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55700000003

第3章 别用忙碌当借口——陪伴是最好的礼物

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好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做父母的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儿童教育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付出时间与耐心更有用,就像《小王子》中说的:“你为你的玫瑰花费的时间,使你的玫瑰花变得独一无二。”

一、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个大问题是,家长肯为孩子花钱,却不肯为孩子花时间、花心思。家长焦虑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焦虑择校、焦虑分数、焦虑“别人家孩子”比自家强,却很少有人焦虑是否给了孩子足够的陪伴。有的家长认为教育主要靠学校,于是拼命工作挣钱,把孩子的学习交给学区房、昂贵名校,把孩子的成绩交给老师、培训班,把孩子的陪伴交给老人、保姆……

而教育研究结果表明,促使孩子在学习能力测试上得高分的因素中,智商、社会条件、经济地位均占比很少,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则是“经常与父母一起吃晚饭”。父母的陪伴,能满足孩子的安全感与温暖的需求,更能因融洽的亲子关系让家长的教育“入脑入心”,这才是孩子最踏实可靠的“起跑线”。

家长们,若真焦虑“起跑线”,那就少加点班,多陪陪孩子。相信你能给的,辅导班给不了,老师给不了,老人和保姆也给不了。切莫等到孩子与家长关系疏远、孩子出现情感障碍时才悔之莫及。

我们班里曾经有一位“问题学生”,脾气骄纵、性格浮躁,与同学、老师相处得都不是很好。有一次家长会,父母相互推脱,都说生意忙,没时间来。在班主任的再三坚持下,这位男生的母亲来开家长会,一见到老师就抱怨孩子被他爷爷奶奶宠坏了。

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孩子从半岁开始就被丢给爷爷奶奶带,父母两人在外地做生意,只有过年才回来一次。为了弥补不能陪伴的空缺,父母拼命给孩子钱,导致孩子小小年纪花钱就大手大脚。而爷爷奶奶十分宠溺孩子,百依百顺,更是助长了孩子的坏脾气。

在这位母亲抱怨爷爷奶奶宠坏孩子的话语间,可以听得出来,孩子与父母有很深的隔阂,沟通不畅、相处不和谐。然而这位母亲对于自己没有亲手带孩子并无一丝后悔。

其实,这才是孩子问题的关键所在。

很多长期交给他人抚养的孩子都会出现类似问题——与父母缺少交流,相处不和谐;孩子脾气不稳定,或孤僻或任性。悲哀的是,这种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父母撒手不管的抚养方式并没有引起家长们的认真反思。

父母们总在强调,我没有办法,我要工作,我时间不够,我要实现自我价值,我是为了孩子才出去赚钱……却没有问过孩子需不需要关心、陪伴。每当成人利益与孩子利益发生冲突,成人总是主动选择的一方,孩子则成为被动承担选择结果的一方。

把原本应该自己承担的养育职责推脱出去,这种教养方式的缺陷不会一下子显现,却会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反复留下伤痕,一条又一条的伤痕逐渐加深,最终成为心理缺陷的一部分,严重影响他的生命轨迹,也影响了家庭成员间的情感。

现实给了我们足够的教训,在学校里,“问题少年”几乎毫无例外的都有一个不够温暖的家庭。至于近几年社会新闻中屡见不鲜的留守儿童引发的问题,更是都与“缺少父母陪伴”有关。

相比于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城市留守儿童”的问题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所谓“城市留守儿童”,少数确实是因为父母在外地工作而留给其他亲属抚养的,但更多的是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却得不到父母足够关心的孩子。

这些“城市留守儿童”常常是父母工作很忙,即使在家也难得有空与孩子交流。偶尔有时间陪伴孩子的话,几乎唯一的关注点,都落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孩子成绩好倒也罢了,一旦成绩不佳,父母就会一顿批评数落,认为孩子不够用功。他们仅有的亲子时间大半都花在数落孩子上,却很少有人反思孩子成绩为什么不好。

如此,即使父母与孩子住在同一屋檐下,亲子关系也会逐渐走向疏远、淡漠,无形中损害孩子的健康成长。

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生,性格古怪、成绩不佳,在家总是与父母吵架。

经过了解得知,孩子的父亲是位生意人,平时工作繁忙很少回家;母亲是全职太太,按说应该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然而她一天中的多数时间是出门与朋友打麻将、逛街、做美容。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交给保姆带,晚上也跟保姆一起睡。孩子曾多次央求父母留在家里陪她,都被父母拒绝了。孩子与父母的争吵,一方面是因为长期缺少关爱导致的心理失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吸引父母注意而故意为之的不得已举动。

如果这位父亲能多回家陪陪孩子,如果这位母亲能少出门玩乐多在家陪孩子,孩子的心理状态也许就能大为改善。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家长其实也是一种职业,遗憾的是这对父母并不称职。

类似父母还有很多,他们出于各种原因,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甚至丢给保姆,自己却懒得操心,那又怎么能期待孩子心理健康、快乐?

