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9~20日,建国以来中央第一次专门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三个观念: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四个“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做到不拘一格选人才。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一个标准: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更着重要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务必站在时代的前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出色完成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各项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强调:“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十一五”规划纲要》特别通过第二十九章“推进人才强国战略”作了全面部署。温家宝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多渠道增加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规范人才市场管理”。
人才强国战略,顾名思义,就是依靠人才实现国家富强的战略。具体说,要大刀阔斧地扩大人才增量和盘活人才存量,以便迅速提高我国的综合竞争力。这意味着通过强化人才培育,造就一支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庞大人才队伍,加速由人口大国转变为人才强国;通过改进人才管理,挖掘人才潜质,激发人才活力,充分发挥现有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方面披坚执锐的作用。为了实现人才强国,在具体措施上要做到:
1.在全社会开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宣讲
强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全民意识。尤其是在各级党政领导的业绩考核中,要把是否能身体力行地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摆在首位。
2.大幅度增加人才培育的投入
我国目前GDP增长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而且更多地向竞争性行业倾斜,有的省市甚至以此作为考核干部业绩的主要依据。正规教育、R&D的财政投入所占GDP的比例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甚至还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我国十分薄弱的公共设施、公共服务(例如公共卫生服务和环保服务)投入被总部设在巴黎的世界经济论坛视为拖住增长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我们在大力扩建政权设施如办公大楼、看守所、劳教农场、监狱以及大幅度增加警力、“电子眼”、布控设施等乃至民间花费大量建筑适用材料于防贼防盗的同时,难道没有想到增加正规教育、社会学习、职业培训和科普的少量投入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鲧治水,专事堵截,浪费巨大,致河水泛滥成灾、民怨沸腾;他儿子大禹治水,夯实基础、疏导为先、统筹兼顾、洪流就范,受到尧帝禅位,成为千古佳话。某些地方采取的一些执政措施往往不求长远利益,只图一时痛快。例如,大中城市交通管理中普遍存在拦截设卡、加长行车路程的现象,却不管浪费燃油、污染环境、增大事故发生频率、添加社会无效时间等。
3.实现人才价值要蔚然成风
尊重人才的劳动价值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环节。人才提供的服务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应该得到充分肯定并给予回报,包括应得的工资、福利、应占有的社会资源以及精神上的满足。我国改革开放前曾实行的取消稿费制度,实际上是蔑视人才的辛勤劳动;对科学家积累数十年心血写成的著作,其微薄稿费比不上歌星唱一支歌的报酬,是不是骇人听闻?荔枝节拍卖“异形荔枝”动辄几万元、十几万元;拍卖高价汽车牌照甚至超过23万元;可是有的地方给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少得可怜;屏幕上夺冠一夜之间成为千万富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真才实学、无私奉献的人才也应该有一定的补偿。有人说实现人才价值需建立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却非一朝一夕之功。根本问题在于通过制度创新推进人才资源资本化。确立人才资本的价值权益以及知识创新者的资本地位,赋予科技人才应有的社会价值地位,确认他们的人格尊严。
4.加紧改革教育、教学体制和机制,推行教育控制论
要积极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必须克服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系统的现阶段普遍存在的乖违人才强国战略的负面培育机制:沿袭了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和应试科研;跟国家急需的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背道而驰的旧式专业型人才培育模式;形式主义和形而上学充斥教学管理的“学分制”;教学方式和内容扼杀创新精神的“填鸭式满堂灌”;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用长官意志左右着的人才培养方式;高校教书和育人各自为政;年轻人人生观、价值观和宇宙观的严重扭曲;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畸形的教师岗位价值分配;高校招生中事实上存在的地区性不公平等。
5.优化人才功能结构
经济全球化表现在五个主要方面,即生产的跨国化、金融的一体化、贸易的自由化、信息的网络化和科教的国际化。后两者对前三者起到鸣锣开道、推波助澜的作用。自从我国2001年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所有影响在我国经济社会中愈益加强。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我国人才的功能结构要闻风而动地进行调整。这种调整的中坚力量是政府宏观调控下的产学研协同攻关系统,尤其是国营大企业集团、高等院校和中央/省市的科研院所。显然,调整的方向必须依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跟踪世界高新科技前沿,按照我们在章9中提供的思路,全方位地实现人才培育和科研方向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拨正航向。
6.优化人才资源管理机制
计划经济体制下统分统配的传统人事制度已不能适应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的需要。特别因受原有档案管理、户口管理、住房分配制度、单位福利制度的羁绊,人才流动风险和成本较高。在人才配置上,也存在各种人为因素而使各类人才的才华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人浮于事”而终究“事浮于人”的局面。
因此一方面要淡化单位对人才的依附关系,打破人才流动壁垒,使人才资源逐步实现自由流动。另一方面,要寓人才管理于人才服务和人才培育之中。引入竞聘上岗固然是一大进步,但要杜绝暗箱操作、虚应故事、唯学历论,要伴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约束机制,使得有能力的科技人才真正“得其所哉”。
7.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先决条件。要努力形成人才成长的和谐氛围,就必须让一切信息资源挖掘、科学技术延伸、现场技术操作和高深脑力劳动的人才群贤毕至、群芳展艳、团结奋进、自由拼搏。政府要主动地、积极地为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环境;根据国家或区域产业经济的特点形成人才优势,构筑人才高地,但要避免单一追求人才的高学历化及高职称化,而且要避免人才数量的简单堆集。
8.强化广大农村和西部地区的人才资源开发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根据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经营管理等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农村人才资源特别是科技人才的大力开发和培育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与此同时要注意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推进广大农民的知识化、信息化,激发农村的科技气氛,优化人才培育环境。因此,农村科技知识培训不宜局限于农业知识,单纯培育种植、畜牧、造林、养殖能手,而为了适应科技发展需要,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的需要和加快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需要,要下大力气培养农村新一代的工业技术能手、信息技术能手、创意经济能手,技术型农民中必然会产生十分优秀的科技人才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通过国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区域合作,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优先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推进人才开发和科技创新”。应当看到,西部的广大地区实际上藏龙卧虎,有着我国最优秀的科技人才。但是西部地区的人才分布并不平衡,一些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开发仍然任重道远。对这些地区的人才培育要有政策倾斜,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从东、中部乃至西部发达地区引进人才,如短期讲学、聘任讲座教授、延请临时性高级专家参与创业、科研、考察、诊断等。
人才强国之道,荦荦大端者,或者就是上面提到的这些方略。
当我们即将搁起笔墨的时候,让我们回味古往今来千变万化的成才之路,无论殚智竭力成才、忠贞敬业成才、独辟蹊径成才、登峰造极成才,无一不是靠艰苦卓绝、好学不倦。今天,我们已有足够条件为志愿成才者提供面命耳提、面面俱到的教育/教学的良好环境、良师益友。《孟子·尽心上》说过:“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当人们确知《孟子·告子下》也承认“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时候,谁不为此动心忍性、跃跃欲试地希望自己能成才,能成为对民族兴旺、人民幸福、人类进步竭尽己力的人才!
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的千古绝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锦绣神州大地上出神入化、瑰意琦行的人才必将像瀑布一样飞流直下,中华民族必将国富民强、物阜民康、扬眉吐气、挺胸昂首地屹立在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