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愿得而诛之
原著
《三国演义》第4回:“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
释义
对那些身负重罪的恶人,无论谁都有权将他处置。意指罪大恶极,激起公愤。
出典
战国·庄周《庄子·庚桑楚》:“为不善乎显明之中者,人得而诛之;为不善夫幽暗之中者,鬼得而诛之。”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宋·朱熹注:“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不必士师也。”
例句
明·吾邱瑞《运甓记》第34出:“吾想功固当议,君不可仇。所谓乱臣贼子,人人得诛。”明·方汝浩《禅真后史》第42回:“自古说: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我老羊是个铁汉,路见不平,开除此贼,事迹真实,何用涉疑?”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2回:“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问甚官之尊卑!”清·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卷8:“马顺逆贼,助王振为恶,祸延社稷,今日事已至此,尚兀自放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2回:“古言: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何必再为启奏?”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9回:“若要一网打尽,说不得却要作一件欺心的事,生生的讹在他叔侄身上,使他赃证俱明,有口难分。所谓奸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原著
《三国演义》第57回:“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之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释义
人临死的时候,常常会说出善意或有益的真心话。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认为人性本善的基本思想观。
出典
春秋·孔丘《论语·泰伯》:“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例句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举传》卷61:“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臣从事中郎周举,清高忠正,可重任也。”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3:“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验之此公,殆不其然。”清·徐述夔《快士传》卷16:“知过一念,临终乃见;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盖生死之际,亦天良激发之时。”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方易箦前时,犹执长公子手训之曰:做好官,不要钱。只此六字,别无他语。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想其廉洁矣。”清·沈懋德《红楼梦补》第43回:“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或者这位蟠大奶奶因她生前磨挫了香菱这几年,一时良心发现,抬一抬香菱也未可知。”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原著
《三国演义》第5回:“弓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释义
英雄豪杰当中最骁勇善战的要称吕布,天下骏马当中最飞奔如跃的良马要算赤兔马。吕布,东汉末年骁将。赤兔,吕布所骑的战马。
例句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卷7裴松之注引《曹瞒传》:“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吕布传》卷75李贤等注引《曹瞒传》:“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唐·李贺《马诗》:“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496:“《曹操别传》曰:吕布骁勇,且有骏马,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3折:“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个好吕布也!”元·无名氏《连环计》第2折:“俺曾听的有人说来,道是:人中吕布,女中貂婵。不枉了一对儿好夫妻!”明·郭子章《蠙衣生马记》卷上:“吕布有骏马名赤兔,常骑乘之。时人为之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明·无名氏《单刀劈四寇》第1折:“更有那千斤勇力,马中赤兔似风疾;我是那人中吕布,容貌威仪,仗武艺能敌英勇将。”明·无名氏《单战吕布》第3折:“张飞你听着,天下人赞某的名: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今日尽皆输与你。嗨,你是英雄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原著
《三国演义》第61回:“(孙)权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子明之见甚远。’”
释义
人凡是没有长远的考虑,就必然会出现忧虑的事情。表明凡事应从长远打算,不能只顾眼前,若目光短浅,则忧患必至。
出典
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例句
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思虑》:“思虑之政,谓思近虑远也。夫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故君子思不出其位。”唐·张九龄《敕西南蛮大首领蒙归义书》:“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卿可思之,岂虚语也。”宋·朱熹、吕祖谦《近思录·政事》:“伊川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思虑当在事外。”宋·程颢、程颐《程氏外书》卷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思虑当在事外。”元·郑光祖《梅香》第1折:“非是我心多,岂不闻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早晚樊素敢待来也。”元·高明《琵琶记》第39出:“自古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自家当初不仔细,一时间不信我那院子的说话,定要招赘蔡伯喈为婿,指望养老百年。”