婴幼儿时期,若孩子的需求未得到及时的回应,或是没有得到充分关爱,其内心就会产生恐惧,情感就会有缺陷。久而久之,则会缺乏安全感,难以信任他人,且怀疑自我能力。

对父母陪伴的需求,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家长一定要尽力满足孩子的这种情感需要,否则会给孩子的终身幸福留下不可弥补的缺陷和阴影。

值得注意的是,陪伴不一定需要一直在孩子身边。对于那些在外地工作的父母而言,如果能做到经常打电话或者与孩子视频聊天,让孩子知道父母关心他、牵挂他、爱他,同样是很好的陪伴。

孩子的成长教育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陪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省的最重要环节。放弃陪伴、教育子女的责任是为人父母者最大的错误。

孩子要的陪伴,是在温馨而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感受到父母在我身边,我是安全的,我是被父母爱着的。

忙碌,很多时候只是借口,即使不在孩子身边,也可以通过电话、视频等其他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陪伴。

无论孩子的资质如何,若父母愿意多花一点时间去陪伴、灌溉、照顾他,他就能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二、你的陪伴是有效陪伴吗

有些父母可能会有疑惑:我天天在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算少,可为什么孩子还是越来越不听话,跟我越来越疏远?

那么,我想先问问你们,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是否有过类似这样的情况——

陪孩子逛公园,当他一脸兴奋地指给你看花朵上的蜜蜂,你却在和旁边的妈妈交流购物节打折力度;陪孩子画画,当他举高画纸向你描述他画中的世界,你挂念的却是明天的工作应该怎么安排;陪孩子看书,当他转头跟你分享好笑的故事情节时,你的眼睛却一直盯着手机刷微信,孩子说什么都没听清,只能敷衍一句“真好笑”。

如果曾有过以上情况,你要认真反省,自己真的是在陪伴孩子吗?

有一则著名的育儿小故事,名字叫《等一会儿,聪聪》。故事是这样的——

聪聪说:“嘿,老爸。”

爸爸说:“等一会儿,聪聪,老爸现在没空。”

聪聪说:“嗨,妈妈。”

妈妈说:“等一会儿,聪聪,妈妈现在没空。”

聪聪说:“妈妈,花园里有一只怪兽要吃我。”

妈妈不耐烦地说:“等一会儿,聪聪。妈妈现在没空。”

聪聪一个人来到了花园。他对怪兽说:“嘿!你好,怪兽!”

怪兽一口就把聪聪吃掉了。然后怪兽走进了聪聪的家。

怪兽走到聪聪妈妈的背后,大叫了一声。

妈妈说:“等一会儿,聪聪,妈妈现在没空。”

怪兽张大嘴巴,咬了聪聪爸爸一口。

爸爸说:“等一会儿,聪聪,爸爸现在没空。”

“吃晚饭了。”妈妈说。她把聪聪的晚饭放在电视机前。

怪兽把晚饭吃了个精光,它还看了一会儿电视。

妈妈大喊:“聪聪,该上床睡觉了。你的牛奶已经拿上去了。”

怪兽上楼喝了一口牛奶,大声说:“喂,我可是一只怪兽啊。”

“聪聪,妈妈现在没空,赶快睡觉吧!”妈妈慈爱地说。

这则故事代表了很多家庭的真实情况——父母都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却显得孤孤单单。渐渐地,被长期冷落的孩子变得封闭、孤僻。

为了不再出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时间、空间上的陪伴,更需要“有效陪伴”。

有效陪伴,指在陪伴过程中细心关注孩子的需求,耐心聆听孩子的喃喃自语,尊重孩子的发展变化,感受他们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情感需求并予以及时满足,与他们产生同频共振,从而使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陪伴呢?

