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这两三万,你准备向谁借?”老公问。我说:“只能向母亲借了。”我想,母亲一向支持我的工作,又很疼爱小明,她是一个明理之人,如果知道我们办了“蓝印户口”会给小明带来好处,定会毫不犹豫地促成这件事。谁知,母亲一辈子精打细算过惯了穷日子,听说我要借一大笔钱去天津买房,她先是吓了一跳,没等我把话说完,就坚决反对:“天津天远地远的,你们跑到那里买房子会去住吗?别去做一些异想天开不着边际的事!”
我好一番解释,说:“去那边买房,是为了解决小明上学的问题,为他将来的教育做点投资。再说天津发展得很快,那里的房价目前还不算太高,我们把合肥的一套房子卖了,换成天津的房子也是不会贬值的。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去做呢?”
但是母亲却听不进去,她有她的理由:“你说萍城的老师打学生,天津的老师就不打学生?古人就说”教不严,师之惰“,我看老师严厉点总比不管不问要好。花个几十万就为给小明换一个学习环境,你们就不怕那是个坑,骗你们往里跳?”
到了最后,她还做起了我的工作:“希望你们能听我一句劝。这几年你为了小明的这点学习,折腾来,折腾去,换了几所学校,我在旁边看着都觉得累,你何必硬往自己身上加那么重的担子呢?萍城的学校再不好,还能比农村和山区的更差吗?那里的孩子就不活了?”
看来母亲的钱是借不成了,我气得一摔门走了。后来母亲给我来过两次电话,我一看是她的号码,就掐掉了。我不想和她讲话。
我想,在人情已经很淡薄的今天,能够慷慨借钱给你的人才称得上朋友,就像杨新岚、周昌义,和那两个同学;什么是亲人?那也应该是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能不顾一切地为你排忧解难的人,否则,亲人与路人又有什么区别?
母亲的态度确实让我感到伤心。但我想不到,母亲的几个电话没有接,当天晚上她竟气喘吁吁地找上门来了。
她拎着一个平日买菜用的布袋子,进了屋也顾不上坐下,就一声不响地从布袋子里面掏出一个大纸包,放在桌子上。
我很奇怪,问她:“里面包的是什么?”她翻了我一眼,说:“还能有什么?你不就是要它吗?”我一怔:“是钱?你是来送钱?你想通啦?”母亲这才坐下来,没好气地说道:“看你那个样子,我要是不支持,你连我这个妈也不认了!”
我心里一热,赶紧打开纸包。母亲说:“里面是不是两万块,你数数看吧。我眼睛有点花了,数了两遍都没有数清,一次是多了一百,一次又少了一百。”
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大堆散乱的人民币。我发现一百元的居多,也有不少五十和十元面额的,有的还是皱皱巴巴的,好像是在口袋里揣了不少时日。
母亲说,她已经把自己的工资卡、定期存折以及我平日给她零花钱的活期存折全取光了,为此,跑了三家银行;这还不够,二弟又掏了一千多,才凑齐这两万块钱。
“怎么办呢,我看你们的决心那么大,一定要去天津为小明买户口,劝也劝不住,就只有遂你的意。天下的父母都一样,想的做的全是为了孩子啊!下午我就给你打电话,想要你拿着我的折子自己去取钱,可你就是不接电话。今天我这两条腿已经跑麻木了,再也走不动路了。”
看着眼前这一堆毛票,想像着母亲拖着她那双患了多年骨质增生的腿,蹒跚地朝一家家银行走去,我的眼泪便奔涌而出。
几天之后,我和老公就去了天津,买下了武清区的一套两居室。签下合同的那一瞬,我长长地透了一口气,眼前顿时出现了一个幻觉,我发现:摆在我面前的显然不是一份白纸黑字的“购房合同”,而是一张金光闪闪的门票,而我们的小明正迎着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在铺满了鲜花的大道上奔跑着!
我真的是太乐观了。原以为买了房,就自然入了户,岂不知,买房和入户,完全是两回事,因为它从属于完全不同的两个部门。我们是从房地产开发商手中买的房,谁有钱都可以买房;入户要找公安局,入户是有着严格的、一系列规定的,不是谁都可以入户的,只要一项不符合,房子就等于白买。但这些是我以后在办理入户的时候才知道的。所以,当时我就认为万事大吉,还为这么便利、这么遂意就办成了一桩大事而沾沾自喜呢。回到萍城后我就给合肥的一位朋友打去电话,请她帮忙找一家房产中介公司,设法把我们的一套房子尽快卖掉。朋友很快也回了电话,说他分别找了三家中介,三家中介都已经把我们的那套房子挂了出去。
罢课风波
二〇一〇年一月八月,星期五,时令已是寒冬,但天气还不错。一大早天边刚露出火红的云霞,小明就起床了,还破例叠好了自己的被子,七点半不到就背着书包去了学校。
把小明送出门后,我和老公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继续撰写一部讲述共和国脊梁的悲怆记忆、痛说大别山“另类红军”传奇的书稿。《当代》杂志特地为我们开设了一个专栏,这天正在写《毛泽东的炊事员李开文》。
八点十分左右,我忽然接到小弟的一个电话:“姐,告诉你一条爆炸性新闻,南门小学的老师今天要罢课,小明去学校了吗?”
