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呼应
日常生活中的游娱活动,是一种“参与表演和表演给人看”的文娱活动,而“电视游娱”节目也同样带有这种“表演”性(不同于“表演艺术”)。在这类节目中,表演者主要是嘉宾,有时也包括现场的一些观众和主持人自己(主持人的表演更多是通过调侃来实现的)。由于表演与表演音的存在,节目本身就有了一种热烈的现场气氛,而这种热烈的现场气氛,又为电视机前的观众提供了相当有效的“认同”机会——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中,电视机前的观众似乎也把自己假想成了表演现场的一员。为此,游娱节目主持人在语言逻辑上要格外注意上下场、前后场的呼应。
1.程前、王雪纯双剑合璧
主持人程前、王雪纯在主持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快速抢答”节目时有这么一段对话:王:尽管我们刚才已经说了,我们的节目还要适当改进。不过,我们今天还是照老规矩做,进行第一轮的“快速抢答”。
(荧屏上出现羊群奔跑及剪羊毛的画面)
程:他们在做什么东西?制作了什么东西?制作一样什么东西?
(嘉宾甲按铃抢答)
王:这么快啊?
甲:剪羊毛。
王:一上来就剪羊毛啊。
程:我们再稍微看一下啊,开动脑筋,继续抢答。可以,这个思路是对的啊。
(荧屏上出现羊毛状东西在滚筒上转动)
王:原料混合一起……
(嘉宾乙按铃抢答)
乙:羊毛毯,或者是羊毛衫。
王:大家都在羊毛里绕啊。
程:其实它跟羊毛没什么关系,大家别受吴总(嘉宾甲)的影响,开动脑筋,继续抢答。
(嘉宾丙按铃抢答)
丙:好像是化妆品用的羊毛纸。
王:还是羊毛,而且还是化妆品,更不对了。
程:刚才讲过了,跟羊毛没什么关系。好,换一种思路,开动脑筋,继续抢答。
(荧屏上出现液状物体流动画面)
王:看,有一种液体在……
(嘉宾丁按铃抢答)
丁:跟羊毛没关系,我看就是牛奶吧,我看全是水。
王:怎么总是牛啊!羊啊!
程:因为刚才有乳白色的液体出现,可惜不是的。开动脑筋,继续抢答。
王:好像是跟某种液体有关,这东西需要一种液体,是一种什么液体?
程:我们再看一下。
(荧屏上出现粉状物)
王:看现在变成了一种粉状物体……
(丙按铃抢答)
丙:加工奶粉。
王:我们可以肯定和食物没关系。
程:我们这儿有一块方阵跟这个有关。
(荧屏上出现大纸片状)
王:是一种生活用品。
(嘉宾戊按铃抢答)
戊:胶片。
程:刚才说过了,跟我们这儿一个方阵有关,跟他们的职业有关。
(荧屏上出现片状东西)
(嘉宾乙按铃抢答)
乙:刻字用的刻板。
王:开动脑筋,是一种起指示作用的东西。
(丙按铃抢答)
丙:测试体温是否正常的一种卡片。
王:你怎么猜到的?
丙:都到最后了,再猜不出,这不说明智商太低了吗?
王:你用过没有?
丙:用过。
程:用过,难怪。你说再猜不出来就说明智商太低了,那你边上的人就没意见?
众嘉宾:(笑)气愤极了。
乙:这说明我们身体好,他身体不好。
(全场出现了欢快的音乐和笑声)
两位主持人配合画面,交代游戏名称。程前将第一次出现的画面重复播放了三遍,第二遍将“做”改为“制作”,第三遍加上了数量词,都是为了更严密、更清楚,都是为了受众着想,为后边的台上台下的呼应打下基础。
2.曹可凡、袁鸣一唱一和曹:又到了和明星挑战的时候了。说明星,道明星,明星有时候让人搞不懂。
袁:比如有些明星两三天就闹点大大小小的新闻,闹多了也眼花缭乱的,让人觉得累,所以,有人说“明星”其实是炒出来的,光亮总不持久。
曹:当然也有些明星是慢慢地让我们发现的,然后为他(她)惊喜,让你觉得真是打心眼里认同。他们第一眼看上去往往都是平凡得像你我的邻居,但是久而久之,你就觉得有一种由里及外的光亮。所以,又有人说“明星”是一种素质。
袁:我们当然要和这后一种明星挑战,和实力派的明星竞争更刺激。
曹:下面请出本期“挑战明星”的主角——
袁:有请徐帆!……你好,徐帆!
徐:两位主持人好,大家好!
