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600000014

第14章 中国近代的舆论发展与研究(3)

3.舆论与豪杰

梁启超把英雄豪杰推到无比崇高的地位,“世界者何?豪杰而已矣!舍豪杰则无世界。一国虽大,其同时并生之豪杰,不过数十乃至数百人止矣,其余四万万人,皆随此数百人之风潮而转移奔走趋附者也。”“英雄者,人世间之造物主也。人世间之大事业,皆英雄心中所蕴蓄而发现者,虽谓世界之历史,即英雄之传记,殆无不可。”梁启超认为舆论是寻常人的认识,但是寻常人的素质低劣,故而“舆论之所在未必为公益之所在”。他指出:“世界贵有豪杰,贵其能见寻常人所不及见,行寻常人所不敢行也。”这样,梁启超不仅把英雄豪杰独立于舆论主体之外,且视英雄之卓见远高于人民群众的认识。豪杰总是能够洞悉一切,高于舆论,这又势必导致“豪杰与舆论常不相容”的错误结论。但梁启超又解释说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豪杰既善于作舆论之母,又善于作舆论之仆。梁启超论述道:

凡欲为国民有所尽力者,苟反抗于舆论,必不足以成事。虽然舆论之所在,未必为公益之所在;舆论者寻常人所见及者也。而世界贵有豪杰,贵其能见寻常人所不及见,行寻常人所不敢行也。然则豪杰与舆论,常不相容,若是豪杰不其殆乎?然古今尔许之豪杰,能灿然留功名于历史上者踵相接,则何以故?

赫胥黎尝论格蓝斯顿曰:“格公诚欧洲最大智力之人;虽然,公不过从国民多数之意见,利用舆论以展其智力而已。”约翰·摩礼(英国自由党名士,格公生平第一亲交也。)驳之曰:“不然,格公者非舆论之仆,而舆论之母也。格公常言:大政治家,不可不洞察时势之真相,唤起应时之舆论,而指导之,以实行我政策。此实格公一生立功成业之不二法门也,盖格公每欲建一策,行一事,必先造舆论。其事事假借舆论之力,固不诬也。但其所以假之舆论,即其所创造者而已。”

饮冰子曰:谓格公为舆论之母也可,谓格公为舆论之仆也亦可。彼其造舆论也,非有所私利也,为国民而已。苟非以此心为鹄,则舆论必不能造成。彼母之所以能母其子者,以其有母之真爱存也。母之真爱其子也,但愿以其身为子之仆,惟其尽为仆之义务,故能享为母之权利。二者相应,不容假借;豪杰之成功,岂有侥幸耶?

古来之豪杰有二种:其一以己身为牺牲,以图人民之利益者;其二以人民为刍狗,以遂一己之功名者。虽然,乙种之豪杰,非豪杰而民贼也。二十世纪以后,此种虎皮蒙马之豪杰,行将绝迹于天壤。故世界愈文明,则豪杰与舆论,愈不能相离。然则欲为豪杰者如之何?曰:其始也,当为舆论之敌;其继也,当为舆论之母;其终也,当为舆论之仆。敌舆论者,破坏时代之事业也;母舆论者,过渡时代之事业也;仆舆论者,成立时代之事业也。非大勇不能为敌,非大智不能为母,非大仁不能为仆。具此三德,斯为完人。

在这段论述中,梁启超认为,在不同的情境下,豪杰与民意的关系也应有不同的转变,并将历史英雄人物与民意之间的辩证关系归纳成三条:第一,刚打天下时,要否定或质疑流行于世的舆论,如果不如此,便不能凸现自身的真知灼见。第二,打完天下,就要懂得创造舆论,以推行施政理想。第三,天下平定后,反要遵从舆论,不可独断专行。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舆论研究的一面光辉灿烂的旗帜,他精辟地论述了领袖人物顺应社会舆论是历史的归宿。他指出,虽然豪杰与舆论常不相容,但豪杰要留功名于历史,必须顺从国民多数的意见,利用社会舆论展其智力。所以,英雄人物既要能为舆论之母,又要能为舆论之仆,这是立功成业的“不二法门”。梁启超的这些宏论科学地概括了社会意识的运动规律,反映了广大中下层群众的要求,是中国近代舆论研究的宝贵成果。梁启超的新闻舆论观及舆论监督观,尤其是健全舆论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从而使他在这方面的贡献超出了前人。但是,梁启超的舆论观是超阶级的唯心主义的意识观。在其政治活动中,他又不时地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权术”;他要求报纸以国民公意为宗旨,在报道中党派偏见又时常居于主导地位。他还曾主张报纸在制造舆论时须出于至诚,然而在私下又打算暗为舆论之主,明为舆论之仆。这些都反映了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局限性。