我忙问:“你说什么?”小弟大声说:“南小老师今天集体罢课!”我惊得一下站了起来,忙问:“真的吗?”
小弟说:“我也是才得到的报料,给我打电话的是南小的一位老师,他希望我们报社去人采访。可是,这种发生在萍城的事是不可能见报的。不过《江南都市报》驻萍记者站已经去了人。”
我问:“你知道南小罢课的原因吗?”小弟说:“主要是讨要‘阳光工资’。”更多的情况他一时也说不清楚。
应该说,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情是十分矛盾的。这事好像很奇怪,因为在这之前看不到一点儿征兆,它发生的太突然,我却能够平静地接受。
说实话,在我的潜意识之中,我早就希望它能够出点儿什么事才好;现在它终于出事了,因此,除了止不住的又惊又喜,我甚至希望它闹出个大大的动静来!
这不是“幸灾乐祸”,因为,我压根儿就不认为它是“灾”、是“祸”,它只不过是迟早都会发生的事。毛泽东就说过,不破不立,先破后立,破字当头,立就在其中。我甚至觉得,非如此,南小不可能会“脱胎换骨”;非如此,它不可能成为名符其实的“市重点小学”,更不可能真正建成为“全市最好的一所小学”!
我认为,这种突破了社会底层习惯隐忍的集体性格,昭示着中国教师并不缺乏权利的意识与求真的精神!
我匆匆关了电脑,和老公打了一声招呼,便拎包出门了。
我赶到南门小学时,校门口已经拥了不少人,不用问也猜得出,他们都是学校的老师,黑压压的一片,还有不少老师正从校园里往外走。
他们一个个面色严峻,有的样子还很气愤。这时突然响起了一个洪亮的男高音:“我们要吃饭!把阳光工资还给我们!”
话音刚落,许多老师都挥起了拳头,高呼口号:“把腐败分子赶出去!”
“我们要见市长!”我发现,有的老师手里还举着早已制作好了的标语。我正想走过去闹清标语上都写了些什么,这时老师的队伍忽然骚动起来,就见蔡首英校长带着几个人气势汹汹地冲了过来,强行把标语从老师手中夺走,并迅速将老师分隔开来,把他们一个个劝进了学校。与此同时,就听哐啷一声响,校门被落了锁。
蔡校长我并不陌生,为小明办转学手续的时候,老同学王伟就曾把我带到她的办公室,有了她的点头认可,小明才来到了南小。在我的印象里,她是有着几分姿色的,却也是盛气凌人的。可此时的这位女校长,却全然没有了往日的风韵,她头发散乱,脸色煞白,目光惊悸,看上去手脚还在发抖。很显然,之前她是太自负了,她不可能想到会有今天这一幕。因为她做梦也想不到,眼前的这种场面真是把她吓坏了。
我敲开传达室的小门,准备进去看个究竟,门卫认出我不是本校的教职员工,把我挡在了门外。
我极力向门卫说明:“我是学生的家长,孩子忘带了一本书,我这就给他送进去!”
门卫为难地说:“现在是上课时间,外人不准进校。要把你放进去,这碗饭我就不能吃了!”
我当即从包里掏出一本事先已经准备好的课本,加以强调:“我这不是特殊情况嘛!”
门卫终于说了实话:“刚才的场面你也许都看到了,老师课都不上了,你给孩子送课本进去又有什么用呢?实在对不起,赶紧走吧!”
这时的学校门口,早已聚集了众多看热闹的人,其中,就有校门两边小卖店的老板们。这些人瞅着操场上站着的成群的老师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什么样的议论都有。有的说:“现在的腐败分子到处都是,学校也不是净土啊!”有的说:“我早就看出,这个女校长不是个好东西。老师们准是被她逼急了,狗急还跳墙呢,何况还是个大活人,是一些有文化、有头脑的人民教师!”有的说:“老师课都不上了,还不放学生回家吗?”有的说:“现在有些老师是太不知足了!在学校,拿着国家的薪水;回到家,带几个学生还要去掏家长们的腰包;有的甚至连学生的寒暑假也不放过,办班捞钱。要说闹事,也应该是那些下岗工人,讨不到工钱的农民!”
放学之后,小明准时回到家。我问他,今天在学校怎么样?小明说:“还好。一天都是自习,教室里没来老师,老师都在操场上,不知道他们在干啥。周老师曾跑到教室喝了两次水,喝完就走了,说她渴死了。”我奇怪:“老师都不在,你们能自觉吗?”小明说:“走廊上有老师,有两个老师一直在几个教室的门口转来转去;各班还有班干部管着呢。”
我问:“你们中午饭是怎么吃的?”小明说:“和平时一样呀,饭菜都是送到班里来的。今天中午我吃了两碗饭,吃得很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