曹: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徐帆。前不久上海的观众可能已经在北京人艺的话剧《阮玲玉》、《鸟人》中欣赏到了徐帆的精彩演技,人称徐帆是北京人艺的“当家花旦”!
袁:徐帆也主演过一些大家熟悉的影视剧,像《大撒把》、《一地鸡毛》等。
曹:徐帆在话剧《阮玲玉》中扮演了上海20世纪20年代的明星阮玲玉。……20世纪20年代和我们有一段距离,我们今天先请四位银都艺校的学员来表演一下。……
袁:徐帆演《阮玲玉》很到位,也算是个行家,你来评评看,这四位女孩表演得怎么样?这是上海东方电视台《共度好时光》第三期节目中的一段衔接语。节目的主角徐帆上台之前,两位主持人的评点介绍其实是搭档之间的呼应语。对话中两人一唱一和,对某些明星的不良现象发了一通“牢骚”后,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表示喜欢真正的实力派明星,曹可凡说现象,而袁鸣就表态,配合十分默契。两个人的语言在逻辑呼应的同时,还不忘同受众呼应一下,他们引用了“有人说”,便是表示赞同,也是与台下观众心与心的交流。这些都为徐帆的登场做了充分的铺垫。随后,两位主持人对于徐帆的介绍也是采取了与受众保持呼应的角度,“前不久上海的观众可能已经在北京人艺的话剧《阮玲玉》、《鸟人》中欣赏到了徐帆的精彩演技”、“徐帆也主演过一些大家熟悉的影视剧,像……”贴近生活,也拉近了明星同大众的距离。同时,最后与开头呼应,点出节目的主旨,为向实力派明星挑战奏响前奏曲。
在文娱节目主持中,主持人之间的相互配合、主持人同受众的呼应、嘉宾们同大众的交流,都需要用合理的逻辑呼应的语言来衔接。这样一来,整台节目才有畅达感。这里的畅达正可用于对语气语脉是否贯通的把握和判断,包括句与句的上下衔接,句式的搭配,语气的呼应。沿着受众的思绪,通过默契配合,将其引入节目当中,是文娱节目的重要环节。
营造同一律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混淆不相同的概念和判断。同一律声称“A=A”。任何自反关系都支持同一律;在讨论等同性的时候“A是A”的事实是重言式。这个定律通常归功于亚里士多德,在17世纪经常被哲学家引用。
同一律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思维对象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维的对象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的思维对象也要保持同一。二、概念的同一。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使用的概念必须保持同一;在讨论问题、回答问题或反驳别人的时候,各方使用的概念也要保持同一。三、判断的同一。同一个主体(个人或集体)在同一时间(相应的客观事物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作出的判断必须保持同一。同一律要求思维的确定性,但是并不否认思维的发展变化。它完全是对思维过程说的,并不要求客观事物保持同一。
然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同一律运用在文娱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中,它的作用就体现在主旨的搭建和氛围的营造上。任何寒暄、配合、调侃都是为了将受众引入节目的主题。在这一点上,要保持高度的统一。
1.重点描绘,妙趣横生
当报完“第49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得主巩俐”的名字的时候,第四届上海国际电视节开幕式现场——上海体育馆内掌声雷动。在巩俐从台侧走到台中央的10秒钟时间里,主持人叶惠贤用现场妙趣横生的描绘,使得刚要停歇的掌声又沸腾起来。叶:巩俐小姐今天是新潮的装束领先一步,微微的笑容含而不露,举手投足尽显明星的风度。巩俐小姐,现在您成了影迷们说话的重点,心中的热点,视线的焦点。您主演的几部电影都在国际上获得了大奖或提名,在这里我代表上海观众向您表示祝贺!
巩:谢谢!
叶:观众朋友们都知道您能歌善舞,今天在这儿,是不是给大家唱一首。
巩:好,我给大家唱一首《潇洒走一回》。
叶:行,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1992年,巩俐正是当红的明星。主持人通过现场观察,按照视觉的顺序重点描绘了巩俐的服饰、表情和整体形象。“新潮的装束领先一步,微微的笑容含而不露,举手投足尽显明星的风度”流畅押韵,既合乎逻辑,判断统一,又与观众的热情相辉映。“重点”、“热点”、“焦点”的排比,赞誉分寸把握恰到好处,最后风趣的一句“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切其即将要唱的《潇洒走一回》,符合现场气氛,并把观众的情绪带入高潮!
