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72800000002

第2章 论语卷之一 (2)

为政第二凡二十四章。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共,音拱,亦作“拱”。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范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三百十一篇,言三百者,举大数也。蔽,犹盖也。思无邪,《鲁颂·马回》篇之辞。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然其言微婉,且或各因一事而发,求其直指全体,则未有若此之明且尽者。故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范氏曰:“学者必务知要,知要则能守约,守约则足以尽博矣。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音导,下同。道,犹引导,谓先之也。政,谓法制禁令也。齐,所以一之也。道之而不从者,有刑以一之也。免而无耻,谓苟免刑罚而无所羞愧。盖虽不敢为恶,而为恶之心,未尝忘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礼,谓制度品节也。格,至也。言躬行以率之,则民固有所观感而兴起矣。而其浅深厚薄之不一者,又有礼以一之,则民耻于不善,而又有以至于善也。一说,格,正也。《书》曰:“格其非心。”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此其相为终始,虽不可以偏废,然政刑能使民远罪而已,德礼之效,则有以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又当深探其本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古者十五而入大学。心之所之谓之志。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三十而立,有以自立,则守之固,而无所事志矣。四十而不惑,于事物之所当然,皆无所疑,则知之明,而无所事守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知此,则知极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六十而耳顺,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从,如字。从,随也。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者也。随其心之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程子曰:“孔子生而知之也,言亦由学而至,所以勉进后人也。立,能自立于斯道也。不惑,则无所疑矣。知天命,穷理尽性也。耳顺,所闻皆通也。

从心所欲,不逾矩,则不勉而中矣。”又曰:“孔子自言其进德之序如此者。圣人未必然,但为学者立法,使之盈科而后进,成章而后达耳。”胡氏曰:“圣人之教亦多术,然其要,使人不失其本心而已。欲得此心者,惟志乎圣人所示之学,循其序而进焉。至于一疵不存,万理明尽之后,则其日用之间,本心莹然,随所意欲,莫非至理。盖心即体,欲即用,体即道,用即义,声为律,而身为度矣。”又曰:“圣人言此,一以示学者当优游涵泳,不可躐等而进,二以示学者当日就月将,不可半途而废也。”愚谓圣人生知安行,因无积累之渐,然其心未尝自谓已至此也,是其日用之间,必有独觉其进,而人不及知者,故因其近似以自名,欲学者以是为则而自勉,非心实自圣,而姑为是退托也。后凡言谦辞之属,意皆放此。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孟懿子,鲁大夫仲孙氏,名何忌。无违,谓不背于理。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孔子弟子,名须。御,为孔子御车也。孟孙,即仲孙也。夫子以懿子未达,而不能问,恐其失指,而以从亲之令为孝,故语樊迟以发之。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生事葬祭,事亲之始终具矣。礼,即理之节文也。人之事亲,自始至终,一于礼而不苟,其尊亲也至矣。是时三家僭礼,故夫子以是警之。然语意浑然,又若不专为三家发者,所以为圣人之言也。胡氏曰:“人之欲孝其亲,心虽无穷,而分则有限。得为而不为,与不得为而为之,均于不孝。所谓以礼者,为其所得为者而已矣。”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武伯,懿子之名,名彘。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孝乎。旧说,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于不义为忧,而独以其疾为忧,乃可谓孝。亦通。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养,去声。别,彼列反。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养,谓饮食供奉也。犬马待人而食,亦若养然。言人畜犬马,皆能有以养之,若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胡氏曰:“世俗事亲,能养足矣。狎恩恃爱,而不知其渐流于不敬,则非小失也。子游圣门高弟,未必至此,圣人直恐其爱逾于敬,故以是深警发之也。”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食,音嗣。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食,饭也。先生,父兄也。馔,饮食之也。曾,犹尝也。盖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也。旧说,承顺父母之色为难。亦通。程子曰:“告懿子,告众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回,孔子弟子,姓颜,字子渊。不违者,意不相背,有听受而无问难也。私,谓燕居独处,非进见请问之时。发,谓发明所言之理。愚闻之师曰:“颜子深潜纯粹,其于圣人体段已具,其闻夫子之言,默识心融,触处洞然,自有条理,故终日言,但见其不违如愚人而已。及退省其私,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默之间,皆足以发明夫子之道,坦然由之而无疑,然后知其不愚也。”

子曰:“视其所以,以,为也。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观其所由,观,比视为详矣。由,从也。事虽为善,而意之所从来者,有未善焉,则亦不得为君子矣。或曰:“由,行也,谓所以行其所为者也。”察其所安。察,则又加详矣。安,所乐也。所由虽善,而心之所乐者,不在于是,则亦伪耳,岂能久而不变哉?人焉蝆哉?人焉蝆哉?”焉,於虔反。蝆,所留反。焉,何也。蝆,匿也。重言以深明之。程子曰:“在己者能知言穷理,则能以此察人伦如圣人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寻绎也。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学记》讥其不足以为人师,正与此意互相发也。”

