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672100000015

第15章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谋生之道(3)

若是自己开的书堂,人家要送小学生来到,好的我便收他,不好的我委曲将言辞去。我要多教几人,就收一百个也没人拦阻得,我若要少教几人,就一个不收,也没人强我收得。师弟相处得好,来者我也不拒。师弟相处不来,去者我也不追。就是十个学生去了两个,也还有四双,即使去了八个,也还剩一对。我慢慢的再招,自然还有来学。

若是人家请去,教了一年,又不知他次年请与不请,傍年逼节被人家辞了回来,别家的馆已都预先请定了人,只得在家闲住,就要坐食一年。

且是往人家去,又要与那东家相处。若是东家尊师重友,成了好好相知,全始全终,好合好散,这便叫是上等。若再得几个好率教的学生,不枉了父兄请师的好意,不负了先生教训的功劳,名曰师生,情同父子,这又是上上等。若是那父兄村俗熏人,轻慢师友,相待不成相待,礼文不成礼文,只那学生都是英才,这也还可曲就,此是二等。若是那东家致敬尽礼,情文交至,学生却是顽皮。“生铁必难成金,化龙定是鳅鳝”,使了东家的学贶,不见教导的功劳。目下不见超凡,已是惶恐,后日堕为异类,寻源更是羞人。这是教劣等的学生了。若是自己处馆,遇有这般劣货,好好的辞他回去,岂不妙哉?人家请去的门馆,撞见此等的冤家,还有甚么得说?你不捏了鼻子受他一年?

明清之际小说中,颇有几处描写生员为争馆结仇,自相倾害。

《醒世姻缘传》第三十五回《无行生赖墙争馆》,写汪为露教了狄希陈五年,因教的不好,狄家让狄希陈辞了回来,另请程乐宇在家坐馆。汪为露便领人打了程乐宇一顿,还恶人先告状,告程乐宇“纠人抢夺”。

《鼓掌绝尘》第三十七回《求荐书蒙师争馆》,写一个江南秀才绰号叫“李八八”(因在家排行第六十四)的,与金陵秀才王瑞争馆不成,找人将王瑞毒打一通。

三、卖文作幕

卖文是士人不得已时选择的较为传统的职业,往往是落魄时所为,没有什么值得光荣的。卖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看,卖文还包括卖卜、相地等。与狭义的卖文相比,卖卜、相地更是等而下之。陈确曾为读书人可选择的职业排列过顺序,并作辩解:

太上躬耕,其次卖卜,未可谓贱,矧可谓辱!

极力辩解的本身,其实就说明在当时人眼目中,已经是既“贱”而又“辱”了。如前所述,李渔在遭遇易代之际的兵燹之后,为谋生路举家迁往杭州,“卖赋糊口”。他对自己的这种谋生方式也颇觉屈辱,认为是“执贱业以糊口”。而陈忱曾以卖卜为业,其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之低下,可想而知。

幕客是当时正统士人鄙弃的职业。吕留良曾将做官与处馆、作幕客相比较,他说:

此不必讲义理,只与论利害,则作宦之危,自不如处馆之安;宦资之不可必,自不如馆资之久而稳也。惟幕馆则必不可为;书馆犹不失故吾,一为幕师,即于本根断绝。

按照他排列的顺序,第一是处馆,第二是作宦,读书人最不应该做的是为幕。做官比处馆有风险,挣钱也不一定比处馆多。幕客却是读书人万万不能从事的职业,一旦作了幕客,则会丧尽读书人的本色,就会失去文人的独立性,依附于人,俯仰随人。在东家家里处馆,虽然有种种屈辱不便之处,但教书本身倒不失为读书人的本色。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中,丁耀亢曾作过幕客。但他是在甲申事变之后,南下到弘光朝廷抗清将领刘泽清处,以幕宾的身份参与反清复明的大业,故其作幕时的心态与目的,当与通常状态下入幕谋生的士人,有所不同。甲申事变后,丁耀亢毁家纾难。