4.言论自由与观点公开

梁启超极力主张言论的自由争鸣。他认为,同一言论场中,意见的纷争是必然的,“国家之利有多端,而利又恒必与害相缘,姑见智见仁,权轻权重,感觉差别,异议遂生,而莫不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只要大家自由竞争,驳得“针锋相对,丝丝入扣,孰是孰非,自然见个分晓。”舆论在相互匡正的过程中,“真理自然日明,世运自然日进”。梁启超还运用自然界进化论的理论来探讨舆论的不一致和舆论优化,他认为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是制约一切的公理,言论争鸣也一样适用。在舆论场中各种意见的自由交锋,那些能见及事物全部和本质、接近真理的言论必能战胜粗劣虚伪的言论,并逐渐为各种人所接受,成为代表公众意志的言论。这里反映出了梁启超的舆论思想较深地受到资产阶级早期新闻自由思想的影响。早期的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主要包含“观点的公开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前者是指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不管这些意见是对或错,均不受外来干涉和控制。后者则指正是通过意见的公开表达与交换,正确的观点会在争论中不断丰富、不断修正,并最终战胜虚伪和错误而保存下来。

梁启超认为,舆论的沉滞是因为几千年来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实行愚民政策的结果。封建君主的集权专制,必抑民权,而“昔抑民权,以塞民智为第一要义”。具体手段是钳制言论,阻塞信息传递,使上下之情不能相通,言论不能自由传播,从而窒息了言论,舆论不能形成。另外,专制君主以一家之言为尊,罢黜百家,使言论单一化,失去了言论自由交锋的可能,从而限制了人们的思想自由,这也是舆论不兴不善的主要原因之一。故而,梁启超认为:“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正是基于这一点,他主张开民智,兴民权,坚决地反对政府对报业的垄断和对思想的控制,而主张打破报禁、解放思想。梁启超曾有著名的“权生于智”的思想。“权生于智也,有一分之智,即有一分之权;有六七分之智,即有六七分之权;有十分之智,即有十分之权……故权与智相倚者也。”所以,他提出:“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要义。”梁启超希望能够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使他们有能力参与舆论活动,担当起参与国政的重任。

梁启超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中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指出报纸有“去塞求通”的功能。所谓“通”,包括通上下和通中外两个方面:通上下就是“宣德达情”,使“君思得以下逮”、“民隐得以上达”;通中外就是要尽量掌握外情,做到知己知彼。他认为“中国受辱数十年”,就是因为上下不通和内外不通。怎样才能改变因塞受辱的情况呢?他说:“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无耳目,无喉舌,是曰废疾。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谓也。”他认为,如果政府垄断了报纸,国民就无法了解事实真相,从而也就无法监督政府,择善而从,其自由权利事实上也就被剥夺了。至于统一思想,在梁启超看来,“倘若拿一个人的思想作金科玉律,范围一世人心,无论其人为今人,为古人,为凡人,为圣人,无论他的思想好不好,总之是将别人的创造力抹杀,将社会的进步勒令停止了”。

针对当时中国社会舆论沉闷、平民大众“智慧未开、公德缺乏”,且好静不好动,守一人之言,“思想束缚于一点,不能自开生面”的普遍现象,梁启超极力主张人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多发创造性的言论,即使有失言之处、偏激之言、极端之言也可以,有时不妨故意采用偏激之言、极端之言。梁启超认为,有失言之处也不要紧,因为“必有起而矫之者,矫之而适得其正,则道进矣”。同时,针对“举国之脑筋皆静”、群治沉滞的情况,梁启超还主张不妨偏激,以“刺激一般人之脑筋”。梁启超认为人们总是安乐于所常见,即那些陈旧、习惯了的东西,而对于罕见的新事物则持惊骇、怀疑、拒不接受的态度,只有“变其所骇者而使之习焉,然后其智力乃可以渐进。”他举例说,人们初始骇甲种思想言论,那么我就极力鼓吹比甲更激进更可骇的乙种言论,这时人们就将对甲的骇、疑心转移到乙上,而对甲种言论反倒习以为常,能够接受了。那么丙种比乙更激烈的言论出现时,人们又安于乙而骇丙。因此,梁启超是主张言论激进的。“吾所以实行者在此,则其所昌言者不可不在彼,吾昌言彼,他日国民所实行者不在彼而在此焉……而我之所期之目的则既已达矣。”另外,梁启超提出,为促进舆论进步,先进人物在制造舆论时,采用极端之言也无所谓。发表言论者“既认定一目的,则宜以极端之议论出之。虽稍偏稍激焉不为病,何也?吾偏激于此端,则同时必有人焉偏激于彼端,以矫我者。又必有人焉,执两端之中以折衷我者。互相倚,互相纠,互相折衷而真理必出焉。”

