面对儿童的“潜能窗口”,家长应积极鼓励和帮助他找到最佳发展道路,从而成就孩子的“优秀”。

孩子有自己的道路要走,他们不是父母的复制品,不应该背负父母的理想、愿望。

鼓励孩子不断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尽早打开“潜能窗口”。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要求孩子像某某人一样成功,本身就扼杀了孩子自己的潜能和特质。

父母的强大,不等于强制,而恰恰在于有信心、有能力让孩子自由发展。孩子的优秀,不仅优秀在成绩,更要优秀在心性与品质。

三、不要用“不爱”要挟孩子

有些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见——

公交车上,孩子反复踢着前排座位。面对前排乘客的白眼,尴尬的妈妈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妈妈就不爱你了。”

儿童乐园里,孩子玩得兴起,无论家长怎么拉都不肯走。心急的爸爸说:“你再不走,我自己走,我不要你了。”

家里,父母面对被孩子弄破的玩具、书籍,愤怒地说:“你要再这样,我就把你和坏掉的玩具一起扔进垃圾桶里。”

父母带孩子出去走亲访友,亲戚朋友逗孩子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你跟我回家吧。”

这样的话,我们小时候可能也经常听到,甚至习以为常。可是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你听到这些话时的反应是什么?现今,已经成为父母的你,又是否仔细想过,对一个孩子而言,最大的恐惧是什么?

你一定要知道,孩子最大的恐惧是父母不爱他、抛弃他。

美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坦贝克曾说过:“孩子的最大恐惧是失去了爱,而被遗弃是他所恐惧的地狱。跟随遗弃而来的是愤怒,愤怒又会造成报复心理,带来某一种形式的犯罪行为。”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则表示:“从最开始出生的分离,到出生后,婴儿意识到自己与妈妈是两个人,这种心理上的分离比分娩的过程还要痛苦。与妈妈和其他重要亲人的每一次分离都是痛苦的,每一次都让幼儿担心自己被抛弃。”

这其实是一件很奇怪的事。父母明明爱孩子胜过自己的生命,舍不得孩子受一点点伤,却动辄在孩子不满足自己心意时,说出“不爱”、“不要”、“把你扔掉”、“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这类言语。利用一次又一次的语言暴力,来击退孩子的各种“不尽如人意”。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家长明明很爱孩子,孩子却时刻提心吊胆,觉得只要自己犯错误了,甚至仅仅是不合父母心意,父母的爱就会收回。

当孩子反复被“不爱”要挟,他会感到恐惧担心,乃至丧失安全感。年幼时,他会反复试探和验证父母的底线,变得爱哭闹、难以安抚、格外黏人。稍大一些,则会对亲子关系本身的牢固程度产生怀疑,极端情况下,还会变得完全不在乎这份人伦之爱。

正因为后果如此严重,所以这种拿“不爱你”或者“不要你”作为要挟的话语,被心理学家认定为严重伤害儿童情感的“语言暴力”。而从儿童成长看,用这种语言暴力要挟孩子的后果,除了导致儿童安全感的缺少,还有其他隐患。

比如,当孩子觉得“一旦不服从家长,一旦自己的想法与家长相左,就会被抛弃”,他会逐渐变得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敢独立探索世界。长此以往,则会缺乏自信、胆小畏缩。

又比如,孩子会学习父母的这种说话方式,将来形成同样的要挟思维,变得难以接受别人的不同意见,习惯用要挟手段达成目的。更坏的是,他还会把这种思想传给自己的下一代。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失去的东西,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时最坚强厚实的后盾,也是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自信与快乐的源泉。

无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孩子都不应该受到遗弃的威胁。即使你在气头上,也绝不能让孩子感觉到,他有被遗弃的可能。

如果家中不止一个孩子,一定要让孩子们觉得,父母给每个孩子的爱是平等的。

一旦你用“不爱”要挟孩子,总有一天孩子也会用类似方式要挟你、抛弃你,或者要挟其他人。

如果有他人用类似“你爸爸妈妈不爱你了”之类的言语逗弄你的孩子,你要在第一时间坚决地告诉孩子“不,绝不会这样,爸爸妈妈永远爱你”,并且告诉逗弄者,你和你的孩子不欢迎这样的交谈方式。

告诉孩子,勇敢探索世界,父母永远在他身后。

四、“言行一致”原则必须贯穿于亲子关系的始终

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言行一致原则极为重要。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父母总抱怨孩子说话不算数,却没有考虑,自己是否言行一致。一旦父母不能做到表率,孩子可能会觉得不遵守诺言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儿童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自我认知系统的建立过程。如果在同一件事上,大人说的与做的不同,或者父母两人的观点相反,孩子内心就会产生疑问,不知所措。这极不利于儿童构建统一的认识环境。

嘟嘟两三岁的时候,有一次我们答应了当天给她买一只泡泡枪,然而我和她爸爸随即忘记了这件事。晚上睡前,她忽然问我们:“泡泡枪呢?”

