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3100000039

第39章 手机媒体的创意与策划(1)

第一节手机媒体概观

随着2G(GSM、TDMA等数字通信技术)手机的普及,特别是3G(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手机成为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更多的多媒体功能被引入进来,手机将会具有更加强劲的运算能力,成为个人的信息终端,而不是仅仅具有通话和文字消息的功能。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3G时代的来临,将手机功能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手机由电话摇身一变成了媒体,而且被冠以了E时代中国“第五媒体”的殊荣,则主要是拜短信之赐。2001年中国全年手机短信的发送量为190亿条。截至2007年12月,中国手机用户数达5.47286亿户,手机普及率为41.6%。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了5921亿条,同比增长37.8%。在从一种通讯终端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信息终端的过程中,手机越来越媒体化,一旦步入3G时代,手机作为“第五媒体”将大放异彩。可以预期,手机将可能是未来传播最广、发展最快的媒体群。由短信派生出来的“手指文化”,将会成为受到越来越广泛认同的、传播与互动中的新大众文化。

当手机业务进入深层开发,手机承担了越来越广泛、多样的信息传播功能之后,单纯将手机短信定义为第五媒体已经无法准确地表达其作为一种新兴媒体存在的现实及意义。对第五媒体的界定,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是现阶段兼具通信与传媒功能的手机媒体。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第五媒体是指以手机作为信息的采集和展现工具,以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作为信息的传播网络而开展信息传播活动的媒体,是传播学者们对继报刊、广播、电视这三类传统媒体以及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之后,一种可能出现的理想的新媒体的称谓。

一、第五媒体的定义

目前通行的分类,第一媒体是纸媒;第二媒体是广播;第三媒体是电视;第四媒体是互联网;第五媒体是手机媒体。有关手机成为第五媒体的定义,目前学界与业界都尚未达成共识,所进行的研究及探讨都还只是各执一词,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定义主要有:

1.偏向理论性的定义

匡文波在《传媒》杂志中曾撰文指出:虽然发明手机的主要目的是用来进行话音通话,但是手机与互联网的结合已经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体。用户通过手机不仅可以通话,还可以上网、阅读新闻、收发e-mail、游戏娱乐、订购商品与服务等等。手机已不仅仅是现代通信的代表,已成为通信与计算机技术相融合的产物,成为网络媒体的延伸与组成要素,成为一种新的媒体。他将手机媒体定义为:“一种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通信技术(如3G)、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就是具有通信功能的迷你型电脑,是网络媒体的延伸。事实上,手机媒体也只能成为信息海量的网络媒体的组成部分,否则它将面临信息贫乏的难题。”

这个定义指出不能片面地将手机短信视为第五媒体,强调手机短信只是手机媒体在现阶段的一种重要存在形式,既不是全部,也不代表未来的方向。目前,部分人误以为手机短信(SMS,Short Message Service)就是“第五媒体”,其实中国的短信量巨大、短信文化发达是由特定的电信管理体制与收费模式造成的。相比较而言,在日本、美国等移动通信资费低廉的发达国家,几乎就见不到短信。由此可见,在中国特殊市场环境下火爆的手机短信自然不可能承担起第五媒体的全部责任。

2.偏向实用性的定义

朱海松在《第五媒体:无限营销下的分众传媒与定向传播》一书中认为:单纯将手机短信定义为“第五媒体”是不全面的,因为短信与手机是不可分的,短信必须依托手机才能存在;同时单纯地将手机定义为第五媒体也不确切,因为如果没有手机增值服务的出现,手机只是手机。

他将第五媒体定义为:“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同时,他认为:手机作为传播媒介时,可以通过利用庞大的数据库资源,对目标人群进行分众处理,向他们定向地传递个性化信息,并达到与分众目标进行互动的广告和营销目的。