明·欣欣客《袁文正还魂记》第18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几日耳热心跳,不知何事?”明·无名氏《云台记》第4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料王莽欲贻汉室,将女罗祥进上,平帝纳为正宫,实为内应。”明·无名氏《三桂记》第6出:“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日里虑应远,愁怀且宽。”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他两个卖去他方,老王八回来也只一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2回:“那五位公子,各使其母求为太子,桓公也一味含糊答应,全没个处分的道理。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80回:“虽然如此,不可不慎。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岂可因其小而忽略?”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如到官处断开了,庶杜绝后患。”明·无名氏《开辟演义》第15回:“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朕每自思:自三皇以来,继之伏羲之世,俱思及民,朕何敢尸位受禄!”明·无名氏《鼓掌绝尘》第74回:“知县记得书中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清·李玉《人兽关》第14折:“又道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何道此几句,只因我们在施家屋内,得了一主钱财,此事常防后发。”清·方成培《雷峰塔》第18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青儿,为何说此两句,只为我娘娘前日庆赏端阳,误饮雄黄酒,露出真形,把官人吓死,难以救转,只得往嵩山求取仙草,前来相救。”清·刘璋《斩鬼传》第4回:“天下事与其失之事后,不可不虑之事前!圣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清·陈球《燕山外史》卷4:“良以事不深谋,祸将旋踵;人无远虑,灾必逮身。”清·无名氏《三春梦》第32回:“俗云:人无远志,必有近忧。依弟思忖,我等皆是弃官助友之人,倘令奸臣启奏,召擒我等拟罪,如何区处?”清·无名氏《载花船》第5回:“先圣有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每想到此,实是可危之事。”
人生天地间
原著
《三国演义》第26回:“关公曰:‘人生天地间,无终始者,非君子也。吾来时明白,去时不可不明白。’”《三国演义》第43回:“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
释义
人们生活在天地之间,应自知责任重大,应该胸怀四方,志向远大,不可虚度光阴,无所作为。古代国君世子出生后会举行仪式,用桑木做弓(弧),用蓬草梗做六根箭(矢),让射手射向天地四方,预示男儿长大后雄心远大,志在四方。汉·戴圣《礼记·内则》:“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
例句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2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济世安民,忠君报国,乃是男儿所为。”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1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必有峥嵘之日也。”元·郑光祖《梅香》第2折:“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以功名为念,进取为心,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元·高文秀《渑池会》第1折:“人生于天地之间,播一个清史内名扬赞。”元·刘唐卿《降桑椹》第1折:“人生在天地之间,贫富分其两等,乃自然之理也。”明·沈采《千金记》第35出:“叹人生在天地间,七尺躯从那里长,何故把爹娘疏旷。”明·罗贯中《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第13回:“朱温曰:‘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烈烈轰轰直言戆论,安可俺耳偷铃哉?’”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7回:“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桑弧蓬矢,不能遨游天下,观国之光,徒老死牖下无益矣。”明·朱鼎臣《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卷4:“人生于天地之间,禀阴阳而资五行,盖由父生娘养,岂有为人在世而无父母者乎?”明·吴承恩《西游记》附录:“人生于天地之间,禀阴阳而资五行,尽由父生母养,岂有为人在世而无父母者乎?”明·无名氏《庞掠四郡》第1折:“想周瑜生于天地之间,于国尽忠,于家尽孝,今拔短筹而亡,岂不是天命哉!”明·无名氏《前七国志》第1回:“人生天地间,谁不欲建功立业?况男子志在四方,岂可守株待老?望爹爹慰解母亲。”清·徐增《而庵诗话》:“人生天地间,那可一日离诗也!”清·无名氏《青龙传》第3回:“今日犯法,大丈夫生在天地之间,生而何欢,死而何惧!”清·无名氏《豆棚闲话》第5则:“人生天地间,上不做玉皇大帝,下情愿做卑田乞儿。若做个世上不沉不浮、可有可无之人,有何用处?”清·无名氏《九云记》第1回:“到底是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力学孔、孟之书,躬逢尧、舜之世,事业隆于当世,功名垂于竹帛。”
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草
原著
《三国演义》第107回:“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草,何至自苦如此!”
释义
人生在世,犹如四处飞扬的轻尘停留在凋零的小草上。感叹生命极其脆弱,世事难以预料。
出典
晋·陈寿《三国志·魏书·何晏传》卷9裴松之注引皇甫谧《列女传》:“人生世间,如轻尘栖弱草耳,何至辛苦乃尔!且夫家夷灭已尽,守此欲谁为哉?”
例句
唐·李延寿《南史·鱼弘传》卷55:“丈夫生如轻尘栖弱草,白驹之过隙。人生但欢乐,富贵在何时。”明·邓志谟《飞剑记》第2回:“人生浮世,如轻尘栖弱草耳。况贫贱乃求富贵,富贵遂蹈危机。”
人生如白驹过隙
原著
《三国演义》第107回:“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
释义
人的生命非常短促,就像日影从缝隙中闪过那样极其短暂。喻指光阴易逝,生命短暂。白驹,白马,引申指日影。
出典
战国·庄周《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战国·墨翟《墨子·兼爱下》卷4:“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