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800000008

第8章 国际视域(6)

2.《读者》的创办

1980年的秋天,甘肃人民出版社的总编辑曹克己找到编辑胡亚权,要他办一份杂志,胡亚权一口答应。那时,与全国上下“锣鼓喧天”的办刊热潮不同,深处内地的甘肃出版业还是悄然无声。刚刚调职甘肃人民出版社的曹克己希望运作一份属于出版社自己的杂志,这个老报人只专注于方向的领导———他要胡亚权办杂志,要人,给!要条件,给!至于办什么杂志,曹总编并不明确给予干预意见。胡亚权将郑元绪选为合作伙伴———两个年轻人对于办什么杂志苦思冥想数日未果,是报架上琳琅满目的杂志给了他们启发:杂志越来越多,怎么看得完,要是有一份精华摘要性质的杂志就好了!

这不是中国的第一份文摘类杂志,而胡、郑二人的基本想法,是避免与其他文摘类杂志雷同。按照设想,他们的这本文摘类杂志,是包括时事、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人文社科等各个方面的综合类杂志。很快,关于创办文摘类杂志的报告得到了批准,但是他们又被杂志的命名难住。不久,几本寄自香港朋友的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解决了他们的问题。“为什么不能办一本中国人的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被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的气质风貌深深打动的胡亚权发出感慨,他觉得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的办刊理念完美地贴合了他对于即将诞生的这本杂志的构想,又能体现“编辑为读者摘文,读者为编辑荐文”这一主旨,所以经过出版社商议,决定杂志亦定名为《读者文摘》。20世纪80年代初的许多办刊人为其创办的杂志确定名称与办刊思想时,很多都直接借鉴别国刊物,习以为常。且“版权”一词对那时的中国人还是一个陌生的字眼。随着这一中国最具力量杂志的诞生,日后那场旷日持久的中美杂志刊名官司,就此埋下伏笔。1981年,《读者文摘》创刊,定价3角,印数3万,首期仅卖出15000份。

20多年后,她成为中国目前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强、传阅率最高的一本杂志。2004年,《读者》杂志发行量首次突破1000万份;2008年,《读者》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184位,品牌价值达40.83亿元,列国内传媒行业第17位、杂志类第1位;入选第三届亚洲品牌500强,位列第221位;荣获2008年“中国娇子新锐榜”推委会特别大奖———30年十大中国骄子,《读者》的颁奖辞是:它是13亿中国人的心灵鸡汤,饱含真善美维生素和励志蛋白质;它是和谐社会里的最和谐音符,让读者看到世间相互的美好,品味平常生活的滋味,珍惜手头拥有的一切,激发勤奋工作的斗志。它是有益的知识,也是生活的哲学。它是情感的慰藉,也是力量的源泉。

3.新的英雄出自新的时代

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和《读者》,其创办之初,均有时代浪潮作为强力助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善用每分每秒”的理念蔚为风潮。听收音机、看电影和周日开车带着全家人出游,取代用在阅读和上教堂的大量时间,成为美国人消磨闲暇时间的崭新模式———越来越少人愿意将大量的时间用在阅读长篇大论上,人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涉猎大量信息,于是更短的文章,甚至新闻摘要流行开来。文摘类杂志是精华撷取,省却了读者阅读大量杂志去粗取精的时间,符合那时美国人的生活节奏要求。同时,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知识实用性强,思想贴近大众,宣扬自我提升的理念,推销不同的价值观以迎合各种阶层,很快就成为相当一部分保守大众的“世俗圣经”。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自1980年起,出版业、报刊业经过十年“文革”的沉寂,开始全面复苏,出版社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黄金时期。有人甚至说:“当时好像印什么书都可以卖出去,而且供不应求。”一些“文革”期间被迫停刊的杂志,如《人民文学》、《诗刊》、《大众电影》、《新观察》、《收获》等也纷纷“解禁”,一开印发行量就很大,有的杂志一期竟可以发行500万份。据说,当时最火的《大众电影》,发行量一度接近千万,创下了中国杂志发行的世纪纪录。一夕之间,办杂志成为出版界谋求发展生机的新路。当时的报纸只有两百多种,而杂志也仅有四五百种,几乎是“办一本、火一本”。创刊于这个时期的《读者文摘》,正是为历经多年滞闷封闭、患上“读书饥渴症”、满世界找书读的国人提供了一份营养齐全、口味丰富的大餐。

