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让我在《资治通鉴》中找出个最传奇的人,我选择吴起!这个人贪财好官、残忍好杀、阴险狡诈,但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历史上走到哪里都能凭自己的本事(不靠背景、资历、团队)做到顶尖位置的只有这个人了!他确实够有本事!
在鲁国奋斗经历。首先我们看看吴起这个人的背景,吴起是卫国人(商鞅也是卫国人,看来这个小卫国了不起),年轻的时候就想当大官,家里有钱就开始到处乱投资,结果因为自己没本事啥也没做成反而把万贯家财都花光了,家乡人笑话他他一怒之下杀了几十人人就逃亡了。可能是在逃亡的路上突然灵官重开他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不再做一个靠自己家里的钱当大官的富二代,而要提升自己的能力凭自己的本身建立功勋。于是逃犯吴起洗心革面变换身份投身到当时儒家的的大学问家曾参(也就是曾子,韩非、李斯等人的老师也是儒家大家荀况,所以我始终认为法家人物实际上就是脱身于儒家)门下学习,后来就在鲁国当了小官。说起鲁国这个国家在春秋战国时代除了出了一个孔老夫子,实在没啥拿的出手的了,典型的小赤佬。因为弱小,强悍的邻居齐国就打起他的主意,开始攻打鲁国。这弱小的鲁国如何是强悍的齐国对手呢,还好他们有能人吴起。但就在准备启用他的时候,国君发现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这还能认真和齐国打仗么。对这个情况吴起先生眼睛没眨就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对这个事情有争论,有学者因此认为吴起就是个禽兽、有的学者为他开脱说司马光、司马迁这些人都不喜欢法家人物,所以写历史书的时候给他扣屎盆子。我觉得这都是用今人观点思考古人,毕竟古人的道德标准和男女关系与我们区别太大,即使此事是真的也和现在情况不一样,不必上岗上线。这个事情反应的就是一个为成功不择手段的年轻人,和于连也差不了太多),求得大将,以他的本身没什么问题就大破齐国军队。有人在鲁国国君面前攻击他(小人哪里都有)说:“吴起当初曾师事曾参,母亲死了也不回去治丧,曾参就与他断绝关系。现在他又杀死妻子来求得您的大将职位。吴起,真是一个残忍缺德的人!况且,以我们小小的鲁国把齐国给打败了,如果他吴起还在,各个国家都要害怕然后来算计鲁国了。”吴起恐怕鲁国治他的罪,又听说魏文侯贤明,于是就前去投奔。
在魏国的奋斗经历。针对吴起的到来,魏文侯征求李克的意见,李克说:“吴起为人贪婪而好色,然而他的用兵之道,连齐国的名将司马穰苴也超不过他。”于是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大将(世上没有完人,能根据人的优点来使用这就是牛逼CEO),攻击秦国,立刻就攻占五座城(整个战国历史秦国始终是欺负人,只有吴起欺负它)。
吴起在魏国做大将,与最下等的士兵同样穿衣吃饭、睡觉不铺席子、行军也不骑马、亲自挑上士兵的粮食、与士兵们分担疾苦,标准的和士兵同甘共苦(这个风格和后世的卫青相似,和霍去病等名将又不一样)。有个士兵患了毒疮,吴起毫无忌讳的为他吸吮毒汁。士兵的母亲听说后却放声痛哭,人们就很奇怪地问到:“你的儿子就是个普通士兵,而吴起大将军亲自为他吸吮毒疮,你为什么哭?难不成感动的?”士兵母亲答道:“不是这样啊!当年吴将军为孩子的父亲吸过毒疮,他父亲被感动的作战从不后退(以自己的性命报答领导的知遇之恩),就战死在敌阵中了。吴将军现在又为我儿子吸毒疮,我不知道他该死在哪里了,所以哭他。”
魏武侯(魏文侯的儿子)坐船顺黄河而下,到中游的时候对吴起说:“我这稳固的山河真美啊,这就是我们魏国的宝啊!”吴起回答说:“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当初三苗氏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就是鄱阳湖),但他们不修德义,就被禹消灭了(这恐怕就是典型的黄河流域原始居民向南方扩张的事件,估计和德行也没啥关系就是打不过而已)。夏朝君王桀的居住之地,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其南面,羊肠阪在其北面,但因朝政不仁也被商朝汤王驱逐了。商朝纣王的都城,左边是孟门,右边是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面,黄河经过其南面,因他施政不德,被周武王杀了。