朱海松将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定义为“第五媒体”,但遭到了普遍的质疑。还有人将数据广播、手机短信、手机报纸,甚至有人将小区广告说成是“第五媒体”的。说明“第五媒体”并非是个严格的概念,目前大家比较认同的说法是,“第五媒体”包括手机媒体,以及其他终端形式的新媒体,它们具有数字化、网络化,一般还具有多媒体、交互性的共同特征。

二、第五媒体的特征

1.第五媒体的优势特征

(1)高度的便携性

手机媒体具有高度的便携性,信息传播极其方便。保罗·莱文森在《手机》一书中,对手机发展做了最乐观的分析。他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可惜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直到手机出世才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整合起来,集于一身。手机之前的一切媒介,即使是最神奇的电脑也把说话和走路、生产和消费分割开来。唯独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于是,人就从机器跟前和禁闭的室内解放出来,进入大自然,漫游世界。无线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

手机媒体高度的便携性还带来了高度的个性化、私隐性与贴身性,手机是同人们生活黏性极高的“带体温的媒体”。这就要求手机媒体传播者要按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信息,即真正做到分众传播。

(2)广泛且迅速的交互性

手机传播是一种开放的互动式传播。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在现实中通常是单向的,传播者与受众双方无法随时随地进行双向沟通。而手机传播既可以是单向传播,也可以双向甚至多向传播,手机传播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手机媒体不仅给用户发送所需要的新闻,更可以达到跟踪、材料收集、读者调查、读者评论等多方面的功能,实现了更广泛、更迅速的互动。

(3)受众资源极其丰富

衡量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现实的和潜在的受众数量,对手机媒体来说,最不用担心的就是用户资源。据英国《金融时报》2006年2月1日报道,全球已有15亿至20亿人使用手机。拥有手机的人数是所有报纸读者的两倍多,手机用户也远远超过网民数。与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杂志,点击率最高的网站,以及客流量最大的车站、地铁等户外媒体相比,手机媒体拥有数量更庞大、类型更广泛的受众群。

手机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通信工具,它的快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成为传播、整合信息的设备,甚至是个人数字娱乐中心。未来移动通信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从用户数量的扩张转移到人均利润最大化。虽然在许多成熟的市场当中,手机的拥有量已经达到饱和,但在利用手机进行信息传播以及赢利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4)传播与更新速度快

手机传播是一种数字化传播。手机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范围广、限制因素少,由于手机用户数量庞大,使得手机传播的受众群十分巨大。

手机传播的更新速度也很快,而且更新成本低。手机传播的更新周期可以用分秒计算,而电视、广播的周期可以用天或小时计算,纸质报纸的出版周期以天甚至周计算,纸质期刊与图书的更新周期更长。手机传播的即时性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同时手机传播还具有一定的“信息接收的异步性”,例如,一条手机短信发过来,用户可以在方便的时候再去阅读与回复。接收的异步性可以使受众不受媒体传播时间的限制,可按自己的需要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接收与利用。手机媒体还具有即时接收和动态传播的特点,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时,手机媒体可以像网站一样实现新闻的动态传播。

(5)多媒体

3G时代的手机传播是一种多媒体的传播。它可借助文字、图片、图像、声音等任何一种或几种组合来进行传播活动。这种多媒体传播组合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报道的对象,给受众带来逼真而生动的感觉。手机传播的新闻也可以是多媒体的。

手机真正成为大众化媒体的催化剂是3G,它不仅是一种高新技术,而且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是移动通信发展的方向。随着3G时代的到来,技术的完善以及用户认知的不断提高和运营模式的逐渐形成,手机将可以更快更好地承载目前各种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手机媒体及相关产业的巨大潜力也将随之得以显现。在3G的基础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网页、电子邮件、实时语音、实时影像等功能均可以实现,而这些传统、新颖的功能结合在一起,所能带来的不仅是集中发力的冲击,更能为不同需求、不同终端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内容,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也可通过多种形式形成一定的互补和替代,确保同一类内容在手机媒体中以不同的形式实现最广泛的传播。