我和她爸爸这才想起来,便对她承诺:“我们忘记了,明天一定去超市买。”

第二天我去超市给孩子买了泡泡枪。见她玩得很开心,我以为这件事过去了。

隔了两天,女儿答应我们收拾好玩具就吃饭,可转头她就去画画了。我问她:“嘟嘟,你自己说收好玩具就吃饭的,为什么不做到?”

她很自然地说:“爸爸妈妈也是这样啊,答应了买泡泡枪,也没当天就买啊。那我也要过会儿再吃饭。”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你不遵守诺言,她也就不遵守诺言。孩子就是大人的镜子。

从那天起,我们凡是承诺的必定做到,对于做不到的事情绝不随口承诺;想要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先做到。

这样过了很久,忽然有一天我发现,有很多事,我从来没有要求过她,她却都能做到。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我跟爸爸妈妈学的呀。”

前后一致的认识情境,有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但是,生活中很难避免意外的发生。如果出现异常情况,一定要及时解释或者补救。

以“过马路,不闯红灯”为例,为了给嘟嘟示范,我自己从不闯红灯。有一次因为修路,我家门前整条街断电,所有红绿灯都熄灭了(异常情况),我立刻对她解释:“灯坏了,所以这次没有办法等绿灯。”然后才牵着她过了马路。

又有几次,嘟嘟发现有人闯红灯,指给我看。我第一时间告诉她:“这是不对的,大人也会犯错误。然而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犯错误,也跟着犯错误。”

通过这样的及时告知,在异常情况发生时,孩子依然能够清晰判断怎么做,并与往常得到的认知保持一致,而不至于概念混乱。

孩子的行为举止来自家长的表率,而非指令。

“言行一致”既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对成人的约束。要想孩子成为信守承诺的人,家长的言行一定要保持一致。

不要轻易给孩子承诺,做不到的事情不要承诺,而要告诉孩子“不,这是不可能的”。一旦给出承诺,一定要做到。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无法与平时的做法标准统一,一定要及时解释或补救。

五、父母也是普通人

在面对孩子时,父母应该用正确的心态来要求自己。

父母不是24小时保姆!

初为人父母,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陡然间使命重大,必须24小时全身心投入,才能照顾好孩子。再加上几乎所有的育儿理念,都对孩子的需求再三强调,强调孩子需要爱、需要理解、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的呵护帮助……

于是我们渐渐觉得,一旦成为父母,我们就必须放弃原有的自由和自我,完全以孩子为中心,不能再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到后来,即使偶尔接受亲友邀请出门放松一下,心里的愧疚感也会使我们难以尽兴。我们难以尽兴,亲友则会觉得扫兴。久而久之,我们会厌倦这种囚徒似的生活,禁不住下意识地怨恨自己没用,或是怨恨孩子影响了生活品质。

我认识一对年轻的夫妻,两人是大学同学,原先感情亲密深厚,但自从有了孩子,两人之间争吵不断。女方指责男方对孩子不够尽心,抱怨他在自己辛苦带孩子的时候出门与朋友聚会;男方则抱怨女方全身心扑在孩子身上,忽视了正常的夫妻生活和人际交往,让自己透不过气。

要知道,养育孩子是一项漫长的工程,如果过分劳神或者总是做不必要的自我牺牲,父母会觉得疲惫不堪,孩子则往往不领情,认为父母管得太多。

所以,在全心关爱孩子之外,我们也要把注意力扩展到孩子以外的生活上。如果可以,不妨每天挤出一点时间,专门与爱人或其他重要亲友相处。要尽量保持与孩子到来前同样的热情和亲密度来继续夫妻生活。这不单是维持夫妻感情的良方,也是潜移默化教育孩子的良方。要牢记,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之间亲密恩爱的关系是孩子学习与人友好相处的最佳途径,也是孩子成年后组建自己家庭时最有可能效仿的范本。

父母不是超人!

有些父母觉得,为了维护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尊严,父母应该是永远正确、不会犯错的完人。事实上,这种想法对亲子关系并没有好处。

一个人不可能是完美的。一旦父母习惯于扮演无懈可击、没有弱点的“坚硬铁皮人”,刻意在孩子面前营造完美形象,让孩子只看到父母好的一面,过滤掉不好的东西,对孩子会有哪些影响呢?