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间段里应全心全意、倾情融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确实在关注自己。

没有哪个做父母的不愿意陪伴自己孩子成长,有时候出于工作压力和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孩子成长过程的陪伴,离开孩子外出工作,使自己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但也有不少父母,即使天天陪在孩子身边,却心不在焉、一心多用。比如,把孩子丢在一旁玩玩具,自己拿着手机低头看微信、看微博、刷朋友圈,或者看电视、上网。

更有甚者,有这样一位父亲,每次孩子母亲加班轮到他带孩子,他就塞给5岁的儿子一只手机让孩子玩手机游戏,然后他自己戴着耳机打电脑游戏。父子两人空间距离不足1米,却可以一整晚不说话,埋头各玩各的游戏。这位父亲,别说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就连分心照顾孩子都做不到。

如果你在陪伴孩子的时间里总是心不在焉,不愿意体会陪伴孩子的快乐,那么这样的陪伴就不算有效陪伴。你一次又一次地让他失望,也许有一天,他也会把你拒于心门之外。

父母们,放下手机,放下自己的心事,多和孩子快乐互动吧。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做一次手工;拿起笔和孩子一起画一张全家福;走出门和孩子一起寻找春天的花朵、秋天的落叶;陪孩子看他最喜爱的动画片,与他一起笑得人仰马翻;紧紧拥抱孩子,用你温暖的怀抱、温柔的语调,带给他信任和安全感。每一件在你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为他的生命增添一抹明亮轻快的底色。

陪伴孩子不是约束孩子。

有效陪伴,应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以孩子的需求为导向,尽力引导他的需求向良性结果发展,而不要一味限制他的爱好,强行要求他执行父母的决定。

如果孩子喜欢画画,无论有没有天赋,我们都可以积极创造机会让孩子画。如果孩子喜欢看书,我们可以陪孩子去书店挑选适合他的书,然后与他一起阅读。如果孩子喜欢玩游戏,我们可以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陪孩子一起玩。

陪孩子玩的时候,不妨让孩子控制整个活动进程。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给出玩耍内容的建议,提供多种选择让孩子挑选;年龄较大的孩子则让他们结伴,在父母的带领下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多尊重孩子的意见,玩什么和怎么玩都让孩子选择,策划活动,包括去哪里、看什么、吃什么等。父母只需要给予孩子鼓励、建议和必要的支持。

有些父母,几乎所有陪伴孩子的时间都在教育他“好好学习别贪玩”。从孩子两岁开始就忙着教孩子认字、数学、英语,却限制他玩玩具的时间;陪孩子上无数的兴趣班,却不允许他痛快地在草地上打滚;给孩子买许多书,却不引导他欣赏故事的美妙,而是像考试一样规定孩子必须复述出情节……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只会大大束缚孩子的活力,让孩子无比痛苦。

不少父母对孩子未来的设想,是孩子长大后能够在某一领域做出出色成绩,于是早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为他规划好严格的学习道路,父母一路陪伴向前冲。但事实上,过分的束缚,只会扼杀孩子走向优秀的可能性。“只陪伴,不设限”,为孩子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才是真正为孩子好。

有效陪伴是给孩子必要的引导、帮助与支持。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很多非智力因素,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来完成的。比如情感培养、性格塑造、习惯养成,以及责任、自信的养成等。

当孩子遭遇失败、挫折时,父母鼓励他“再来一次”;当孩子与同伴发生冲突争抢时,父母引导他愉快地与同伴相处;当孩子面对痛苦悲伤时,父母及时抱住他,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懂得他的难过;当孩子面临不会做的东西时,给孩子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帮孩子渡过难关;当孩子做选择时,帮他看到可能的后果,并尊重他的选择,引导他学习相应的经验……这些都是真正有效的陪伴。

有效陪伴的重点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质量。所谓陪伴,应该是能创造共同的回忆。

可以没有太多玩具,没有什么零食,只要父母拿出时间,在他看动画片的时候、在他读书的时候,父母坐在旁边安静看自己的书;在他玩玩具的时候,陪他一起玩;在他高兴地举起画好的画时,及时给予赞美;在他难过、泄气的时候,给他安慰和指导……甚至,什么都不用做,你坐在他的旁边,用温柔鼓励的眼神真诚地看着他,对他而言已经足够。

陪伴孩子时请放下手机,远离电脑、电视,全心全意投入,分享孩子的悲伤喜悦。

陪伴不是束缚,尊重孩子的选择能让陪伴更有意义。

及时的鼓励与指导很重要。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孩子“没用”,也不要泛泛说着“我相信你最棒”之类的话,而要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帮孩子找到解决办法。