四、其他

除上述几种常见的谋生方式之外,明清之际小说作家中,还有一位比较奇特的李渔。李渔做过书商,有段时间还带着家庭戏班四处“打抽丰”。由于李渔带着家班远征各处,“游燕适楚,之秦之晋之闽,泛江之左右,浙之东西”,又到处受人钱财,以至于被人鄙视。经济生活中,李渔还有频繁卖楼的经历。他时买时卖,却不是为求利益而卖,而是迫不得已地卖。其中心境之惨痛,长久不能释怀,曲折隐微,委婉写入小说《十二楼》中,长歌当哭,为世人做警钟。

带着家庭戏班“打抽丰”,是明清之际出现的特殊现象,与当时戏曲艺术和家庭戏班的高度发展有关。明朝初期,商业性民间戏班很少。万历年间,不但民间戏班数量增多,演出活动频繁,还逐渐兴起了家庭戏班。家庭戏班是由大户人家或文人家庭蓄养的私人戏班,一般只用于自娱。万历以后江南著名的职业戏班有南京的兴化班、华林班,苏州的寒香班、凝碧班、妙观班、雅存班,以及杭州、绍兴、徽州和江西一些地方的几处戏班。家庭戏班兴起后,迅速走向极盛,在数量上远远多于职业戏班。比较著名的有吴江沈璟家班、如皋冒襄家班、山阴张岱家班、山阴祁彪佳兄弟戏班、李渔戏班、阮大铖家班、常熟徐氏家班、太仓王锡爵家班、无锡邹迪光家班、松江范允临家班、长洲尤侗家班、宝应乔莱家班,等等。其中阮大铖家班主要在南京活动,张岱家班常随主人出游四方。

家庭戏班一般都只在自己家庭中演出,而李渔的家班在当时显得比较另类,带有较多的商业性色彩。李渔带着家班四处演出,有时是应人所请,出演堂会;有时则在朋友举行酬应宴席时不请而至。他的家班索取报酬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直接给演员的“缠头费”或“缠头锦”,二是直接或间接送给李渔的金钱。

关于缠头费,李渔有两处提到。其一是在《端阳前五日尤展成、余澹心、余澹仙诸子集姑苏寓中观小鬟演剧,澹心首倡八绝,依韵和之》其五中所记:“赠罢新篇客始归,缠头锦字压罗衣。”二是他在《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中 ,描述王再来希望生子的痴态时说:“盖素望诞儿。凡客赠缠头,人皆随得随用,彼独藏之,欲待生儿制襁褓。”

接待李渔家班的人,除直接给李渔一定的金钱外,有时还给予其他形式的馈赠。如李渔到陕西时,平阳太守程质夫“出金如千”,将乔复生买来送给李渔作妾。

李渔家班所得收入的具体数目,未见记载,但似乎不会与当时普通戏班的收入差距过大。

《梼杌闲评》第四回中,记载当时请戏班演一本戏需付的代价。演昆腔戏的代价要高一些:“做戏要费得多哩!……以四两一本,赏钱在外,那班蛮奴才好不轻薄,还不肯吃残肴,连酒水将近十两银子。”

演弋阳腔则花费相对少一些,一本“只消几两银子”。如此看来,戏班的收入是很高的,当时塾师辛辛苦苦教书一年,所得束修也不过几两银子或数十两银子。在通常情况下,当时七文钱就可以买一升米,而从顺治四年(1646)起,一两银子可折一千钱,则一两银子可买一百四十多升米。请戏班来演一本昆腔戏,主人要付出相当于一千四百多升米的代价。难怪戏班实际上成为当时的高收入阶层。

徐树丕《识小录》卷四“吴优”一条记:

吴中几十年来,外观甚美而中实枵然。至近年辛巳(崇祯十四年,1641)奇荒之后,即外观亦不美矣。而优人锦衣玉食,横行里中。人家做戏一本,费至十余金,而诸优伶犹恨恨嫌少。甚至有乘马者、乘舆者、在戏房索人参汤种种恶状。

这段记载说明戏班演员的物质生活确实高人一等。

但李渔总认为收入不理想。他在《与龚之麓大宗伯》文中说道:

