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我们说说一位刺客,春秋战国时期有名的刺客可多了,司马迁老先生在《史记》里还专门给他们做了一个列传,什么专诸、要离、聂政……最出名的非荆轲莫属,易水送别、击筑高歌,一幅大义凛然的英雄形象。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和荆轲一样在燕赵之地发生的悲壮故事--豫让刺赵。“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这句话还真不虚!
话说智瑶战败以后旋即被赵襄子斩杀,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智家的土地,智家全族也被灭族。恨智瑶至深的赵襄子甚至把智瑶的头骨做成自己的酒壶(看来匈奴对大月氏国王做的事情也不是只有蛮族做出来的事情啊……)。赵襄子呢本来以为智家全族都已经被屠杀干净了,没人会为了智家向他寻仇,却未曾想到有个跟智家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人一直在暗中寻找时机要刺杀自己为智瑶报仇,这个人就是智瑶的门客--豫让。
豫让先是更名改姓伪装成一个犯人。因为那个时候人口少、劳动力短缺,对犯人也不讲什么人权,所以监狱将犯人组成一支支劳改队出去接私活、赚外快。豫让找了个机会混进了一支在赵襄子家干杂役的队伍中负责扫厕所。从此他每天都随身藏了个匕首打算趁着赵襄子嘘嘘的机会把他给捅了。万没有想到的是赵襄子有别人在旁边就怎么样也尿不出来,就叫手下人把这个家伙轰出去。豫让的计划就此失败了,还因为匕首被发现而泄漏了身份。手下人一看有人来刺杀老大,都嚷嚷要把豫让给做了。赵襄子却喝止了他们,说道:“智瑶一家被我杀了那么多人,他也没有子孙后代。豫让仅仅是智瑶的手下却能不怕危险为故主报仇,可见他是个讲义气的人,我不能杀他。他要杀我,我躲开他就是了,就把豫让给放了。
经过一次失败豫让依然初心不改,他又出了一个主意。在全身涂漆弄成一个癞疮病人的模样,还生吞烧红的火炭弄哑了自己,在街道上乞讨。这个形象甚至连他结发的妻子都认不出了。他的一个朋友知道后很是为他痛惜,哭着劝他说:“以你的才干要是投靠赵襄子一定可以得到重用,到那个时候你可以为所欲为。刺杀他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何必要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对此豫让正色回答:“要是我委身到赵家去,背地里却刺杀赵襄子,那就成了一个怀有二心的小人。我现在的做法是很困难,但是我还必须这样去做。我想后世那些做人家小弟,却怀有二心的人,会因为我的行为而感到羞愧。
就这样,豫让在大街上乞讨等待着机会。终于有一天等到了赵襄子的车队出行,豫让事先埋伏在一座桥下。但同上次一样,赵襄子骑的马在过桥时突然受惊,豫让的计划再次失败。侍卫们捉住了豫让,赵襄子责备他说:“你以前也曾经在范氏和中行氏的手底下做事,智瑶消灭了他们你也没有为他们报仇啊,反而投靠了智瑶。现在你也一样可以投靠我呀,为什么一定要不懈的为智瑶报仇呢?”豫让说道:“我在范氏和中行氏手下干活的时候,他们只是把我当成一个普通的小喽啰,所以我也只会像一个小喽啰一样对待他们。但是智瑶却非常看重我,认为我很优秀把我当做心腹,为这份知遇之恩我必须要为他报仇。”赵襄子听了非常感慨,便说:“你这样对待智瑶,也算是是仁至义尽了。而我之前已经放过你一次。但是事不过三,这次我是不会再放你走了。”豫让知道自己的死期到了,却毫不变色对着赵襄子抱拳拱手说道:“我听说明主会成人之美,而忠义之士也会舍身取义。之前我刺杀您,您却放了我,天底下的人没有不夸赞您贤明的。今天事已如此,我甘愿被杀。但是死之前我还有一个心愿未了,希望您把衣服脱下来,让我在您的衣服上刺几剑就当是我为智瑶报仇了。”赵襄子听了,毫不犹豫的脱下自己的衣服交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跳起刺向这衣服,连刺三下,口中大叫:“我终于为智瑶报仇了,可以报答他的知遇之恩了。”然后挥剑自杀。
这个故事里面刺客的部分说完了,我们回头也看看这位被刺杀的英雄。在智家选择智瑶作为家族继承人的同时,赵家也进行了接班人的更换。赵无恤继父亲赵简子之后成为了赵家的掌门人。智瑶的刚愎自用是智家被灭族的第一原因,而赵无恤则是智家毁灭的直接原因。这样一个人注定不是普通人,话说赵简子的儿子中大儿子伯鲁是正妻所生,不管立长立嫡都是不二人选;小儿子无恤则是侧房的小妾所生,原本是绝无可能取代哥哥成为一家之长的。幸运的是赵简子的理念是立贤不立长,为了家族的长久利益他打算在两个儿子中选择一个贤能的人作为自己的继承人。赵简子把自己的治国方略写在竹简上给两个儿子每人一卷,叮嘱他们好好学习,三年后举行统考。三年期满一考试,结果伯鲁啥都不会,而无恤对答如流。让他们把竹简拿出来看看,伯鲁说时间太长不小心弄丢了,而无恤立马就从自己的袖子里掏出了竹简,因为三年里不断的翻看串起竹简的绳子都断的七零八落了。据此赵简子宣布:在他死后,赵家掌门将由这个庶子担当。事实证明赵简子确实没有看走眼,就是这位庶子竖起大旗反抗智家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奠定了三家分晋的基础。
成为掌门人后赵无恤觉的自己抢了大哥的地位,对不住大哥,所以虽然自己有五个儿子,但却始终不确立继承人。他把大哥的儿子封在代城,称为代成君,准备好好的培养他,结果这孩子年纪轻轻就亡故了。无恤又把代成君的儿子赵浣宣布为赵家的未来掌门,赵浣就是后来的赵献子,而他的儿子赵籍就是三家分晋中的赵氏族长,也就是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开国之君——赵烈候!
