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门户,呈现在姜云二人面前的通道笔直的遥遥通向远方,绿芒点点,伴着清新的气息,带着好似洪荒大地亘古不化的沧桑。
古蜀苍界,按照封阳王所说,这处秘境乃古蜀先贤以一残破古界为基,以莫大的能力开拓而来,是古蜀帝国培养核心人才所在。
一样的古木参天,一样的荒林密布,初看并没有感觉与外界有何区别,但抬头间,却见日月同辉,悬挂天际,远处两座山峰并立,犹如两面巨碑,铭刻世代变迁。
林中本无路,唯有一条曲折小径,由奇花异草铺就,行走其间,姜云顿觉一道道视线从二人身上扫过,虽没有敌意,但始终使人如芒在背,不由加快步伐。
走出数里之地,眼前豁然开朗,没有了粗犷与狂野,取而代之的是犹如小家碧玉般的柔美,亭台楼阁,鸟语花香,让人耳目一新,而其中一片庞大的石林更是引人注目,人影绰绰,皆驻足于石柱前皱眉苦思。
突然,一名身穿古蜀帝国特制服饰之人向姜云二人走来,行礼道:“两位可是姜云、薛蛮?”
待得到肯定回答后,来人恭敬的道:“由于两位乃是经封阳王殿下直荐而来,这里还需向两位确认一事,不知两位是否只分别参与文武二试?”
姜云二人点头应是。
来人取出笔墨低头记录了下,最后提醒道:“两位,殿试尚未开始,你等可在前方休息一二,但请切记不可再深入此密林之中,也勿随意滋生事端。”说完,深作一揖,告退而去。
“小姜,你真的不参加武试吗?”薛蛮有些替姜云感到可惜,“你实力可不比我弱,不参加太浪费了!”
“不了,武试真的不适合我呢!”姜云摇头,心中思及自身魂魄失衡的状况,却又是另一番感想。
这个地方很大,但姜云二人的到来还是引起了不少人注意,而姜云也发现些许异样之处。
此地之人除寥寥十数人外,尽皆身着蜀院服饰,且隐隐分成两大阵营,从他们的行为举止以及散发的气质中,姜云分辨出一方为达官贵族之后,而另一边自然便是平民出身,只是贵族一方显然占尽优势,天生有一种超乎常人的优越感,更是少有人愿意主动接近平民出身之人。
“哼,看他们那副德行,好像别人都欠他钱似的,贵族很了不起吗?”薛蛮略显不爽的道,他和姜云一样,由于在封阳城的遭遇,加之封阳王不经意间透露出的点点滴滴,对于贵族心中并没有太多好感。
“那如果要你选择一方,你会站在哪边?”姜云有些好奇的问道。
“两不相帮,他们打死打活和我有什么关系,我就做我自己。”薛蛮毫不犹豫的道,“那些平民出身之人,尽管现在谦卑,团结,但如果哪一天等他们自己登上高位,成为高官权贵,还不知道会怎样呢,又有多少人还会如现今这般?”
姜云也非常赞同薛蛮的说法,因为这就是人心,所有人都在奋力攀登,但当真正攀上巅峰时,有几人还会记得那曾在攀登中的自己的身影。
忽而,一人引起了姜云注意,一袭青衫,从石林走出,他面容平凡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带着淡淡笑容却极富感染力,然而不知怎的他始终给姜云以一种极其古怪的感觉,仔细思索却又难以找出怪异之处。
“小姜,走,我们也去看看那石林有什么出奇之处,竟能吸引如此多人!”薛蛮看着充满人影的石林,心中直痒痒,而一进石林,他就走不动路了,眼睛死死盯着眼前的石柱,无论姜云说什么都不愿移开目光。
原来,这石林之中,于每根石柱上都记载了古蜀前贤的修炼心得,虽都较为粗浅,但从肉身修炼到灵魂之观无一不尽,更是偶有几篇功法引来一群人注目,每一篇记载每一个文字如若放在外界寻常之地,必将引发波澜,千金难求,可在这里却是任由众人观看。
石柱有很多,形状亦千奇百怪,姜云只是粗略的看了看,没有过多停留,只因他知晓这些文字对他并无意思,不能改善他魂魄的失衡,不过匆匆一瞥间,一根残破石柱上的内容还是令其产生了兴趣。
他轻轻拂去掩盖在石柱上的尘埃,露出一行行古朴小字,纵然有些残缺,但姜云还是勉强看出了大意:
古有修真者,借假修真也。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是为“修真”。
姜云在“修真”二字之上停留许久,方才继续往下看去:
而今之士,几人觅得真道,莫不葬于红尘之下,何为真?何为假?此躯,此意,此念,便为真。肉体之躯,虽终腐朽,又岂可谓之假也,受之父母,造于天地,于存留之际,岂可轻弃?然寻求真我,觅灵补缺,魄以锻魂,滋魄而养魂······
看到此处,姜云顿觉索然无味,心中一时烦恼不堪,也再无兴致观看其他石柱,就离了石林,寻一静心之地。
石林外,有学子三五成群各自探讨,姜云从几个学子身边路过,确是将几人的轻声议论听的一清二楚。
“你们可知此次又有几人乃是经直荐入了殿试。”
“当然知道,这些早就传开了,据说其中甚至还有封阳王大人所荐呢!”
“直荐?哼,就算是封阳王所荐,也不一定就有实力,不过几个走了运的草民罢了,如何与我等相较!”
“嘘!”突然,其中一人见姜云走来,摆出噤声的姿势,轻声道,“小声点,他应该就是了!”
几人的谈话,让姜云更觉烦闷,胸中气息鼓荡,直欲爆炸开来。
他快步走进一处僻静树林,还没临近,几声奇特的鸣叫声飘然入耳,让他的心都不禁为之一静。
“民贵呀,民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