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阶段,当彼得·林奇在介绍自己是基金经理时,人们会简短地与他聊上几句股票,抱怨一下股市的低迷,接着还是走开了,继续关心自己的牙病和明星的绯闻。彼得·林奇认为,当人们只愿意闲聊两句股票而还是更关心自己的牙齿时,股市即将开始抄底反弹。
第三阶段,当人们在得知彼得·林奇是基金经理时,纷纷围过来询问该买哪一只股票,哪只股票能赚钱,股市走势将会如何,而再没有人关心明星绯闻或者牙齿。彼得‘林奇认为,当人们都来询问基金经理买哪只股票好时,股市应该已经到达阶段性高点。
第四阶段,人们在酒会上大谈特谈股票,并且很多人都主动向彼得·林奇推荐股票,告诉他去买哪只股票,哪只股票会涨。彼得·林奇认为,当人们不再询问该买哪只股票,而是反而主动告诉基金经理买哪只股票好时,股市很可能已经到达顶部了,大盘即将开始下跌震荡。
巧合的是,早在1929年,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就曾经得益于这一理论。当时洛克菲勒在街上遇到一个擦皮鞋的小孩子,小孩边给他擦皮鞋边对他说:
“先生,您最近买股票了没有,我给您推荐一只股票,肯定涨得好……”洛克菲勒听后心中陡然一惊,一个擦皮鞋的孩子都开始给别人推荐起股票来,看来股市大限已经不远了。回到公司,洛克菲勒立刻下令将所有股票清仓,一只不留。果然,两个月之后就迎来了股市崩盘,多少投资者在一夜之间倾家荡产,而洛克菲勒安然度过这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股灾。
著名而经典的“鸡尾酒会理论”,直到今日在股市上仍然适用。
例如在中国股市上,当2005年上证指数处于1000点整数关口时,人们聚在一起时几乎没有人愿意谈论股票,即使是股民之间交谈的话题,也不愿提起股市,因为当时的市场行情极为低迷,很多股民处于亏损状态中。等到大盘上涨一个阶段后,投资者仍然处于犹豫和迷茫之中。进入2006年,在2月初至3月初的一个月内,股指始终在1300点整数关口前徘徊,很多投资者以为反弹又要见顶了,于是纷纷抛出股票,想在更低的位置接回,可事实证明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转眼间,大盘已经到了1800点整数关口,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不管是在哪里,很多投资者都愿意围在一起谈论股票,询问该买什么股票好。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的股市已经涨幅很大了,说明行情已经进入第三阶段。
等到大盘冲过了2000点整数关日时,很多股民的信心陡然大增,他们不是询问别人该买什么样的股票了,而是纷纷向别人推荐起股票来。
虽然到现在为止没有出现崩盘,而且股指已经冲上了更高点,但根据彼得.林奇的“鸡尾酒会”理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投资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
当然,一个市场从底部上涨多少才算到某一阶段,还要看整个市场的大气候,不能死搬硬套。
投资是赌博也是艺术
投资与赌博的区别
对于那些轻率鲁莽且容易冲动的“投资”股票的人来说,四处打听热门消息并频繁买进卖出,跟赌马时只根据赛马的鬃毛是不是漂亮或者骑士的衣衫是不是华丽就胡乱下注根本没有什么两样。
——彼得·林奇
与赌博两者之间的分界线。
对于彼得·林奇来说,投资就是一种赌博,一种智力的赌博,是一种高胜算的赌博。在投资期间,投资者必须努力使结果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倾斜,而不用管它到底是大西洋城公司、标准普尔500指数还是债券市场。
在投资的过程中,有很多时候投资者都在赌自己的判断能力,赌自己的运气。林奇觉得,如果他购买的股票中有70%的走势与自己预测的一样,他就很高兴了。但是如果有60%的走势与自己预测的一样,他也会心存感激。因为他知道,只要预测成功60%的股票走势,就可以在华尔街创造一个让人羡慕的纪录。
很显然,购买股票已经成为一个值得进行的赌博,但是投资者必须懂得游戏的规则。对于投资者来说,只要拥有股票,新的机会就会不断出现。由此,林奇认为,投资股票的获利机会远比纸牌游戏多,如果投资者拥有10只股票,赚钱的机会就会非常大。
对投资这种游戏规则的掌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风险的认知。只有投资者接受投资本身具有风险这一让人不安的事实,他们才能够真正地区分究竟什么是赌博什么是投资。进行区分时不应该根据参与者的行为类型(例如债券、股票、赌马等),而应该根据参与者的技巧、投入的程度以及事业心。对于一个老练的赌马者来说,如果他能够严格遵守一定的系统方法进行下注,那么赌马也能够为他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长期收益,这种赌马的行为对他而言和投资基金或者股票并没有任何区别。
投资就像玩扑克牌
很显然,股票投资已经成为值得一试身手的赌博,前提是你要懂得如何正确地来玩这种游戏。
——彼得·林奇
股票市场的投资经常让彼得·林奇联想到一种扑克牌游戏。对于那些懂得怎样利用好手中的牌的老手来说,玩七张牌赌博能够获得一个长期稳定的回报。这种七张牌的玩法是:发牌时有4张牌面朝上,这样一来玩者不仅可以看到自己所有的牌,还可以看到对手的大多数牌。发完第3张或第4张牌时,要么很明显谁输谁赢已见分晓,要么很明显根本没有人能赢。彼得·林奇认为华尔街股市上的情况和玩扑克牌没有区别,只要投资者知道怎样寻找,就会发现像牌桌上摊开的明牌一样,华尔街上大量的信息也都是公开透明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了解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可以预知哪些公司有可能会增长繁荣,哪些公司则会衰败下滑。但是投资者却永远无法确定公司将要发生什么情况,这时每一次出现新情况——例如注入新的资金、出售赔钱的子公司、公司正在开拓新市场等—_就跟正在翻开一张新牌一样,只要这些新的情况就像新翻开的牌一样表明自己的胜算较大时,投资者就应该继续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就像继续持有一把好牌信心十足地赌下去一样。