一分钟高效陪伴,胜过一整天无意义相随。真诚的亲子交流,能让孩子铭记一生。

三、隔离才能独立吗

我们常常强调,孩子应该尽早独立、自立,因此有些父母担心,陪伴孩子太多,孩子难以独立。于是在孩子婴儿时期就强迫孩子独睡,以为这样可以养成独立的个性。还有很多育儿书上强调,孩子不能一哭就抱,否则会养成他爱哭闹的习惯。

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观点。

孩子为什么哭闹,其中原因很多,也许是饿了渴了困了尿不湿脏了,也可能是身体哪个部位不舒服,更有可能是找不到父母而感到害怕。如果父母不能及时抱起并予以安抚,孩子就会越来越难受、害怕,会有被父母遗忘的错觉。而在儿童早期心理中,被父母遗忘,就等于被全世界抛弃,很容易产生最初的心理阴影。

培养孩子独立个性的最好方式,不是早早把他隔离开来,对他不管不问,强迫他独立;而恰恰是使孩子在婴儿期和学步期获得足够的拥抱、爱,让他知道父母一直在他身边无条件爱着他,让他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

在婴儿时期,有些孩子独自睡在围栏小床里也会觉得很满足,也有些孩子会觉得跟父母同睡才有安全感。父母应该认真观察孩子的需求,如果孩子独自睡在小床时,总是难以入眠,睡得不安稳,不妨考虑与孩子同睡,并在他入睡的过程中用温暖的手掌轻轻抚摸他,这会让孩子很容易进入梦乡。

幼教专家西尔斯博士指出,陪婴儿一起睡有助于增进亲子关系,对培养孩子的信心及教养也有大量好处。因为孩子会在被父母搂抱入眠的过程中,得到这样的暗示:你是个特别的人,爸爸妈妈都非常爱你,夜晚和白天一样关心你。

相信很多年轻的父母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父母出门上班前,孩子哭闹不止。然后负责带孩子的人(通常是奶奶、外婆或者保姆)伸手指着某处假装惊讶:“看,那边有个好玩的东西。”

趁着孩子转头寻找的时候,父母偷偷溜走。

等孩子回过神来发现父母已经离开,哭闹升级、变本加厉。久而久之,孩子变得更加黏人,且在下一次父母出门上班时加倍哭闹喊叫。

孩子会出现这种情况,与家长错误的应对方式大有关系。

家长首先要知道,1岁左右,随着心理认知与情感的发展,孩子出现分离焦虑,这是最正常不过的情况。

学步期的孩子会逐渐意识到自己与父母是不同的个体,父母不会一直在自己身边。同时,这一时期的孩子并不能分清“看不到”与“不存在”的区别。在他们的头脑里,凡是看不见的,都等于“没有了”。一旦父母离开家去上班,孩子看不到父母,就会觉得父母不存在了,不会再出现了。这会引发他们被抛弃的深层恐惧感,并以大声哭闹喊叫的方式表达出来。而用“那边有好玩东西”的方式转移孩子注意力,只会让孩子在回过神后觉得被欺骗,从而加深他们的恐惧。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不断用明白的话语告诉孩子,父母需要工作,但在结束工作后,会回到孩子身边。多次重复这句话,以加深“父母会回来”在孩子脑中的印象。

然后,在每次出门上班时,主动亲吻孩子,并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现在要出门了,而不要瞒着孩子偷偷出门。这时候,孩子会哭泣不舍是很正常的。但父母千万不要跟着落泪,也不要表现出难过的神情,否则孩子会认定离开父母很危险。即使孩子难过地贴着你的脸,即使你内心很伤心,你也要表现出愉快的神情,让孩子觉得父母出门并不是一件可怕、悲伤的事情。

再次,我们要知道,孩子是不了解抽象的时间概念的。所以比起泛泛地说“爸爸妈妈很快回来”,更好的方式是具体告诉他“你吃完中饭、午睡醒来爸妈就会回来”或者“等你吃完下午点心、看完一集动画片的时候爸妈就会回来”。

还有,我们可以事先准备好有趣的玩具,让孩子在离开父母的时间里愉快玩耍,反复加深他“父母不在家时我也很开心”的印象。

慢慢地你会发现,你要出门时,孩子不仅不会哭闹不止,还会跟你说再见,然后自己开心地玩耍,有时候甚至会主动要求帮你关门。

嘟嘟上幼儿园之前,我和她爸爸反复跟她解释小孩子为什么要上幼儿园,并且告诉她,上幼儿园就是去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儿,那里有比家里多很多倍的玩具,还有像妈妈一样陪伴他们的老师。

尽管跟她解释清楚了,我们还是很担心第一次离开家,她会哭得很厉害。

第一天上学的早上,我和她爸爸一起把她送进教室。当时有很多孩子正拉着父母的手号啕大哭。

嘟嘟看着周围一片哭泣的孩子,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了,有些忐忑不安地拉拉我:“妈妈,你下班就会来接我吗?”