(6)新闻采访的重要工具

2005年7月,伦敦大爆炸发生,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伦敦经历的最严重的浩劫。就在伦敦连环爆炸案发生后数秒钟,十几名地铁乘客和被炸巴士附近的路人在第一时间用手机拍下现场的恐怖画面并传至网络。一个画面显示,由于车厢满是浓烟,乘客们用手捂住嘴巴;另一个画面是恐慌万状的地铁乘客到处寻找逃生之路的情景;还有画面显示,巴士爆炸发生后,失去知觉的乘客横卧在地,一名妇女在人行道上痛苦地蜷缩成一团,周围的建筑物上也有斑斑血迹。手机拍摄的这些现场画面成为最直接、最震撼的新闻来源。

2.第五媒体传播中的劣势

(1)虚假与不良信息

一些不法分子发布虚假信息,大肆招摇撞骗,各种淫秽信息和流言蜚语借手机流传,败坏了社会风气,误导公众,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2)侵犯个人隐私

彩信手机的出现,是因为手机制造商纷纷将竞争焦点集中在手机的功能扩展方面,以及用户要求短信以外更多的多媒体互动功能,但这种新型手机除了涉及国防保安和商业机密问题,还可能涉及其他法律问题。彩信手机有其独特功能的设计,把摄像头安装在手机的背部,并且还可以被隐匿起来,因此佯装打电话也能轻易地拍下一些机密的东西或侵犯个人隐私。

(3)信息垃圾

目前中国网民收到的垃圾邮件数量已经与正常邮件数量相当,垃圾短信也不计其数。

(4)信息安全

一些手机黑客针对手机的软件专门设计了一些病毒,对广大的手机用户进行攻击。用户使用手机收简讯或上网时,有些病毒利用了手机芯片程序中的漏洞或缺陷,用简讯形式把病毒代码播发,从而造成破坏。这些病毒能使手机自动关机、死机等,甚至破坏内部芯片,造成手机自动报警、将机内个人地址簿自动转发等。

同类推荐
  • 报人成舍我研究

    报人成舍我研究

    本书共分三部分:专题研究论文、成氏原著文选及相关附录文献,其中成氏原著文选为成舍我离开大陆前发表的主要新闻学文章,在大陆地区首次集结出版,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本书第一次提出了成舍我独特的“二元一体化”办报模式,并对其新闻思想与办报理念进行了多角度、纵深化的详尽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近年来,随着传媒制度的创新,资金、人才、技术等市场要素快速投入到传媒产业发展中来,引起传媒产业结构的急剧变化,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日益凸显。本书是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经济学相关理论,并结合深入的实证分析,阐释制度因素和市场供给因素对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提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的战略选择。
  •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

    《社会变迁与传媒体制重构: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传媒制度研究》对亚洲部分国家传播制度与传媒政策变迁的关注,始自2001年。当时,在完成博士论文《中国新闻政策体系研究》的过程中,我曾对中外的新闻调控与政策进行比较,特别是在分析日本和韩国的传媒发展和政府规制方面有关资料时,重点研究了它们的新闻传播制度与政策。自2002年起我在学校开设的公选课“中外传媒管理与政策比较”受到学生的欢迎,也使我在讲授这门课的同时持续地关注了亚洲主要国家不断发展分化的传媒政策走向。2004年至2005年我在韩国首尔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亦重点研究了这个领域的课题,特别是传媒制度领域的新趋势。
  • 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追问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

    词语的历史与思想的嬗变:追问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

    本书从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概念入手,深入探索中国文学的总体特征及文献思潮演进。创作方式更替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文章作角度新颖,论述有据,别开生面,对于真实揭示现代文学的本来面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

