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教育服务类节目的话语属性
科学教育、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概念解读1.科学教育类节目满足受众的求知欲
2003年12月30日,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的文件,明确坚定地表达了推动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决心。其中特别提到了“科教”,即:“对于产业经营前景比较好、具备企业化运作条件的如体育、交通、影视、综艺、音乐、生活、财经、科教等频道频率,在确保频道频率作为国家专有资源不得出售,确保节目终审权和播出权牢牢掌握在电台电视台手中的前提下,经批准可以组建公司,探索进行频道频率的企业化经营。”这实际上在更高起点和更高要求上,给包括电视科普在内的许多非新闻类节目指明了发展的新方向。
精英”与“大众”,即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竞赛,内容包括知识问答和各种科学游戏。令人称奇的是,它是荷兰国家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一档节目。这提示我们,科教在进行传播时要充分考虑如施拉姆所说的“大众传播效果部分是由传播对象怎样使用它们来决定的”传播模式,亦即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模式。而我国的科学教育节目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就是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的开播,六年来,科教频道以其高扬“教育品格、科学品质、文化品位”的特色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作为频道主打栏目的《探索·发现》、《人物》、《讲述》、《百家讲坛》、《走近科学》、《第10放映室》等栏目,节目内容都具有优秀的节目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解读科教内容不应局限于纯粹的科学知识,而应该实施科学和文化、人文的交融。传播科学精神、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发明和科学知识在总体上也正体现出这种“交融”。《走近科学》的于海波曾写过一篇编导手记——“当‘杀猪的’碰上科学”,文中说:“以前,一直认为科学类节目,总该是和实验室、满腹经纶的‘大家’们联系在一起。而实际的体验,根本不是。”“原本,也一直认为,看《走近科学》的人,一定也都是像我一样戴着眼镜、有点儿知识,不能说是文化的人,可是,通过央视调查机构发现,收看节目的,还有很多初中以下的小学文化的。我一直都还是想不通,通过几次采访,确实和初中文化左右的农民聊天,他们说的就是‘看你们的节目,能学到点东西!’”
的确,13亿中国人中,专家有几个?老百姓是绝大多数,就要讲这种贴近生活的、来自民间的故事,让观众感觉,这件事情就发生在他的身边,他是必须要看的,甚至,他在未来的某一天,就是故事中的主角,或者,过去他就曾经是“主角”。即使“杀猪的”,他也是很希望得到学习的。他的学习,未必是“文化人”看的,那种极其高深、极其专业的。也许,他想知道,“怎么剁肉能更省劲?怎么剁肉能不伤刀?”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这是老百姓需要的。如何贴近生活,真正帮助受众解决问题,才正体现了科普的题中之意,即科普不仅能授人以鱼——给人以知识,而且可以授人以渔——赋予人精神、思维、方法和品格等。过去有一种强调“纯粹科普”的观念,似乎科普就应该是传播科学知识、信息,这实际上将科普的作用、影响自我封闭了。我们在理念上,就是要将科普视为社会信息系统的一环,而不是孤立封闭的一点。因此在运作中,科普要与教育、文化、经济等领域加强融通和呼应。央视科教频道在频道的定位上就是“科学、教育、文化”。
科教节目的任务就是用生动可视的图像、生活化的语言来演绎科学领域的知识,做到让人爱看,又易于接受、理解。电视科教节目对科学技术知识的传播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解读最先进的高端科技,另一方面是传播科普知识。对高新科技知识的阐释让观众时刻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最新鲜的科技信息,了解科学发展的动态和方向,它主要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知识层次较为低端的电视科普类节目则把目光聚焦在一些日常的、实用性较强的科学常识上,这样的节目内容更为贴近观众的实际生活,也最能体现电视科教节目对人们生活的指导性和服务性。