首先,父母在扮演超人的过程中,他的状态会不知不觉紧绷起来,从而传递给孩子一种辛苦、紧张的状态,让孩子在无形中产生紧张感、压抑感、焦虑感,与父母对孩子健康快乐发展的初衷背道而驰。

其次,从儿童发展心理学上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超越目标。如果父母过于超人化,孩子就会觉得我无法超越父母,从而失去前进的动力。

再次,当父母一直在孩子面前扮演超人时,孩子会认为“世界就该这样完美”,那么当他遇到困难、挫折时,或者有一天发现父母其实没那么完美时,他就会产生信念上的冲突,对自己的过往认知产生怀疑,乃至对世界产生怀疑。

相反,当孩子看到父母也会犯错,也会遇到失败、挫折时,孩子潜意识会觉得“不成功”是被允许的。这样,孩子的生命状态才可能放松下来,他才可能真正去尝试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和使命,孩子自己的生命能量才可能真正释放。

记得嘟嘟3岁的时候,有一次我身体极度不舒服,肚子疼到忍不住哭了出来。

本来低头玩玩具的嘟嘟听到声音,呆呆看了我几秒,忽然站起来走到桌边,抽了几张纸巾走到我跟前。她伸出小手,很小心地帮我擦去眼泪,一边擦一边用另一只手拍拍我,就像我平时拍她那样,说:“妈妈别哭了,我会保护你。”

当孩子发现,家长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家长也有被关爱的需求,孩子内心柔软的一面就会被极大激发出来。当他尝试着用笨拙的方式来安慰家长时,他就走出了生命中最初的“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一步。而这,对儿童的情感成长有极大帮助。

放松心态,我们要用正确的心态看待自己的身份,这样才是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父母不是24小时保姆,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时间,以及与爱人和亲友的亲密相处。

父母不是完美超人,我们会成功,也会失败,不要害怕对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和弱点。

孩子需要被关爱、被尊重、被鼓励、被支持,父母同样需要。家长无须在孩子面前隐藏内心正常的情绪。

父母用轻松、真诚的方式向孩子展示自我,今后孩子自然也会以轻松、真诚的心态创造自己的人生。

父母通过行动展示给孩子看,他们虽然会失败悲伤,但失败悲伤后会更乐观勇敢地前行,有利于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积极、勇敢的心态。

同类推荐
  • 实用幼儿家教入门

    实用幼儿家教入门

    这本书的实用,是指它的易于掌握的可操作性。怎么教两岁的孩子识字,怎么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数和算术的概念,乃至要不要背唐诗,如何学英语、电脑等等,均娓娓道来。对普通家长而言,本书在幼儿家教方面所提供的行之有效的观念和方法,既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又能够应付残酷的应试教育。本书是作者本人早年教自己孩子的心得与经验。这孩子虽有种种弱处,但始终身心健康地成长着,眼下正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著名大学的一间实验室工作。
  • 父母一定和孩子做的80件事

    父母一定和孩子做的80件事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才,这一点必须明确。为人父母要多给孩子些自信,多些鼓励,少些埋怨;要多些倾听,少些攀比;要多些身教,少些言传;要多些沟通,少些诋毁。每个孩子都是骄傲,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愿天下父母共同努力,满怀爱心、信心、耐心与智慧之心,培养出更多健康、快乐而优秀的孩子吧!
  • 家庭教育必知的47大关键

    家庭教育必知的47大关键

    在本书中,我学会了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作为一位母亲所应具有的心态。
  • 教育孩子从父母开始

    教育孩子从父母开始

    本书汇集国内外权威教育理念,融合国内外专家教育经验,吸取成功父母教育的精髓,试图回答父母们关心的问题,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引导孩子助一臂之力。
  • 智力开发篇

    智力开发篇

    《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智力开发篇》分为开发儿童智力的意义;开发儿童智力的必要性;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儿童智力开发的影响因素;儿童智力开发的标准;婴儿智力开发的途径等内容。 《儿童家庭教育系列:智力开发篇》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热门推荐
  •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全书1080字,360句,虽然只是一本关于童蒙教育的小书,记录的是生活中言行举止等小事情,却蕴含着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我们透过那些讲述规矩的文字,不但能够学会怎么做一个文明人、有道德的人,同时也能悟出很多教育智慧。
  • 天地大盗