资产阶级在实践他们的新闻自由时,不断修正了他们的新闻自由口号,提出了“社会责任论”,其主要精神是强调自由伴随义务,报刊必须对社会负有责任,要为公众福利和安全服务,否则新闻媒介可能对社会产生危害。这是一种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主张新闻媒介通过加强自律承担社会责任的新闻观念。梁启超在谈论言论自由时,也认为言论自由不是一项绝对的普遍的权利。他主张人们在行使这种权利时,必须承担一定的道德义务,服从该社会的法律规范,不服公律、不顾公益的自由之祸害“将烈于洪水猛兽矣”。但是,我们说,梁启超的这一观点与资产阶级的“社会责任论”有着本质的一致性,如梁启超没有明确提出政府干预报刊,而是要求报人进行自我监督,主动负起社会责任,因而梁启超又进而提出了报人对社会的义务。

就报人而言,梁启超主张应对社会承担如下道德义务:首先,要达到此种境界,报刊就没有权利只发表自己想发表的东西,他们还有义务发表社会上客观存在的对社会生活有重大影响的其他观点和事件,从而帮助那些有发表意见愿望而无发表能力(经济能力和知识能力)的人实现自己的权利。反之,如果报刊面对大量没有办报能力而又有独特见解的读者,一味地片面灌输,这实际上就构成了对他们言论自由权利的侵犯。其次,报纸的言论自由权利还必须以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前提。在梁启超看来,报刊之两大天职:一曰对于政府而为其监督者,二曰对于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是也。一为向导国民。所谓向导者,“鉴既往,示将来,导国民以进化之途径者也”。为此必须做到主观、客观的结合。“政府人民所演之近事,本国外国所发之现象,报之客观也;比近事,察现象,而思所以抽绎之发明之,以利国民,报之主观也。”在此基础上,报纸对于国民,还“当如孝子之事双亲,不忘几谅,委曲焉,迁就焉,而务所以喻亲于道,此孝子之事也”。这是报纸的重要天职。

报纸应该拥有与政府的独立而平等的政治地位,“不宁惟是,政府受国民之委托,是国民之雇佣也,而报馆则代表国民发表公意以为公言者也。”因而政府不能对报纸发号施令,而报纸却能代表国民监督批评政府。若这种关系遭到破坏,政府将报刊视为自己的臣属,报纸必将按照政府的旨意行事,而无视国民的利益,抑压自己的良心,这又有什么自由可言?二为监督政府。梁启超主张,采取务大不务小的方针,对政府进行教导与扑责。如此,报刊才能尽国民义务于万一。所以只有具备以上两大条件,新闻自由才有实际的意义,否则只会沦为空谈。

很显然,梁启超的言论自由观来自于欧美近代历史上的启蒙哲学和自由主义报业理论,而又与之有显著的区别。梁启超不承认绝对自由、绝对权利的存在。如果有这种绝对的自由权,那必然会危害国家,流弊无穷。在他看来,自由和义务、自由与法律是须臾不可分离的,只有法律秩序内的自由,才是人类进化之至宝。更可贵的是,梁启超还探索了言论自由的物质条件和政治条件,批判了垄断信息传播及统一思想的弊端,这在中国近代新闻舆论学术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价值。

同类推荐
  •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

    《激励创新: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研究》是关于研究“科技人才的激励与环境”的专著,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创新激励篇,下篇为创新环境篇:上篇主要是反映“适应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课题的研究成果;下篇主要是反映“北京市科技创新人才环境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每篇可以自成体系,均包括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和政策研究四部分内容。
  • 魔鬼成语

    魔鬼成语

    本书分为人性的张扬、世态的感悟、思维的花朵、文化的传承四辑。从生命的价值、做人的真谛、审美的情趣、合作创新精神等方面理解成语蕴含的文化精华。
  • 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

    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

    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
  •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卡尔·威特的全能教育法(精典教育)

    本书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具体内容包括:我的儿子并非天赋异禀、我的教育工作进展顺利吗、我对儿子的教育完成了吗、我儿子是怎样成为少年学者的、我具备把儿子培养成学者的技巧吗、人们对卡尔早期教育的反对意见、我的儿子真的受益于早期教育吗等。
  • 近代卷(中国传播思想史)

    近代卷(中国传播思想史)

    晚清时期乾嘉学派把中国的“小学”传播推向空前的繁荣,但这只是钻在故纸堆里封闭式的诠释传播。也曾产生直面社会的讽刺小说和谴责小说的通俗文学传播,但是在末日王朝的封建统治下,真正意义上的文艺传播和民主思想传播始终受到严格的控制。在这時代,西方的学术和文学艺术急速袭击而來。新的传播形式和内容,使早先只埋头于古典书籍的文人头脑清醒。
热门推荐
  • 薰衣草的诉说

