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文艺晚会》上,主持人与72岁高龄的老红军刘坚大姐的对话是这样开始的:主持人:刘大姐,我知道红军长征开始的时候,您只有14岁,这么小就要吃这么多的苦,您当时有没有哭鼻子啊?
刘大姐:没有!别看我年纪小,当时我还带着20个人给毛主席打粮食呢!……
这段对话中,主持人从回忆说起,让刘大姐进入当年,接着以“哭”作为切入点,一下子打开了这位72岁老人的难忘记忆,同时也把受众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但充满革命激情的年代。
白岩松在《面对面》中曾谈过一个《长江与桑兰》的话题,初闻不免觉得有些费解,这两件事怎么能扯到一起呢?且听白岩松是如何切入的。今年的7月至8月,长江沿岸的抗洪抢险和远在美国受伤的体操运动员桑兰同时得到了所有善良人们的关注。
虽然桑兰的受伤涉及的只是一个人的生命和前途,而长江的水情却涉及千千万万的生命和国家发展的前途,但这远隔大洋同时发生的不幸却缕缕透露出一种相同的品质和感人的因素。首先是没有人抱怨……而远在美国受伤的17岁的桑兰,在忽然降临的灾难中也没有流下一滴眼泪……我真的很想把桑兰的坚强告诉给长江边所有抗洪抢险的人们,让他们知道远在美国有个17岁的女孩和你们一样坚强,我也同样想把长江边上和江水抗争的故事讲给桑兰听,让这17岁的小姑娘知道,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坚强,而有中国人的地方,也一定会有奇迹的发生。
……
原本不相干的两件事情,被主持人抓住了共同点:人的坚强品质和爱的力量。从这方面切入,准确新颖而且立意深刻,令人拍案叫绝。
总之,主持人要苦练基本功,学会营造适合于节目参与者交流互动的氛围,适时地引导,用自己独特的语言魅力去征服观众,把握节目大局。
善于即兴表达
即兴是电视谈话节目的生命,只有在即兴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和嘉宾的个人魅力才得到了最为淋漓尽致的发挥。在节目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主持人抓住谈话中闪现的情感、智慧的火花,使话题层层深入,令观众听得酣畅淋漓。
一次在《快乐大本营》节目中,嘉宾郭达回忆起自己凄苦的少年时代,他唯一的亲人就是妈妈,但却被关进了监狱,郭达的生活颠沛流离,曾经和伙伴一起去偷鸡……郭达越说越伤心,不禁泪流满面,原本很欢乐的现场一下子安静了,不少人都哭了,这时有一位女孩子上场献花给郭达,场面相当煽情。主持人何炅也很感动,但他并没有跟着现场的情绪沉浸在伤感中,他意识到煽情的高潮已经达到,不能让大家陷得太深,必须从这种伤感的情绪中跳出来,否则节目轻松快乐的基调还有下面环节的衔接将十分别扭。于是,他小声地说了一句:“这花送得不是时候,人家正在偷鸡哪!”仅仅一句看似简单的调侃的话,不仅郭达和观众破涕为笑,一切问题也都悄然解决了。
还有一次在教师节的晚会上,晚会进行中,突然照明灯全部熄灭了,场内一片哗然。正在主持节目的女主持人此时发现在自己手中的话筒是可以发出声音的,于是她在黑暗中深情地说了这样一段话:朋友们,此时此刻,让我们一道来感受一下黑暗吧,如果说一个人没有知识没有文化,就意味着他将生活在愚昧与黑暗中,那么老师就是点燃蜡烛的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老师们的一根根蜡烛为我们迎来了一个光明的世界!此时,刚好灯亮了,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在这个例子中,主持人变被动为主动,一段临时组织的语言既与主题贴切,又极具文采,简直是天衣无缝。
叶惠贤的主持中,有很多精彩的即兴发挥的片段。有一次,当时在上海担任市长的江泽民同志来到了上海电视台,叶惠贤正在主持晚会,江泽民同志发表了即席讲话。他以上海连续两年发大水为话由,说了起来:江泽民:大概是我的名字起得不大好吧,三个字当中,带水的就占了两个——所以啊,外电称我为“水市长”……
叶惠贤:(速接)……江市长在上海的两年里,为解决市政问题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与上海人民的感情水乳交融,我们上海人民能有这样一位体察民情的好市长,真是如鱼得水!
