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43000000023

第23章

後今初下別釋分教於中三初總辨源由次言五教下正立五教後若約所說下約詮辨異。

言五教者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二中二先列名。

初即天台藏教。

後初即天台下解釋初小乘教易故不釋以見天台立名招難故改名小乘所攝法門不異於彼故指同也。

二始教者亦名分教以深密第二第三時教同許定性二乘俱不成佛故今合之總為一教。

二始教等者文二先正立後釋名今初言二乘俱不成佛者其言猶略應云闡提二乘皆不成佛故下終教有二乘闡提皆成佛言以趣寂難成故偏舉耳。

此既未盡大乘法理故立為初有不成佛故名為分。

此既未盡下二釋名也謂何名初教復稱分耶由合二三兩時皆未盡理故言未盡者第二時中但明於空空是初門第三時中定有三乘隱於一極故初教名並從深密二時以得云何空為初門法鼓經中以空門為始以不空門為終故彼經云迦葉白佛言諸摩訶衍經多說空義佛告迦葉一切空經是有餘說唯有此經是無上說非有餘說故若爾彼第三時既不明空何得名初以未顯一極故特由此義加分教名故云有不成佛故名為分。

三終教者亦名實教。

三終教等者疏文有三初立名次定性二乘下立理釋名後上二下結前生後。

定性二乘無性闡提悉當成佛方盡大乘至極之說故立為終以稱實理故名為實。

二中亦對第二教二義由前定性二乘及一闡提皆不成佛故名為分亦名為始今既盡理所以名終立實教名雙對前二非唯說空復說中道妙有故稱實理既非分成亦名稱實。

上二教並依地位漸次修成故總名漸。

四頓教者但一念不生即名為佛。

四頓教等者初正立次釋名後解妨今初言一念不生即名為佛者即心本是佛體妄起故為眾生一念妄心不生何為不得名佛故達磨碑云心有也曠劫而滯凡夫心無也剎那而登正覺下經云法性本空寂無取亦無見性空即是佛不可得思量。

不依地位漸次而說故立為頓。

不依地位下二釋名先正釋。

如思益云得諸法正性者不從一地至於一地楞伽云初地即為八乃至無所有何次等。

後引二經思益經文文顯易了楞伽經語略而未周謂彼經第四先長行云大慧於第一義無次第相續說無所有妄想寂滅法頌中有七偈後二偈明不立地位云十地則為初初則為八地第九則為七七亦復為八第二為第三第四為第五第三為第六無所有何次解曰初之七句約義配同次後一句據理都泯十地則為初者同證如矣初則為八地者初地不為煩惱所動同不動矣第九則為七者第九同第七無生忍矣七亦復為八者純無相觀與八同矣第二為第三者同信忍矣第四為第五者同順忍矣第三為第六者第三地中獲三慧光第六地中得勝般若同慧義矣無所有何次者頌上經文於第一義無次第相續等今疏上句略舉約義同中一句之要下句即據理都泯義已略周正意在於下句而言等者等餘經文。

不同前漸次位修行不同於後圓融具德故立名頓。

不同前漸下上約當法立名此下對他受稱不同二三之漸不同第五之圓故立此名則圓頓義異不同天台圓即是頓。

頓詮此理故名頓教。

頓詮此理下解妨難此有二難一者刊定記難和尚云上所引經當知此並亡詮顯理復何將此立為能詮若此是教更何是理今為通此故云頓詮此理故名頓教謂所詮是理今頓說理豈非能詮夫能詮教皆從所詮以立若詮三乘則是漸教若詮事事無礙即是圓教豈以所詮是理不許能詮為教耶何得難言更何是理迷之甚矣又復難言若言以教離言故與理不別者終圓二教豈不離言若許離言總應名頓何有五教若謂雖說離言不礙言說者終圓二教亦應名頓以皆離言不礙言故今疏不救者以賢首不如此立何用救耶但用一句之言諸難皆破故知形雖入室智未昇堂亦由曾不參禪致使全迷頓旨。

天台所以不立者以四教中皆有一絕言故今乃開者頓顯絕言別為一類離念機故即順禪宗。

天台所以不立下通第二難謂有問言此之五教摸搭天台初即藏教二即通教三即別教第五名同天台既不立頓何用此中別立故今釋云若全同天台何以別立有少異故所以加之天台四教皆有絕言四教分之教不立頓賢首意云天台四教絕言並令亡詮會旨今欲頓詮言絕之理別為一類之機不有此門逗機不足即順禪宗者達磨以心傳心正是斯教若不指一言以直說即心是佛心要何由可傳故寄無言之言直詮言絕之理教亦明矣故南北宗禪不出頓教也。