变革时代颇具转型新意的社会精神,最容易催生产业英雄。社会精神包含着对新事物的需求。而需求,就意味着广阔的市场空间。找准这种需求的,莫不是对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20世纪前期、中叶的电子工业进程,造就了索尼、松下;20世纪末、21世纪初信息技术时代的兴起,又造就了美国在线、雅虎。所以,诞生于20世纪初美国快餐文化背景中的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和创刊于20世纪末中国“精神盛宴”文化背景中的《读者》,都是英雄选择时代、时代造就英雄的结果。即使如胡亚权在事后多年所称,最初采用“《读者文摘》”作为刊名,并非要借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的国际声誉拓展市场。然而,在办刊理念上,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绝对是《读者》血统纯正的同门宗师,在这一点上并没有出于某种尊严考虑的辩驳的必要。

松下公司素来有“模仿公司”的雅号,其产品多数是模仿其他公司所造,却能“比别人做得更精、更好”。通过“模仿”建立庞大家业的松下,并未在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当代止步于跟跑的地位,而是向着依附自身高新技术研发拓展市场的技术型企业逐步转型———对《读者》而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当年的师徒共同站在21世纪初叶的平台之上,既然已经能够以相仿的地位姿态面对全球期刊市场的挑战,那么,这个崭新的时代中,谁能充当领跑者,或未易量。抓住时代精神,把握市场需求,不仅是创业之初的要求,而是时时刻刻的要求。

二、我生君未老

《读者》———这朵中国期刊业的奇葩拥有惊人的发行量和国内市场影响力。当然,发行量和读者口碑的确能够说明一份杂志的成就和潜力,但这并不代表它能面对新兴媒体向传统媒体发起挑战、开放市场向落后体制提出要求,也并不能够遮掩它身上无法回避的缺陷———如果不加以修正改进,这些缺陷将在它前途的美好图景中添上乌云。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和《读者》,作为师徒,在理念上相似,风格上相亲,内容上相近,形式上相仿———都为贴近大众兴趣、涉猎广博知识、着眼人性光辉、挖掘精神价值的综合性文摘类杂志,更同是两个杂志出版业的“神话”,具有相当的可比照性。即使“徒弟”早已今非昔比,有资格、能耐与“师傅”比肩,然而资历老道、力量雄厚、经验丰富的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对后起之秀《读者》来说,仍是一个在很多方面值得学习效仿的楷模。从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那里学来的方法、观瞻的教训,更有助于确定中国期刊有效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和“战术”。

1.发行量说明了什么?

2006年,与1000万册的月发行量相形见绌的是,刚刚成立的读者集团,年收入仅为3.7亿元人民币。而读者文摘集团,则是20多亿美元,位居2006年全球出版业排行榜第8。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2000多万册的月发行量为其出版集团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利润,而《读者》杂志的发行量为其取得的利润率却排在发行量远不如它的国内《知音》、《时尚》、《家庭》等杂志之后。1000万和2000万的发行量同样毫无疑问地代表着一本刊物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力,已经没有质的差别,可其背后,两个出版集团的经济效益却相去甚远。发行量到底说明了什么?对全球出版业排名靠前的许多集团而言,传统出版是其所有业务中重要但是规模很小的一个板块,同样,享誉世界的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杂志本身对读者文摘集团来说,是其历史和灵魂所在,始终标志着集团的核心影响力。该杂志巨大的发行量,是业务拓展、规模扩张以实现效益增长的最好契机,却不构成其收入来源的主干。而对《读者》而言,发行量也许仅仅就是一个能令中国杂志可以雄视世界期刊发行量排行榜的数字,一个令杂志堪称“影响一代人生活”的理由、一个值得骄傲的资本、一个有关尊严或曰地位的神话。

《读者》杂志一直甘做那碗热腾腾的心灵鸡汤、那个淡定而从容的道德守望者,一切关乎爱和温情,无关商机,无关利益。那么,当《读者》杂志面对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仅排在全球第44位、且是唯一进入前50强的中国出版集团的残酷现实时,那份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许应当透过1000万这个数字,直达效益增长的核心问题。

2.还要向“师傅”学什么?