后世刻薄的柏杨先生认为:赵无恤是个投机主义者,揣测父亲的心事,投父亲所好,所以才会赢得继承人选拔赛的胜利。理由是:竹简又不是电纸书,那么笨重的东西怎么可能放在袖中长达三年之久?一定是他事先买通了父亲的左右了解了父亲的动向,提前作了准备,只能证明他的狡狯。
小龙人却认为:即使真如白杨先生所说,不正好也证明赵无恤是一个有心之人、注重细节之人吗?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难道不做好准备的人该得到机会么?
就这个刺杀故事本身体现的是一个“义”字。“义”一为正义,心底坚守是非的标准,有这样的信念,才能做到虽千万人吾往矣。二为义气,义之所当,千金散尽不后悔。豫让有义,赵无恤也有义!这种义就是我们这个几千年不倒的民族成功的根本!
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聊战国时期优秀的帝王了。我们从魏文侯开始,这位魏文侯肯定不如后来的魏武帝曹操出名,他要比这位后人早几百年。说起他的历史其实就是前面说到被智氏欺负而反水的魏驹的孙子。正是他,同赵无恤的侄孙、韩虎的孙子一起把晋文公重耳的子孙赶到一个小城,把个曾经的春秋五霸之一的老大晋国裂解为了韩、赵、魏三个国家,而魏文侯就是其中魏国的开国之君。如果大家还没有概念,那提到西门豹估计大多的人都能记起,小学课本上学过的那则故事--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就是魏文侯时期魏国的一个地方搞水利的官员,说起来在文候治下比他牛的可是大有人在,其中有大将乐羊、军事家吴起、改革家李悝.。。这一大群的千里马因着魏文侯这个伯乐得以在魏国的大地上纵横驰骋,也使魏国这样一个四战之地的小国成为战国第一强国。
魏文侯魏斯上位后就把卜子夏、田子方等能人作为国师,更有甚者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正因为对有才能的人尊敬、礼遇、师礼侍之,然后四方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开始归附他。——不管真的假的,总要礼贤下士才能人心归附。
有一天魏文侯与群臣喝酒玩耍,有音乐有氛围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可就在这时魏文侯却突然安排停下酒宴下令备车前往山野之中。旁边的侍臣就问:“今天饮酒作乐多好啊,外面又下着大雨,您这是打算到哪里去啊?”魏文侯说:“我与山野村长约好了去打猎,虽然这里很快乐,也不能不遵守约定!”于是前去,亲自告诉停猎。——即使对一个山野村干部也信守承诺,这样的老板底下人怎么会不信服?
韩国邀请魏国出兵去打赵国,魏文侯说:“我和赵国是兄弟之邦,不能做这样的事情去打他”。过两天赵国也来向魏国借兵打韩国,魏文侯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两国使者当时都怒气冲冲的离去,但是后来两国得知魏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魏国于是开始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都不能和它争雄。——有实力还要有心胸才是大国风范。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予以攻克,把土地封给自己的儿子。魏文侯很开心的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老大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也不硬碰硬快步离开。魏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怎么知道的?”回答说:“我听说国君要是仁德的话,他的臣子就敢于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于是我知道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非常高兴,派人去把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我不同意你说的话我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看来文候也是个爱喝酒酒交朋友的人),文侯说:“编钟的乐声好像不协调吗,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对。”——不需将兵,能将将才是王者之才。
魏文侯的大少爷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作为绝对的官二代那是一个愤怒啊,怒气冲冲地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你想想看,国君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以国主的礼遇对待他;失去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以家主的礼遇对待他的。至于像我这样贫贱的游士呢,我说的话你不听,行为不合意,我穿上鞋子就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我什么都不会失去!”魏击于是谢罪。——有才能才是最大的本钱;文候家里的官二代都知道听取意见。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想从魏成和翟璜中找一个人做我的宰相,您看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下属不参与尊长的事,外人不过问亲戚的事。我在外面任职,不敢接受命令不好说这个话啊。”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讲讲嘛”李克说道:“其实这个事情简单,国君您有没有仔细观察呀!看人,就看平时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人,又何必要等我去指明呢!”
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李克离去,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忿忿不平,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国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就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所以推断国君肯定会选中魏成为相,是因为魏成享有千钟的傣禄,但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因为他的付出,所以国君向东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么能和魏成比呢?”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前一再行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小龙人说:“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想方设法吸引人才、找到人才就是领导人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