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31300000014

第14章 在大自然面前的审美心灵变幻(6)

4.春天:两种不同的散文美

解读朱自清的《春》

有一种意见说,文章要反映事物的本质,写春天就要贴近春天的本质,如果真是这样,春天的本质大致是客观的,不同的作家贴近的春天就是一样的。这还有什么个性,还有什么艺术的创造呢?这个问题,用理论的语言来回答,并不难,因为文章不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且是心灵感应的发现,而心灵是多种多样的,文章也就贵在多种多样。但是,这个理论有两个缺点,第一,它是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第二,它是不完全的,即使正确的理论,也很难把艺术作品的生动感性充分表现出来。更好的办法是作品解读,但是通常的解读有一个缺点,就是孤立地、单独地分析一篇作品,作品深刻的内涵仍然很难充分显示出来。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以为,作品解读,应该是成系列的,将同类题材风格不同的作品放在一处解读为上。这种方法叫做:同类比较。

朱自清的《春》,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至今已经60年左右了,学术研究的发展,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但是,对《春》的解读却基本上是原地踏步,这除了理论上的落伍以外,还有一点就是没有可比较的参照系。没有比较就不能进行深入的分析。而比较当以同类比较为入门,为此,我们把朱先生的《春》和林斤澜先生的《春风》放在一起来读。

朱自清的《春》,文学性很强。从表面上看,这篇文章先写春天的一般景色,接着分别从几个方面去描写:第一,是春天的草;第二,是春天的树;第三,是春天的风;第四,是春天的雨;最后,再综合起来赞美春天的美好。

一般说,这种分门别类的写法,平铺直叙,罗列现象,有写成流水账的危险,不容易讨好。但是,朱自清这篇文章却并没有平铺直叙的感觉。

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表面上他是在分门别类地写春天的景象,实际上这里面渗透着一种属于他的对春天的美好感情。而这种感情,不是直接讲出来的,而是包含在他对春天景色(草、树、风、雨)的感受中的。他写的是一般人的感受吗?好像不是,一般人,对春天没有这么丰富的感受。

他写的是他自己的感情。不错,肯定是他自己的感情。但并不是日常的感情,而是经过提升的感情。平常的感情,没有这么精致,也没有这么美好。这种感情和平常的感情最大的区别就是,被刻意诗化了。

其主要表现就是对春天带来的一切变化,即使是看来习以为常的、不起眼的,他都寄托着一种美好的情感。草绿了,花开了,风吹着,雨下着,平时由于习惯,视而不觉,感而不知,知而不新。但是,朱先生却把这些表现得新鲜、可爱、美好,叫人欢欣,令人惊喜。

就说草绿了吧。通常,谁没有见过呢?也许还感到过喜悦。有了这样一闪而过的、而且是真真实实的感觉,能不能写成文章呢?不能。因为这种感觉不够美好,不够精彩,也不够有特点。而朱先生在我们感觉不到精彩的地方,却体验到了一种精彩。文章第一句就和我们不太一样: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里的精彩在于,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春天急迫期待的感情。为什么期待?因为在他看来,春天的一切都分外的美。他这种美的感觉,又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他的微妙的感觉传达出来的。在我们眼里,草很快就长起来了,但是在他笔下,草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这个“偷偷地”是一个关键词,这里表现的不仅仅是草一下子冒出来,而且是一种突然的发现:没有注意,一下子就长出来了。

这三个字里透露出一种无言的喜悦,喜悦春天来了,同时喜悦自己的喜悦。朱自清先生的这种感情,当然是他自己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一定是他写文章当时的。文章写在1933年,他已经三十左右了,但是,有些话似乎并不像而立之年的人说的。文章写到望着满眼的绿草,其喜悦的心态是这样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越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其中许多活动不像是步入中年的人的,有点像是儿童的,如打两个滚儿,捉几回迷藏,都是孩子们的事。这里的喜悦,是调皮的,活泼的,天真的,淘气的,顽皮的。

不是说为文成功之道在于贴近自我吗?朱先生这样不是远离自我了吗?但是,读着这样的文字时,我们并不觉得虚伪,恰恰相反,这些地方比较精彩。这里有儿童的趣味。这里的趣味,虽然不是朱先生当时的趣味,但却是朱先生想象中孩子的激动,孩子气的欢欣。这里,也许有朱先生儿童时代的记忆,甚至包括他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激起的童心的向往。