子曰:“君子不器。”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材一艺而已。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周氏曰:“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前,而后从之者,言之于既行之后。”范氏曰:“子贡之患,非言之艰,而行之艰,故告之以此。”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比,必二反。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故圣人于周比、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欲学者察乎两间,而审其取舍之几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范氏曰:“攻,专治也,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程子曰:“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为尤甚。学者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然入于其中矣。”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音汝,由,孔子弟子,姓仲,字子路。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子张学干禄。子张,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干,求也。禄,仕者之奉也。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行寡之“行”,去声。吕氏曰:“疑者所未信,殆者所未安。”程子曰:“尤,罪自外至者也。悔,理自内出者也。”愚谓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殆者,择之精,慎言行者,守之约。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之辞,言此以救子张之失而进之也。程子曰:“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子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若颜、闵则无此问矣。或疑如此,亦有不得禄者,孔子盖曰‘耕也馁在其中’,惟理可为者,为之而已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哀公,鲁君,名蒋。凡君问,皆称孔子对曰者,尊君也。错,舍置也。诸,众也。程子曰:“举错得宜,则人心服。”谢氏曰:“好直而恶枉,天下之至情也,顺之则服,逆之则去,必然之理也。然或无道以照之,则以直为枉,以枉为直者多矣,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季康子,鲁大夫季孙氏,名肥。庄,谓容貌端严也。临民以庄,则民敬于己。孝于亲,慈于众,则民忠于己。善者举之而不能者教之,则民有所劝而乐于为善。张敬夫曰:“此皆在我所当为,非为欲使民敬忠以劝而为之也。然能如是,则其应盖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定公初年,孔子不仕,故或人疑其不为政也。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书,《周书·君陈》篇。《书》云孝乎者,言《书》之言孝如此也。善兄弟曰友。《书》言君陈能孝于亲,友于兄弟,又能推广此心,以为一家之政。孔子引之,言如此,则是亦为政矣,何必居位乃为为政乎?盖孔子之不仕,有难以语或人者,故托此以告之,要之至理亦不外是。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车兀?,其何以行之哉?”?,五兮反。?车兀?,音月。大车,谓平地任载之车。?,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者。小车,谓田车、兵车、乘车。?车兀?,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车无此二者,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陆氏曰:也,一作乎。王者易姓受命为一世。子张问自此以后,十世之事,可前知乎?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马氏曰:“所因,谓三纲五常。所损益,谓文质三统。”愚按,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谓仁、义、礼、智、信。文质,谓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三统,谓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周正建子,为天统。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所损益,不过文章制度小过不及之间。而其已然之迹,今皆可见,则自今以往,或有继周而王者,虽百世之远,所因所革,亦不过此,岂但十世而已乎?圣人所以知来者盖如此,非若后世讠千纬术数之学也。胡氏曰:“子张之问,盖欲知来,而圣人言其既往者以明之也。夫自修身,以至于为天下,不可一日而无礼。天叙天秩,人所共由,礼之本也,商不能改乎夏,周不能改乎商,所谓天地之常经也。若乃制度文为,或太过,则当损,或不足,则当益。益之损之,与时宜之,而所因者不坏,是古今之通义也。因往推来,虽百世之远,不过如此而已矣。”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非其鬼,谓非其所当祭之鬼。谄,求媚也。见义不为,无勇也。”知而不为,是无勇也。

同类推荐
  • 韩非子

    韩非子

    韩非子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古文观止)

    中国传统文化选编(古文观止)

    长期以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滋养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孕育了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增长了人们的智慧,也不断推动着人们对自己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今天,我们少年儿童一代能对民族文化的精粹部分有所了解,将有利于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促进健康人格的养成,也是使他们能受益终身的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和素质教育。
  •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

    华夏国学书院主编的《唐诗三百首大师导读》遴选的唐诗囊括自初唐伊始至唐代末年近百位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其中不乏各时期为人耳熟能详的名篇,亦有此前为其他选本所忽略的佳作。解读语言晓畅明白,深入浅出,兼顾文学性和权威性,是一部普及性强的唐诗选本。在选编时,本书除了考虑唐诗自身的影响力与地位外,还参考了中学教材中的唐诗选用情况。因此本书的赏析注重配合中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要,注释详尽,诠释到位,有利于读者把握唐诗语言的准确意义与其使用的修辞技巧。
  • 回天绮谈