(场内掌声雷动)江泽民同志胸襟豁达,将自己的名字与上海连发大水联系在一起,这种错位连接虽然可以构成幽默,但在人们领悟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构成信息重组,很容易出现语境信息传递的失衡。突然出现这种“悬疑语势”是考验主持人临场应变能力的时刻,叶惠贤紧扣江市长与上海人民的深厚感情,在“水”字上大做文章,逆推出“水乳交融”和“如鱼得水”这样赞美性的表述,与江泽民同志开始的幽默相辅相成,而此时,受众也充分领悟到了他们对话之间的含义。
会听弦外之音
所谓“弦外之音”其实就是说话人的言外之意。这对于主持人来说,是一种倾听的艺术。上个世纪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时,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
总理:提起这支笔,那可就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它是一位朝鲜朋友从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的这支笔。双方考虑是外事场合,所以都采用了婉言。美国记者挑衅地暗示中国连钢笔也生产不出来,有讽刺之味;周总理则巧妙地暗示对方:这支笔是侵朝美军败于中朝军民的见证物,暗示美国记者不要狂妄,总理的“弦外之音”足以震撼全场。
其实“言非所意,意非所言”背后所体现的是思想与行为的矛盾共同体——说话人的潜意识。陈鲁豫就很善于捕捉“语结”,会听语言逻辑中的弦外之音。璩美凤是鲁豫所有采访对象中最难对付的一个。可能是因为曾经受到的刺激太大,璩美凤对于鲁豫的所有问题总是答得很模糊,也很空洞。但是,鲁豫并没有放弃努力,她认真倾听,还是捕捉到不少弦外之音。陈鲁豫:蔡仁坚会不会使你觉得,是最不应该碰到的一个人?
璩美凤:其实我现在想什么,都于事无补,对不对?每个人都有好跟坏的一面,你说他完全好,也不可能,说他完全坏,也不可能。
陈鲁豫:我不想知道每个人,我只想知道你对那个人的看法。
璩美凤:因为现在其实说我对特定人的看法,对我来讲,我不会放很多注意力在上面。
陈鲁豫:你甚至不愿意提他的名字?
璩美凤:你知道我的心声了。对呀。
陈鲁豫:为什么觉得厌恶痛恨?
璩美凤:过去的就过去吧。
陈鲁豫:我知道你在新加坡,当地的传媒访问你时,你非常生气,还表现得很激动。
璩美凤:有的传媒看到我,不觉得是看到一个人。
陈鲁豫:那他们把你当成什么?
璩美凤:就觉得看到一个话题,而不觉得我是有生命的,他们不害怕我会痛不欲生,不去关心我会不会很难受,他们觉得反正你就是一个话题,没有感觉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
陈鲁豫:还会有人再爱你吗?还会再有爱情吗?
璩美凤:可能要问别人吧。
陈鲁豫:非常非常难吧,你甚至已经不抱幻想了吧?
璩美凤:不抱幻想,有幻想也没有什么用,还是让自己心情放开,放轻松,然后好好过自己的生活。
陈鲁豫:没有爱情,那还剩下什么呢?
璩美凤:剩下生命本身吧。……
开始,陈鲁豫就通过对话听出了,嘉宾璩美凤一提及蔡仁坚就非常反感,出现了躲避提问的情况,答案总是不清不楚。于是陈鲁豫转变策略,紧紧抓住璩美凤每句话中的“语结”,逐步深入,让一直在交流氛围外徘徊的璩美凤慢慢打开心扉,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