贴近自我,不一定是贴近现时的自我,也可以是贴近儿童时代的自我。不一定是已形成的自我,也可以是想象中,应该是这样的自我。

自我是丰富、复杂、立体、深邃的,一篇文章,并不能贴近其全部。所谓文如其人的说法,可能是把问题简单化了。一篇文章只能表现自我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或者是当时的,或者是记忆的,或者是现实的追求,或者是理想的怀念等等的探索,一种尝试性的表达。

在《春》里面,朱自清表现的自我,和在《背影》里的自我显然不尽相同。在《背影》里那个先自以为是后来又真诚忏悔的儿子是年轻的,但在这里变得幼小了,天真了。这显然是朱自清先生的虚拟,他用自己想象中纯洁的儿童的眼睛、天真的感觉来感觉春天。对童心、童真、童趣的怀念和想象,也是朱先生自我的一部分。这个部分,不在朱先生日常的自我表面,而在他的心灵深处,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被调动出来。文章对春天的树的描写,有许多动人的话语,都表现着这种特别的感觉: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开花像“赶趟儿”似的,花下蜜蜂嗡嗡地“闹”着。这些话语,都有一种孩子气的感觉渗透其间。为什么呢?其中有一种热闹的感觉,开心的感觉,这种感觉,成人也有,但是,成人没有这么单纯。成人关于春天的经验也有很多,但不像孩子那么“少见多喜”,不太可能为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激动,而朱自清在表达这种单纯的欢欣时,连句子结构都是简单平行的,不太讲究句法和语气的错综,在许多地方流露出孩子气的语调: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在形容野花的时候,他不追求丰富的形容词,而是尽可能简单,“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是词汇不够吗?不是,朱自清在必要的时候,很会用排比来形容(如《荷塘月色》),这里只是为了表现儿童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像眼睛,像星星”,不是太俗套了吗?显然他是不想超越儿童感觉的限度,特别是“还眨呀眨的”,完全是儿童口气的模仿。下面写到春天的风,春天的雨,仍然以美化、诗化为目标。

写到春天的风,突然来了一句古典诗歌“吹面不寒杨柳风”,又把春风比喻为母亲的手,这些也还和孩子的感觉和经验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到了下面: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酸。

花香“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这明显超出了儿童的感觉和口气,露出朱先生作为文学家的感觉和趣味来了。类似的还有:“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朱先生很有分寸感,把带有成人文化趣味的话语和儿童话语不着痕迹地结合起来了。文章里还有好些句子,两种趣味水乳交融,分不清是成人的,还是儿童的,“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这是很诗意的,可能出自“牧童遥指杏花村”,也可能出自“短笛无腔信口吹”,这都是古典诗意,但相当浅白,和儿童的感觉是有可能交融的。

事实上朱先生在这里用了一些技巧,用得读者根本感觉不到,但这可能是最好的技巧。

例如,朱先生在这一段先用了一些表示触觉的字眼,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后来又转化为味觉,“新翻的泥土,混着青草味儿”,“花香”在空气里“酝酿”;再接着转向了听觉,鸟儿的歌唱,流水“应和”,牧笛“嘹亮”。这一切综合起来,构成了多种感觉的交响。

不过,这种技巧,朱先生似乎并不留恋,只是点到为止,他最拿手的还是视觉意象,到了下面一段,他就回到视觉世界中来了。写到雨时,儿童的视觉趣味仍然很活跃:“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在儿童式的短句中,成人话语、古典诗情画意悄悄地渗透进来:“(雨)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明显是古典的诗情画意,但是,从文字到意境,并不太古奥,完全在儿童的认知“格局”(scheme)可以“同化”(as-similation)的边缘上,因而,他创造了一种老少咸宜的境界: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这个“逼”字肯定是苦心经营的结果,不是孩子能自然流露出来的,但是,这个字又很口语,用在这里,一点没有刻画的痕迹。