    天地大盗

    他是天生地养的一只老鼠,因为前世不愿意接受佛主的恩惠甘愿躲藏到尸娃洞中修炼。但是他赢得了佛主让他随意拿取天地间万物的本事的承诺。玉帝因为害怕他来世出生以后,让他修炼的尸娃洞所在的隘口镇大旱三千年。玉帝想要直接饿死他,可是谁知道他的命运天地都已经注定,同为天生地养的玉帝拿他也没办法,让他逍遥在三界,演绎了许多欢乐,悲伤,搞笑的故事。
  • 修罗的崛起

    修罗的崛起

    天地孕万物,各有所能,至强之物,便是由天地之力孕育而成的究极体质——修罗体。被别人看成废物并被家族驱逐的少年,在机缘巧合之下觉醒了自己的修罗体,但到他回到家族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家族就在他眼被灭了,只有他和为数不多了同族之人活了下来成为了家族仅存的希望,为了家族的崛起也为了复仇,他踏上一条满是危险的强者之路,而他在深入调查把家族毁灭的那个神秘人时,却也是发现了他的家族所隐藏秘密。
  • 十里扬州

    十里扬州

    大唐开元盛世,华章铺就,开启一个醺人的梦……没有原因的穿越、没有预料的受伤…当我回首时,是他们如风如颂的笑颜……那个教我习武、轻声呵护的他那个真诚率直、可爱可敬的他那个提剑伫立、默默守护的他……还有来自同一时代、邪气飘逸、俊才非凡、占满我整个心魂的他……当我梦回时,是她们如花如虹的面容……那个天真单纯、活力四射的她那个娴静灵秀、心细如尘的她……如果这是个梦,为什么却带着映满整个人生的朝霞…烙在我心上……如果这不是梦,又为何亦幻亦真、在我眼前生生地飘远……1000多年前的小径,我伴着如诗如画的亭台楼阁……十里扬州,桃花依旧,昨日欢馨在……
  • 大雁精神2111

    大雁精神2111

    《大雁精神》作者:张金洋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7月字数:100千ISBN:978-7-5064-3944-2定价:16.80元
  • 梦里天上人间

    梦里天上人间

    我在那儿,不会一个人,因为那会很孤独;我想与世无争可世事非要纳我;我想,为了你,冲破这个天。
  • 穿越之高门庶女

    穿越之高门庶女

    现代女苏锦一朝穿越成了古代高门庶女叶明珠。虽然说是庶女,却也是高门。高门里是非多,她一个没了亲娘又是久病之体的庶女,还是在嫡母和忠仆的庇护下好好看戏吧。本以为这样活一天算一天,谁曾想一朝高嫁,不但成了太夫人,还得了一个敬她、怜她、宠她、爱她的夫君。叶明珠表示,在古代的日子还是不错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豪门老公宠爱我

    豪门老公宠爱我

    A市萧家大小姐嫁给残废,她想守活寡吗?可当婚礼上的男人曝光,女人们猩红了一双眼:“嫁给这样的男人,要我守一辈子活寡我也愿意。”都说她容颜倾城,这才勾走了他的心魂,可他们却不知道,这场婚姻只是一场密谋已久的设计。而当她满怀欢喜时,迎来的却是他的冷漠无情。一纸离婚协议,她辗转天涯海角治愈情伤,却还是逃不过算计伤害。三年后归来,他爱她如命。有一天,她当着他的面对另一个男人承诺了一生……于是第二天,他把她掳到了民政局,对她说:“安,我们重新开始。”她说:“沈君陌,我不爱了。”他苍白着脸色说:“不爱没关系,我爱就可以。”她微笑:“我不稀罕时过境迁的爱。”而她不知道的是,曾经无数个深夜里,有个男人愿意在楼下的路灯旁看着她的窗一夜不眠……
  • 遥远的重逢

    遥远的重逢

    她叫安凌薇,是一个有诗意的名字。她为了初恋情人,即使遭遇了一次次的背叛也不断的选择原谅;为了朋友,甘愿失去自我。她来到新的城市,却陷入同一场青春,那些陷阱,或真或假的情话,将她的世界再一次颠覆。世界崩塌了,还可以重筑,可当青春走过了头,再也无法重来。
  • 覆手破天

    覆手破天

    破天何为愿望,愿望就是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事,人物质等等的满足。何为传说,传说就是已经不存在,后者根本就不存在亦或者不在认知范围内的一切事物。传说的愿望能否实现,萧天为了心中的渴望,为了那愿望,为了那虚无缥缈的传说,踏入逆天之路。人若阻我,必杀之,妖要阻我,必灭之,天若阻我,我萧天必将天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