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生理与病理,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阴、阳息息相关。
气、血、阴、阳随着人的年纪增长则会出现失衡、淤阻、虚衰的病理变化,导致疾病丛生、机体衰老。因此,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须重现气、血、阴、阳的调和。
气与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物质。气血正常则脏腑、筋骨、四肢、皮毛得到充分营养,人体自能健康长寿。
《内经·灵枢》中提到“血气……胜观则寿,不胜则夭”、“血气虚,脉不通,真邪相攻,乱而相引,故中寿而尽”,指出了气血的正常与否与人体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气血的畅通无阻和阴阳的动态平衡,有利于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吐故纳新,有利于气血的生化无穷。
气血在体内正常流通、循环不息,不仅可将营养物质供给机体,而且承担联络脏腑组织、协调与脏腑有关组织的作用。人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都是以五脏为中心、六腑为辅佐,通过经络将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内外组织联系成有机整体而进行的。
因此,气血流畅则脏腑和调,人便能健康长寿;气血失调,则脏腑失和,淤血痰浊内生,疾病蜂起,衰老早天。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人体脏腑组织及脏腑组织之间的气机活动,都处于升、降、出、人的对立统一体中,共同完成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
血液的正常循行,有赖于气的统率、推动、固摄作用来完成。
推动作用是血液循行的动力,体现在心主血脉、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及肝的疏泄功能方面;固摄作用是血液不致溢于脉外的保障,具体体现在脾的统血和肝的藏血功能方面。这两种力量的协调平衡,维持着血液的正常循行。若推动力不足,则可出现血流缓慢、滞涩、血淤、痹阻。若固摄力低下,则可出现血液离经叛道而外溢出血,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机体失健。
气的静谧温煦,则依靠血液的濡润,二者相互对立统一,相互依存转化,保持气血的相对平衡。总之,气血两相维系,治气必治血,治血必调气,使气血调和,阴平阳秘,则疾病可愈,人可长寿。
第一节行气导滞益寿
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对人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多种生理功能。
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时时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的运动称作“气机”,理论上将它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人体的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器官都是气的升降出入场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一旦止息,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功能的基本形式,升者升其清阳,降者降其浊阴,出者吐故,入者纳新。所以,升降出入也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
脾主升,胃主降,“脾胃为后天之本”,居于中焦,是气机运动的枢纽。升则上输于心肺,降则下归于肝肾。而肝之升发、肺之肃降、心火下降、肾水上升、肺气宣发、肾阳蒸腾,肺主呼气,肾主纳气,无不配合脾胃以完成升降运动。没有脾胃的升降运动,则清阳之气不能敷布,后天之精不能归藏,饮食清气无法进入,废浊之物亦不能排出。只有脾胃健运,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的正常升降运动。
人体脏腑组织,其气机的升降出入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只有这样,才能出入不已,升降不止,气机条达畅行,以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保证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动态平衡。如果气的升降出入平衡失调,即出现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称作“气机不畅”;若在某个脏腑、某些部位发生阻滞不通,则称作“气滞”。
因此,气滞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发生功能障碍的病理现象。常由情志不畅、饮食失调、感受外邪或用力努伤、动作闪挫等因素所引起。气滞于某一局部,可以出现胀满,疼痛,甚至引起血淤、水停,形成淤血、痰饮等病理产物,如气滞胸胁,则胸胁痛,气滞胃脘则胃脘痛,气滞于肠则腹痛。其疼痛的特点为胀痛,且往往胀重于痛;痛的发作时轻时重,部位常不固定。由于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在调整全身气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气滞不仅能见到肺气壅滞、肝郁气滞或脾胃气滞,而且肺、脾、肝、胃等脏腑功能的障碍也能形成气滞,如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呕恶食少,大便失常,咳喘胸闷气短,胸胁胀痛等。气滞可引起血淤,血淤亦可导致气滞,即气滞、血淤互为因果。气滞血淤是在脏腑气机失调的病理基础上逐渐形成的,最常见的是肝失疏泄,肝郁则气滞,气滞日久则成淤血,比如心气失和,脾气不运,肺气不宣,肾失封藏等,都可逐渐形成气滞血淤。