在这种扑克牌的游戏中,总有输家和赢家。而每次那些赢家都会提前显露出来,因为他们随着牌一张一张摊开不断仔细计算和重新计算自己的输赢机会大小,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来下注,从而使他们投入的本钱所能赢回的钱最大化。那些输家和赢家的最大区别在于:赢家在自己牌的赢面变得更大时会增加赌注,一旦出现局势不利于自己时,他们就会主动认输出局;而输家则会不管赢面大小都下注,盼望着奇迹出现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打败对手的快感,结果却只是又一次痛饮损失惨重的苦酒。彼得·林奇从玩扑克牌中发现了玩家和股票投资者的共性,在股票投资市场上,那些赔钱的投资者就像那些输钱的人不会死心总想翻本一样,一赌再赌而一输再输。
那些赢家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往往会乖乖接受一手好牌也会大输的事实:他们偶尔也会在拿到三张“A”的时候下最大的赌注,但没想到竟会输给对手藏在手里的同花大顺。他们会欣然接受这一打击果断退出这一局,并集中精力继续打下一局牌,他们自信只要一直坚持自己的基本策略,随着时间的延长他们最终一定会赢钱。在股票市场上赚钱人也会碰到不时发生的亏损、出乎意料的挫折以及意外发生的不利情况,但是即使是股市崩盘也不会使他们从此退出股市。他们会坦然接受这次意外导致的投资惨败,然后接着寻找下一只好股票,因为他们认识到股票并不是纯粹的科学,也不像下棋那样在形势占优时肯定会赢。他们用执著和理性慢慢地成为市场上的大赢家。
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因此一个接受训练、习惯于对一切事物进行严格数量分析的人在投资中反而有很大的劣势。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认为,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所以,他觉得那些沉迷于数字分析的“技术派”,就像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一样,热衷于观察天上的星象而看不到脚下的坑,以至走路都会跌跟斗。他曾说:“我这里所指的艺术,是指直觉、感性以及艺术家擅长的右脑活动。”有人认为进行成功的投资首先要找到诀窍,其次要有灵感,选股就是“玩”股票,这种人最终只能慨叹,“股票就像女人,永远是个谜”。
彼得-林奇声称:“我的选股方法是艺术、科学,加上腿脚勤快。”
彼得·林奇选股的艺术体现为对信念的坚持上。他说:“每个人都有头脑在股市赚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胆量。”尽管20世纪80、90年代美国基金业发展迅猛,但能够战胜大盘的基金却不到10%。因此林奇的话就更加掷地有声。作为成功的基金经理人,彼得·林奇所管理的资产日趋庞大,面临强大的压力,舆论对其能否保持优异业绩的质疑更是刺激了他的挑战欲望,他回应的策略是进攻性的——“不断地寻找更好的股票来换掉我已经选中的股票”。
人们对于股票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资料分析工具比比皆是,有心人只要愿意就可以买几本书来学习,或者听一听有关专家的讲座,弄懂那些曲线图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了解公司经营与股票价格之间的联系,也可以说是一点即通,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秘密。但如何运用自己的判断结果,那就能体现一个普通投资者和一个投资大师的区别了。
投资于股市的人,投资过程就像下一盘棋,真正的对手恰恰是自己,如果能够战胜人性的弱点——恐惧与贪婪,取胜之地不仅仅是在股市。对于林奇来说,投资的艺术主要是从内心战胜人性的弱点,保持理性和勤奋。
第一,要有坚定的信心。对于已经决定的策略,只要是经由认真分析得出的,如非必要,就勿需更换。反复地改变自己的投资决定,则更是非常幼稚的行为,改变的结果可能就是不断地令自己后悔。
第二,要有足够的耐心。投资活动是一盘永远也下不完的棋。成功者要像棋坛高手一样,沉得住气,既然知道这是一盘永远也下不完的棋,那么就让我们耐心一些。耐心是一种成熟的标志,而信心和决心正是耐心最好的伙伴。人类的决心就像魔术师一样,你想要什么,就一定能得到什么。在有效的付出的保障下,有决心和耐心的人一定会得到回报。在充满动荡与陷阱的股市,林奇特别强调一种“大局观”,也就是对股市基本走势的把握与信心。他认为坚持信念和选择股票,后者的成功有赖于前者。
能够控制自己的心浮气躁,按既定的目标行动,那么,这样的投资者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第三,要勤奋地工作。懒惰的人绝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懒惰的人只会白日做梦,整天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他们把运气放在第一位,等待着自己碰上大牛股。对于林奇来说,勤奋是选到好股票、获得收益的重要保证。他每天忙着研究自己认为有可能上涨的每一只股票,调研这些上市公司,拜访公司的管理人员。他的勤奋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麦哲伦基金的成绩就是最大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