    《电视节目编辑》总结了电视节目编辑中的基本原理与规律,强调后期编辑意识前置处理的方式方法,以电视编辑敏锐准确的眼光剖析电视节目。电视媒体无疑已经成为现阶段最有影响的传播媒介,能够加入电视媒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是无数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电视又是一个发迅速的媒体,几乎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电视媒体自身的快速发展,同时也表现在电视语汇的迅速发展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电视观念的迅速更新。
热门推荐
  • 丫丫不分时代

    丫丫不分时代

    毕业聚会回家路上见鬼,出门被“狗咬”,哎,咱也赶下时髦,跟咱家男人游走时空去。
  • 废材倾天下,魔王心尖宠

    废材倾天下,魔王心尖宠

    她,新世纪的一名普通女大学生,她,冷面罗刹,一朝穿越,且看无父无母的她如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异世只手翻天。夜黑风高,他讲她箍在怀中:“女人,不许再在外沾花惹草了!”
  • 三生三世芬芳如故

    三生三世芬芳如故

    外人看似甜蜜,却不知他们经历了多少心酸痛苦!第一世被奸人所害,两人痛苦死去!第二世又经上天的捉弄,最终无法修成正果!又经一世轮回,他苦苦寻觅着她,这一世,两人的最终结果又会如何?三生三世的爱恨情仇,将如何上演?缘分之事,上天注定,人在做,天在看。看我们的男女主角,如何斗天斗地斗自己!我们不小白,我们不傻甜。这会是一本,你看了就会爱上,看了就会忘不掉的作品。
  • 小桃的旅途

    小桃的旅途

    乡下的乐观女孩安桃,为了过上舒适的日子,同被她无意中救起的神秘男子白无,一起踏上了去京城的冒险旅途。“其实,他是想利用你进宫而已。”一冷冷的女声充满嘲笑。白无朝她伸出手,面带不安和紧张:“小桃,求你,相信我……”记忆中的画面一个个快速变换而过。杏儿的泪,佳雪的鄙视,韩小红的残死……镜头回转,又回到白无向她伸手的场景。小桃扬起笑,这次,她将手伸了出去,象是期盼一样,紧紧抓住了那只手。卓历无力地垂下头:“她明明应该是同我们最有羁绊的,可为什么,却和我们处在了完全不同的世界……”
  • 魂断奈劫城

    魂断奈劫城

    竹叶零星飘落,月光幽幽颓散,欲界仙都,奈劫城桥,你我可曾相识?她痴恋终生,只为他一人,也许,她永远也不会明白,他对她的爱隐藏至深,她为自己许下“若有来世,再不爱他”的毒咒。待她青丝散尽之时,像一朵初开的彼岸花,盘旋在空中。望穿你红颜浓妆人不归流尽我两行清泪断肠涯……
  • 邪女逆天下

    邪女逆天下

    已弃文,我放弃思考了。。。。。。。。。。。。。。。。。。。。。。。。。。。。。。。。。。。。。。。。
  • 影帝邻居

    影帝邻居

    他是外人眼里的傲娇影帝,在她面前变成了呆萌小绵羊......
  • 夏天不夏

    夏天不夏

    一脚踏入黑暗世界,机智少女破解重重危机。逗比,搞笑的青春回忆......
  • 记忆中的那个我还是我吗

    记忆中的那个我还是我吗

    每每回想起来,那个记忆中的我是我吗?想起来的时候都会莫名闪出很多情绪。。。。
  • 平安夜的孤儿

    平安夜的孤儿

    故事开始于在03年的平安夜。一个流浪摄影师,在纽约的一家酒吧门口,偶然的看到了一个“被放逐”的小女孩。一次的相遇,改变的或许是一身的命运。相处9年,一起攀爬9年,两人最终以父女相称,以家人相伴。9年之后,那个曾经的流浪摄影师,已经变成了如今名扬天下的国际知名摄影家,而女孩,也成了他的御用造型师。9年以后,当已经是知名化妆师的女孩子回到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回家的感觉,是好是坏?9年前的那个平安夜,女孩又为什么会出现在一个绝对不属于她的城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