由此可见,国家真正的宝藏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主您不修德政,恐怕就是这条船上的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魏武侯听罢说道:“你说的对。”(《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写,啥都往德行上靠,吴起这样一个典型的实干家,怎么会说出这样不靠谱的话?估计他说的不是德行而是实力。)
魏国任命田文为相(魏国换相速度还挺快)。吴起不高兴对田文说:“我来和你比较比较功劳如何?”田文说:“可以啊。”吴起便说:“统率三军,使士兵乐于战死,敌国不敢谋算,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又问:“整治百官,亲善百姓,使仓库充实,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说:“我不如你。”吴起再问:“镇守西河郡,使秦兵不敢向东侵犯,韩国、赵国依附听命,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还是说:“我还是不如你。”吴起问道:“这三条你都在我之下,而职位却在我之上,你觉得这个合理么?”田文说:“如今国君年幼,国家正在多疑难之际,大臣们不能齐心归附、老百姓不能信服,在这个时候,是托付给你还是托付给我呢?”吴起默默不语想了一会儿说:“还是把政局交给你合适啊!”(最需要政局稳定的时候,一个老好人是比吴起这样一个棱角分明的强人做相合适)。
又过了一段时间,魏国国相公叔(魏国又换了国相,这位公叔应该就是后来推荐商鞅的那位公叔座,嫉贤妒能和推荐能人的事情由一个人来做,人还真是复杂的动物)娶了公主为妻而又很忌惮吴起能力太强。他的仆人献计说:“吴起这个人其实很容易去掉,吴起为人刚劲而又沾沾自喜为人骄傲。您可以先对国君说:‘吴起是个杰出人才,但君主您的国家小,我担心他没有长留的心思。国君您该把女儿嫁给他,如果吴起没有久留之心,一定会不接受的。’之后呢主人您再请吴起一起回家做客,在吃饭的过程中让公主使劲羞辱您,吴起看到公主如此轻视您也会想到自己如果娶了公主也一定会被如此羞辱,就一定会辞谢国君的婚事,这样国君也就不再信任他这样您的计谋就实现了。”公叔照此去做,吴起果然辞谢了与公主的婚事。魏武侯从此开始疑忌他,不敢信任他。吴起看到这个局面,害怕被诛杀,于是又投奔了楚国。(很高超的权谋之计,不下于看《甄嬛传》,不过一个侧面也能体现出吴起这个人比较诚实没什么权谋。说起来看中国的历史非常心酸的一点就是往往成功的都是善于运用权谋之辈而不是实干务实的人物。)
楚国的奋斗经历。楚悼王平素就听说吴起是个人才早就想抢他到手里了,吴起一到楚国就任命他为国相(在楚国总算得到了这个职位)。吴起第三次创业又是全力以赴,上任以后首先就是严明法纪号令裁减一些不重要的闲官、废除了王族中远亲疏戚、用省下来的钱来安抚奖励征战的士兵(打击垄断阶层利益,看来吴起也有壮士断腕的气魄啊……);然后大力增强军队、破除合纵连横游说言论。在他的努力改革下楚国向南平定百越(又是中原文明向南拓展的重要事件),向北抵挡住韩、魏、赵三国的扩张,向西征讨秦国(秦国该庆幸吴起没有长寿),各诸侯国都害怕楚国的强大,而楚国的王亲贵戚、权臣显要中却有很多人怨恨吴起。后来楚悼王去世,贵族国戚和大臣被吴起欺负了那么久,于是开始作乱攻打吴起,吴起看到这个局面跑是跑不掉了,这个智慧的人临死也为自己包了仇。他逃到悼王尸体边伏在上面,攻击吴起的暴徒用箭射吴起,万箭齐发不止射死了吴起,也有大量的箭射中了悼王的尸体。办完葬事,楚肃王即位,自己父亲的尸体被射了这么多箭临死也受到侮辱他是非常生气,命令把作乱者全部剪除,因此事而被灭族的多达七十余家。(王权和贵族权力的争斗是贯穿中国政治历史的内容,不排除肃王干脆就是借这个借口打击贵族实力,所以吴起临死不止为自己报了仇也促成了改革的进一步推进)。
小龙人说:战国时期的精彩就在于有一大批吴起一样的法家人物,他们起于下层、能力出众;他们爱好功名、热衷权力。这些特点和儒家学者们一样,但不一样的是他们爱憎分明、性格乖张、甚至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中最突出者非吴起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