2.切身感受,调动受众思维
在文娱节目主持的技巧上,我们比较提倡尊重和调动受众的思维和情感,主持人语言的意向要在受众不经意间慢慢浸润开来。
《老式汽车》是一档广播节目,每期以一个音乐专题的形式出现,它的“司机”——陆凌涛沙哑的烟酒嗓音和洋溢其中的怀旧氛围配合得天衣无缝,加之其中善于营造智性氛围和沧桑情调的语言,如果你此时正拿着书一边看一边听,你会发现你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有一期节目是《童安格专辑》,他的诠释有形象的比喻,有鲜明的对比,亲切平易而又生动实在地与听众交流,听众们在其营造的氛围中聆听那些也许被他赋予了新的含义的老歌:刚才是童安格创作的一首带有50年代摇摆音乐风格的全英文歌曲《ONLY LOVE YOU》,选自他的那张《跟我来》的专辑。在情歌的演绎上,童安格的确有他过人的地方,有的时候细腻玲珑得像颗宝石,有的时候又大气磅礴如天空般的辽阔,而且在他的情歌里的爱往往不仅仅是局限在男欢女爱的卿卿我我,他更多的是在作品里强调城市、社会以及文化环境给人、给爱情的压力、局限和无奈,以及随之导致的悲欢离合。就像武侠小说,我爱看金庸的作品,而情歌我爱听童安格。
……
刚才是童安格的又一首老歌《黑白神情》,选自专辑《真爱是谁》。在听刚才那首歌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如果把上面放的那几首歌的名字或大意连起来,竟然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答式的内在逻辑锁链,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童安格思想里的某种中国传统的感情意识:其实你不懂我的心,真爱是谁?只爱你一个,我会诚心诚意等待你。
(歌曲《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
又是童安格的一首经典情歌《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在童安格从幕后走到幕前之前,他一直是担任词曲作者的角色,为别的歌手写歌。上面我们听到的歌几乎都是先由别的歌手唱红的,《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最早是写给香港的谭咏麟和关淑怡的一首二重唱,而《耶利亚女郎》则更早,是他写给刘文正的歌,《一世情缘》姜育恒也唱在童安格之前,而下面我们要听到的这首老歌《女人》则可以说是童安格早期由自己演唱的一首很成功的作品。淡淡的JAZZ味道,轻轻地吟唱出几丝心底的无奈和轻愁。
(歌曲《女人》)
……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陆凌涛用他自身的感受描述着童安格和他的情歌,所有的串词都围绕着《童安格专辑》,有声的语言调动着受众的情绪曲线,确定着节目的基调,表现了节目精神。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无缘无故的恨,被别人感动必有原因,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感情宣泄,是难以引发别人真正的共鸣的。一次《综艺大观》节目中,牛群故意夸张地声泪俱下地读一封老山前线战士的来信,观众不仅没被感动得哭,反倒被牛群夸张的表演逗笑了。后来,牛群请扮演《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妈妈的演员王玉梅朗读这封信,王玉梅没有抽泣,但那内心的震荡却分明地传导给每一个观众,许多人都落泪了。接下来,牛群在回答主持人的采访时,谈起妻子临产时自己奉命飞赴拉萨慰问演出,一路上他没有说话,把自己当时的心情写成了一首小诗,在主持人的邀请下,牛群轻声念起了这首诗,没有大的起伏,没有悲戚的表情,但却颤人心扉。
这个节目的主持人就是倪萍,她是善于调动受众情绪的典范。她的现场煽情是发自内心的。她是一个感情细腻而真诚的人。
1991年的“三八妇女节”晚会,导演要求倪萍在现场朗诵一篇歌颂母亲的散文。最后,倪萍选了肖复兴的《继母》。倪萍在她的《日子》里这样说道:3月8日,直播那天,我站在了舞台中央,周围的光渐渐暗了,只留下了一束很弱的橘黄色的灯打在我那苍白的脸上。我像讲述一件普通故事一样开始了我的朗诵,台下安静得都能听到我的呼吸声。当我说到:“寒风中母亲听到我第一次喊她妈妈的时候,她转过身来,不相信地看着我……”时,我哽咽了,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我深知,最后打动观众的不是我的朗诵,而是这篇散文,是艺术本身,是那位伟大的继母!而我不过是其中一位被感动者,我只是把我对这位继母的尊敬之情和对肖复兴同志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事后,倪萍收到的观众来信多达上千封。
正如倪萍本人所说,是《继母》打动了她,也打动了观众,从作家那里引发的情感,通过倪萍感染到观众那儿。变化语调、择取风格、渲染音色,均能使受众感知到节目主持人传递出来的某种情感和思想力量,节目自然感人至深,发人深省。
如果说逻辑呼应是主持人沿着受众或者嘉宾情绪所走的路线,那么,同一律就是主持人更为主动地引导受众进入自己设计的语言“陷阱”中,让他们按照主持人预设的逻辑思维模式进入场景,并一同感受节目带来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