接下去写到了傍晚,特别是上灯以后,出现了“一片和平安静的夜”,并且为之提供了一幅静默的图景: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读到这里,可能绝大多数读者觉得很自然,没有什么可说的。但细心体会一下,可能会发现,这是一幅诗意图景,和前面春天的图景有所不同,前面是眼花缭乱、热闹的景象,而这里,却刻意强调它的静默。这是生活本身如此,还是作家别有匠心?我以为,这是朱自清刻意为之。

在本文开头我说过,《春》的章法,有一点危险性:分门别类的写法是不容易讨好的,有平铺直叙、罗列现象、写成流水账的危险。

流水账、罗列现象、平铺直叙,在艺术上的危险就是单调,缺乏内在的丰富和变化。如果真是这样,朱先生这篇散文就不可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可能是意识到了单调的危险性,朱先生在行文中,一方面以一种孩子气的单纯贯穿全文;另一方面,又在努力寻求内在的变化。前面已经说过,从视觉意象到触觉、味觉和听觉的转换,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则是在大幅度动态的、热闹的景象之后,提供一幅静默的图画,与之形成对比,预防可能产生的单调之感。应该说,这一笔是比较到家的。

到了文章的最后几个小节,朱先生似乎又恢复到开头的境界中,热闹起来了。天上的风筝,地上的孩子,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用的都是蜻蜓点水式的句子,这是为什么?可能是作者觉得,这是一篇为中学语文课本写的文章,不能太长,应该结束了。在结束的时候,应该点一下主题。这个主题不应该停留在文人的诗情画意中,而应该有一点积极的、健康的精神。于是,不管大人孩子,都一个个精神抖擞,充满了希望。但是,把主题这样说出来,毕竟是概念化的,缺乏感觉。于是朱先生就用形象把全文概括起来: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应该说,这是符合全文的整体形象的,也符合朱先生许多写风景、写季节的散文的风格。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身在香港中文大学的余光中先生曾经指出,朱先生好用“女性拟人格”的修辞。应该说,这是中肯的。

本来文章到了这里,应该结束了,可是,朱先生又加了一句: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这很明显,是为了给孩子们以更积极、更昂扬的精神诱导。这种苦心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文章的点题句,却可能是脱离了文章整体的。因为在这篇文章中,读者感受最深刻的,大都是优雅的、天真的、孩子气的单纯,而不是什么“健壮的青年”、“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这是我个人的感觉,并不想强加给任何人。

对这最后一句,应该如何评价,可以讨论,也许有助于把同学们从被动的接受状态中解放出来。

事实上,朱自清先生这篇散文的局限性不仅仅在这一点,还有更多,我们一下子感觉不到,只有读了林斤澜的《春风》,才可能有更深的体会。

解读林斤澜的《春风》

朱自清的《春》写得很美,但是,他并没有把春天的美和对春天的美好感情写光,他只写了很有限的一个侧面。不明白这一点,就可能把这篇散文神圣化,误以为这是唯一的写法,就可能把我们对世界的多元感受封锁起来,把我们的心灵关闭起来。

朱先生以最大的热情,从各个方面去渲染春天的美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从城市到乡村,从老人到孩子,天上的风筝,牛背上的牧笛,都写到了,都写得很美,好像再也不可能想象出春天还有什么美好的景象了。但是,朱先生所写的春天,只是中国东南沿海,主要是江浙一带的春天,他所表现的春天的情趣,也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比较温文、婉约的情趣。

同类推荐
  • 艺术故事与趣味

    艺术故事与趣味

    为了引导中小学生培养对各门学科的兴趣,我们特地选编了这套“中小学生趣味阅读”丛书,包括《语文故事与趣味》《作文故事与趣味》《文学故事与趣味》《数学故事与趣味》《科学故事与趣味》《军事故事与趣味》《历史故事与趣味》《动物故事与趣味》《植物故事与趣味》《艺术故事与趣味》共10册。这套丛书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和培养这些兴趣的方式方法,并详细讲解了各个学科的名人成才故事,涉及少年儿童必须知道的许多知识领域,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现代性,是一套小小的百科全书,非常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和收藏。
  • 中国文化史速读

    中国文化史速读

    本书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事物或事件加以收集整理,做成一专题史。详细地阐述事件的过程和对历史产生的影响。
  • 社会的底蕴(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社会的底蕴(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