我蹲下去看着她的眼睛,告诉她:“是的,爸爸妈妈保证,下班就来接你。”

嘟嘟点点头:“嗯,那就跟平时一样嘛。”

那天放学,我和她爸爸到了教室门口,透过玻璃窗,只见她正在和一个小女孩玩玩具,一脸笑眯眯。

接到她之后,她主动对我说:“你们走了以后,我还是有点害怕,就哭了一点点。但是我只哭了一点点哦,因为后来我就去玩玩具了。这里玩具可多了,而且有好多小朋友,不像家里,奶奶都不会玩玩具。”

她的语气十分骄傲。我很惊讶,抱起她,问她为什么这么快就不害怕了。

她看着我的眼睛,很认真地说:“我知道你们下班就会来接我呀。有个小朋友一直在哭,说他妈妈不要他了。我跟他说,才不是呢,爸爸妈妈只是去上班了,你别哭了。”

我很惊讶3岁的孩子居然懂得安慰别的小朋友,就继续追问她:“那后来呢,那个小朋友就不哭了吗?”

嘟嘟摇摇头:“没有,他还是哭。我就去找别的小朋友玩了。”

几天后,嘟嘟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生活,老师向我们表扬她情绪稳定得特别快,我知道,这是因为她心里觉得上幼儿园和在家没什么区别,爸爸妈妈下班就会来接她,绝不会丢下她。

一旦孩子在父母离开时也能愉快玩耍,就说明孩子已经建立了安全感,他知道父母一定会回来陪伴自己,这份安全感不会因为家长离开而消失。

当孩子有了牢固的安全感,即使家长暂时离开他去做自己的事,他也不会太难过不舍。那么,家长也就有了独处的时间、空间,从而有利于家长的身心健康。

事实上,安全感的培养十分重要。

有些家长抱怨孩子总是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家长常常被老师叫去学校。认真分析起来,十之八九是家长过于疏忽孩子,孩子从小缺乏安全感,才会故意做出出格的事情来引起父母、老师注意。

所以,如果能在孩子幼年时就为他建立起牢固的安全感,知道父母永远爱他,无论在不在他身边,都会陪伴他,他就能比较愉快地度过今后的生活。

孩子是否有教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孩子的感觉没有偏差。孩子的感觉没有偏差,他的行为也就不容易出错。

孩子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会有一段特别黏人的特殊时期,这是儿童建立与父母亲密感的关键时期。如果可以,这段时间尽量减少与孩子分开。如果一定要分开,请事先与孩子说清楚情况,并约定回家时间。

切勿以为离开孩子就能让他学习独立。这只会徒然增加孩子的分离恐惧,加深他的不安全感,使他更依赖父母。

只有安全感得到满足,孩子才能尽早独立。

同类推荐
  • 不娇不惯培养优秀女孩100招

    不娇不惯培养优秀女孩100招

    “让孩子吃点苦,他会倍感生活的甘甜。让孩子享受在风吹雨淋中搏击的快乐,让孩子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地成长。从长远利益考虑,让孩子从小适度地知道一点忧愁,品尝一点磨难,并非坏事,这对培养孩子的承受力和意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或许更有好处。每个对孩子将来负责的父母应该牢牢记住这个很重要的育儿原则——替孩子们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积极性的最大打击。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们的任性要求,他们就会堕落,成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因此,父母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
  • 犹太人教子心经

    犹太人教子心经

    本书总结了犹太父母教育孩子的各个方面,包括孜孜以求的求知精神、塑造完美的自我、重视今天的每一步奋斗、与人为善、广交朋友、品德决定成就的高低和金钱是世俗的上帝六个部分。
  • 培养杰出男孩的100个细节