五圓教者明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是故十信滿心即攝五位成正覺等依普賢法界帝網重重主伴具足故名圓教。

如此經等說。

五圓教下先正立後指經既是當經義理分齊一門廣說故不釋耳又亦大同諸師圓教故。

若約所說法相者。

若約所說法相者下第三約所詮辨異然賢首義分齊內第二卷廣明今但略說於中上一句標下皆別釋。

初小乘中但說七十五法。

初小乘中四一約法數多少二約二空差別三約所依根本四結成有餘今初言七十五法者謂五類法中有多少故謂色法十一俱舍頌云色者唯五根五境及無表二心法一即是意識三心所有法四十六謂大地法有十俱舍頌云受想思觸欲慧念與作意勝解三摩地遍於一切心大善地法有十頌云信及不放逸輕安捨慚愧二根及不害勤唯遍善心大煩惱有六痴逸怠不信昏掉恒唯染大不善有二謂無慚及無愧小煩惱法有十頌云忿覆慳嫉惱害恨諂誑憍如是類名為小煩惱地法不定有八謂悔眠尋伺貪瞋並慢疑上之六類有四十六四者不相應行法有十四一得二非得三同分四無想異熟五無想定六滅盡定七命根八生九住十異十一滅十二名十三句十四文故頌云得非得同分無想二定命及生住異滅並名句文身五者無為有三一擇滅一非擇滅三虗空總上五類之法合七十五法比於大乘欠二十五次下當明。

但說人空縱少說法空亦不明顯。

但說人空下明二空差別以其根劣未堪聞說二空真理故故智論三十一云小乘弟子鈍根故為說眾生空起信云法我見者依一乘根鈍故如來但為說人無我等縱說二空少未明顯。

但依六識三毒建立染淨根本故阿含云貪恚愚癡是世間根本等。

但依六識三毒下明所依根本然小乘計生死根本雖有多義略舉其三一計識心如順正理論第八說經部師計以現在色心等為染淨因意云如大乘中第八為所熏故二者三毒為因義如大乘能薰故今引阿含但證三毒耳而云等者謂以三毒為因緣故起於三業三業因緣故起於三界是故有一切法中論十二因緣品云眾生痴所覆為後起三行以有此行故識受六道身等即其義也三者合取上二義同有能所熏方流轉故若爾焉異大乘然似參經意而不同者但六識非第八為所熏縱說賴耶但有名字能熏又非七識故全不同。

未盡法源故多諍論部執不同。

未盡法源下第四結成不了可知。

二始教中廣說法相少說法性所說法性即法相數。

二始教中下疏文分三初總次別後結今初分二先對後彰劣後對前顯勝前中以相多性少故言法相宗言所說法性即法相數者說真如法性乃是百法之中六無為數。

說有百法決擇分明故少諍論。

後說有百法下對前顯勝言百法者謂色有十一心法有八心所有五十一心不相應行有二十四無為有六故成百數於前七十五中加二十五謂心法加七小乘唯一意識故心所加五不相應行加十無為加三並如彼說。

說有八識唯是生滅依生滅識建立生死及涅槃因。

說有八識下第二別明文有九節即前會二宗中十對之內法相宗中十義而皆如次對前唯第一當第三第二當第一及第二者以第三唯心真妄為對六識三毒為所依故今初第一云何對前說有八識為所依故說八過前唯是生滅明其劣後依生滅識建立生死及涅槃因者不同前教以三毒六識為因不同終教生滅與不生滅和合故攝論第一云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界即因義謂種子識等下文廣說。

法爾種子有無永別是故五性決定不同。

法爾種子下即第二對一性五性別中五性之義含前第一對一乘三乘別中三乘之義以乘性相成故但明五性則有三乘而三乘但是化法非所詮中別義故略不明含在五性之中言法爾者此明本有揀異新熏故瑜伽云種性略有二種一本性住二習所成本性住者謂諸菩薩六處殊勝有如是相從無始世展轉傳來法爾所得等習所成者謂先慣習善根所得顯揚論云云何種性差別五種道理一切界差別可得故五中前四為有後一為無故云有無永別。