对于长时间属于“社办企业”、发行上仅依赖邮局、集团化处于崭新和稚嫩起点的《读者》杂志而言,新媒体的迅速勃兴、境外期刊的大幅侵入、自由办刊人的市场分割和新一代读者群体的阅读要求,仍是它所面临的最大考验。有读者甚至撰文称《读者》已至“末路”。这种说法虽然偏激,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来自受众对杂志的批评和要求。软肋在哪里?如何补足它?这已经成为《读者》杂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将其与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做一番比较就不难看出以下几点:

(1)体制的局限是深刻的

甘肃,《读者》杂志的“故乡”,是中国西部一片经济与文化都相对落后的土地。从最初的创办到2006年,《读者》杂志一直都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之下的一份社办杂志。

甚至在国内名牌期刊如《知音》、《家庭》等纷纷走上集团化道路的时候,《读者》也出于种种原因固执地坚持着它的产权所有、经营体制和发行方式,这严重制约了《读者》品牌的开发利用。《读者》品牌在兰州本地进行深度开发,进军文化产业,困难重重———人才、资金、氛围、外部环境在兰州都是不具备的。开采品牌能量的关键仍然是走集团化道路。

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则与之不同———独立法人,充分的财产权与独立核算权———即使Reader’s Digest(《读者文摘》)在2003年遭遇最大危机,灵活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在关键时刻助其筹集资金,转变思路,化险为夷。早在20世纪末,读者文摘集团(The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Inc.)就转变依靠一本杂志的单一经营模式,收购雷曼杂志出版集团,充分发挥其品牌效应,大量抢占着出版市场。另出版有27本杂志,兼营书籍、音像制品的制作和发行业务,并通过实时电视、电缆、上门服务和互联网等许多渠道销售其产品。公司的网站和各杂志网站,更是提供让读者下载阅读电子版本的服务。

尽管凭借经典的办刊理念和坚实的读者市场,《读者》———这份戴着“体制镣铐”的中国最“大牌”的杂志仍然创下一个又一个新的发行纪录,也积极实践了“集团化”改革。但是,随着国际出版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较量已经渐渐从几本期刊之间蔓延到其所隶属的庞大出版集团。随着越来越多竞争对手的出现和壮大,集团化起步较晚就意味着经验不足、市场进入困难等问题。所以,经营体制方面积极锐意的改革和业务拓展方面勇敢的尝试都是必需的,否则,发行量“巨大”而收入“微小”的矛盾,必定会给仅靠一本杂志作为出版“大厦”基石的读者集团的明天蒙上阴影。

(2)品牌的能量是待采的

从经济学和营销学角度来看,品牌效应可以引发连带外部效应,表现为消费者的忠实度高,消费群体数量可持续增长,品牌旗下产品横向扩张力强劲,从而也反向刺激产品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新产品的开发。

早在2000年,仍在大学任教的民盟甘肃省委的车安宁先生就已经对《读者》杂志的品牌开发提出意见提案,吁请各界重视《读者》的品牌效应,将其做大做强,发展相关文化产业。提案批转相关部门,答复是:“提案很好,时机还不太成熟。”《读者》杂志的经营模式一直很单一,收入只单纯依赖广告和发行。拥有如此巨大的品牌价值和市场潜力的杂志,多年来除了新办少许刊物,对版本稍有增加外,在资本市场少有动作。截至2007年1月18日,中国期刊发行量最大,读者影响最深远的《读者》杂志才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在信息时代,这听起来不免令人匪夷所思。而《读者》杂志在广告、产业链建设等方面的收入,与杂志所蕴含的社会文化价值和品牌经济价值不相匹配。

同类推荐
  • 庆典贺辞大全

    庆典贺辞大全

    中国人历来爱热闹,节庆礼宴都要举办仪式。如今,各种宴会酒席、商务聚会中,致辞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头戏。你还在为当众讲话语无伦次而烦恼吗?你还在为寻找合适的贺词而手忙脚乱吗?你还在为自己拙劣的口才而沮丧吗?《最新庆典贺辞大全》(作者李貌)可以让你走出困境!《最新庆典贺辞大全》中介绍的适用于各种场合的经典贺辞,能让你将锦词妙语、华丽词章信手拈来,使你纵横宴会庆典游刃有余!
  • 什刹海九记