    薰衣草的诉说

    一个名叫叶子的女孩,在来到这个世上之前她的两位姐姐就不在人间了,在她原本该是美好童年的11岁时母亲又离她而去。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叶子是如何面对成长、如何面对仇恨、如何面对爱情……
  • 重生之浮醉几何

    重生之浮醉几何

    还没想好简介但是自我感觉不错希望你们能支持我哟嘻嘻
  • 试爱100分:吻安,亲亲检察官

    试爱100分:吻安,亲亲检察官

    他是最出色的检察官,法庭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华丽舞台。他是禁系男神,高冷霸道却爱了一个人整整二十年。“孙检,不知道你喜欢姚检什么?”孙晔伟看了一眼身边飒爽英姿的女人,对着记者回道:“我喜欢她的一切。”晚上,“你喜欢我什么?”“喜欢和你做爱做的事儿。”
  • 没有黎明的夜晚

    没有黎明的夜晚

    当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被描上了末世的阴影,他们几个——七个重点初中的普通学生,将何去何从。死亡,恐惧,寒冷,饥饿......七个不谙世事的少男少女如何在亡者横行的世界上生存?又如何称霸一方,改变世界?
  • 逆天废材狠绝色

    逆天废材狠绝色

    某女风中凌乱:“人家穿越都会武功,为毛我一才个中学生就穿越了。”算了,既来之,则安之。看姐强势归来,惩刁奴,斗庶母。什么?庶妹要强她未婚夫!此等渣男,白送你得了,渣男贱女,天造地设的一对。说没有美男喜欢她?你没看见我家门槛坏了几个了吗!说她没实力?你没看见我家一扫地的都是圆满级别的吗!说她没丹药?你没看见天品丹药在我这当糖吃吗!说她没兽宠?你没看到四大神兽给我看门呢吗!忽然遭某男熊抱:“娘子,为夫找的你好苦啊!”某女脸色一沉道:“大哥,我们才见过几面好不?!”某妖孽邪邪一笑:“娘子,你好狠的心啊,我们前世、前前世、前……可都在一起同床共枕过呢!”……
  • 天域真神

    天域真神

    一息若存,希望不灭。身怀神武血脉的王辰,肩负重担,带着家族的仇恨,带着梦想踏上武道。杀仇人,寻武道,名动天下,带领着家族,带领着没落的宗派,他开始了他的征程,开始了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问鼎之路,何其困难,无边杀戮,蔓延而来。且看,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神武血脉,君临天下!金刚之身,问鼎苍穹!
  • 万道世尊

    万道世尊

    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神,有的只是一些强大的人。上官问天乃是一介凡人,从时空裂缝来到圣武大陆,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世,他无法修炼,不能像修士一样拥有强大的力量。但是也许就是这个无法自行修炼的人,却是突破自身封印,领悟至尊法则,万殇剑芒荡扫十方大陆,战千百强者而不败。领悟三千大道,神阶问天!十方大陆,我为王!
  • 宅在韩国的日子

    宅在韩国的日子

    他是个勤劳的搬运工不论是歌曲还是节目都逃不过他的魔掌《Roommate》《X-man》《RM》《家族诞生》等等节目都是出自他手《memory》《雨的印记》《梦中的婚礼》等等是他的“原创”他的漫画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什么你说没有电影,我偷偷告诉你个秘密,他和各大动漫主角,电影主角都是熟人他的名言就是“拍摄的电影有比亲自前往电影中的世界拍摄来得更震撼吗?”他是谁,他是公认的国民好弟弟——陈游子但是在他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我究竟是谁,为什么各大反派BOSS老是盯着我不放总之这是一本轻松娱乐中夹杂着热血穿越流的重口味小说,不喜误入(每个人的口味都不一样,所以请各位大大不喜勿喷啊,如果喜欢的话就收藏一下吧)
  • 半载知秋

    半载知秋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人类经历过强大的自然灾难、生离死别的病痛、生存和权利的战争......种种磨砺下,现代的人类无疑是这个世界上的绝对霸主。然而如果说前人的努力只不过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播种,那么现如今的年代便是收获的季节吗?...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在一次意外中跨越了时空,然而他跨越过去不是硝烟弥漫的古秦、富贵奢华的大唐又或者是尔虞我诈的清朝宫廷,却是距今六百多年后的大科技时代。在那里,他到底会有怎样的经历,而那个时代又是人类发展的终点吗?让我们跟上张林的脚步陪他一同走向那知秋的路吧!
  • 神仙佛

    神仙佛

    本书讲述:少年许阳,在修炼“法术”的道路上因为一些遭遇,机遇,奇遇,巧遇,艳遇……引发的一些列神话奇谭。点金术,穿墙术,隐身术,透视术……各种法术神异非凡,学有所成者,宛若神灵一般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