    我们会为这样的关怀而感动,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不应该回避它所带给你的困扰,而是应该主动去了解它,通过投身社会来锻炼自己,成就自己。从这本书中,你可以将你的视野引向更远的地方,将你的关怀投向更远的地方,不知不觉中,心胸也变得更加宽广。
  • 王子复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王子复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希利尔趣讲世界地理

    希利尔趣讲世界地理

    希利尔以旅行家的独特体验,给孩子们带来了世界各地的有趣见闻,让他们放眼去看地平线后面的大千世界。地理在希利尔笔下,不再是和气候、贸易、工业、制造业、各种各样的特产联系在一起枯燥的说明书,而是一种探索,探索的方式便是旅行。读完本书,你便和这个风趣幽默的天才老师一起,环绕地球旅行一周啦!
热门推荐
  • 恨灵:女王之怨

    恨灵:女王之怨

    她被闺蜜无情背叛后来她才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他!夜赫夜赫是她的男朋友而他也是她闺蜜的心中的真命所以她的闺蜜无情的利用任何手段想把她从这个世界上消失!终于他知道,她闺蜜是蓝狐族族长之女而她是吸血鬼界的女王。“她区区一个蓝狐族族长又能奈我何!”
  • 网王之恋爱百分百

    网王之恋爱百分百

    亲们。我写的文是书的封面是谁,这篇文讲的就是谁。这样你们就可以一眼知道这篇文谁是主角了。她,从懂事开始就被培养成商业间谍杀手,二十岁那年,在执行任务中丧失了生命,临死前她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有一段美好的童年,她想弥补自己的童年…再次醒来,她灵魂穿越了,成了安渡财阀的千金小姐安渡剑心,年仅13岁,而她所在的世界也是她陌生的〈网球王子〉,她要怎样寻找她的童年,百分百的恋爱是什么?
  • 引擎之神

    引擎之神

    “当我发动引擎之时,你连我的车尾都看不到”
  • 逆旅尘仙

    逆旅尘仙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早知道浮生若梦,恨不得一夜白头。三个拥有不同抱负的年轻人,为了各自的目的,在这片江湖挣扎、生存的故事。野望的尽头,是什么?一场江湖一场梦,在这片血雨腥风的江湖,谁才能笑到最后??“天穹之上是什么?”“星辰。”“星辰之上呢?”“日月。”“日月之上?”“……是什么?”“是我。”
  • 华三

    华三

    玩票性质,只为个人喜欢,就这样。。。。。。。。。。。
  • 轻歌唤

    轻歌唤

    五岁开始一系列事情接二连三的到来,母亲随父亲殉情把本尊丢下交给陈杰?一瞬什么都消散云烟,只能拼命让自己变全能。父亲的死是否真有隐情?直到什么都明了了,一次游玩竟能让自己穿越到架空时代。为什么刚到就会遇到伤员,到底救不救?又是一次荒野存亡?全能的本尊最后成魔?成仙?亦是平凡?本尊该何去何从……
  • 军婚曲折之爱无痕

    军婚曲折之爱无痕

    二十一世纪的她,姒卿,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民国当了个大小姐。在陌生的时代里,她有了个大帅当老公,可是,他真心的矫情啊!本想拿回玉佩就回家,可为什么事情不照她的想法发展,不愿深陷其中,其实早已入心,也罢,那就好好奋斗!1对1
  • 等你回到原来

    等你回到原来

    三人同桌,竟然有牵扯不清的关系;她内心究竟要选择谁?三年竟差点成永别,她是否能挽回原来的他。
  • 妻主很纯很诱人:哑王爷

    妻主很纯很诱人:哑王爷

    矮油,那阎王待她不薄:穿越心里美滋滋,绝世美女不用说,琴棋书画样样通!更重要的是,桃花那个朵朵开!说她是大叔控?哈哈,正合她意!年长的桃花才牢靠!来来来,相公们,排排站,待奴家好好数一数!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烽火大道

    烽火大道

    强者的世界之中没有公平,只有绝对的力量。曾经立于无数人顶点的圣阶之人,绝剑圣---洛何天,在与黑龙的一战之中陨落。当所有人都认为一代至尊已经不在的时候,他却再度重生。然而当今的世界却是大不相同,西方的坚船利炮使东方千年的修行者文明遭到挑战,中原各地也是纷争不断,割据混战。而这个跨越了千年的人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