    什刹海九记

    本书分为九记,从整体上对什刹海地区的历史文化进行了全角度的梳理和勾勒,是对什刹海地区研究和保护的系统总结。
  • 三字经新读

    三字经新读

    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它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新读(第2版)》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对原著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还赋予了新的理解、新的立意,结合传统文化知识和一些生动的典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儒家思想的内涵和中国文化的精髓。《三字经新读(第2版)》内容丰富,文字通俗生动,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手相与面相

    手相与面相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手相与面相》对人的手相与面相进行了科学系统的分析,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各种新的内容对人的手相和面相进行详尽细致的归类,并加以逐条分析归纳,书中还特别提到国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而得出的关于人的手相和面相的一般规律,总结出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与参考,不再是以往的那些把人的手相和面相与人的命运定数、凶吉绝对联系起来的迷信说法。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邪谛震霄

    邪谛震霄

    目的与常人不同者为邪,追求极致真理者为谛。所谓邪谛,是指一群追求极端目标之人。在这灵师耀日,武者纵横的天霄大陆上,耸立千年的皇朝最终坍塌,乱世再现,群英并起。欲在一统大陆的枭雄。志在以学传世的圣殿。意在平天下不公之事的侠者。宣扬世人平等的天盟,倡导歪理邪说的轮回者,企图人力造神的天启神教,行事诡异叵测的结社。还有想再度测控天下的世家,意图从新崛起的宗门。在这纷乱的大陆之上,一名武痴杀手穿越到此。他与他那些奇怪的小伙伴们,会和这个世界擦出怎样的火花?
  • Green Mansions

    Green Mansi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世奇缘,奇葩男主腹黑爱

    异世奇缘,奇葩男主腹黑爱

    一个前世被称为变态的小怪物,时时刻刻明白着对方,所思所想。可操控天地万像,识兽语,能与自然万物沟通,或许说他是大自然的使者也不为过吧。可偏偏她在外人眼里孤傲的很,却不知她只是不善于表达自己罢了。面对所有人的嫌弃,面对好朋友冷嘲热讽,不以为然。像个没有感觉的动物一样活着。一朝穿越,一命换一生,那你的亲人和他让她有了心灵的悸动。一步步解开身世之谜,携手一生?他本为无情之物,面对另一个她却无所防备。眼见她一步步攻略自己的城池,掠夺走了自己的心。她愿为他,他愿为她,守初夜……
  • 异界创世宝典

    异界创世宝典

    我命由我不由天,为了家人,为了爱人,我要逆天改命!天又如何?神又如何?我就是天,我就是神!!
  • 《浪荡邪少》

    《浪荡邪少》

    所谓人不风流,天诛地灭,天才少年杀手回归都市入读高中掀起阵阵血雨腥风,同时率领众多兄弟战九州,耀天下,黑白两道,唯我独尊!
  • 一见不钟情之暖伤的代价

    一见不钟情之暖伤的代价

    “你到底想要干嘛啊!”“我干嘛了?”“那你别跟着我行不行!”“我走自己路关你什么事儿?病态女!”“你说谁呢?”话还没有说完,只见他转弯走向另一个方向,“哼,等到学校再收拾你!”心里愤恨的想着……“算了,橦茜,咱们走”“嗯,走吧,你别生气了,他就那样你又不是不知道啦!”橦茜安慰着我,我说着“再说吧,不管他”心里却想着,不管他?可能么?非要好好收拾收拾他,不然不知道老娘是吃肉的!”………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远古神殿

    远古神殿

    如果和两百位父系祖先手牵手,我们将穿过所有的战争、饥荒、瘟疫、自然灾害,直接触摸到文明诞生的前夜。只是,文字记录诞生前的漫漫长夜中,发生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事情的真相,就散落在全世界的神话传说中。6万年前,非洲大陆上的先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们带着一个秘密,开启了这个星球46亿年来最伟大的征程。
  • 清末1894

    清末1894

    祖上疑似大明皇族的朱不疑穿越了,穿越时,带着自己设计的游戏也穿越了,来到了清末,可是刚来这里的他忽然发现这里貌似不是亚洲,也不是欧洲,更不是美洲,这里是澳大利亚,于是,占领澳大利亚,贩卖奴隶,暴打日本,灭八国联军,推翻清廷,再续大明皇朝,再到一战横扫欧洲诸国。(注:平行世界,由于系统原因,可能会出现一些原创历史人物,别较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