    回天绮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热门推荐
  • 万古一帝之无双霸体

    万古一帝之无双霸体

    在这个体修已经没落的修真时代,叶小川机缘巧合之下走上炼体一途,成就无双霸体,一双霸拳破碎山河,称雄百族,踏上绝颠,终为万古一帝!
  • 崇拜是他,喜欢是你

    崇拜是他,喜欢是你

    看着自己面前骑着红色电瓶车的某帅哥,某女绕了道:“这么大的路,见到人也不知道往旁边让让,真是的。”某帅哥一句话也不说,看着从他身边经过的某女,一把抓住,按在了自己的腿上。“啊!”某女被突如其来地按倒下了一跳,呆愣地看着某帅哥精致的脸庞竟有些失神。“我叫闵玧其,记住。”某女听着这话,不自觉地点了点头。看着某女呆愣的模样,闵玧其笑出了声,听到笑声,某女终于清醒了。“你!…”还没等她说完“小可爱,我先走咯,记住我叫闵玧其,我们以后还会再见的,拜拜”说着闵玧其就开着车走了,留下某女一个人在后面“我一定会报这‘一剑之仇’的!”
  • 一宠成瘾,火爆弃妃太凶猛

    一宠成瘾,火爆弃妃太凶猛

    一朝穿为弃妃,当王爷的夫君把她当成挡灾羊,恨不得让她替他心爱的女人去死。不过没关系,墙内开花墙外香。王爷咱也不稀罕。这个皇帝银子大把的,长得又不错,还隔三差五的在她面前晃荡,她要是不收了他就太亏待她自己了。果断将他扑倒之。事后,为了对美男皇帝负责,她一纸休书要休掉他的王爷夫君!可这冰山夫君是什么脸色?怎么又一言不合的把她给强吻上了?还有隔壁那个某位姓裴的公子,你也矜持些!
  • 杀路成道

    杀路成道

    人,最先拥有且掌控的是自己的身体,先贤开拓出变强之路,便是武道。而今武道却成了传说,变成了禁忌。林峰的修仙之路,一点点的出现偏差,是偶然,还是被人操控,或是,,,,天地轮回?
  •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长治

    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解放长治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长治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怒战天荒

    怒战天荒

    深山之中,一个从小被森林里的大熊养大的孤儿,带着一只飞鹰、一只猴儿走出群山,怒战天下的玄幻之旅。
  • 霸世战神

    霸世战神

    昔日天才,经脉被封,沦为废物,受尽凌辱;偶得宝塔,破除封印,练就奇功,吞噬天火,走上惊天逆袭之路;炼符、炼丹、我无所不能;炼器、驯兽、我堪称全能;地盘是我的;宝物是我的;美女通通是我的;修练路上,面对一个又一个的磨难……龙宇永不低头,凭借着强大的实力以及超凡入圣的炼丹之术,以无比强横的姿态杀出一条属于他自己的逆天之路;
  • 东方守护使

    东方守护使

    万年轮回,群魔乱舞。每到一个万年,人世间便会有一场大浩劫......如今,又是一个万年轮回,人世间的浩劫又将出现。东方,随之应天运而生的麒麟也将重临人间。他将如何带领四象圣兽去面对西方的守护者?如何应付异位面的强者?更如何消灭人世间的不安与黑暗?
  • 匆匆——太匆匆

    匆匆——太匆匆

    匆匆那年,时光匆匆,脚步匆匆……时间就像一辆马车,毅然决然的向前缓缓行驶,在岁月这条路上留下深深的车轮印。有些人,在时间的磨合后,慢慢走散。有些人,在岁月的考验下,慢慢聚合。时间是不能违拒的,就像有些心事是不能说出来或不能表现出来一样。倘若当初我对你说出那句话,也许我们会更早的在一起,而不是几经曲折后,才换来短暂的一起。我的青春愿为你荒废,为你,我可以放弃全世界。。泛黄的书页宣告时光已去,留下了岁月的痕迹时光荏苒,如果能重来一次,结局也许就不会是这模样。
  • 呆女逆袭,鬼王的宠后

    呆女逆袭,鬼王的宠后

    她五岁受封为青城郡主,指婚与九岁的燕云石--未来的燕国国君。十七岁,她重生在湖中。因为庶出的妹妹,眼红她即将成为燕国皇后,设计她溺死湖中。##########尉迟鹤,一名现代女特种兵的教官,莫名地穿越到青城郡主的身上。斗庶母,重振郡主的威严。他爱上腹黑如深潭,美丽如蛇精的亡国公主难以自拔。奉母命,她不得不去履行那一纸婚约。迎宾会馆的屋顶上,她对他说:“你看着我,我们试婚三个月。三个月后,如若,有一方没有爱上另一方的话,我们必须取消婚约。”然而,他俊美的脸上露出狡猾的深沉:“来日方长,彼此都会如意的!”侯府大院,她疼爱又忍让了十多年的庶出妹妹,设计推她入湖水溺死。还妄图她的皇后位,试图‘李代桃僵’,她见招拆招。在我现代女兵中的精英面前,趁早收了你们那些个垃圾手段吧!暗夜里,他和假装白莲花的腹黑女,缠绵悱恻就在她的寝宫。为了母亲的密令,和保护他的使命,她粉拳紧握委屈自己片刻。他逾越了她的原则,她愤然离家漂泊也不愿再低头忍让。他跨上铁骑找遍了长城内外,在他已经决定放弃江山只要她的时候,她竟然就瞪着一双无辜的大眼对他说:“我流浪够了,要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