既所立識唯業惑生故所立真如常恒不變不許隨緣。

既所立識等者第三明真如隨緣凝然別中凝然義上一句躡前生滅識起言業惑者以現行第八名異熟識由過去煩惱及業熏習成種招此識果酬引業故其前六識酬滿業者從異熟起名異熟生不名異熟有間斷故故其八識皆業惑生故所立真如下正明不變之義若識從真如如來藏起則有隨緣之義識既業惑辨生明知真如不變故唯識釋真如名云真謂真實表無虗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若隨緣變豈得稱如。

依他起性似有不無非即無性真空圓成說經空義但約所執。

依他起性下第四三性空有即離別中不即之義言三性者一遍計所執性二依他起性三圓成實性故唯識論第八云由彼彼遍計遍計種種物此遍計所執自性無所有依他起自性分別緣所生圓成實於彼常遠離前性此中二頌初一釋遍計次二句辨依他後二句明圓成初中有多師義今從識法初句能遍計次句所遍計後二句明所執其能遍計正義唯六七識所計有多故云彼彼其所遍計正唯依他為親所緣依展轉說亦通圓成為疎所緣故此非凡境故非親緣其所執性若安慧師三界心及心所由無始來虗妄熏習雖各體一而似二生謂見相分即能所取如是二分情有理無此相說為遍計所執二所依體實托緣生此性非無名依他起若護法師一切心及心所由熏習力所變二分從緣生故亦依他起遍計依斯妄執定實有無一異俱不俱等此二方名遍計所執二句依他起性者眾緣所生心心所體及相見分有漏無漏皆依他起依他眾緣而得起故頌言分別緣所生者應知且說染分依他淨分依他亦圓成故或諸染淨心心所法皆明分別能緣慮故是則一切染淨依他皆是此中依他起攝二句圓成者二空所顯圓滿成就諸法實性名圓成實顯此遍常體非虗謬揀自共相虗空我等釋曰遍釋圓滿常釋成就體非虗謬釋實性義此一體言貫通三處遍揀自相常揀共相非虗謬言揀於空我若爾淨分依他體非常遍如何亦是圓成實耶故次論云無漏有為離倒究竟勝用周遍亦得此名然今頌中說初非後釋曰此中離倒名實究竟為成勝用周遍以釋圓義是則圓成有其二種一約理說二約果德故論揀云今此頌中說初非後以約三性通一切故上來論文方釋圓成實言次釋餘文云此即於彼依他起上常遠離前遍計所執二空所顯真如為性說於彼言顯圓成實與依他起不即不離常遠離言顯妄所執能所取性理恒非有前言為顯不空依他性顯二空非圓成實真如離有離無性故上來所釋一依唯識今疏語意揀法性宗法性宗中依他無性即是圓成則依他無性無性即空空即圓成今言似有不無非即空也語則但釋依他影出圓成名耳說經空義但約所執者三性之中遍計所執此一則空二性不空故云但約。

既言三性五性不同故說一分眾生決不成佛名生界不減。

既言三性下第五生佛不增不減別中之義此但義別而言全同不同前後一乘三乘但取三乘之義等謂五性之中無種性人決不成佛故有此眾生守眾生界如何可減。

真俗二諦迢然不同。

非斷非常果生因滅。

真俗二諦下第六對二諦空有即離別中離義於中含有二義一但明二諦別二兼明中道別言二諦別者依唯識第九有四種勝義一世間勝義謂蘊處界等二道理勝義謂苦等四諦三證得勝義謂二空真如四勝義勝義謂一真法界依瑜伽六十四有四世俗一世間世俗謂軍林等二道理世俗謂蘊處界等三證得世俗謂預流等四安立世俗即安立真如以四世俗對前四種勝義則有四重二諦一世俗世間二諦謂軍林為世俗蘊等為勝義二事理二諦謂蘊等即為世俗苦等為勝義三四諦勝義二諦苦等為世俗安立真如為勝義四安立非安立二諦謂安立真如為世俗非安立真如為勝義又真俗各四便成八諦世俗四者一假名無實諦二隨事差別諦三方便安立諦四假名非安立諦謂二空理依詮而說但有假名不得體故勝義四者一體用顯現諦二因果差別諦三依門顯實諦四廢詮談旨諦然上八諦名則小異義不殊前又四重中初一世俗唯局世俗後一勝義唯局勝義中間六諦各通世俗勝義如第一勝義望前為勝義望第二為世俗故既四重二諦一一差別故云迢然不同不同法性二諦相即言非斷非常果生因滅者於二諦門中曲開此義此則於俗諦中明非斷常不同法性二諦互融明非斷常言果生因滅者因滅故不常果生故不斷故成唯識第三解阿賴耶識恒轉如瀑流云恒言遮斷轉表非常等意云若因不滅遷至於果則名為常若果不續因無所生則墮斷滅今常相續故無斷常廣如唯識。