渔终年托钵,所遇皆穷,唯西秦一游差强人意,入闽次之,外此则往吸清风、归餐明月而已。

李渔在五十岁之前似乎不屑于求人,他曾在《无声戏·谭楚玉戏里传情,刘藐姑曲终死节》中,借莫渔翁之口,表达过对“打抽丰”的厌恶和不屑:

那打抽丰的事体,不是我世外之人做的,只好让与那些假山人、真术士去做。我没有那张薄嘴唇、厚脸皮,不会去招摇打点。

《无声戏》创作于顺治十二年(1665),当时李渔四十六岁。他在将近六十岁时,大约是生活所迫,开始到处打抽丰,自己也觉得是“老来颜面厚于初”。

李渔家班中的演员都是他的姬妾,其中乔氏、王氏演出技艺最高,也最得李渔宠爱。李渔的姬妾有的是自己买的,有的是朋友送的。对于家无恒产的李渔来说,家中人口的增多,必然带来经济的困窘。但由于李渔人品风雅,又对她们情深意重,这些姬妾们宁愿追随李渔过贫困的生活,也不愿离开他。

李渔对这些姬妾的人格也很尊重。他的姬妾受到深通音律和演出技巧的李渔精心培训,有很多戏班欲出高价买去做主演。在他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宁愿卖掉、省掉自己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也不愿出卖这些姬妾,其理由就是“物可卖,而人不可卖”。

在那个任意买卖妇女和奴仆的时代,李渔能有这样的认识并且坚决付诸行动,实在难能可贵。姬妾们对他也情深意重。而乔、王二氏都早逝,未必与李渔经常面临的贫困生活无关。参见《李渔全集》第十册《乔复生王再来二姬合传》和有关诗文、记载。

第四节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贫困化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生活大多比较贫困,似乎即使做官吏的也不例外。丁耀亢也是如此。顺治十一年(1654),丁耀亢任容城教谕时,面临的境遇是:“敝车疲驴,环堵不完。僦屋而居,如是五年。”其贫可知。但他“艰危多著书”、“怀旧翻成帙”,在这五年中他撰写了剧本《蚺蛇胆》、小说《续金瓶梅》和多种诗文。

杨恩寿在《词馀丛话》中记录了这样一则轶事:

袁蕴玉《西楼记》初成,就质冯梦龙。冯览毕,置案头,不致可否,袁惘然而别。冯方绝粮,室人以告,冯曰:“无忧,袁大令今夕馈我矣。”家人以为诞。袁归,踌躇至夜,忽呼灯持百金就冯,至门,门尚开,问其仆,曰:“主方秉烛相待。”袁惊趋而入。冯曰:“吾固料子必至也。词曲俱佳,尚少一出,今已为增入,乃《错梦》也”。袁不胜折服。

这则记录虽是小说家言,未知真假,但也应事出有因。冯梦龙后来任丹徒训导和寿宁知县,训导只是清水衙门,寿宁又是贫瘠地方,冯梦龙又是爱好“吟咏”,不以敲榨民髓为务的“清官”, 经济状况必也不佳。

同类推荐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伎乐诗魂

    伎乐诗魂

    本书以璀璨流丽的笔触,书写了妓与士创造的秾华繁采、簸风弄月、讽喻呐喊、热烈率真的唐诗、宋词、元曲、吴歌小调等风骚浪漫、生红话绿的迷人时代。进而叙写名妓在歌舞、音乐、服饰、化妆、交际、书画、环境等方面的卓绝创造和独具一格的美学修养。细细品读本书,领略传统文学艺术博大精深、雍容华贵的同时,辨析古代艺术的光点与胎记,赏悟名妓与士子的倜傥风姿、潇洒逸韵,无疑是不可多得的高雅享受。
  • 杜甫文集1

    杜甫文集1

    杜甫(712-770),字子美,盛唐大诗人。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人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 人间最美是柳词