    培养杰出男孩的100个细节

    本书是中国父母成功培养男孩的家庭教育实用指导图书。内容包括:了解男孩的特殊成长规律,与男孩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培养男孩坚强、自信、勇敢、负责等优秀品质,引导男孩顺利度过青春期等。
  • 中外名人经典家教故事

    中外名人经典家教故事

    本书选取了50余位中外名人家庭教育的故事,既有“孟母教子”、“诸葛亮教子”等古代名人教子的故事,也有钱学森、达尔文、撒切尔夫人等现代名人接受家庭教育而成长的故事。
  • 好成绩是帮出来的

    好成绩是帮出来的

    本书汲取中外教育实践之精华,汇集当今杰出父母在孩子早教、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几个阶段的教育经典案例。
热门推荐
  • 灵霄战记

    灵霄战记

    善恶,是非,我心辨;天下,灵霄,仗剑行!这是万道争鸣的仙侠世界,这是危机四伏的万古遗谋,少年怀揣着小小的梦,步步走去,路在何方?仙路荒芜,大道问鼎,血溅三千尺,惟道心永恒。
  • 与心灵有个约会(滋润心灵的温馨故事集)

    与心灵有个约会(滋润心灵的温馨故事集)

    本书包括《心爱永恒》、《巧遇》、《爱的示意》、《父母心》、《播种生命》、《一路同行》、《选择人生》、《最后一美元》、《寻找一颗善心》等124篇故事。
  • 帝国时代:创世纪

    帝国时代:创世纪

    人类,注定不是完美的民族,最强大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在一起的力量,一个名叫恺撒的年轻人,在命运的注定下,必将成为一切一切的主宰,改变穿越而来的世界,改变所有平行宇宙………………………………
  • 传说中的龙珠

    传说中的龙珠

    混沌初开,世界开辟,五股强大的能量随之衍生而出!五行,金、木、水、火、土,幻化为五龙,五龙万年结珠,称之为五龙珠!传说,当集齐五龙珠,便可召唤神龙!林无敌重生回少年时期,灭仇敌,护亲友,屠妖魔,寻龙珠,成就无上至尊之位!
  • 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下第一祸害

    天下第一祸害

    大庆国,防火防盗防七夜!初生,大庆国三年大旱继而三年涝!二八年华,因强娶惊才艳艳的第一公子为夫侍,其祸国殃民、骄奢淫靡的祸害之名终响彻天下!君七夜摊手,在内忙着贪赃枉法、鱼肉百姓,在外忙着欺女霸男、恶名昭彰,身为一名祸害,她容易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羽九灵

    羽九灵

    她不过是21世纪一个小员工而已,一觉醒来莫名穿越,穿越什么的让她碰上她也就不说什么了,居然跟某位刚刚过世的王爷长相一样,长相一样什么的也就不说了,她竟鬼迷心窍的冒充了,还有什么什么的也就不说了(字数到了)等等!牢房什么的是想干甚……“嘁~一个牢房想难倒本姑奶奶,做梦去吧。”某女拍着手洋洋得意地说道。某男无声的飘过来,声音没有半点波澜:“可若是没有本座给你开门,你出的来吗……”某女立马一副谄媚笑:“说的是说的是,您老辛苦了,小的给您扇扇风。”另一男幽幽的飘过来,好看的笑容尽显妖孽:“即使是他救了你,你也要搞清楚,爷才是男一,这些待遇只有爷才能享受。”“……”她能说,她不想要这个人做男一吗……
  • 本命王俊凯:我们床上见

    本命王俊凯:我们床上见

    “你好,我叫王俊凯。”他说。“你好,我叫穆彬彬。”她说。他和她,在一次偶遇后,慢慢开始了解对方。一天起来,她发现她躺在他的臂弯里。他那长长的睫毛,离她不过两厘米。那盛世美颜,她不禁吻了上去……
  • 误入仙途——正修真

    误入仙途——正修真

    六个就快大一的高中毕业生,因为一次与登山队的昆仑旅行,某人的伸腿一脚,意外的踏入了一个强者为尊的修真界,也开启了他们不一样的人生挣扎之行......想如雇佣兵一样地组团旅行吗想获得更多的法宝、丹药、功法么?想知道自己站在人生的巅峰会有怎样的一种感觉么?就来闯闯这个丹药、法宝的修真大世界吧
  • 小城之夫

    小城之夫

    一个原本安于现状,做顾家小男人的三蹦子司机,却因为一系列因缘巧合,一步步的走上职场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