如《百家讲坛》常常采用讲故事的形式,通过动感的图像伴以音乐来进行,精彩的演讲让观众充分感受到学术的魅力,提升了观众的文化品位。《走进科学》每期都由一条新闻线索引出,讲述新闻热点背后的科学问题和科学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栏目采用抽丝剥茧、层层揭秘的方式,在故事的进行中将科学道理一点点阐释,再加上演播室主持人言简意赅的解说和专家们精辟通俗的释疑解惑,使节目呈现一个螺旋式上升的态势,最终通过分析,使故事在结尾处得出一个合理的结果。科教节目表现的是自然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有很多抽象的东西无法表现,所以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就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抽象的东西用具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在《走进科学》中,我们常可以见到高速摄影、水下摄影、显微摄影以及红外摄影等,让观众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东西。节目还通过三维动画特技、数字影像合成等手段为观众展现一些不存在的图像或难以拍到的画面,既形象生动又通俗易懂,观众在娱乐中收获知识。
2.生活服务类节目关注实用技巧
生活服务节目是以功能维度来进行划分的,也就是通过节目内容对观众的实用服务功能进行划分的,是一种重要的节目类型。从我国最早的生活服务类栏目《为您服务》于1979年8月12日在央视亮相至今,这类节目始终为观众朋友喜爱。人们之所以喜爱它,是因为生活服务类节目能为广大受众传播知识、指导生活、陶冶情操,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目前我们所看到的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如何把粘在衣服上的口香糖弄下来?如何晾床单干得最快?发黄的白衬衣如何恢复原样?切洋葱怎样才能不流泪?这些问题看起来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是累加起来的能量却非常惊人。目前我国已有30余家省市、或者有影响的中心城市电视台开办了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北京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大连电视台等还正式开播了生活频道。
北京电视台一个名叫《快乐生活一点通》的栏目里,就是这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技巧,在短短的时间里就造就了一个收视神话。在这个新闻、电视剧、综艺三类节目类型一统天下的电视时代,这些生活小技巧创造了开播9个月,月平均收视率增长5倍的奇迹。到目前为止,这个节目的收视率稳居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的前三名,其在北京的收视率已经超过了老牌的综艺节目《幸运52》。这个奇迹充分显现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发展趋势与空间。
从调查来看,观众对于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内容层面的需求在生活技巧方面是第一位的,第二位是流行时尚方面,第三位是生活安全方面,第四位是消费观念方面。并且各种需求的集中度不是特别高,生活技巧方面是目前在生活类节目中慢慢出现的。
《交换空间》是2003年美国有线电视台TLC创办的一档名牌栏目,平均每星期能够吸引600万美国观众。中央2套的《交换空间》借鉴了美国有线电视台TLC的节目内容和成功经验,在2005年3月28日倾力推出,由极具亲和力的央视名牌主持人王小骞主持。栏目主要面对的是中青年观众,是一档倡导自主动手、节俭装修理念的服务类娱乐节目。每期节目中有两个勇敢的家庭,交出自己家中的某一房间,在装修团队的帮助下,互换房间进行装修。每个家庭只有48小时时间,以及8000元装修预算。如何在规定时间、有限预算内完成装修任务将成为节目最大看点。中间穿插装修专家点评和装修知识,宣传健康环保家居理念,普及建材、家具、家电、家饰等选购和实用的常识。节目内容可谓高潮迭起,精彩不断。《交换空间》推崇轻装修、重装饰的家装原则,用最独特的家装视角充分展现时下最前沿的家装理念,是为城市中坚消费群体量身定做的一档对其家居装饰装修等消费行为有指导作用和积极影响的生活栏目。
这是国内目前收视效果和社会影响都比较不错的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接下来,向大家介绍三个海外优秀的生活服务类节目。