由于气机失常,气的生化功能减退,脏腑生理功能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加重气血失衡,气滞血淤内潜,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衰老,直至死亡。
针对气滞所引起的诸证,多采用行气通滞,疏肝解郁,理气和中等治疗法则,使气机流畅,脏腑安和,促进新陈代尉,则健康长寿。
代表方药:
1.五磨饮子
药物组成:木香、沉香、槟榔、枳实、乌药。
功用: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主治:七情所伤,肝气郁结,胸膈烦闷,心腹胀痛。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两次。
2.金铃子散
药物组成:金铃子、玄胡。
功用:行气疏肝、活血止痛。
主治:肝郁有热、心腹胁肋诸痛,时发时止,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用法:研细末,每服9克,每日两至三次,酒或开水送下。或按比例配方,单独或同其他方药煎服。
3.天台乌药散
药物组成:乌药、木香、小茴香、青皮、高良姜、槟榔、川楝子、巴豆。
功用: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寒凝气滞,小肠疝气,小腹疼痛,睾丸偏坠肿胀疼痛。
用法:巴豆与川楝子同炒黑,去巴豆,水煎,冲入适量黄酒饮服,每日一剂。
第二节活血化淤益寿
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血在脉道中循行,内至脏腑,外达皮肉筋骨,运行不息,不断地对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起着充分滋养和濡润的作用,以维持人体的生理活动。
血的运行,主要依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和布散,肝气的疏泄条达。气血流畅和平衡是机体健康的标志,也是长寿的保证。
全身血液运行不畅,或局部血液停滞,以及存留在体内没有消散的离经之血,都称为淤血。
淤血的形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内伤因素,二是由于各种外伤或内出血因素,两者均可导致淤血。淤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继发致病因素。
淤血致病,常随着淤血的部位不同而产生不同病征。如淤阻于心,可见胸闷心痛,嘴唇青紫;淤阻于肺,可出现胸痹咯血;淤阻于肠胃,可见呕血便血;淤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淤阻肢体关节,可见局部肿痛或青紫,关节活动不利等。淤血的病证虽然繁多,但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疼痛:为刺痛,固定不移,且多有昼轻夜重的特点,病程长。(2)肿块:为固定不移的肿块,在体表色青紫或青黄,在体内为瘕积,较硬或压痛。(3)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淤块。还有一些全身症状,如唇甲青紫,舌色紫暗或淤点淤斑,面色黧黑,肌肤甲错。
健康之人,血液畅行脉中,循环往返,流通无滞。所以古人有“血脉流通,病不得生”和“血气正平,长有天命”之说。反之,“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进而导致人体衰老。
人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长期受到七情、六欲、外伤、跌仆以及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气血不调,流通受阻,淤血内停。淤血的产生和存在,可进一步造成气血流通不畅,平衡失调,使脏腑得不到濡养,痰浊诸邪内生,各种疾病随之而来,然后出现脏腑虚衰,精、气、神亏耗,导致衰老,直至死亡。
皮肤的淤斑,色素沉着、粗糙,巩膜浑浊,以及老年斑的出现;常见的老年病如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老年痴呆,前列腺增生,颈椎病等,其发病原因及临床表现都与淤血有关。
祛除血淤,当以活血化淤为治疗原则,适当配以理气之品。因“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淤久正虚,又应适当培补正气,推动血液运行,“疏其血气,令其调畅,以至和平”,即可“以平为期”,改善血液流通状态。使脏腑组织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加强全身营养,克服病因对正常功能的扰乱;消除各种病理代谢产物,重使内环境稳定,使机体建立起“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从而达到建康长寿的目的。
代表方药:
1.血府逐淤汤
药物组成: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功用:活血祛淤,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淤,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内热烦闷,心悸失眠,舌暗有淤斑,脉涩或弦紧。临床常见于冠心病,属于气滞血淤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两次。
2.复元活血汤
药物组成: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
功能:活血祛淤、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淤血内停,疼痛剧烈。亦可用于软组织扭挫伤所致的积淤疼痛。
用法:水煎服,每日两次。
功用:活血散淤,止痛止血。
主治:跌打损伤,筋断骨折之淤血肿痛,或刀伤出血,并治一切无名肿毒、烧伤烫伤等。
用法:每服0.22~1.5克,黄酒或温开水送服。外用适量,以酒调敷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