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胡雪岩又不把同舟共济者仅仅局限于所谓的“自己人”,他能够把所有可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人员都作为一条船上的人。即使是他商业竞争的对手,他也要把他们发展成为商业市场这条大船的拉纤者,让他们能够为这条船顺利行驶和靠岸贡献一份力量。例如,胡雪岩涉足江浙地区蚕丝生意的时候,地方民间组织长期控制着蚕丝市场,成为胡雪岩的最大竞争对手,但是,他能够劝说他们和自己联合起来同舟共济,共同对付洋人收购,这种做法远远比今天部分商人只顾拉“自己人”更有效果。
在面临危机的时候,不仅要善于团结“自己人”同舟共济,还要能够把局外人,甚至是竞争者也笼络在一条船上,共同应对商业市场的风险。
星期五
做人不能失败
生意失败,可以重新来过;做人失败不但再无复起的机会,而且十几年的声名会付之东流。
胡雪岩“做人不能失败”的理念,可谓是中国古代商业智慧中的经典。
生意做得好,只是衡量一个商人经商能力高的体现,并不代表做人的成就。即使生意失败,也不过是暂时的,对于一个有能力的商人而言,东山再起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做人就不同了,古人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仅人品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而且,人品给他人留下的印象也是很难被改变的。如果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牟利,虽然可以赚取一时的利润,但最终还是要被人揭穿的;所以,商人销售的绝不仅仅是产品,还有商人的道德和良知,优秀的产品也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优秀,更来自于经营者和管理者人品的优秀。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胡雪岩经商从始至终强调要“真不二价”、“戒欺”,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创造好的产品信誉,在深层原因上,则不如说是胡雪岩要以优秀的人品来为产品树立形象。
今天,许多商人往往把做人与做生意对立起来,似乎经商赚钱就必须放弃做人。殊不知,做人好生意自然会好,做人差生意也不可能长久。
借鉴胡雪岩“做人不能失败”的经商理念,以优秀的人品来塑造产品的质量,而不是以优秀的产品质量来掩盖人品的缺陷。
第三周
星期一
空手来去
我是一双空手起来的,到头来仍旧一双空手,不输啥!不仅不输,吃过、用过、阔过,都是赚头。只要我不死,我照样一双空手再翻起来。
在中国人眼中,“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谚语可谓人人皆知。正是依据这条哲理式的古训,许多人表现出一种看透世事的从容和大度。但是,民间百姓对空手来去的理解往往限于吃喝用度上的慷慨,甚至是及时行乐、得过且过,而胡雪岩却把这个古训运用到对商业经营的理解上,这就赋予了另外一层深厚的题旨。
胡雪岩可以从一无所有成为一代巨富,那么其他一无所有者也完全有可能成为胡雪岩式的成功者。但遗憾的是,这种成功的潜在可能性往往被人为地遮蔽了,或者说被想成功的人自己轻易地放弃了。只羡慕他人的成就,而没有想到依靠自己的智慧去缔造另外一个胡雪岩式的传奇商人。这正如胡雪岩说的,“只要我不死,我照样一双空手再翻起来”。这并不是自我炫耀,而是对自己经历的切身体会,也是告诉我们后人如何相信自己、缔造传奇的“醒世恒言”。
许多商人在经营失败或者受挫之后,除了抱怨自己生不逢时之外,还常常感叹他人的天赋。诚然,胡雪岩的成就离不开他经商方面过人的天赋,但我们为什么不好好反省一下,他的天赋再高也是白手起家,而我们已经拥有很好的基础,为何不能充分地弥补天赋的不足呢?
要想经商成功,对空手起家的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
星期二
不动气
不要紧,尽慢不动气!