    人间最美是柳词

    他是坠入凡尘的仙子,他是放荡不羁的浪子,他是诗书满腹的才子;他奉旨填词,他偎红倚翠,他宦海沉浮,他羁旅劳顿,他孤独地走,他寂寞地哭。他很穷困,却又富有,他很卑微,却又伟大,他很惆怅,却又精彩。这就是说不完、道不尽的千古词人柳永。亲爱的读者,一起读读柳词吧:抛了光阴,忘了年毕。
  •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70年前,抗战诗人以笔为枪,为祖国而歌。血里生长的抗战诗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历程。那些披着征尘的诗句,其实就是四万万中华同胞“还我山河”的呐喊,沿着诗词中国浩瀚文脉流淌而来的吟唱,都化作了力透纸背的滚烫血液。
热门推荐
  • 掌中仙国

    掌中仙国

    盘古开天辟地,上清为天,下浊成地。鸿蒙古陆群魔乱舞,女娲造人补天。至此,天地间多了他们。他们头顶天,与天争锋,脚踏地,与地斗力。他们相互扶持,与万兽争命,立于天地之间。蛮荒少年掌中仙国,衍化宇宙苍生。
  • 绝对魔导

    绝对魔导

    世界上唯一的SSS级魔导士,为了自己最爱的女人毁灭了半个世界,然后重生回了自己与爱人相遇之前。这是一个魔法之神崛起的故事,这是一个魔法与科技并存的世界,有着前世的经历,他不会再迷茫,为了最爱的人,他将超越前世,成为神!(考试将近,更新将变得异常缓慢,还请谅解)。
  • 三生如梦—九九归一

    三生如梦—九九归一

    “无论现在的你如何,请不要忘记了那如梦的三生。”——妖子陌“我看到,漆黑的羽翼再次展开,如火的俊发随风飘扬。我知道,那是你,身着一袭胜雪的白衣,如孤傲的王者般的你。”——夜长柒如果你想起了前世,你会去寻找曾经你所爱的那些人吗?你的冷血无情,一直深深埋藏在我的心中,纵使我是那孤傲的王者,也会被你的翩翩情深所撼动。
  • 九霄败类

    九霄败类

    自那天开始,来自于各大天域的上古大能终于回想起了被那个人支配的恐惧。“从九霄出来的那个败类又来了!快跑啊!”众神逃窜。望着跑得飞快的诸位大能,陌戮眼中流露出不尽鄙夷。“来自于九霄的败类?”从此,那个魔头有了个响当当的名号:“九霄败类”
  • 当代中国依法治国概论

    当代中国依法治国概论

    本书概述了依法治国的历史考察、基本内涵、重要性及与资本主义国家所奉行的“法治”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和法制体系的制度保障。论证了依法治国与发展中国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是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制度保障。论证了依法治国与民主政治建设、法律监督、以德治国和当代人权等。
  • 苏娜的眼泪

    苏娜的眼泪

    爱德华·道森是跟随者黑胡子海盗的一名水手。一次国家逮捕令中,他不幸被捕,作为重获自由的条件,他必须替国王找到传说中的不死神女。只要有了不死神女的庇佑,国家就会永远昌盛。被迫开启旅途的他在途中认识了落单的美人鱼...并给她取名苏娜....
  • 不渝鸟

    不渝鸟

    我是喻琰......我要做天上的不渝鸟,和你至死不渝。我是苏启明.....我要做天上的启明星,看着你飞翔。她骄傲,放纵,可青春却给了她致命一击。划过天际的不渝鸟,能否在暴风雨来临之际,找到栖身的屋檐。在面对青春的抉择时,是贸然前进,还是背对而驰。不渝鸟,忠贞不渝。可尽头,陌路未寻。
  • 狼国一战

    狼国一战

    有时候,不相信,可这就是命运,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穿越,是宿命,是羁绊,是紧连两人那无法分开的红线,她再度回到了他的身边,可是他却不想再伤她心,记忆吗?永远埋葬吧!
  • 多得是你不知道的事
  • 任性公主的骑士

    任性公主的骑士

    一个女孩从家里逃离出来,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来到一所学校,开始了她的奇妙之旅。