同時四相滅表後無。

同時四相下第七四相一時前後別中前後義也成唯識第二云然有為法因緣力故本無今有蹔有還無表異無為假立四相(標也)本無今有有位名生生位蹔停即說為住住別前後復立異名蹔有還無無時名滅(別明)前三有故同在現在後一是無故在過去(揀異小乘生在未來餘三現在)如何無法與有為相(難也)表此後無為相何失(總答)生表有法先非有滅表有法後是無異表此法非凝然住表此法蹔有用(別釋表義)故此四相於有為法雖俱名表而表有異此依剎那假立四相(結也)今疏但舉滅者唯此一句異於法性不計同時故。

根本後得緣境斷惑義說雙觀決定別照以有為智證無為理義說不異而實非一。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执掌大明

    执掌大明

    历史系高材生穿越大明,看他如何从一个弱不禁风的公子哥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将整个历史改写!
  • 异族圣战

    异族圣战

    千年前异兽界资源耗竭导致内乱,四大尊者造反重伤麒麟圣主,带领众异兽进攻人类世界......千年后的地球发展迅猛,丝毫未察觉危险......颜心就读于圣山市一所贵族中学,在班上存在感巨低的他在家中的一次触电事故中察觉到身体有异样,从此人生轨迹似乎也发生了些许变化......
  • 德宗承统私记

    德宗承统私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侠典

    武侠典

    灵魂的穿越人性的认知武学巅峰的吸引一切的种种变成了一曲人生············窥天机,破生死。入红尘,悟大道。扭乾坤,拥天下。斩轮回,得永生。
  • 灵魂境地

    灵魂境地

    一个偏远小镇上,身世悲惨的少年被逼入绝境,却意外进入王者之墓,觉醒血脉命魂,引动天下大劫。少年背负王者使命,为揭开自身命运之谜,踏上一条血雨腥风的王者之路。
  • 一代女帝:武则天

    一代女帝:武则天

    贞观九年(635)五月,太上皇李渊谢世。武士彟在荆州哀悼成疾,吐血而死。当时,武则天仅有十二岁。武士彟的灵柩在长沙大崇福观里放了七个月。唐太宗认为武士彟是忠孝之士,并追赠礼部尚书,令官办丧事。贞观九年十二月,武则天兄妹护送着武士彟的灵车,长途跋涉,返回并州(治所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故乡,在并州大都督英国公李勣的监护下埋葬了他们的父亲。
  •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

    品读台江,才只开了个好头。地处海峡西岸感潮地带,有活泼源头,有海涌回澜,风景无限,逝者如斯,可别打盹!漏了一组新镜头,便会遗憾凝眉
  • 若是爱,请别放手

    若是爱,请别放手

    我以为能够与你相识便是我积来的福分,却不曾想我喜欢你时你刚好你也喜欢我。。。如果可以下一次遇见我们再爱一次好吗
  •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按市场营销的作业流程将全书分为十二个项目,包括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市场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市场营销调研,制定市场营销战略,选择目标市场和进行市场定位,制定产品策略,制定定价策略,制定分销渠道策略,制定促销策略,市场营销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遵守市场营销道德等内容。$$《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较为完整地介绍了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适合作为高职高专市场营销类专业、财经管理类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市场营销与策划工作的在职人员的实践指导用书或参加营销类职业资格考试的参考用书。
  • 烟台婚礼指南

    烟台婚礼指南

    该书由烟台婚礼大纲、烟台婚礼风俗“99个为什么”、烟台婚庆行业服务谈、烟台婚礼趣谈、烟台婚礼服务指南等几大部分构成,是其经历5年时间,在潜心研究烟台婚庆文化的基础上写成。该书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引导读者们从物质社会的层面上剖析了婚庆行业的发展变化,同时,在精神文明的层面上解读了胶东半岛婚礼中民俗民风,以及其中蕴含的内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