你该怎么办
节目简介:《你该怎么办》记录那些将自己、家人或他人从危险的境地中解救出来的女人,这些危险包括犯罪、险恶自然环境和疾病等。每期节目分犯罪、医学和生存三个专题报道四个事件,分别由三个方面的专家坎威斯·狄龙、维尼·金和查尔斯·英格拉姆进行报道分析。先结合当事人的自述模拟当时的经历,然后由专家分析案例,提出更多的预防、自救知识。
推荐动因:第一个推荐理由是,它是美国生活频道的“常胜利”,十几年来各方面的反应一直非常好。其次,它是生活安全内容电影化手法表现的经典模式。它表达生命安全的内容,它的拍摄非常地电影化,采用拍世界大片的手法。
特色分析:节目中的三个主持人都是安全防范领域里的专家。这样节目的专业水准和解读能力十分令人信服。《你该怎么办》的主持人维尼·金获得胡德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是一位执业医师;坎威斯·狄龙在联邦调查局(FBI)有20年的工作经验;查尔斯·英格拉姆曾是海军陆战队第二精锐部队侦察小组成员。在结构上,每个版块的叙述方式都是先介绍案例再由专家点评,观众可以由表及里地获得信息。在制作上,大量运用特写镜头,加强观众的心理参与感。和使用字幕作注解的方式相结合,把节目的重点凸现出来,节奏极为紧凑,镜头动感十足,同时充分使用了电影叙事的悬念,观赏性极高。
街上的分币
节目简介:《街上的分币》是由加拿大广播公司播出的。它是一档新颖有趣的消费指南节目,它帮助年轻人成为明智而挑剔的消费者,节目根据观众来信提出的要求提供产品比较资讯、测试,帮助年轻人解决消费维权问题,走访那些经营小买卖的年轻人,同时展示不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节目已获得50多个奖项,包括5次荣获“双子座奖”的“加拿大最优秀青年节目”奖项,2次“纽约电视节”的“最佳青年系列片金奖”,并连续两年获得“国际艾美奖”提名。
特色分析:首先,节目大量运用互动手段。节目根据观众来信提出的要求提供产品比较资讯、测试,帮助年轻人解决消费及其维权问题。其次,实证的态度。节目用实证的方式,检验各种商品的性价比,好的性价比商品获得推荐,坏的性价比商品遭到唾弃。第三,女主持人热情、幽默的活力风格对节目风格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第四,节目对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节目中对不法或名不副实的商家或品牌具有威慑和冲击力,也是节目对大众情感的冲击力所在。最后,节目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节目不仅教导年轻人学会正确的消费方式,还教他们正确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第二次裁决
节目简介:是PAX于2004年末推出的主打节目,它是法制类节目的最新形态,也是法律精神教育的典范节目。栏目组从美国过去各级法庭审判过的案件中挑选出他们认为可疑的案件,并自己组织一个全新的审判团,由这个审判团的成员通过观看审判录像、实地考察和集体分析讨论等方法,对这些过去的案件进行第二次审判。陪审团成员往往各执一词,发生激烈争吵,审判结果可以与原审不同,但并不影响法庭的判决。
特色分析:
第一,模拟陪审团成员的判决结果与真实案件中陪审团成员的判决结果之间的差异,是节目最大的悬念与卖点。而模拟陪审团成员与真实陪审团之间的判决结果差异带来的法律判决的不确定性,是吸引观众欣赏模拟法庭辩论过程的重要卖点。
第二,通过模拟方式再现真实的陪审团表决和辩论过程,普及民众法律精神和法律意识。
第三,节目采用客观的叙事法再现陪审团成员的实际辩论过程。节目整个过程电视台本身不进行任何评论、说教和干预,最大程度地保持了节目的客观性和平等性。
第四,节目通过用过程展示代替知识或信息告知。陪审团的辩论和表决过程中蕴含了大量的法律信息,但节目没有直接给出知识或信息,而是用具体的过程代替现成的知识结论,是一种小说或戏剧叙事手法,而不是文章的议论手法。
第五,节目普及的是法律意识或法律精神,而不是法律知识。辩论过程的真实再现,观众获得的主要不是法律条款的知识,而是应该如何进行辩论和思考方面的教育,这是一种法律意识或法律精神的教育,而不是法律知识或条款的教育。
面对日新月异的消费时代,人们用新的思维和新的视角来审视新的经济现象,确立新的经济价值观,人们需要了解市场动态,科学的消费、合理的投资,并提高生活质量,这一切人们都渴望能在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中得到指导、引导和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媒体工作者不断加强对观众的收视心理和接受习惯的研究,增强生活服务类栏目的新闻性、时效性、社会性,更多地赢得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