胡雪岩经商告诫大家“不动气”的理念,并不是纯粹生理上的戒除恼怒,像圣人一样的处事不惊。其要义至少有两点:
一是优秀的商人必须有足够的临危不乱的魄力和气度。胡雪岩在经营上大谈“不动气”,这是因为在困难面前保持“不动气”是作为一名成功商人的基本素质。商业竞争本身就存在无数的风险,即使你的运气再好,也不能保证一生的事业都会一帆风顺。因此,想经商,尤其是想在经商方面大获成功,就应该提前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和素质能力。
二是优秀的商人要有轻视眼前困难的“不要紧”的自信。古人常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固然只是极少数圣人和君子所为,但在凶险危机面前保持“一切都会过去的”的自信并不是圣人的专利。作为一般的商人,也许在最初的经营风险面前手足无措,但长此以往,就应该积累丰富的经验,同时树立足够的信心。只有那些把困难看做草芥一样的商人,才有可能在布满荆棘的成功道路上走得更远。胡雪岩在经营军需生意的时候,因为初涉此行业,缺少必要的经验,屡屡损失银子。为此,他心中非常恼怒,但是,他能够坚持“不动气”的经营理念,不赌气做生意,对于重大的商业决策,在冷静之后,以心平气和的姿态对待,这样就避免了感情冲动而误入他人圈套的危险。
当然,胡雪岩的“不动气”理念,并不是要我们当今的商人泯灭人性中喜怒哀乐的天性,而是告诫我们,不动气地经营事业,是衡量一个商人素质水准高下的重要标尺。
可以因为生意失意大发脾气,但绝不把这种个人情感带到商业经营上。
星期三
善于用钱
既然人家叫我“财神”,我就是应该散财的,不然就有烦恼。
胡雪岩因富有曾一度被人称做“财神”。与一般那种被称为“财神”的商人不同,胡雪岩在心安理得地享受这个尊贵荣誉的同时,并不满足于拥有惊人财富的美名,而是承担财神应该散财的责任和使命,由此导致了他作为“财神”与一般相对吝啬的“财神”之间的差异,也成为他经商成功的一个重要秘诀。
胡雪岩的散财行为既显示了自己的阔绰大方,为自己赢得了一个大善人的美名,打造了一面金字招牌;同时,也是发自内心的慈善行为。以往人们在对胡雪岩散财行为进行评价的时候,往往局限于第一个方面,把他的慈善行为看做商业营销的手段,这样就混淆了散财的客观善举和主观上帮助他人之间的区别。退一步说,就算胡雪岩此举出于商业目的,但只要想想那些和胡雪岩同时代的巨富商贾们,宁愿把大把的银子花在吃喝玩乐上,也不对穷人和社会施舍一分,难道这种慷慨之举还不如为富而不仁吗?
今天,许多商人在成功之后,热衷于慈善事业,其中固然有为公司赚取好形象的目的,但他们毕竟在客观上帮助了社会。相比之下,那些为富而不仁者们虽然在财富占有上是财神,然而本质上却吝啬自私。
不仅要做积累财富的财神,还要做散财的财神,积极回报社会。
星期四
有所为有所不为
我说的收一收是能不做的生意不做,该做的生意要好好儿做。
在许多人眼中,胡雪岩经商智慧甚高,他传奇般的从商经历,更加让人们相信世上没有胡雪岩做不成功的事情。他不仅能够从一穷二白的状态摇身一变成为一代巨富,而且在屡次遭遇灭顶之灾的危急情况下化险为夷。从这个现实角度上说,胡雪岩经商的能力的确是惊人的。但是,即使如此聪明绝顶,他也绝不刚愎自用,能不做的生意坚决不做。
古语云:“月满则亏。”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永远的胜利者,当一个人凭借个人的智慧和奋斗不断成功的时候,往往会滋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而忘乎所以,因此,适时地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性规划未来的发展,能够在一帆风顺的情况下有所为有所不为,实际上已经成为衡量一名商人是否具有卓越的自控能力的标尺。胡雪岩曾经在他人都不愿意做典当生意的情况下,勇敢地在东南地区开了二十多家典当行,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有所为的典范。但他并不会因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而忘乎所以,当他和洋人做生丝贸易的时候,他只做生丝收购的生意,而不去和洋人比拼机器加工,这就是有所不为。这种冷静和理性,确实值得今天的商人们好好借鉴。
即使在最成功的时候,也不能忘乎所以地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